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且島上的居民也從香料、龍血和捕鯨業中獲取了不菲的收入。

  因此這座龍石島就是小而富的典型了。

  小而富的龍石島上因為沒有多少居民,兵源也就有限。所以島嶼的防衛,一直都依賴東宋的小西洋艦隊。

  有一支小規模的龍石島分隊,就長期駐紮在龍石島的主城龍石港。

  龍石島上並沒有什麼天然良港,龍石港也不是什麼良港,大部分時間並沒有幾艘戰船停泊。每當西南季風大起的時候,龍石島分艦隊甚至還會移駐附近的亞丁港(埃及所有)。

  不過在合眾215年的春季,生活在龍石港的居民們,卻在某一天的清晨看到了難以置信的畫面。

  港口北面藍色的大海上,竟然布滿了黑色(刷了柏油分)的戰船!數量肯定超過了100條!其中還有一些戰船無比巨大,比龍石港的城堡還要大……

  「是赤龍旗啊!」

  「是我大宋的海軍……」

  「真是強大啊!」

  「可它們來這兒幹什麼?」

  「一定是要對付埃及吧?聽說埃及女皇招了北周武家的兒郎為婿……」

  「那豈不是把北周也稍上了?北周可是很強大的!」

  龍石島的消息還是有點閉塞,島上的居民們還不知道華夏三雄之間已經開戰了。

  不過龍石島的總督兼海軍龍石島分隊提督陳子儀卻是知道開戰消息的——為免龍石島上的居民恐慌,陳子儀封鎖了消息。

  當然了,就算龍石島上的居民知道國難當頭了,也不會挺身而出保衛大宋的。

  他們這些人200多年都沒打過仗,太平安樂慣了,戰鬥力幾乎等於零。

  而且大周來了也不會為難他們半分,大周又不是野蠻人,人家也是諸夏領袖,堂堂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他們來了,無非就是江寧話變天津話……

  不過對陳子儀這樣的大宋海軍軍官來說,為了赤龍旗的榮譽戰鬥到底是理所當然的。

  祖籍河南洛陽,在新開封府出生的陳子儀是海軍世家的子弟。他是大航海家陳江海軍上將的後裔……陳江指揮的探索船在探索新宋大陸以南的大洋時遭遇風浪失蹤。後來被追封上將,牌位進了海軍英烈祠,擺在最顯眼的位置上。差不多就是東宋海軍的軍神了!

  在陳江失蹤後的二十年後,他的一脈子孫和許多海軍的子弟一起,從星州遷到了氣候宜人的新開封。

  新開封也就從那時起,成為了東宋的「海軍城」,許多海軍軍官,都出自新開封府——之所以會這樣,其實是當年執政的武太后在為子孫後代謀退路。

  東宋的陸軍主要不是「皇家」的,而是五十州合眾的。而海軍的經費則來源於東宋朝廷的財政,同時海軍軍官、水手又主要從新宋皇家領地招募。

  所以東宋海軍是貨真價實的皇家軍隊,上上下下都忠於大宋王朝。

  根據武太后留下的秘密遺命,如果東宋在神洲大陸上的統治崩潰,趙家子孫就應該在海軍的保護下逃亡新宋,再續大宋江山。

  武美娘的這個布局,最終成為了現實,而趙宋王朝也因此得以屹立千年以上……

  這都後話了,反正陳子儀現在壓根不相信東宋會輸掉戰爭。

  因為好消息正接踵而至!

  就在東宋南洋大艦隊主力抵達龍石島的三天前,一艘偽裝成商船的希貝克偵察船(東宋海軍也有不少希貝克)給龍石島送來了喜訊。

  大周共和國的西遣艦隊已經離開了蘇伊士港,正在南下途中。

  「有多少戰船?」

  「新宋」號一級戰列艦的提督艙內,潘武揚海軍元帥一邊看著海圖,一邊低聲發問。

  「有二十多艘戰船和武裝商船,」陳子儀道,「包括3艘一級戰列艦,2艘二級戰列艦,5艘三級戰列艦。」

  「太好了!」潘武揚搓了搓巴掌,「10艘大船……咱們有33艘!必勝無疑!」

  這個時代的戰列艦也和歷史上一樣給分了級,稱一二三級,也稱甲乙丙級。

  基本上就根據火炮和排水量的多少區分的。其中一級戰列艦必須擁有三層火炮甲板,火炮數量要超過100門,船員超過900人,空載排水量超過50000石。基本上就是一座海上城堡!

  而這種「海上城堡」的造價當然是非常高昂的,單艘造價沒有低於100萬兩白銀的。

  而二級戰列艦比一級戰列艦略小,也是三層炮甲板,火炮數量在100門以下,80門以上。艦船定員750人左右,排水量在40000石左右。

  三級戰列艦當然就更小了,只有兩層炮甲板,排水量在25000石到30000石之間,火炮數量在60-80門之間。

  這三級風帆戰列艦是大周和東宋海軍的主力艦!大周總共裝備有100艘這樣的戰列艦,而東宋海軍只有66艘這樣的戰艦。

  在海軍實力上,大周共和國占據著明顯的優勢!

  至於三級風帆戰列艦以下的四級、五級、六級艦,在其他國家的海軍也算是主力了。哪怕是6級艦也有10000石-12000石的排水量,裝備一層火炮甲板,擁有20-28門大炮。

  這樣的船隻在追擊海盜和海上破交戰中還是挺好用的。

  不過對上大周、東宋的大艦隊就完全不夠瞧了。

  對了,陸軍世界第六,海軍可以排名世界第三的大埃及帝國也有一支相當不錯的海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