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看到漢武帝一病不起,隨行的大臣們也明白這次漢武帝可能大限已到,不久於人世了。當時隨侍在左右的霍光和金日前來給漢武帝請安。霍光看到漢武帝病入膏肓的樣子,不禁悲從心頭起,他跪在榻前流著眼淚開口問道:“陛下一旦有不諱,究竟準備立誰作為太子接位呢?”
漢武帝神志還很清醒,他對霍光說:“你難道沒有看出前些日子朕送給你的那幅畫中的意思嗎?”
霍光只是落淚,他搖搖頭說:“臣愚昧,不能體察聖意,請陛下明諭。”
漢武帝支起身子坐在榻上,他喘了幾口氣後才說:“朕已決定立少子劉弗陵為儲君,由你來擔任周公的角色,輔佐幼主。”
霍光又頓首說:“臣少才闕德,恐難承擔此重任。輔佐幼主臣自覺不如金日,請陛下三思。”
金日也侍立在旁,他馬上也跪下說道:“臣是個外族人,承蒙皇上不棄之恩,方才有今日。臣的能力不如霍光,而且如果由臣輔佐幼主處理國政的話,必然招致匈奴人的恥笑,使他們輕視漢朝朝中無人。”
漢武帝並不直接回答他們兩人的話,只是慢慢地說:“你們兩人素來忠心耿耿,心中沒有半點雜念,這些都是朕早巳了解的事。朕之所以選你們輔佐幼主,也是朕多年的考慮。現在你們是責無旁貸,一起聽候朕的安排,不要推脫了。”
霍光和金日見漢武帝主意已定,心中不禁都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他們勸慰漢武帝一定要好好休息,這才慢慢從漢武帝的寢殿中退出。
二人退出之後,漢武帝又把朝中大臣挨個地在腦中過了一遍,他覺得霍光和金日兩個是自己的心腹顧命大臣之外,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和太僕上官桀也是忠信之臣,可以讓他們共同輔佐幼主劉弗陵。漢武帝想到這裡,心中稍覺安慰。
第二天,漢武帝命侍臣起草詔書,立劉弗陵為太子,遷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為車騎將軍,上官桀為左將軍,讓他們和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一同輔佐皇太子。詔令即日向外頒出。
霍光和金日等五人奉詔入見漢武帝,他們到御榻前下拜。這時漢武帝已進入垂危階段,他不能太多地說話,只是對這些人點點頭算是作答。漢武帝讓他們同心同德輔佐幼主,保證劉氏江山不失。然後就下令讓他們從即刻起辦理一切國家大事。五位顧命大臣都含淚跪在漢武帝榻前,拜受遺詔。
漢武帝的遺詔說:
制詔:皇太子,朕體不安,已無痊癒希望,即將永訣。望輔臣們謹視皇太子,要比朕在的時候還要盡心竭力。制告皇太子善待百姓,輕賦斂,近聖賢,信謀臣,以身奉行名教和祖宗法制。遵循朕的告誡,才有資格君臨天下。要牢記秦二世滅亡的教訓,終生不得疏忽。
蒼蒼之天不可得久視,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就此永別了。告誡後世子孫,兢兢業業,不要辜負天覆地載的恩德!
漢武帝之死及立嗣的事很秘密、急促。彌留之際匆忙安排繼承人,託孤給顧命大臣,漢武帝的沉重心情在遺詔中表達得很充分。
當時劉弗陵的身份、地位微弱不足道,並未得到朝野的共認。漢武帝在遺詔中表達了深切的不安和擔心,因而他不管劉弗陵懂不懂他的告誡,還是反覆叮囑,讓他做一個體恤百姓的好君主。
一世英名的漢武帝,在遺詔中也流露出他對生的無限眷戀之情。
五位顧命大臣之中,漢武帝最為寵信的是霍光、金日和上官桀這三個人,所以漢武帝臨終前特別指定這三人照顧後事。
霍光是驃騎將軍霍去病的異母弟。霍仲孺與衛少兒私通後生下了霍去病,後來霍仲孺又娶一妻,生下了霍光。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被漢武帝立為皇后之後,霍去病以外戚的身份得到了顯貴的地位。
霍去病把霍光帶入宮中,被拜為郎官。霍去病死後,霍光為奉常都尉,光祿大夫。
霍光從十幾歲入宮到如今在皇宮已生活了二十多年。他出宮則陪同漢武帝乘車,入宮則侍奉在漢武帝左右,小心謹慎,從來沒有犯過什麼過失。
霍光為人沉靜安詳,他的謹小慎微在宮中傳為美談。宮中的郎和僕射發現他就連每次出宮入宮,上下殿門都從不隨意左顧右盼。他們曾從旁邊偷看,發現霍光每天上下台階的地方都不差尺寸。
霍光在漢武帝身邊勤勤懇懇侍奉了二十多年,他的忠厚給漢武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漢武帝指名叫霍光做周公,可見漢武帝對他的信任。
遺詔輔臣(2)
金日是休屠王的兒子,因其父不肯降漢被貶為漢朝的官奴,先是給漢武帝在宮中養馬。由於他精心飼養,馬又肥又壯,漢武帝心中很是高興。況且金日為人謹慎,因而被漢武帝提拔為駙馬都尉。
金日在漢武帝左右侍奉也已有二十多年了,他在宮中目不斜視,品行端正,很得漢武帝的敬重。漢武帝覺得金日的母閼氏教子有方,平時總是讚賞他。金日的母閼氏不幸病逝之後,漢武帝也覺得惋惜,他令人將金日母親的形象畫下來,奉掛在甘泉宮中,畫上的標題署著休屠王閼氏。這說明漢武帝並沒有將金日母子當做奴婢看待,而是給予了他們極高的榮譽和地位。
金日對漢武帝感恩不盡,他每次到甘泉宮辦事時,總要在母親像前焚香祝禱,心中不勝感慨。為了報答漢武帝的大恩大德,金日更加專心地伺奉在漢武帝的周圍。
漢武帝神志還很清醒,他對霍光說:“你難道沒有看出前些日子朕送給你的那幅畫中的意思嗎?”
霍光只是落淚,他搖搖頭說:“臣愚昧,不能體察聖意,請陛下明諭。”
漢武帝支起身子坐在榻上,他喘了幾口氣後才說:“朕已決定立少子劉弗陵為儲君,由你來擔任周公的角色,輔佐幼主。”
霍光又頓首說:“臣少才闕德,恐難承擔此重任。輔佐幼主臣自覺不如金日,請陛下三思。”
金日也侍立在旁,他馬上也跪下說道:“臣是個外族人,承蒙皇上不棄之恩,方才有今日。臣的能力不如霍光,而且如果由臣輔佐幼主處理國政的話,必然招致匈奴人的恥笑,使他們輕視漢朝朝中無人。”
漢武帝並不直接回答他們兩人的話,只是慢慢地說:“你們兩人素來忠心耿耿,心中沒有半點雜念,這些都是朕早巳了解的事。朕之所以選你們輔佐幼主,也是朕多年的考慮。現在你們是責無旁貸,一起聽候朕的安排,不要推脫了。”
霍光和金日見漢武帝主意已定,心中不禁都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他們勸慰漢武帝一定要好好休息,這才慢慢從漢武帝的寢殿中退出。
二人退出之後,漢武帝又把朝中大臣挨個地在腦中過了一遍,他覺得霍光和金日兩個是自己的心腹顧命大臣之外,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和太僕上官桀也是忠信之臣,可以讓他們共同輔佐幼主劉弗陵。漢武帝想到這裡,心中稍覺安慰。
第二天,漢武帝命侍臣起草詔書,立劉弗陵為太子,遷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為車騎將軍,上官桀為左將軍,讓他們和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一同輔佐皇太子。詔令即日向外頒出。
霍光和金日等五人奉詔入見漢武帝,他們到御榻前下拜。這時漢武帝已進入垂危階段,他不能太多地說話,只是對這些人點點頭算是作答。漢武帝讓他們同心同德輔佐幼主,保證劉氏江山不失。然後就下令讓他們從即刻起辦理一切國家大事。五位顧命大臣都含淚跪在漢武帝榻前,拜受遺詔。
漢武帝的遺詔說:
制詔:皇太子,朕體不安,已無痊癒希望,即將永訣。望輔臣們謹視皇太子,要比朕在的時候還要盡心竭力。制告皇太子善待百姓,輕賦斂,近聖賢,信謀臣,以身奉行名教和祖宗法制。遵循朕的告誡,才有資格君臨天下。要牢記秦二世滅亡的教訓,終生不得疏忽。
蒼蒼之天不可得久視,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就此永別了。告誡後世子孫,兢兢業業,不要辜負天覆地載的恩德!
漢武帝之死及立嗣的事很秘密、急促。彌留之際匆忙安排繼承人,託孤給顧命大臣,漢武帝的沉重心情在遺詔中表達得很充分。
當時劉弗陵的身份、地位微弱不足道,並未得到朝野的共認。漢武帝在遺詔中表達了深切的不安和擔心,因而他不管劉弗陵懂不懂他的告誡,還是反覆叮囑,讓他做一個體恤百姓的好君主。
一世英名的漢武帝,在遺詔中也流露出他對生的無限眷戀之情。
五位顧命大臣之中,漢武帝最為寵信的是霍光、金日和上官桀這三個人,所以漢武帝臨終前特別指定這三人照顧後事。
霍光是驃騎將軍霍去病的異母弟。霍仲孺與衛少兒私通後生下了霍去病,後來霍仲孺又娶一妻,生下了霍光。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被漢武帝立為皇后之後,霍去病以外戚的身份得到了顯貴的地位。
霍去病把霍光帶入宮中,被拜為郎官。霍去病死後,霍光為奉常都尉,光祿大夫。
霍光從十幾歲入宮到如今在皇宮已生活了二十多年。他出宮則陪同漢武帝乘車,入宮則侍奉在漢武帝左右,小心謹慎,從來沒有犯過什麼過失。
霍光為人沉靜安詳,他的謹小慎微在宮中傳為美談。宮中的郎和僕射發現他就連每次出宮入宮,上下殿門都從不隨意左顧右盼。他們曾從旁邊偷看,發現霍光每天上下台階的地方都不差尺寸。
霍光在漢武帝身邊勤勤懇懇侍奉了二十多年,他的忠厚給漢武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漢武帝指名叫霍光做周公,可見漢武帝對他的信任。
遺詔輔臣(2)
金日是休屠王的兒子,因其父不肯降漢被貶為漢朝的官奴,先是給漢武帝在宮中養馬。由於他精心飼養,馬又肥又壯,漢武帝心中很是高興。況且金日為人謹慎,因而被漢武帝提拔為駙馬都尉。
金日在漢武帝左右侍奉也已有二十多年了,他在宮中目不斜視,品行端正,很得漢武帝的敬重。漢武帝覺得金日的母閼氏教子有方,平時總是讚賞他。金日的母閼氏不幸病逝之後,漢武帝也覺得惋惜,他令人將金日母親的形象畫下來,奉掛在甘泉宮中,畫上的標題署著休屠王閼氏。這說明漢武帝並沒有將金日母子當做奴婢看待,而是給予了他們極高的榮譽和地位。
金日對漢武帝感恩不盡,他每次到甘泉宮辦事時,總要在母親像前焚香祝禱,心中不勝感慨。為了報答漢武帝的大恩大德,金日更加專心地伺奉在漢武帝的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