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頁
劉神鍾果也是一位活神仙,待他帶領馬小六來到盧記老宅,沒有進院子就聽到有人掙扎的聲音,馬小六把劉神鍾拉到身後,踹開板門率先沖了進去,眼前的情景令眾人大吃一驚,萬沒想到,英豪和石頭被牢牢地綁在院子當間的一根木頭樁子上。二人的嘴裡塞著麻袋片子,背靠背捆得那叫一個結實,剛才那發炮彈顯然是要炸死他們兩個的。
這就得回頭說說英豪和石頭,是怎麼落到這一步的了。話說石頭救出英豪逃離吳家大院,由於瑪麗不知去向,只好去找賀彪,可是,好萊塢酒吧已經上了門板歇業了,新的主家只告訴他們,花了百十塊現大洋就盤下了這套便宜門臉,至於原來的主家去哪兒了,一問三不知。二人走投無路,重新回到吳家大院察看,憲兵已經撤了,進了臥室發現倒在血泊中的刁福林,居然還沒死,看到他倆掙扎著似乎還要起來,英豪趕緊上前扶住他,“送你去醫院?”
刁福林無力的搖搖頭,“快,日本人,芥子氣……”說完咽下最後一口氣。
“日本人,芥子氣……嘛意思?”英豪撂下刁福林,徵詢地看著石頭。
石頭忽然想起了什麼,“噢,我明白了,我好像聽見歐陽亮跟陳副官做過交待,說是無論如何不能讓那玩意兒落在小日本手裡,跟自家人動那種東西死了要下地獄的。你想想看,是不是這裡面有嘛聯繫?”
“廢話,這還用想嗎,走,刀山火海咱們也要闖出城去,肯定有日本人下鄉了!”英豪拉著石頭就要走。石頭說:“就沖刁福林臨死這句話,算得上是個中國人,咱把他抬到明面吧,好讓人看見為他料理後事呀。”
英豪表示同意:“說的有道理,把他停在院子裡吧,地上拿條被子墊舒坦了,再拿床單給他蒙在身上,估計會有人為他收屍的,終歸是個校官殉職,不會虧待他的。”收拾停當,二人整理好警服,決定明著走旱路,硬闖關卡直奔靜海縣。
他們帶好充足的武器彈藥,還是從三元村出卡子,遇到麻煩手榴彈的幹活,闖出去算白檢便宜,死了也要有賺頭。二人做好犧牲的準備,豪氣沖天的出發了。結果出城時意外的順當,他們亮出證件,崗哨只是做了登記,居然沒有任何刁難就放行了。
二人沿著運河到了楊柳青徹底放下心來,因為這裡屬於解放區了,再加把勁兒天黑前趕到靜海縣城沒問題。思想上放鬆警惕,結果出了問題,過獨流減河的時候中了埋伏。二人趟水過了減河,上了大堤就被埋伏在土牛後面的地下軍按倒了,打頭的正是兩個日本人。他們正是蕭德在牆子河工地看見的,坐著馬車出城那倆人,一個留著仁丹小鬍子,一個剃著光頭,當年的模樣一點沒改變。這兩個日本鬼子,看官都很熟悉,就是原日本憲兵隊的兩個小頭目,現而今的地下軍顧問。
當時,地下軍在獨流減河匯合,正研究如何分頭行動時,接連收到三份電報,都是報告英豪和石頭行動路線和具體位置的,於是在這兒設下埋伏,把英豪和石頭逮個正著。如此說來,地下軍還不止靜海縣這一支,沒關係,有多少支地下軍八爺都不會放過,這是另外一碼事,暫且不管他。
簡短捷說,英豪和石頭成了俘虜。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傍晚時分,仁丹小鬍子帶領幾個地下軍把他倆帶進縣城,在盧記老宅將二人捆了個結實,隨後秘密登上城牆,躲到城門樓子上頭潛伏起來了。城門樓子裡面藏匿著一門小鋼炮,按照約定,只要古聯升的爆炸一響,二十分鐘以後向盧記老宅開炮,最初的目的是毀滅罪證,現在英豪和石頭成了隨葬品,最重要的目的還不是為了這個,在縣城製造混亂,掩護獨流鎮方向的行動才是真正目的。
開炮以後,小鬍子發現目標發生偏差,當他重新矯正的時候,蕭德親率蘆花的中隊,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登上城牆。
別看蕭德當上縣長,他這時候的心態,猶如久困的老虎下上崗,憋了這麼多年的勁頭恨不能一下子釋放出來。他早已鎖定了仁丹小鬍子的動向,只是不知道俘獲了英豪和石頭,當蕭德登上城牆,負責監視的戰士跑來向他報告,“縣長同志,一共三個人,領頭的那個日本人,中國話不利索。快,可能他還要打炮,乾脆,摔幾顆手榴彈,給他來個痛快的得啦!”
這話蕭德只當沒聽見,只見他身輕如燕,踏著城牆垛子飛也似的朝城門樓子而去,真乃是疾如風快似電。眨眼的功夫,蕭德來到城門樓子跟前,根本沒見停頓便閃身進去,不待身後的戰士們趕到,已經跟拎小雞子一樣,把仁丹小鬍子從裡面拎出來了。戰士們衝進門樓裡面察看,兩個地下軍已然蹬腿兒斷了氣,事實上就是這麼麻利,一點不帶誇張的。
等戰士們從城門樓子裡面出來,只見蕭德一隻手攥著仁丹小鬍子的一條腿,跟抖落破棉襖的虱子一樣,提著小鬍子正往城牆上亂磕打,不消幾下小鬍子成了羊雜碎。蕭德還嫌不解恨,把小鬍子掄起來在腦袋頂上轉圈,看那架勢真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掄的小鬍子越來速度越快,最後卯足力氣把小鬍子從高高的城牆上拋將出去。
這個小鬼子扔了多遠水也猜不到,後來聽說,天亮之後,公安局長鬼難拿,帶領準備轉成公安戰士的蘆花中隊,找了整整一個上午,也沒有把仁丹小鬍子的屍體找到。據老百姓說,當兵的在城門以外至火車站這一帶,所有的犄角旮旯全踏遍了,就是找不到那個小鬼子。最後,一個起早拾糞的老頭提供線索,稱鐵道東平地出現一個地洞,外面露著兩隻腳丫子。鬼難拿以為出現了新的敵情,帶人過去察看,結果挖出來的正是費勁尋找的仁丹小鬍子。這個傳說雖然離譜的太邪乎,可是,全城的大人孩子沒有不相信的。幾十年以後提到這一折兒,寫縣誌的那些人,正兒八經的多嚴謹呀,他們都沒有新的說法,或許事實真的如此吧。
這就得回頭說說英豪和石頭,是怎麼落到這一步的了。話說石頭救出英豪逃離吳家大院,由於瑪麗不知去向,只好去找賀彪,可是,好萊塢酒吧已經上了門板歇業了,新的主家只告訴他們,花了百十塊現大洋就盤下了這套便宜門臉,至於原來的主家去哪兒了,一問三不知。二人走投無路,重新回到吳家大院察看,憲兵已經撤了,進了臥室發現倒在血泊中的刁福林,居然還沒死,看到他倆掙扎著似乎還要起來,英豪趕緊上前扶住他,“送你去醫院?”
刁福林無力的搖搖頭,“快,日本人,芥子氣……”說完咽下最後一口氣。
“日本人,芥子氣……嘛意思?”英豪撂下刁福林,徵詢地看著石頭。
石頭忽然想起了什麼,“噢,我明白了,我好像聽見歐陽亮跟陳副官做過交待,說是無論如何不能讓那玩意兒落在小日本手裡,跟自家人動那種東西死了要下地獄的。你想想看,是不是這裡面有嘛聯繫?”
“廢話,這還用想嗎,走,刀山火海咱們也要闖出城去,肯定有日本人下鄉了!”英豪拉著石頭就要走。石頭說:“就沖刁福林臨死這句話,算得上是個中國人,咱把他抬到明面吧,好讓人看見為他料理後事呀。”
英豪表示同意:“說的有道理,把他停在院子裡吧,地上拿條被子墊舒坦了,再拿床單給他蒙在身上,估計會有人為他收屍的,終歸是個校官殉職,不會虧待他的。”收拾停當,二人整理好警服,決定明著走旱路,硬闖關卡直奔靜海縣。
他們帶好充足的武器彈藥,還是從三元村出卡子,遇到麻煩手榴彈的幹活,闖出去算白檢便宜,死了也要有賺頭。二人做好犧牲的準備,豪氣沖天的出發了。結果出城時意外的順當,他們亮出證件,崗哨只是做了登記,居然沒有任何刁難就放行了。
二人沿著運河到了楊柳青徹底放下心來,因為這裡屬於解放區了,再加把勁兒天黑前趕到靜海縣城沒問題。思想上放鬆警惕,結果出了問題,過獨流減河的時候中了埋伏。二人趟水過了減河,上了大堤就被埋伏在土牛後面的地下軍按倒了,打頭的正是兩個日本人。他們正是蕭德在牆子河工地看見的,坐著馬車出城那倆人,一個留著仁丹小鬍子,一個剃著光頭,當年的模樣一點沒改變。這兩個日本鬼子,看官都很熟悉,就是原日本憲兵隊的兩個小頭目,現而今的地下軍顧問。
當時,地下軍在獨流減河匯合,正研究如何分頭行動時,接連收到三份電報,都是報告英豪和石頭行動路線和具體位置的,於是在這兒設下埋伏,把英豪和石頭逮個正著。如此說來,地下軍還不止靜海縣這一支,沒關係,有多少支地下軍八爺都不會放過,這是另外一碼事,暫且不管他。
簡短捷說,英豪和石頭成了俘虜。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傍晚時分,仁丹小鬍子帶領幾個地下軍把他倆帶進縣城,在盧記老宅將二人捆了個結實,隨後秘密登上城牆,躲到城門樓子上頭潛伏起來了。城門樓子裡面藏匿著一門小鋼炮,按照約定,只要古聯升的爆炸一響,二十分鐘以後向盧記老宅開炮,最初的目的是毀滅罪證,現在英豪和石頭成了隨葬品,最重要的目的還不是為了這個,在縣城製造混亂,掩護獨流鎮方向的行動才是真正目的。
開炮以後,小鬍子發現目標發生偏差,當他重新矯正的時候,蕭德親率蘆花的中隊,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登上城牆。
別看蕭德當上縣長,他這時候的心態,猶如久困的老虎下上崗,憋了這麼多年的勁頭恨不能一下子釋放出來。他早已鎖定了仁丹小鬍子的動向,只是不知道俘獲了英豪和石頭,當蕭德登上城牆,負責監視的戰士跑來向他報告,“縣長同志,一共三個人,領頭的那個日本人,中國話不利索。快,可能他還要打炮,乾脆,摔幾顆手榴彈,給他來個痛快的得啦!”
這話蕭德只當沒聽見,只見他身輕如燕,踏著城牆垛子飛也似的朝城門樓子而去,真乃是疾如風快似電。眨眼的功夫,蕭德來到城門樓子跟前,根本沒見停頓便閃身進去,不待身後的戰士們趕到,已經跟拎小雞子一樣,把仁丹小鬍子從裡面拎出來了。戰士們衝進門樓裡面察看,兩個地下軍已然蹬腿兒斷了氣,事實上就是這麼麻利,一點不帶誇張的。
等戰士們從城門樓子裡面出來,只見蕭德一隻手攥著仁丹小鬍子的一條腿,跟抖落破棉襖的虱子一樣,提著小鬍子正往城牆上亂磕打,不消幾下小鬍子成了羊雜碎。蕭德還嫌不解恨,把小鬍子掄起來在腦袋頂上轉圈,看那架勢真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掄的小鬍子越來速度越快,最後卯足力氣把小鬍子從高高的城牆上拋將出去。
這個小鬼子扔了多遠水也猜不到,後來聽說,天亮之後,公安局長鬼難拿,帶領準備轉成公安戰士的蘆花中隊,找了整整一個上午,也沒有把仁丹小鬍子的屍體找到。據老百姓說,當兵的在城門以外至火車站這一帶,所有的犄角旮旯全踏遍了,就是找不到那個小鬼子。最後,一個起早拾糞的老頭提供線索,稱鐵道東平地出現一個地洞,外面露著兩隻腳丫子。鬼難拿以為出現了新的敵情,帶人過去察看,結果挖出來的正是費勁尋找的仁丹小鬍子。這個傳說雖然離譜的太邪乎,可是,全城的大人孩子沒有不相信的。幾十年以後提到這一折兒,寫縣誌的那些人,正兒八經的多嚴謹呀,他們都沒有新的說法,或許事實真的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