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羅多爾佛·格拉齊亞尼(1882—1955)。
羅多爾佛·格拉齊亞尼是法西斯義大利將領,納粹分子的忠實幫凶。他於早年人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32年晉升為中將。1935年出任意屬索馬利亞總督,指揮意軍入侵衣索比亞。1936年5 月獲元帥軍銜,並繼巴多格里奧任衣索比亞總督,殘酷鎮壓當地民族解放運動。1939年10月,被墨索里尼提升為陸軍參謀長。義大利參戰後,他出任利比亞總督兼北非意軍司令。1943年冬,在納粹德國扶持下的“薩羅共和國”政府中擔任國防部長,重建義大利法西斯軍隊,配合德軍鎮壓抵抗運動。1945年4 月28日被游擊隊俘獲。1948年和1950年兩次受審,被判19年監禁。不久即獲釋放。
阿切雷·斯塔拉切(1889—1945)。
納粹幫凶,義大利法西斯黨總書記(1931—1943)。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義大利各地參與組織法西斯戰鬥團。後加入國家法西斯黨。1921年任法西斯黨副書記,次年參與組織“羅馬進軍”。1931年起任法西斯黨總書記,協助墨索里尼強化一黨專政,在全國範圍內確立法西斯制度。曾參與攻占衣索比亞的戰爭,積極推動對外侵略。第M 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於1939年一1941年調任民警部隊參謀長,先後在阿爾巴尼亞。希臘,殘酷鎮壓抵抗運動,大肆屠殺當地人民。1943年7 月墨索里尼垮台後,繼續追隨墨索里尼,投靠薩羅共和國。1945年4 月28日,斯塔拉切被游擊隊抓獲,次日被處決,暴屍米蘭。
卡爾羅·阿爾貝托·比基尼(1902—1945)。
納粹幫凶,義大利賣國賊。學生時代即參加法西斯青年運動,後輟學從軍。曾追隨法西斯主義哲學家真迪雷,支持《法西斯知識分子宣言》。1928年加入國家法西斯黨。以後曾擔任法學教授和比薩大學校長。1934年為議員。參加過侵略衣索比亞戰爭。第M 次世界大戰期間,志願參加侵占希臘的戰爭。1942年4 月任法西斯黨總監。1943年2 月又任國民教育大臣和法西斯大委員會委員。同年7 月27日,在法西斯大委員會會議上,是少數支持墨索里尼的人士之一。墨索里尼被拘捕後潛逃北方。以後擔任薩羅共和國國民教育部長。後病死。
喬瓦尼·普雷奇奧西(1881—1945)。
納粹幫凶、義大利著名法西斯分子。早年即接受了種族主義。1913年創辦《義大利生活報》,宣傳種族主義和反猶主義,深受墨索里尼賞識。30年代末起轉而投身政界。二戰期間支持墨索里尼政府的對外侵略政策。1943年7 月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垮台後,逃亡納粹德國,繼續煽動在義大利重建法西斯制度,深得希特勒和羅森堡器重。同年12月返回義大利,任“薩羅共和國”任種族辦公室主任,力圖徹底解決猶太人問題,充當了納粹殺手艾希曼的幫凶。米蘭光復前畏罪自殺。
比艾特羅·科赫(1915—1945)。
納粹幫凶,義大利法西斯分子。青年時在義大利軍隊中服役,後來供職於卡里塔領導的特務處,專事鎮壓民主運動。1943年9 月德軍占領羅馬後,轉人當地特務處為納粹德國效勞,將大批青年驅趕到德國進行強制勞動,並執行滅絕猶太人的計劃。1944年3 月,作為德軍的幫凶,在阿爾戴阿蒂納山洞大屠殺中扮演主要角色。羅馬光復後,前往米蘭繼續進行破壞活動。二戰後被逮捕,被義大利最高法院判處死刑。
彼艾特羅·卡盧索(1900—1944)。
納粹幫凶,義大利法西斯首腦之一。1922年跟隨墨索里尼進軍羅馬。法西斯黨掌權後,大肆鼓吹對外進行侵略戰爭、積極主張義大利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1943年7 月墨索里尼政權被推翻後逃亡義大利北部,後又投靠“薩羅共和國”。該政權進行懲辦反對派的維羅那審判時,他負責警衛工作。1944年2 月,受命返回羅馬,出任警察首腦。任內勾結德國占領軍,殘酷鎮壓游擊隊員和愛國志士。他是製造阿爾戴阿蒂納山洞慘案的主謀之一。1944年6 月羅馬光復時外逃,被反法西斯游擊隊抓獲,經審判後於當年9 月被處決。
菲利波·安弗索(1901—1963)。
納粹幫凶,義大利法西斯外交家。
青年時在大學攻讀法律。1925年起供職於外交部,曾先後出使匈牙利和德國。1936年起任外交部辦公廳主任,協助部長齊亞諾推行侵略擴張政策。二次大戰期間,於 1941 —1943年任駐匈牙利大使,竭力協調意、匈關係,推行對外擴張的戰爭政策。1943年7 月義大利發生推翻墨索里尼的政變後,他繼續追隨墨索里尼,出任納粹傀儡—薩羅共和國駐德國大使,1945年3 月升任副外長。二戰結束後逃亡國外,被義大利法庭缺席判處死刑。1949年大赦後回國,繼續從事新法西斯主義活動。
馬利歐·卡里塔(1904—1945)。
納粹幫凶,義大利法西斯骨幹分子。義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權後,他即在全國各地組織法西斯匪徒,瘋狂鎮壓民主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率黑衫師入侵希臘。1943年9 月,在德國占領軍扶植下,建立了擁有成員200 餘人的弗羅倫薩特務處,積極配合納粹黨衛軍和薩羅共和國治安部隊,鎮壓抵抗運動。1945年義大利光復後,被美軍占領當局處以死刑。
喬瓦尼·真迪雷(1876—1945)。
羅多爾佛·格拉齊亞尼是法西斯義大利將領,納粹分子的忠實幫凶。他於早年人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32年晉升為中將。1935年出任意屬索馬利亞總督,指揮意軍入侵衣索比亞。1936年5 月獲元帥軍銜,並繼巴多格里奧任衣索比亞總督,殘酷鎮壓當地民族解放運動。1939年10月,被墨索里尼提升為陸軍參謀長。義大利參戰後,他出任利比亞總督兼北非意軍司令。1943年冬,在納粹德國扶持下的“薩羅共和國”政府中擔任國防部長,重建義大利法西斯軍隊,配合德軍鎮壓抵抗運動。1945年4 月28日被游擊隊俘獲。1948年和1950年兩次受審,被判19年監禁。不久即獲釋放。
阿切雷·斯塔拉切(1889—1945)。
納粹幫凶,義大利法西斯黨總書記(1931—1943)。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義大利各地參與組織法西斯戰鬥團。後加入國家法西斯黨。1921年任法西斯黨副書記,次年參與組織“羅馬進軍”。1931年起任法西斯黨總書記,協助墨索里尼強化一黨專政,在全國範圍內確立法西斯制度。曾參與攻占衣索比亞的戰爭,積極推動對外侵略。第M 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於1939年一1941年調任民警部隊參謀長,先後在阿爾巴尼亞。希臘,殘酷鎮壓抵抗運動,大肆屠殺當地人民。1943年7 月墨索里尼垮台後,繼續追隨墨索里尼,投靠薩羅共和國。1945年4 月28日,斯塔拉切被游擊隊抓獲,次日被處決,暴屍米蘭。
卡爾羅·阿爾貝托·比基尼(1902—1945)。
納粹幫凶,義大利賣國賊。學生時代即參加法西斯青年運動,後輟學從軍。曾追隨法西斯主義哲學家真迪雷,支持《法西斯知識分子宣言》。1928年加入國家法西斯黨。以後曾擔任法學教授和比薩大學校長。1934年為議員。參加過侵略衣索比亞戰爭。第M 次世界大戰期間,志願參加侵占希臘的戰爭。1942年4 月任法西斯黨總監。1943年2 月又任國民教育大臣和法西斯大委員會委員。同年7 月27日,在法西斯大委員會會議上,是少數支持墨索里尼的人士之一。墨索里尼被拘捕後潛逃北方。以後擔任薩羅共和國國民教育部長。後病死。
喬瓦尼·普雷奇奧西(1881—1945)。
納粹幫凶、義大利著名法西斯分子。早年即接受了種族主義。1913年創辦《義大利生活報》,宣傳種族主義和反猶主義,深受墨索里尼賞識。30年代末起轉而投身政界。二戰期間支持墨索里尼政府的對外侵略政策。1943年7 月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垮台後,逃亡納粹德國,繼續煽動在義大利重建法西斯制度,深得希特勒和羅森堡器重。同年12月返回義大利,任“薩羅共和國”任種族辦公室主任,力圖徹底解決猶太人問題,充當了納粹殺手艾希曼的幫凶。米蘭光復前畏罪自殺。
比艾特羅·科赫(1915—1945)。
納粹幫凶,義大利法西斯分子。青年時在義大利軍隊中服役,後來供職於卡里塔領導的特務處,專事鎮壓民主運動。1943年9 月德軍占領羅馬後,轉人當地特務處為納粹德國效勞,將大批青年驅趕到德國進行強制勞動,並執行滅絕猶太人的計劃。1944年3 月,作為德軍的幫凶,在阿爾戴阿蒂納山洞大屠殺中扮演主要角色。羅馬光復後,前往米蘭繼續進行破壞活動。二戰後被逮捕,被義大利最高法院判處死刑。
彼艾特羅·卡盧索(1900—1944)。
納粹幫凶,義大利法西斯首腦之一。1922年跟隨墨索里尼進軍羅馬。法西斯黨掌權後,大肆鼓吹對外進行侵略戰爭、積極主張義大利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1943年7 月墨索里尼政權被推翻後逃亡義大利北部,後又投靠“薩羅共和國”。該政權進行懲辦反對派的維羅那審判時,他負責警衛工作。1944年2 月,受命返回羅馬,出任警察首腦。任內勾結德國占領軍,殘酷鎮壓游擊隊員和愛國志士。他是製造阿爾戴阿蒂納山洞慘案的主謀之一。1944年6 月羅馬光復時外逃,被反法西斯游擊隊抓獲,經審判後於當年9 月被處決。
菲利波·安弗索(1901—1963)。
納粹幫凶,義大利法西斯外交家。
青年時在大學攻讀法律。1925年起供職於外交部,曾先後出使匈牙利和德國。1936年起任外交部辦公廳主任,協助部長齊亞諾推行侵略擴張政策。二次大戰期間,於 1941 —1943年任駐匈牙利大使,竭力協調意、匈關係,推行對外擴張的戰爭政策。1943年7 月義大利發生推翻墨索里尼的政變後,他繼續追隨墨索里尼,出任納粹傀儡—薩羅共和國駐德國大使,1945年3 月升任副外長。二戰結束後逃亡國外,被義大利法庭缺席判處死刑。1949年大赦後回國,繼續從事新法西斯主義活動。
馬利歐·卡里塔(1904—1945)。
納粹幫凶,義大利法西斯骨幹分子。義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權後,他即在全國各地組織法西斯匪徒,瘋狂鎮壓民主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率黑衫師入侵希臘。1943年9 月,在德國占領軍扶植下,建立了擁有成員200 餘人的弗羅倫薩特務處,積極配合納粹黨衛軍和薩羅共和國治安部隊,鎮壓抵抗運動。1945年義大利光復後,被美軍占領當局處以死刑。
喬瓦尼·真迪雷(1876—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