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人總有更老的時候,總有死的時候,那麼武則天也要面臨著立儲的問題。究竟是立兒子呢,還是立侄兒呢?這就得感謝狄仁傑了。狄仁傑很清楚地告訴武則天,如果立侄兒,將來姑祖母的後人們就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她了,那麼,只好把她請出宗廟;立兒子的話,那麼還可以千秋萬歲配食太廟。經過幾番勸說,武則天終於決定立兒子李顯為太子。最後,讓位給李顯的武則天令去帝號,仍稱自己是則天皇后。死後,仍和自己的丈夫李治合葬,也因此乾陵成了一座埋葬著兩位實際獨立當政的皇帝的陵墓。山不轉水轉,自己一輩子想轉出這個圈子,可最後卻仍無法擺脫自己是李家媳婦的身份,不知武則天那一刻,臉上曾否有過一絲苦笑?

  其實,除這雙“嬌”之外,還有一位“皇后”也比較特殊,就是李淵的夫人竇氏。竇夫人沒有等到李家得天下的時候就死了,“太穆皇后”是死後加封的。她是北周公主的女兒,從小就很聰明,所以她的父母不肯把女兒輕易嫁出去,便設一個孔雀的屏風,如果有人三箭內射中孔雀兩眼的話,那麼便同意婚事。此法其實也有弊端,如果來了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怎麼辦呢?又或者,公子當中沒有人能夠有此箭術,也是傷腦筋的一件事。還真是應了“有緣千里來相會”,幸好李淵的箭術還是有準星的……

  唐代絕代雙嬌·長孫皇后和則天皇帝(4)

  竇夫人生的幾個孩子,的確都很出色,比如平陽公主,也是位女中豪傑。現在山西的娘子關仍是重要的風景區,據說就是當年平陽公主把守的地方。竇夫人很有才學,她摹仿李淵的筆跡,竟能以假亂真。李世民酷愛書法,其實就是受了母親的影響。竇夫人也很有見地,她建議丈夫把自己得到的幾匹馬送給煬帝,可是李淵當時沒有聽。後來竇夫人去世,李淵為了擺脫自己面臨的困境,想起夫人過去的話,便依計行事,結果果然做了將軍。由文官而為武將,手中有了兵權,也就是有了發家的資本。於是他哭著對兒子們說:“要是早聽你們母親的話,我早就當這個官了……”

  李淵對竇夫人還算是一往情深,儘管他後來有若干嬪妃,但卻不再立後,這不能不說,是與對妻子的懷念有關的。唐代的帝王對自己的正妻都比較重視,遍查唐史,只有穆宗有三位皇后,其他人基本上都控制在一兩個之內。即使是玄宗那樣寵愛楊氏,也只是立她為貴妃,卻自始至終沒有立為皇后。這個傳統大概和高祖太宗作了好榜樣有關,因此有唐一代,雖然宮闈之事比較亂,但皇后還是寧缺勿濫的。

  李淵不再立後,或許其中也有政治的原因。李淵被幾個兒子搞暈了頭腦,如果再立後的話,那麼新皇后的兒子也要加入爭儲大軍,自己可就真吃不消了。這是皇后不在,如果皇后在的話,又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竇夫人生前最喜歡的是次子世民,四子元吉則是相貌醜陋,竇夫人有點受不了自己居然會有這麼難看的孩子,甚至都不肯餵奶給他。竇夫人雖然是位很有見地的女子,但這時卻體現出來像春秋時武姜一樣的任性。武姜就是因為生長子寤生時難產而厭惡他,偏愛另一個兒子,最終導致兄弟相殘。如果再聯繫同樣疼愛次子楊廣的獨孤皇后在廢立太子問題上起到的催化作用,那麼,竇夫人將扮演的角色,多半和她們差不多。可是歷史往往超出人們遵循的邏輯,不然又哪裡會出現那麼多的偶然?李淵能吸取隋文帝的教訓而不肯改立太子,那麼竇夫人又何嘗不會吸取教訓反而壓制李世民呢?總之,如果竇夫人在的話,那麼變數是很大的。

  張萱《搗練圖》

  除了李家的媳婦,李家的公主也都比較有意思。前面提過了平陽公主,李淵的女兒其實很多,但嫡出的就這麼一個。歷史上漢武帝的姐姐也是平陽公主,但比李淵的這個女兒差了很多。李淵其他的女兒,如果不是武德年間生下的小公主,基本上都是李世民的姐姐,而那些小公主,怎麼說呢,有的命運有點糟糕,被二哥用去和親了,而太宗自己的女兒卻沒有一個嫁到蠻夷之邦的。有時想,難怪太宗對和親這麼開放,因為他從不嫁自己的女兒。有一次有人泄露了公主不是皇帝的女兒,於是太宗大怒,將那人貶官了。不過唐朝的和親和漢朝前期的和親是有所不同的,簡單來說,漢的和親是被迫的,而唐的和親卻是主動的,是以武力征服為基礎的。以吐蕃為例,文成公主和親就是在打敗他們之後。小時候不大理解,既然都打敗他們了,又何必再派公主去和親?其實現在也是似是而非懂,據說主要是為了加強鞏固關係,這種先打後拉的手段是比單純的強攻更具效力的。

  除了和親的公主,其他的大多數都基本平安地過著一輩子。對了,想起來李淵有個同母的妹妹,比李淵還長壽,一直活到了永徽年間。皇帝的女兒是公主,皇帝的姐妹是長公主,皇帝的姑母是大長公主,皇帝的姑祖母是……也不知高宗是怎麼給她加的封號,好在高宗時間夠長,不然到了下一代人都不好稱呼她了。

  和親的、平安的都算過來了,如果還要再算的話,那麼就該數數不平安的公主了。早夭的公主中,李世民對晉陽公主十分痛惜,她是長孫皇后的女兒,母親死時年齡太小,很可憐。她本來有望繼承父親的“書法事業”,她臨摹的太宗的飛白書竟也能以假亂真。但可惜的是,這位未來的女書法家死的時候才十二歲,害得她父親傷心難過了好多天,然後突然發現自己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下面,就是非常有名的高陽公主,不想提那個《大唐情史》,把高陽演得太過了,高陽是非常傲氣,但不是憤世,她的母親正史上並未記載下來,應該說電視劇里演的實在是瞎編。她嫁給房遺愛是有些委屈的,為辯機(順便說一下,這個辯機多半也沒有這麼複雜的來歷)的風度才識迷倒也很正常,不過一旦這種傾心趨向了“形而下”,就不正當了。辯機因此而被腰斬,太宗一氣之下,這種酷刑都動用了,可見生的氣很大,對著心愛的女兒也發起火來,最後父女關係搞得比較僵,甚至太宗死的時候高陽都沒有哭。高宗之時,高陽公主與房遺愛謀反,因而被賜死。另外,這還連累到了吳王李恪等人,一下子死了好多朝廷親貴,算是高宗時期比較大的一件事了。高宗的女兒本來就不多,兩個是蕭淑妃的,而另一個則是集父母之最愛於一身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唐代最有權勢的公主了,她很像她的母親,最後也是悲劇收場,這樣的人物,如果不拿來做文章實在可惜。前幾年的《大明宮詞》中,那位集一切美德於一身的太平公主看著實在虛假,真實的她可比這個狠多了。武后中宗時期其實是比較亂的,太平在此時確實對國家的安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很難說她是為了國家,實際上她是有個人野心的。武則天的成功,吹皺了一池春水,像中宗的韋皇后也想做第二個武則天,而她的女兒安樂公主更是夢想著做皇太女……那麼,繼承了武則天衣缽的太平,有這種想法也就不難理解了。只是沒想到,睿宗在這個問題上還算明智(中宗其實也並不十分糊塗,如果他真立安樂為太女的話,也就不會死了),或者說不明智也不行,因為李隆基是個比太平更厲害的角色。太平公主平生做得最錯誤的一件事就是派術士對哥哥說:“彗所以除舊布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變,皇太子當為天子。”大家也許還記得以前提到過傅奕曾對李淵說過太白經天的事,李淵差點因此殺了李世民,那麼太平公主當是想藉此事打擊李隆基。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李隆基實在應該感謝自己的好爸爸,連政變的事都省了,直接下定了傳位的決心。太平心裡一定氣惱之極,而且也十分尷尬,可是生米煮成熟飯了,怎麼辦?如果她要是老老實實地當她的大長公主,至少在睿宗在世的時候,李隆基還不至於對她怎麼樣。但是謀反,則是誰也幫不了她了。至於那個裹兒安樂公主,則死得非常之慘,她們母女二人志大才疏,另外,她們的錯誤還在於不該這麼早就扔掉了自己的靠山唐中宗。但是韋氏跟著李顯,也的確受了不少的苦,只可惜她要求的回報已經超出了她所能得到的範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