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想來,你的祖父福留飛騨和你的父親福留隼人,當初都是為了長宗我部家的霸業而戰死的呀……”

  此語道罷,雙方都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這件事,後來被寫入了江戶時代的歷史筆記《福留覚書》流傳了下來。

  由此也可見,盛親雖然形狀粗獷,為人自負,但在對待舊臣時仍不失細心,可謂是一位重感情的家督。

  當初盛親逃離京都進入大阪城之後,許多長宗我部氏的舊臣紛紛前來投靠,其中有一位叫做吉田豬兵衛的,本來在福島正則手下任職,聽說舊主揚旗之後,也趕來相助。然而當時戰端已開,大阪城已經被德川軍層層包圍,很難接近。而吉田豬兵衛聽說當初與自己同偉長宗我部舊臣的桑名一孝當時正在藤堂家效力,便前去相見,同時勸誘他說:

  “……你我一起進入大阪城投靠少主如何?”

  桑名一孝搖頭道:“雖然你是我昔日的同僚,可如今我已出仕藤堂高虎殿下,怎能做出背主不義之舉?然而,要我與舊主刀兵相向也是不忠,我只有在沙場上戰死以謝兩位主公了……”

  後來吉田豬兵衛入城,把這些事講給盛親聽,盛親頗為感嘆,連稱其忠義。而在不久後,大阪夏之陣爆發,長宗我部軍與藤堂軍果然遭遇激戰(見下文的“八尾之戰”介紹),戰後盛親在檢視首級時,也果然發現了桑名一孝的首級。回想起當初一孝的話,盛親不禁再度悲傷不已,乃至痛哭失聲。當時的情形,在《南路志》和《山本日記》中都有記載。

  五

  短暫的和平很快就隨春風而逝了,伴著凋零的櫻花,大阪城下又將響起隆隆的戰鼓聲。

  “賞花的時節結束了……”長宗我部盛親和其他浪人一樣盼望著戰爭的到來。即使戰爭勝利的希望如此渺茫,但如果不戰的話,夢想就永遠無法實現了,在這種情況下,身為武士就只有把命運交給刀劍去衡量了。

  1615年5月,面對德川軍的進攻以及本方出擊不利(見前作《塙直之》)的情況,大阪方緊急的召開了整個戰役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軍事會議。會議上,各路將領都提出了自己的作戰計劃,而且各不想讓。總的來說,是預想德川軍會從大和路或者河內路同時出擊,但對於如何配置兵力卻意見不統一。於是豐臣家的領導人做出了分兵抵抗的決定——

  大和方面,後藤基次、薄田兼相6400人為第一隊,在小松山布陣;真田幸村、毛利勝永12000人為第二隊,在四天王寺布陣以防備德川軍繞過小松山口,並隨時接應第一隊。

  河內方面,長宗我部盛親5300人與木村重成3200人共同向八尾、若江一帶出發。

  按照預先的計劃,1615年5月6日凌晨1時,在濃濃的霧氣中,長宗我部盛親、木村重成、増田盛次等隊共約兩萬人南下河內路尋找德川軍主力決戰。這時盛親本人在大阪之陣中第一次出戰,身著唐綾威之鎧與白星之兜,腰跨從元親處拜領的二尺八寸大太刀,再加上他本人相貌威武身材雄壯,當真是意氣風發,自信滿滿,仿佛再興土佐之夢就在眼前。

  八尾等地的地形乃是多河流的濕地,豐臣軍在大霧中出擊,對地形又不熟悉,行軍十分困難,士兵因此而十分疲勞且士氣低落,幾支隊伍也彼此拉開了距離。

  早晨的時候,走在前面的木村隊到達了若江村,而長宗我部隊則到達了若江村南面的久寶寺村。

  與此同時,德川軍河內方面的先鋒——藤堂高虎軍已經到達八尾與玉串川之間的千冢地方。在那裡,德川軍得到了道明寺·小松山方向戰鬥打響的消息(見前作《後藤基次》)。道明寺方面的戰鬥由於後藤基次的頑強而持續了很久,藤堂高虎一直沒有得到新的戰況,心中頗有些不安,但他仍然決定繼續按照實現的計劃繼續進軍。這種決斷使得河內方面的藤堂軍相對於大和方面諸路人馬失去了齊頭並進的原有隊形,有點孤軍深入的危險,對豐臣軍來說十分有利。

  不久,豐臣軍在八尾到若江一帶很長的戰線上發現了德川軍,長宗我部盛親和木村重成各自為戰擺開了陣勢。藤堂高虎也發現了敵軍,於是下令兵分數路展開進攻——右翼的藤堂良重、藤堂良勝對向木村隊發動進攻,藤堂高吉、藤堂家信對向長宗我部軍的先鋒吉田內匠以及增田盛次隊進攻,本隊人馬則直撲長宗我部軍本陣!

  當盛親得知自己面對的是藤堂高虎的部隊時,感嘆道:

  “這是我第一號不願面對的敵人……”

  這並不是因為藤堂高虎是多麼高明的指揮官,而是由於當年豐臣秀吉掌權之時,藤堂與長宗我部兩家交情甚厚,關原戰後長宗我部家改易,許多土作舊臣都紛紛改投藤堂高虎旗下,此時的藤堂軍中就有許多是當年長宗我部家的舊臣。開戰之際,長宗我部軍的先鋒隊中許多武士不願與舊時好友交戰,都紛紛自行撤退了。見此情況,盛親急忙命令先鋒大將吉田內匠領軍後退與本陣合流,但為時已晚,藤堂軍已經開始了鐵炮攻擊,吉田隊不得不陷入激戰。但由于吉田的先鋒隊兵力薄弱,又沒有裝備鐵炮,很快隊形就被打散了,吉田內匠本人也死於亂軍之中。藤堂高虎取得了初戰的勝利,隨即開始了乘勝追擊,派遣藤堂高刑、渡辺宗、桑名一孝等隊為先鋒向長宗我部本陣發動進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