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施羅特向普爾卡耶夫將軍講了他們部隊這些天來的行動,講了他們最後的調動,複述了希特勒的宣告內容。為了讓將軍相信,他還說了他的入黨時間、地點和介紹人,講了他的組織被破壞的情況。普爾卡耶夫仔細思考了一會,這位司務長匯報的德軍的行動與他們掌握的零散的情報是吻合的,而且他說的情況也解答了普爾卡耶夫心中對德軍意圖的疑惑。真的是這樣的話,就必須採取最果斷的行動,時間太緊迫了。但是也要留神有詐,因此他沒有流露出任何驚奇或緊張的神色,只是感謝了這位司務長,然後用俄語命令那位營長:“看好他,不要告訴他我是誰,也不要跟他講我們的情況。有什麼情報及時向我匯報。”說完立刻走出去,上車返回捷爾波諾爾。
6 月21日,星期六,基輔特別軍區司令部所在地——基輔。司令部正在為了進行作戰準備而轉移到距離前線更近的捷爾諾波爾。軍區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長伊萬·赫里斯托福羅維奇·巴格拉米揚上校終於把這幾天收到的緊急情報全部發往了莫斯科。幾輛大轎車和載重汽車開到了軍區司令部正門。紅軍戰士和指揮員迅速把文件、地圖、桌椅、打字機等裝上汽車。大家幹得很愉快,不斷傳來嬉笑聲。
這是一個暖和的傍晚,綠蔭如蓋的街邊公園散發著馥郁的芳香,基輔人正下班回家。在延長工作時間後,每個周六的晚上就是忙碌了一周的人們最幸福的時候,很多人去商店購物,一些年輕人成雙成對地出現在公園裡,戲院也準備開演新排練的戲劇。到處呈現出熱鬧景象。誰都沒想到,那時離和平生活突然中斷,“戰爭”這個可怕字眼響徹每個角落的非常不祥的一剎那,只剩下10個鐘頭了。
當司令部的縱隊穿過行人很多的市區,走上日托米爾公路時,天還很亮。巴格拉米揚上校坐著小汽車在縱隊先頭行駛。上校瀏覽著白天未及一看的報紙,各版都沒有任何令人不安的消息。但上校心裡仍然不平靜。看來是因為他和他的助手們知道的消息比報紙上寫的多得多。
車隊還未到達日托米爾,巴格拉米揚上校就聽見後面那輛汽車發出了斷斷續續的信號,他命令司機把車開到路旁停下。原來有幾輛車由於發生各種故障拋錨了。一夜之間他好幾次不得不讓縱隊停止前進。這些未曾料到的遲延使他們無法執行行軍時間表,很可能在早上7 時前,他不能把汽車縱隊帶到捷爾諾波爾。但軍隊裡習慣於竭盡全力準確執行命令,對這種現象是不能容忍的。再說,戰爭或許在某天拂曉就會爆發的這個想法,整夜都使他苦惱。上校於是命令加速前進。當車隊距布羅德這個綠蔭叢中的烏克蘭小鎮不遠時,已接近破曉。車隊在這裡又作了10分鐘的停留。
在每輛大轎車或載重汽車旁,車長都迎著上校報告: “一切正常,上校同志。”
巴格拉米揚上校真希望能迅速到達捷爾諾波爾,軍區司令和參謀長一定已經等急了,車隊運載的文件、物品和通訊設備不送到,司令部就沒法開始工作。整個基輔軍區近百萬部隊的指揮中心離開了基輔,又沒有及時在新的地點建設起來,上校很擔心萬一在這一夜的空白期間發生什麼……他決定,結束休息,穿過布羅德,繼續前進。
坐失最後的機會(4)
箭在弦上
6 月21日晚10時,莫斯科蘇軍總參謀部。參謀長朱可夫大將正在反覆研究這兩天收到前線各軍區的報告,這些報告越來越清晰地反映出德軍在邊境的敵意:不斷地入侵蘇聯領空,不斷地調動坦克部隊,不斷地抓到德軍的特務。這些情況也許單獨看來都是很普通的邊境摩 擦,但是如果把它們綜合起來,就很容易讓人聞到戰爭硝煙的味道。(其實還有很多史達林掌握的材料,朱可夫並不知道。如果能看到這些情報,也許他就能作出迅速的判斷。)朱可夫清楚地知道,史達林將這些情報定義為德軍的挑釁行為,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希特勒的確太狡猾了,如果你用常理推斷他,就往往會上他的當。即使是這樣,朱可夫仍建議史達林採取更加主動的態勢,積極進行戰爭準備。兩個星期前,朱可夫曾制訂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呈報給史達林,既然希特勒早晚會打過來,不如趁他準備進攻的時候在全線調集主力突然殺過去,倒有可能取得出其不意的奇效。這個計劃遭到史達林的斷然拒絕。朱可夫又建議給部隊下達戰鬥警報,命令主力部隊進入前沿陣地展開防禦,但仍然被史達林否定。朱可夫知道,現在史達林的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迴避戰爭。除非有什麼強有力的證據來改變他的判斷,但是這個證據在哪呢?希望這個證據不會是德軍的炮彈。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1896年12月2 日出生於莫斯科西南卡盧加省一個鞋匠家庭,19歲時應徵入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因作戰有功,獲喬治十字勳章兩枚。十月革命爆發後的次年,朱可夫加入蘇聯紅軍,在與高爾察克白軍的戰鬥中,從士兵升至連長。以後屢次深造,先是於1920年畢業於騎兵訓練班,後於1925年又畢業於騎兵指揮員進修班,1930年再畢業於高級首長班。之後,歷任騎兵旅旅長、騎兵監察部助理、騎兵第4 師師長、騎兵第3 軍和第6 軍軍長、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副司令等職。
6 月21日,星期六,基輔特別軍區司令部所在地——基輔。司令部正在為了進行作戰準備而轉移到距離前線更近的捷爾諾波爾。軍區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長伊萬·赫里斯托福羅維奇·巴格拉米揚上校終於把這幾天收到的緊急情報全部發往了莫斯科。幾輛大轎車和載重汽車開到了軍區司令部正門。紅軍戰士和指揮員迅速把文件、地圖、桌椅、打字機等裝上汽車。大家幹得很愉快,不斷傳來嬉笑聲。
這是一個暖和的傍晚,綠蔭如蓋的街邊公園散發著馥郁的芳香,基輔人正下班回家。在延長工作時間後,每個周六的晚上就是忙碌了一周的人們最幸福的時候,很多人去商店購物,一些年輕人成雙成對地出現在公園裡,戲院也準備開演新排練的戲劇。到處呈現出熱鬧景象。誰都沒想到,那時離和平生活突然中斷,“戰爭”這個可怕字眼響徹每個角落的非常不祥的一剎那,只剩下10個鐘頭了。
當司令部的縱隊穿過行人很多的市區,走上日托米爾公路時,天還很亮。巴格拉米揚上校坐著小汽車在縱隊先頭行駛。上校瀏覽著白天未及一看的報紙,各版都沒有任何令人不安的消息。但上校心裡仍然不平靜。看來是因為他和他的助手們知道的消息比報紙上寫的多得多。
車隊還未到達日托米爾,巴格拉米揚上校就聽見後面那輛汽車發出了斷斷續續的信號,他命令司機把車開到路旁停下。原來有幾輛車由於發生各種故障拋錨了。一夜之間他好幾次不得不讓縱隊停止前進。這些未曾料到的遲延使他們無法執行行軍時間表,很可能在早上7 時前,他不能把汽車縱隊帶到捷爾諾波爾。但軍隊裡習慣於竭盡全力準確執行命令,對這種現象是不能容忍的。再說,戰爭或許在某天拂曉就會爆發的這個想法,整夜都使他苦惱。上校於是命令加速前進。當車隊距布羅德這個綠蔭叢中的烏克蘭小鎮不遠時,已接近破曉。車隊在這裡又作了10分鐘的停留。
在每輛大轎車或載重汽車旁,車長都迎著上校報告: “一切正常,上校同志。”
巴格拉米揚上校真希望能迅速到達捷爾諾波爾,軍區司令和參謀長一定已經等急了,車隊運載的文件、物品和通訊設備不送到,司令部就沒法開始工作。整個基輔軍區近百萬部隊的指揮中心離開了基輔,又沒有及時在新的地點建設起來,上校很擔心萬一在這一夜的空白期間發生什麼……他決定,結束休息,穿過布羅德,繼續前進。
坐失最後的機會(4)
箭在弦上
6 月21日晚10時,莫斯科蘇軍總參謀部。參謀長朱可夫大將正在反覆研究這兩天收到前線各軍區的報告,這些報告越來越清晰地反映出德軍在邊境的敵意:不斷地入侵蘇聯領空,不斷地調動坦克部隊,不斷地抓到德軍的特務。這些情況也許單獨看來都是很普通的邊境摩 擦,但是如果把它們綜合起來,就很容易讓人聞到戰爭硝煙的味道。(其實還有很多史達林掌握的材料,朱可夫並不知道。如果能看到這些情報,也許他就能作出迅速的判斷。)朱可夫清楚地知道,史達林將這些情報定義為德軍的挑釁行為,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希特勒的確太狡猾了,如果你用常理推斷他,就往往會上他的當。即使是這樣,朱可夫仍建議史達林採取更加主動的態勢,積極進行戰爭準備。兩個星期前,朱可夫曾制訂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呈報給史達林,既然希特勒早晚會打過來,不如趁他準備進攻的時候在全線調集主力突然殺過去,倒有可能取得出其不意的奇效。這個計劃遭到史達林的斷然拒絕。朱可夫又建議給部隊下達戰鬥警報,命令主力部隊進入前沿陣地展開防禦,但仍然被史達林否定。朱可夫知道,現在史達林的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迴避戰爭。除非有什麼強有力的證據來改變他的判斷,但是這個證據在哪呢?希望這個證據不會是德軍的炮彈。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1896年12月2 日出生於莫斯科西南卡盧加省一個鞋匠家庭,19歲時應徵入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因作戰有功,獲喬治十字勳章兩枚。十月革命爆發後的次年,朱可夫加入蘇聯紅軍,在與高爾察克白軍的戰鬥中,從士兵升至連長。以後屢次深造,先是於1920年畢業於騎兵訓練班,後於1925年又畢業於騎兵指揮員進修班,1930年再畢業於高級首長班。之後,歷任騎兵旅旅長、騎兵監察部助理、騎兵第4 師師長、騎兵第3 軍和第6 軍軍長、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副司令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