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於是,老朱和老王辭職,劉磊洗碗。這樣過了三天,老朱和老王回來了,面色憔悴蒼白,神情落魄。大家問怎麼了,他們也不說話,只呆坐著,目光凝滯。再問時,老朱肩頭猛地抽動,低下頭一陣唏噓,老王的眼眶也紅了,嘴角顫抖。在他們含糊不清的敘述中,大家知道了他們這三天的遭遇。老鄉說的好工作高工資完全是子虛烏有。他們和幾個老鄉住在一起,一開始大家說說笑笑很開心,幾天吃飯都是他們掏錢,感情升溫之後老鄉又央求他們幫忙交欠下的房租,借一些生活費,雖然知道錢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但老實的他們不忍心見難不幫。就這樣,半年攢下的工資三天就花了個精光,白白辛苦半年被老鄉騙得打了水漂!
這場打擊讓他們很是消沉了一段時間,還好,兩人做伴,能互相扶持。2004年11月份,老朱的表弟又來了,說巴斯拉有個土建工程隊在招人,力勸他們出去,但說服失敗。12月份,不屈不撓的表弟又來了,說有個一萬多平方米的磚廠招人,工資七八百美元。老朱再次動了心思,跑來辭職,還想拉老王一起。我跟他講道理:“我問過大使館,沒有土建工程隊來,也沒有磚廠,一萬多平米是什麼概念你們懂不懂?有這麼大的磚場嗎?他又是來騙你的!”
話音未落,2005年1月,閒來看CCTV4的時候,滾動屏幕上一條爆炸性新聞闖入大家眼帘:1月10日,8名中國人在前往約旦的路上被劫持,成為第二批被綁架的中國人質。這時伊拉克政治環境錯綜複雜,安全局勢惡化,一個多月以來,經常聽到自殺性爆炸事件,是恐怖事件的“高發期”。老朱和老王看著屏幕上拿著護照排成兩排的老鄉,激動地指著屏幕說,這是誰誰誰的堂哥,那是誰誰誰的表弟。我在一旁慶幸地說:“看吧,幸虧你們沒有跟著他們走,不然現在還得加兩個人質被槍頂著腦袋!”
這次被綁架的8個中國人,在伊拉克生活了一段時間,由於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都不好,決定離開取道約旦回國,因囊中羞澀,捨不得坐飛機,選擇花200美元租一輛吉普車,在死亡公路上落到了阿里巴巴的手裡。
這次8個人,沒有了上次的禮遇,而是被恐怖分子拳腳相加,因為那時美軍虐囚醜聞等負面消息讓伊拉克人群情激憤,仇外心理一度膨脹,對中國人也毫不客氣。最緊張的幾天裡,餐廳每天打電話向大使館報告情況,每次通話只聽得背景急促嘈雜一片。
綁架事件發生兩周後,八個福建老鄉在穆斯林長老會的幫助下被安全釋放,中國外交人員親自去慰問他們,送他們回國。事情到此,也算是有個圓滿結局,他們也“幸福”地讓國內上至中央領導下至平民百姓為他們擔心了一把。不過聽說他們一回去連板凳都沒坐熱就開始躲債了。
巴格達的中國人 7.永遠無法言說的傷
偷渡,永遠無法言說的傷
到了2005年初,餐廳生意日漸蕭條,大家都開始想家想回國。特別老朱和老王,在局勢緊張的日子裡,一直擔心突然失業或者老闆走時把他們甩掉,差不多每天都會用乞求的語氣跟老闆一次又一次地叮囑:“回國的時候一定要帶著我啊!”“千萬不要把我甩在伊拉克啊!”
回國後劉磊打過電話到福建,問老王的近況。本來他的高利貸已經還清了,但他老婆還債後忘了要回借條。債主不承認收到還款,還得再還一次債,這也給了他很大的打擊。現在他操老本行下海捕魚了,繞了一圈又回到起點。
這些抱有淘金夢的福建老鄉,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但是頭腦又簡單得可怕,蛇頭一番天花亂墜的話就能把他們哄住,絲毫不考察國外的環境、不考慮自己的技術特長,不顧語言溝通能力的不足,就拋妻別子,盲目地跑出來。一出來發現被騙,就怨天尤人唉聲嘆氣,卻不主動工作苦幹,甚至還能那麼“樂觀”地打撲克賭錢。有的人坐吃山空後,狠下一條心跟蛇頭狼狽為奸,去騙自己的親朋好友,賺取生活費,新一批受難者又重複著他們的老路……他們永遠在那個怪圈裡,續寫著騙與被騙的故事……
想起他們在機場簽名時只能照葫蘆畫瓢地畫出自己的名字,想起他們坐等機會時點著蠟燭打撲克的情景,劉磊認為,文化素質決定了他們偏聽偏信的固執。
也許有人在異鄉混出了名堂,衣錦還鄉,建起座座洋樓,成為鄉親頂禮膜拜的榜樣,但更多運氣差的非法勞工是流落街頭,食不果腹,窮困交加,有的甚至客死他鄉。
多年以來,偷渡潮流已經引發了多宗命案,但更多人依然前赴後繼地冒死偷渡。也許是想擺脫貧困、發家致富,也許是千百年來“赤腳下南洋”的風俗文化已經根深蒂固,也許出國對於某些人來說本來就是一個繞不開的情結。可憐的偷渡者,為著改變自己的生活,選擇了這種不為法律許可的方式,而高額的中介費、寶貴的青春、勞動的價值就輕而易舉地被蛇頭榨取了!可惡的蛇頭,口吐蓮花地描繪美好的海外打工前景,掌握髮達的地下錢莊網絡,走私人口牟取暴利,雙手沾滿了罪惡,事發之後卻幾乎總能全身而退!
當初赴伊拉克的福建人已經漸漸失散,不知道後來又漂向了哪裡。對於偷渡客來說,祖祖輩輩生活的漁村是他們的根,是他們魂牽夢繞的地方,是他們奮鬥打拼的動力。而他們的生活永遠在別處,他們的艱辛苦難永遠隱藏在異鄉,他們永遠也不知道,明天,命運又將把他們帶到何方。
這場打擊讓他們很是消沉了一段時間,還好,兩人做伴,能互相扶持。2004年11月份,老朱的表弟又來了,說巴斯拉有個土建工程隊在招人,力勸他們出去,但說服失敗。12月份,不屈不撓的表弟又來了,說有個一萬多平方米的磚廠招人,工資七八百美元。老朱再次動了心思,跑來辭職,還想拉老王一起。我跟他講道理:“我問過大使館,沒有土建工程隊來,也沒有磚廠,一萬多平米是什麼概念你們懂不懂?有這麼大的磚場嗎?他又是來騙你的!”
話音未落,2005年1月,閒來看CCTV4的時候,滾動屏幕上一條爆炸性新聞闖入大家眼帘:1月10日,8名中國人在前往約旦的路上被劫持,成為第二批被綁架的中國人質。這時伊拉克政治環境錯綜複雜,安全局勢惡化,一個多月以來,經常聽到自殺性爆炸事件,是恐怖事件的“高發期”。老朱和老王看著屏幕上拿著護照排成兩排的老鄉,激動地指著屏幕說,這是誰誰誰的堂哥,那是誰誰誰的表弟。我在一旁慶幸地說:“看吧,幸虧你們沒有跟著他們走,不然現在還得加兩個人質被槍頂著腦袋!”
這次被綁架的8個中國人,在伊拉克生活了一段時間,由於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都不好,決定離開取道約旦回國,因囊中羞澀,捨不得坐飛機,選擇花200美元租一輛吉普車,在死亡公路上落到了阿里巴巴的手裡。
這次8個人,沒有了上次的禮遇,而是被恐怖分子拳腳相加,因為那時美軍虐囚醜聞等負面消息讓伊拉克人群情激憤,仇外心理一度膨脹,對中國人也毫不客氣。最緊張的幾天裡,餐廳每天打電話向大使館報告情況,每次通話只聽得背景急促嘈雜一片。
綁架事件發生兩周後,八個福建老鄉在穆斯林長老會的幫助下被安全釋放,中國外交人員親自去慰問他們,送他們回國。事情到此,也算是有個圓滿結局,他們也“幸福”地讓國內上至中央領導下至平民百姓為他們擔心了一把。不過聽說他們一回去連板凳都沒坐熱就開始躲債了。
巴格達的中國人 7.永遠無法言說的傷
偷渡,永遠無法言說的傷
到了2005年初,餐廳生意日漸蕭條,大家都開始想家想回國。特別老朱和老王,在局勢緊張的日子裡,一直擔心突然失業或者老闆走時把他們甩掉,差不多每天都會用乞求的語氣跟老闆一次又一次地叮囑:“回國的時候一定要帶著我啊!”“千萬不要把我甩在伊拉克啊!”
回國後劉磊打過電話到福建,問老王的近況。本來他的高利貸已經還清了,但他老婆還債後忘了要回借條。債主不承認收到還款,還得再還一次債,這也給了他很大的打擊。現在他操老本行下海捕魚了,繞了一圈又回到起點。
這些抱有淘金夢的福建老鄉,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但是頭腦又簡單得可怕,蛇頭一番天花亂墜的話就能把他們哄住,絲毫不考察國外的環境、不考慮自己的技術特長,不顧語言溝通能力的不足,就拋妻別子,盲目地跑出來。一出來發現被騙,就怨天尤人唉聲嘆氣,卻不主動工作苦幹,甚至還能那麼“樂觀”地打撲克賭錢。有的人坐吃山空後,狠下一條心跟蛇頭狼狽為奸,去騙自己的親朋好友,賺取生活費,新一批受難者又重複著他們的老路……他們永遠在那個怪圈裡,續寫著騙與被騙的故事……
想起他們在機場簽名時只能照葫蘆畫瓢地畫出自己的名字,想起他們坐等機會時點著蠟燭打撲克的情景,劉磊認為,文化素質決定了他們偏聽偏信的固執。
也許有人在異鄉混出了名堂,衣錦還鄉,建起座座洋樓,成為鄉親頂禮膜拜的榜樣,但更多運氣差的非法勞工是流落街頭,食不果腹,窮困交加,有的甚至客死他鄉。
多年以來,偷渡潮流已經引發了多宗命案,但更多人依然前赴後繼地冒死偷渡。也許是想擺脫貧困、發家致富,也許是千百年來“赤腳下南洋”的風俗文化已經根深蒂固,也許出國對於某些人來說本來就是一個繞不開的情結。可憐的偷渡者,為著改變自己的生活,選擇了這種不為法律許可的方式,而高額的中介費、寶貴的青春、勞動的價值就輕而易舉地被蛇頭榨取了!可惡的蛇頭,口吐蓮花地描繪美好的海外打工前景,掌握髮達的地下錢莊網絡,走私人口牟取暴利,雙手沾滿了罪惡,事發之後卻幾乎總能全身而退!
當初赴伊拉克的福建人已經漸漸失散,不知道後來又漂向了哪裡。對於偷渡客來說,祖祖輩輩生活的漁村是他們的根,是他們魂牽夢繞的地方,是他們奮鬥打拼的動力。而他們的生活永遠在別處,他們的艱辛苦難永遠隱藏在異鄉,他們永遠也不知道,明天,命運又將把他們帶到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