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外賣店支撐了一段時間之後,由於炸彈事件,生意突然變得清淡,加上他沒有發電機老停電,冰箱裡的食物損失太大,生意和劉磊的餐廳一樣,無利可圖。兩人有時無聊,經常去底格里斯釣魚。劉磊跟他聊天時,“北京哥們”總嘆自己命苦,思想非常悲觀,他不僅背負著掙錢的重任,還背負著婚姻的壓力。家道中落之後,養尊處優的老婆只好去酒店做服務員以維持生計。這次伊拉克之行應該是他最後的戰役,如果還不能東山再起的話,回國等待他的也許就是離婚了。

  劉磊勸他找個地方當廚師,一個月多少也有一些收入。他悽然一笑,也許是在說,我曾資產千萬,怎能再接受這樣的工資?

  在劉磊的餐廳搬進綠區後,“北京哥們”最終選擇給一位在巴格達德高望重的華商做事,在這位華商的中國商城當裝修監工。他說:“商城老闆是大魚,我就跟在後面,撿他不想吃的小魚小蝦,慢慢發展!”

  但“北京哥們”一直沒有等到機會,做了半年事情,一分錢工資也沒有拿到。後來衛星電話也被偷了。喪失信心的他將電冰箱、煤氣灶、烤爐送給這位華商後,黯然離開了巴格達。

  巴格達的中國人 3.孤膽闖蕩的肖阿三

  “中國龍”餐廳正式開張幾周後,劉磊遇見了另一個福建人肖阿三。此人膽比豹子大。原本和一群福建老鄉在阿聯做搬運工,因工頭苛刻,20多個福建老鄉給他湊了路費資助他上巴格達來探聽情況——一旦有可能,福建眾兄弟就從阿聯殺過來,趁著亂世求得富貴一場。

  阿三拿著眾人相湊的350迪爾汗(約合800元人民幣)買了張三等艙船票,從杜拜坐船到了巴斯拉,幸運地碰到了一隊車販,免費將他帶入巴格達。進入市區後,一眼看到大大的中國字招牌,就滿心歡喜地找到餐廳來了。

  阿三本是窮苦出身,肩負著眾多窮兄弟的期望,口袋裡大家給湊的盤纏也不寬裕了。當時劉磊餐廳中的兩間住房,一間是由紀子住,一間是五個大男人睡地鋪。中國男人們一商量,都同意他來擠一擠。

  肖阿三在餐廳住了一周,白天出去跑跑尋找機會,夜裡就回來和大家聊聊天。據他說,以前,他在杜拜做搬運工的時候,那邊中國人惡意競爭,互相壓價,勾心鬥角,沒有誰防範這些老實巴交的搬運工,卻不知道這些搬運工在裝貨卸貨的時候,早把各商家在貨倉中的貨物的種類、價錢、數量及積壓時間記得清清楚楚。有了這本小帳,盯准目標、瞅好時機,該出手時就出手,就應該遊刃有餘了。特別是在杜拜那個混亂的市場裡,華商競爭已經不再理智,常常賠本處理,此時暢通、準確、及時的信息渠道就顯得尤為重要,搬運工的小帳本倒也是亂世中的一件秘密武器。

  當他說起搬運工的小帳的時候,餐廳里的人都笑了。大家覺得,杜拜的搬運工還是挺有心計的。在大家善意的鼓勵下,阿三又開始進一步考慮在巴格達建磚廠——等巴格達重建時正好大顯身手。

  那個時候,肖阿三總想拉人入伙,但是劉磊的餐廳剛開張,忙得腳打後腦勺,便回絕了他的邀請。阿三住了一個星期之後,便悄然離開了。

  巴格達的中國人 4.黑暗中的旅者

  “偷渡者”的合法之旅

  由偷渡引發的一些非正常死亡事件、犯罪案件在國際上時有發生,這些以生命作為船票的旅客,常常以一種悲慘的形式震驚著世人的眼球——如著名的英國多佛港慘案、海灘拾貝慘案等等。

  2003年11月中旬的一天,劉磊在外奔波了一天,下午趕回餐廳又里里外外地忙活著。酒店經理穆斯塔法跑到廚房,探進圓圓的腦袋,臉上洋溢著古怪的微笑,說:“來了些老鄉找你!”劉磊放下手中的活,急切地想看看哪位同胞竟然能來到萬里之外的人間地獄——巴格達。

  下樓以後,出現在劉磊眼前的是七個典型的中國南方人。他們的著裝出奇地整齊,大熱天地還穿著廉價的西服,領帶不會打,盤根錯節,遠遠看去像是一大團糾結的鱔魚爬在頸脖,旅行箱靠著牆角一字排開。

  箱子的主人個個面色黝黑,皮膚粗糙,顯然是貧苦農民出身。首先打破沉默的是一個穿著皮夾克的白臉兒年輕人。他拉開旅行包,翻出兩條555煙要送給劉磊。劉磊有點發愣之際,這個年輕人說話了,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介紹說,幾個老鄉都是從福建來的,想請你幫忙安排住的地方。劉磊看他們不像有錢的同胞,便介紹他們去了一家廉價旅館住下。

  全部安頓停當了,領頭的皮夾克把劉磊拉到一邊,開始商量了:“你能安排他們工作嗎?他們很會做建築工地上的活兒。”劉磊瞪大眼睛望著他:“你知道嗎?在伊拉克工地上的活兒一天兩三個美元,就這樣失業率還是在70%以上。你們不懂語言,翻譯還是個麻煩事!”

  皮夾克神秘地一笑:“我們自己帶了翻譯!本來一起有15個人過來,分成兩批。這批是辦泰國旅遊簽證過來的,第二批在深圳羅湖海關被卡住了,不過也快過來了,那裡面就有個翻譯。”劉磊反問道:“巴格達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你能給翻譯幾個錢?何況到工地上做翻譯,他能會去幹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