第2468頁
這種說法可不是誇大,而是出自很多親歷這場戰役的雙方海軍官兵的回憶。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也很容易理解。這個時空因為大周和東宋這兩個海上強權之間,一直保持著友好同盟的關係。而西宋又沒有出海口,無法加入大航海的時代。
同時西方列強,包括埃及、蒙古、金帳在內,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科學技術,都和大周、東宋差距遙遠,不可能,也不敢加入海上爭霸。
即便強如埃及,也只能撿大周、東宋的殘羹剩飯。
所以大周、東宋這兩個海上強權雖然擁有強大的海軍,但是他們的海軍在過去的200多年間卻沒有打過什麼轟轟烈烈的海戰。所經歷的實戰,無非就是抓個海盜,欺負一下弱國。
也就是說,在共和267年2月11日下午時分在海上遭遇的兩國艦隊的官兵,全都是戰場新兵。
上到海軍元帥,下到普通水兵,都是沒見過血腥,也沒見過戰爭硝煙的和平兵。
甚至他們在海軍軍校中所用的課本上面,也沒有什麼實戰戰例可供參考。
一代代的海軍軍人,都只能通過演習去想像真正的海戰。
但是演習畢竟是假的!
所以他們所掌握的軍事知識和所使用的裝備,都沒有經過實戰的檢驗,誰也不知道好不好使?
如果讓另一個時空18世紀、19世紀風帆戰列艦時代的英法海軍軍官們,看到如今大周、東宋兩國海軍所採用的裝備和戰術,多半會驚掉下巴的。
首先把人驚呆的是兩國海軍的戰術。什麼T字型戰術,什麼雙艦戰術都不存在——這兩種戰術看上去太簡單了。200多年沒有什麼像樣實戰,全靠各種演習表現自己的大周和東宋的海軍,當然得搞點複雜的陣型了。
簡單實用什麼的……怎麼能顯示海軍高朝的航行技術和戰術組織能力呢?
所以兩國海軍比較流行的陣型分別是「雁行陣」、「鶴翼陣」、「鋒矢陣」、「長蛇陣」等等。
都是圖上演練時不錯,實戰演習時常常出錯,真的到實戰時打成什麼樣只有天知道的高明陣法。
其次會把人嚇壞的則是兩國海軍的裝備了。他們的戰列艦當然是挺好的,都挺結實挺牢靠的……兩國都有錢,而且都有好木頭,造船業都很發達,而且也有大航海的需要。200多年發展下來,船當然是好的。
至於炮,當然也沒什麼,都是白口鐵、灰口鐵的鑄鐵炮,質量相當不錯,炸膛是不可能的。
真正讓人害怕的是雙方使用的炮彈!
現在大周和東宋海軍使用的炮彈非常簡單,只有兩種,一種叫實心彈,就是個大鐵球,沒有什麼稀奇的。而且也沒有將之加熱作為縱火彈的用法,就是直接填入炮膛轟出去了事。
另一種叫開花彈!就是空心填裝黑火藥的球形爆炸彈。這種爆炸彈用薄鐵皮箍在一個木製的彈托上,另外還有一個木製的中空引信。使用的時候將引信點了火插入炮彈,然後再填裝進炮膛,用火藥發射出去。
似乎也沒什麼,另一個時空不也有開花彈?
這倒也是,但人家是小心翼翼地使用開花彈的。戰列艦上只有少量的開花彈,被小心的存放起來。而如今大周和東宋的戰艦上至少有一半的彈藥是會爆炸的開花彈!
兩國戰船上的大口徑的火炮,包括4寸、6寸、8寸三個等級的重炮,所使用的彈藥全是威力巨大的開花彈。
也就是說,兩國的戰列艦都是裝滿了大口徑炸彈的炸彈船!
兩國的風帆戰列艦使用的可都是全通火炮甲板……火炮甲板中存放的開花彈一旦被敵方射入的炮彈擊中或是被大火引燃殉爆,後果不堪設想啊!
而外表上看起來恍若城垣的風帆戰列艦,在開花彈的巨大威力前面,其實都是非常脆弱的。木製的船板,根本抵擋不住大口徑開花彈的威力……說得誇張一點,此時大周和東宋兩國的主力艦,全都是自殺式爆炸船!
共和267年,2月11日,申時剛過,兩支以自殺式爆炸船為主力的艦隊,正在迅速靠近當中。
數量較少的大周海軍西遣艦隊擺出了一個「突圍專用」的鋒矢之陣。就是以三艘神舟級一級戰列艦組成了鋒矢的頭部,屁股後面跟著2艘二級戰列艦,5艘三級戰列艦和另外十幾艘四級、五級和六級艦。
這種陣法的精妙之處,就是以三艘強大的神舟級戰列艦去突破敵方的陣型,將整個艦隊帶出險境。通常情況下,處在上風位的一方,更合適使用鋒矢陣。
另外需要一提,大周海軍是很喜歡使用鋒矢陣的。因為燕山鐵廠的大匠們在10年前發明了空心鑄件法,使得大周可以鑄造8寸以上的巨炮。
這種巨炮因為體積太大,已經不適合安裝在直通式炮甲板中使用了。所以大周的艦船設計師就在「神舟」級的艦艏修建了一個炮艙,安放了2門9寸巨炮。
而東宋艦隊擺出的則是鶴翼之陣。所謂鶴翼陣,就是將艦隊一分為三,分別組成鶴身、左翼和右翼三部。其中鶴身以橫隊沖向敵人,左、右兩翼則呈縱隊,從兩翼包抄過去。
在鶴身橫隊靠近敵人後,再變陣成為縱隊,用側舷火炮進行射擊。
而兩翼則會包抄到敵人背後,和鶴身形成腹背夾擊之勢。
「靠近點,再靠近點,目標是他們的『新宋』級,6門9寸炮都瞄準『新宋』級,一定要幹掉它!」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也很容易理解。這個時空因為大周和東宋這兩個海上強權之間,一直保持著友好同盟的關係。而西宋又沒有出海口,無法加入大航海的時代。
同時西方列強,包括埃及、蒙古、金帳在內,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科學技術,都和大周、東宋差距遙遠,不可能,也不敢加入海上爭霸。
即便強如埃及,也只能撿大周、東宋的殘羹剩飯。
所以大周、東宋這兩個海上強權雖然擁有強大的海軍,但是他們的海軍在過去的200多年間卻沒有打過什麼轟轟烈烈的海戰。所經歷的實戰,無非就是抓個海盜,欺負一下弱國。
也就是說,在共和267年2月11日下午時分在海上遭遇的兩國艦隊的官兵,全都是戰場新兵。
上到海軍元帥,下到普通水兵,都是沒見過血腥,也沒見過戰爭硝煙的和平兵。
甚至他們在海軍軍校中所用的課本上面,也沒有什麼實戰戰例可供參考。
一代代的海軍軍人,都只能通過演習去想像真正的海戰。
但是演習畢竟是假的!
所以他們所掌握的軍事知識和所使用的裝備,都沒有經過實戰的檢驗,誰也不知道好不好使?
如果讓另一個時空18世紀、19世紀風帆戰列艦時代的英法海軍軍官們,看到如今大周、東宋兩國海軍所採用的裝備和戰術,多半會驚掉下巴的。
首先把人驚呆的是兩國海軍的戰術。什麼T字型戰術,什麼雙艦戰術都不存在——這兩種戰術看上去太簡單了。200多年沒有什麼像樣實戰,全靠各種演習表現自己的大周和東宋的海軍,當然得搞點複雜的陣型了。
簡單實用什麼的……怎麼能顯示海軍高朝的航行技術和戰術組織能力呢?
所以兩國海軍比較流行的陣型分別是「雁行陣」、「鶴翼陣」、「鋒矢陣」、「長蛇陣」等等。
都是圖上演練時不錯,實戰演習時常常出錯,真的到實戰時打成什麼樣只有天知道的高明陣法。
其次會把人嚇壞的則是兩國海軍的裝備了。他們的戰列艦當然是挺好的,都挺結實挺牢靠的……兩國都有錢,而且都有好木頭,造船業都很發達,而且也有大航海的需要。200多年發展下來,船當然是好的。
至於炮,當然也沒什麼,都是白口鐵、灰口鐵的鑄鐵炮,質量相當不錯,炸膛是不可能的。
真正讓人害怕的是雙方使用的炮彈!
現在大周和東宋海軍使用的炮彈非常簡單,只有兩種,一種叫實心彈,就是個大鐵球,沒有什麼稀奇的。而且也沒有將之加熱作為縱火彈的用法,就是直接填入炮膛轟出去了事。
另一種叫開花彈!就是空心填裝黑火藥的球形爆炸彈。這種爆炸彈用薄鐵皮箍在一個木製的彈托上,另外還有一個木製的中空引信。使用的時候將引信點了火插入炮彈,然後再填裝進炮膛,用火藥發射出去。
似乎也沒什麼,另一個時空不也有開花彈?
這倒也是,但人家是小心翼翼地使用開花彈的。戰列艦上只有少量的開花彈,被小心的存放起來。而如今大周和東宋的戰艦上至少有一半的彈藥是會爆炸的開花彈!
兩國戰船上的大口徑的火炮,包括4寸、6寸、8寸三個等級的重炮,所使用的彈藥全是威力巨大的開花彈。
也就是說,兩國的戰列艦都是裝滿了大口徑炸彈的炸彈船!
兩國的風帆戰列艦使用的可都是全通火炮甲板……火炮甲板中存放的開花彈一旦被敵方射入的炮彈擊中或是被大火引燃殉爆,後果不堪設想啊!
而外表上看起來恍若城垣的風帆戰列艦,在開花彈的巨大威力前面,其實都是非常脆弱的。木製的船板,根本抵擋不住大口徑開花彈的威力……說得誇張一點,此時大周和東宋兩國的主力艦,全都是自殺式爆炸船!
共和267年,2月11日,申時剛過,兩支以自殺式爆炸船為主力的艦隊,正在迅速靠近當中。
數量較少的大周海軍西遣艦隊擺出了一個「突圍專用」的鋒矢之陣。就是以三艘神舟級一級戰列艦組成了鋒矢的頭部,屁股後面跟著2艘二級戰列艦,5艘三級戰列艦和另外十幾艘四級、五級和六級艦。
這種陣法的精妙之處,就是以三艘強大的神舟級戰列艦去突破敵方的陣型,將整個艦隊帶出險境。通常情況下,處在上風位的一方,更合適使用鋒矢陣。
另外需要一提,大周海軍是很喜歡使用鋒矢陣的。因為燕山鐵廠的大匠們在10年前發明了空心鑄件法,使得大周可以鑄造8寸以上的巨炮。
這種巨炮因為體積太大,已經不適合安裝在直通式炮甲板中使用了。所以大周的艦船設計師就在「神舟」級的艦艏修建了一個炮艙,安放了2門9寸巨炮。
而東宋艦隊擺出的則是鶴翼之陣。所謂鶴翼陣,就是將艦隊一分為三,分別組成鶴身、左翼和右翼三部。其中鶴身以橫隊沖向敵人,左、右兩翼則呈縱隊,從兩翼包抄過去。
在鶴身橫隊靠近敵人後,再變陣成為縱隊,用側舷火炮進行射擊。
而兩翼則會包抄到敵人背後,和鶴身形成腹背夾擊之勢。
「靠近點,再靠近點,目標是他們的『新宋』級,6門9寸炮都瞄準『新宋』級,一定要幹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