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就在這天夜裡,隆美爾在北非的部隊的供應線受到最嚴重的打擊,雖然他那位盟兄弟——墨索里尼的戰艦曾提供強大保護,沒想到整整七艘戰艦組成的義大利護衛艦隊被英國的由兩艘輕型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組成的小艦隊擊沉。儘管幾天之後,雷德爾的一艘潛水艇擊沉了英國皇家“橡樹號”航空母艦。11 月結束之前,又一艘潛水艇擊沉了“巴勒姆號”戰艦,可是,18日英國在北非開始反擊時,德、意兩國圍困托爾魯克的幾個師由於缺少燃料、又缺少人力物力,戰鬥力大大減弱。
戰爭出乎希特勒的意料地延長了,他的戰爭刺激消失了,現在不得不考慮根本軍備決策問題。因為他清楚,象1940 年、1941 年上半年那樣的閃電戰,德國經濟還承受得了,再長就不堪負擔了。當他的軍需部長弗里茨·托特11月底視察俄國前線返回來,向他匯報東部戰線糟糕透頂的後勤供應和不容樂觀的戰局時,他已鄭重其事地詢問:“那麼我怎麼才能結束這場戰爭呢?”
四、凍土毀利劍
希特勒在莫斯科戰役和冬季戰役的失敗,既標誌著法西斯“閃電戰”的破產,又是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遭受到的第一次大失敗。他們曾經在短短的兩個多月里,就占領了西歐和北歐六個國家,逞凶一時,不可一世,造成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並妄稱在6個星期之內,把蘇聯徹底打敗,從地球上抹掉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現在,希特勒清楚地意識到這一賭博已經失敗了。不僅在8個月內辦不到,而且永遠也辦不到。陸軍參謀總長在他的1941年11月19日的日記中寫道,希特勒在德國軍隊離莫斯科只有十幾公里而且正在死命進攻這個城市時,便已經放棄了在年內打敗蘇聯的希望,而在打第二年的主意。哈爾德記下了“元首”的打算:“明年(1942年)的目標:首先拿下高加索。目的:俄國南方邊疆。時間:3—4月。北路方面,今年戰事結束之後,進攻沃洛拉格達或高爾基,時間只能在5月底。明年還有什麼目標,尚待決定。關於將來要建立一堵‘東壁’的問題也待以後決定。”
莫斯科會戰對許多德軍指揮官來說也是無法忘記的。在會戰期間,擔任德軍第四集團軍參謀長的勃魯門特里特將軍在他的回憶錄中流露出他淒楚心情。他寫道:
“莫斯科會戰,使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首次遭到重大失敗,它標誌著希特勒和德國軍隊曾賴以在波蘭、法國和巴爾幹各國贏得輝煌勝利的‘閃電戰術’的完結。第一個致命的決定,正是在俄國作出的。從政治觀點看,一切決定中最致命的決定,乃是決定首先進攻這個國家。因為我們與之交戰的敵人比我們以前遇到過的敵人要強大得多。在那無窮無盡的東線,再也不能輕而易舉地打勝仗了。”
“我們的很多人嚴重地低估了這個新的敵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無知,因為他們當中有些人既不了解俄國人民,也不了解俄國軍隊。我們的一些負責的高級軍官,從來沒有在東線作過戰。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都是在西線度過的。因此,對於地理條件造成的困難,對於俄國軍人的頑強,他們是毫無所知的。”
對於納粹侵略者們來說,這一認識一定是起了當頭棒喝作用的。
莫斯科戰役後,德軍的力量大大削弱了,只要納粹的武庫中失去了“突然性”的因素,它就要走下坡路了。與此相反,蘇聯軍隊在莫斯科戰役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壯大。蘇軍開始為爭奪戰略主動權而鬥爭。正如史達林所指出的:“紅軍在因德國帝國主義者背信棄義的進攻而暫時退卻以後,奪得了戰爭進程中的轉折,由積極防禦轉入向敵軍有效進攻,..由於紅軍的勝利,衛國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即從希特勒妖孽手中解放蘇聯國土的時期。”
希特勒一心想用他的劍為其開闢疆土,不曾想,東方堅硬的凍土,開始使之卷刃,並最後予以毀滅!
戰爭出乎希特勒的意料地延長了,他的戰爭刺激消失了,現在不得不考慮根本軍備決策問題。因為他清楚,象1940 年、1941 年上半年那樣的閃電戰,德國經濟還承受得了,再長就不堪負擔了。當他的軍需部長弗里茨·托特11月底視察俄國前線返回來,向他匯報東部戰線糟糕透頂的後勤供應和不容樂觀的戰局時,他已鄭重其事地詢問:“那麼我怎麼才能結束這場戰爭呢?”
四、凍土毀利劍
希特勒在莫斯科戰役和冬季戰役的失敗,既標誌著法西斯“閃電戰”的破產,又是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遭受到的第一次大失敗。他們曾經在短短的兩個多月里,就占領了西歐和北歐六個國家,逞凶一時,不可一世,造成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並妄稱在6個星期之內,把蘇聯徹底打敗,從地球上抹掉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現在,希特勒清楚地意識到這一賭博已經失敗了。不僅在8個月內辦不到,而且永遠也辦不到。陸軍參謀總長在他的1941年11月19日的日記中寫道,希特勒在德國軍隊離莫斯科只有十幾公里而且正在死命進攻這個城市時,便已經放棄了在年內打敗蘇聯的希望,而在打第二年的主意。哈爾德記下了“元首”的打算:“明年(1942年)的目標:首先拿下高加索。目的:俄國南方邊疆。時間:3—4月。北路方面,今年戰事結束之後,進攻沃洛拉格達或高爾基,時間只能在5月底。明年還有什麼目標,尚待決定。關於將來要建立一堵‘東壁’的問題也待以後決定。”
莫斯科會戰對許多德軍指揮官來說也是無法忘記的。在會戰期間,擔任德軍第四集團軍參謀長的勃魯門特里特將軍在他的回憶錄中流露出他淒楚心情。他寫道:
“莫斯科會戰,使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首次遭到重大失敗,它標誌著希特勒和德國軍隊曾賴以在波蘭、法國和巴爾幹各國贏得輝煌勝利的‘閃電戰術’的完結。第一個致命的決定,正是在俄國作出的。從政治觀點看,一切決定中最致命的決定,乃是決定首先進攻這個國家。因為我們與之交戰的敵人比我們以前遇到過的敵人要強大得多。在那無窮無盡的東線,再也不能輕而易舉地打勝仗了。”
“我們的很多人嚴重地低估了這個新的敵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無知,因為他們當中有些人既不了解俄國人民,也不了解俄國軍隊。我們的一些負責的高級軍官,從來沒有在東線作過戰。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都是在西線度過的。因此,對於地理條件造成的困難,對於俄國軍人的頑強,他們是毫無所知的。”
對於納粹侵略者們來說,這一認識一定是起了當頭棒喝作用的。
莫斯科戰役後,德軍的力量大大削弱了,只要納粹的武庫中失去了“突然性”的因素,它就要走下坡路了。與此相反,蘇聯軍隊在莫斯科戰役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壯大。蘇軍開始為爭奪戰略主動權而鬥爭。正如史達林所指出的:“紅軍在因德國帝國主義者背信棄義的進攻而暫時退卻以後,奪得了戰爭進程中的轉折,由積極防禦轉入向敵軍有效進攻,..由於紅軍的勝利,衛國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即從希特勒妖孽手中解放蘇聯國土的時期。”
希特勒一心想用他的劍為其開闢疆土,不曾想,東方堅硬的凍土,開始使之卷刃,並最後予以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