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頁
看著這名被拖出去的太監,余怒未消的大玉兒這才坐了下來,對另一名太監道:“你,趕緊出去將豫親王請來,就說本宮有要事相商!”
“喳!”
看到了剛才那位同行的悲慘模樣,這名太監再也不敢多說一句,趕緊飛奔著向外跑了出去。
兩刻鐘後,在一片急匆匆的腳步聲中,多鐸便在那名太監的陪伴下走了進來。
多鐸一看到大玉兒便單膝行了一禮。“臣弟見過娘娘。娘娘萬安!”
“罷了罷了,你快起來吧。現在不是講究這些虛禮的時候。”大玉兒急匆匆的把玉手一抬,焦急的說道:“豫親王,本宮聽說大華軍已經攻破了第一道城牆了,是這樣嗎?”
“臣弟不敢欺瞞娘娘,正是如此。”多鐸此時的臉色也很不好看,他沒想到他才離開了半天,第一道城牆就陷落了,照這個速度下去,內城牆還能抵擋多久卻是不得而知啊。
大玉兒的俏目直視著多鐸,嚴肅的問道:“豫親王,事到如今,本宮也不想說那些客套話了,睿親王讓你來駐兵與此,有過什麼交代嗎?”
多鐸臉色微微一變,猶豫了一下才說道:“十四哥說過,若是戰況有變,則護送著您和福臨小阿哥突出盛京城,往北而去,到赫圖阿拉去,只要到了那裡,咱們還可以將大清延續下去。”
後世的人們都知道,滿清原來的都城是盛京(瀋陽,也稱奉天),但其實在此之前滿清最早的都城卻不是它,而是一個叫赫圖阿拉的地方。
赫圖阿拉,在滿語中是橫崗的意思,而皇太極則稱它為“興京”,意喻為龍興之地。
那裡是滿清最早發家的地方,因此平日裡滿清對那裡也是多加照顧,但是那裡距離盛京太遠,而且氣候也要比盛京要冷,因此人口一直不是很多,總共只有十來萬左右。
但那裡的城池卻很是堅固,也很適合做退守之地。
此刻大玉兒聽到多爾袞安排自己退守到赫圖阿拉,也微微點了點頭,那裡確實是個退守的好地方。
接著大玉兒走到床前,坐在皇太極的身邊後輕聲問道:“那皇上呢,你們打算怎麼安排他?”
多鐸只是淡淡的忘了皇太極一眼,毫無表情的說道:“此次大咱們是逃命,不是去巡視郊遊。而皇上卻是不良於行,臣弟卻是沒有辦法帶上皇上逃命的。”
雖然多鐸只是輕聲細語,但其中蘊藏的恨意卻是讓大玉兒暗暗心驚。作為和皇太極共同生活了十多年的女人,她當然知道皇太極和多爾袞兄弟的恩怨,但她卻沒想到多鐸對皇太極的恨意竟然如此之深,他這是擺明了要讓皇太極去死啊。
“這。。。。。。。不好吧?”大玉兒皺了皺眉頭,似乎對這個提議很不滿意。
“沒什麼不好的。”多鐸很乾脆的擺了擺手,“皇上病情嚴重,受不得顛簸,敢問在突圍的時候誰能保證皇上的安危。”
大玉兒心中暗嘆一聲,也覺得多鐸的話有道理,現在皇太極不過是靠著一些貴重藥材吊著一口氣而已,要是離開了皇宮上了車,只怕走不了幾步便會一命嗚呼了。
大玉兒想了又想,最後也只能無奈的搖頭道:“罷了罷了,也只能這樣了。”
恐怕皇太極這位曾經的大清之主在清醒的時候,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命運竟然會在多鐸和大玉兒輕輕幾句話中便定了下來。
談完了這幾乎話後,大玉兒和多鐸便沉默了下來,誰也不說話,房間內一時靜悄悄的。
良久,大玉兒才繼續問道:“豫親王,你說睿親王他們能抵擋得住大華的進攻馬?”
多鐸苦笑起來,“娘娘這卻是將臣弟給問倒了,此事臣弟也不知道,唯有寄期望於愛新覺羅家列祖列宗在天之靈的保佑了。”
大玉兒疲憊的擺了擺手:“好了,豫親王你先出去吧,先做好準備,一旦事情不妥,立刻護送我們母子出宮去。”
“喳,臣弟立刻就去做好準備。”
多鐸屈身行了一禮,立刻就退了出去。
就在二人商議後路的時候,祖大壽也抓緊時間對第二道城牆展開了進攻。
猶豫第一道城牆和第二道城牆間隔著上百步的距離,外賣的火炮看不到裡面,自然就沒辦法支援攻城了,想要將火炮拉進來卻發現裡面的距離太窄,火炮根本沒有辦法施展開來,因此祖大壽只能是靠著步槍手的支援攻城了。
但是這次攻城,難度比起剛才攻打第一道城牆的時候卻是高了許多。
退到了內城牆後,清軍的防守頓時變得瘋狂起來,他們不再後退了,而是站到了城牆上,架起了重盾,在盾牌的掩護下拼命朝成功下投擲礌石、滾木以及放箭。
祖大壽原本是想一鼓作氣,趁著士氣高昂的時候指揮著麾下的兵馬一舉攻下盛京城,只要再拿下這道城牆,盛京就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阻止大華軍的兵鋒了。
“兄弟們,加把勁,祖大人說了,只要攻下了盛京城,活著的兄弟每人賞二十兩銀子,死了的每人賞四十兩,加油啊!”
城牆下,密密麻麻的士卒們站在雲梯下,等著攀爬上去。他們很多人的手裡都是一手拿著盾牌,嘴裡含著長刀,等著爬上去和清兵廝殺。
“喳!”
看到了剛才那位同行的悲慘模樣,這名太監再也不敢多說一句,趕緊飛奔著向外跑了出去。
兩刻鐘後,在一片急匆匆的腳步聲中,多鐸便在那名太監的陪伴下走了進來。
多鐸一看到大玉兒便單膝行了一禮。“臣弟見過娘娘。娘娘萬安!”
“罷了罷了,你快起來吧。現在不是講究這些虛禮的時候。”大玉兒急匆匆的把玉手一抬,焦急的說道:“豫親王,本宮聽說大華軍已經攻破了第一道城牆了,是這樣嗎?”
“臣弟不敢欺瞞娘娘,正是如此。”多鐸此時的臉色也很不好看,他沒想到他才離開了半天,第一道城牆就陷落了,照這個速度下去,內城牆還能抵擋多久卻是不得而知啊。
大玉兒的俏目直視著多鐸,嚴肅的問道:“豫親王,事到如今,本宮也不想說那些客套話了,睿親王讓你來駐兵與此,有過什麼交代嗎?”
多鐸臉色微微一變,猶豫了一下才說道:“十四哥說過,若是戰況有變,則護送著您和福臨小阿哥突出盛京城,往北而去,到赫圖阿拉去,只要到了那裡,咱們還可以將大清延續下去。”
後世的人們都知道,滿清原來的都城是盛京(瀋陽,也稱奉天),但其實在此之前滿清最早的都城卻不是它,而是一個叫赫圖阿拉的地方。
赫圖阿拉,在滿語中是橫崗的意思,而皇太極則稱它為“興京”,意喻為龍興之地。
那裡是滿清最早發家的地方,因此平日裡滿清對那裡也是多加照顧,但是那裡距離盛京太遠,而且氣候也要比盛京要冷,因此人口一直不是很多,總共只有十來萬左右。
但那裡的城池卻很是堅固,也很適合做退守之地。
此刻大玉兒聽到多爾袞安排自己退守到赫圖阿拉,也微微點了點頭,那裡確實是個退守的好地方。
接著大玉兒走到床前,坐在皇太極的身邊後輕聲問道:“那皇上呢,你們打算怎麼安排他?”
多鐸只是淡淡的忘了皇太極一眼,毫無表情的說道:“此次大咱們是逃命,不是去巡視郊遊。而皇上卻是不良於行,臣弟卻是沒有辦法帶上皇上逃命的。”
雖然多鐸只是輕聲細語,但其中蘊藏的恨意卻是讓大玉兒暗暗心驚。作為和皇太極共同生活了十多年的女人,她當然知道皇太極和多爾袞兄弟的恩怨,但她卻沒想到多鐸對皇太極的恨意竟然如此之深,他這是擺明了要讓皇太極去死啊。
“這。。。。。。。不好吧?”大玉兒皺了皺眉頭,似乎對這個提議很不滿意。
“沒什麼不好的。”多鐸很乾脆的擺了擺手,“皇上病情嚴重,受不得顛簸,敢問在突圍的時候誰能保證皇上的安危。”
大玉兒心中暗嘆一聲,也覺得多鐸的話有道理,現在皇太極不過是靠著一些貴重藥材吊著一口氣而已,要是離開了皇宮上了車,只怕走不了幾步便會一命嗚呼了。
大玉兒想了又想,最後也只能無奈的搖頭道:“罷了罷了,也只能這樣了。”
恐怕皇太極這位曾經的大清之主在清醒的時候,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命運竟然會在多鐸和大玉兒輕輕幾句話中便定了下來。
談完了這幾乎話後,大玉兒和多鐸便沉默了下來,誰也不說話,房間內一時靜悄悄的。
良久,大玉兒才繼續問道:“豫親王,你說睿親王他們能抵擋得住大華的進攻馬?”
多鐸苦笑起來,“娘娘這卻是將臣弟給問倒了,此事臣弟也不知道,唯有寄期望於愛新覺羅家列祖列宗在天之靈的保佑了。”
大玉兒疲憊的擺了擺手:“好了,豫親王你先出去吧,先做好準備,一旦事情不妥,立刻護送我們母子出宮去。”
“喳,臣弟立刻就去做好準備。”
多鐸屈身行了一禮,立刻就退了出去。
就在二人商議後路的時候,祖大壽也抓緊時間對第二道城牆展開了進攻。
猶豫第一道城牆和第二道城牆間隔著上百步的距離,外賣的火炮看不到裡面,自然就沒辦法支援攻城了,想要將火炮拉進來卻發現裡面的距離太窄,火炮根本沒有辦法施展開來,因此祖大壽只能是靠著步槍手的支援攻城了。
但是這次攻城,難度比起剛才攻打第一道城牆的時候卻是高了許多。
退到了內城牆後,清軍的防守頓時變得瘋狂起來,他們不再後退了,而是站到了城牆上,架起了重盾,在盾牌的掩護下拼命朝成功下投擲礌石、滾木以及放箭。
祖大壽原本是想一鼓作氣,趁著士氣高昂的時候指揮著麾下的兵馬一舉攻下盛京城,只要再拿下這道城牆,盛京就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阻止大華軍的兵鋒了。
“兄弟們,加把勁,祖大人說了,只要攻下了盛京城,活著的兄弟每人賞二十兩銀子,死了的每人賞四十兩,加油啊!”
城牆下,密密麻麻的士卒們站在雲梯下,等著攀爬上去。他們很多人的手裡都是一手拿著盾牌,嘴裡含著長刀,等著爬上去和清兵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