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有一點,好像李世民秦王的名聲更勝於大唐皇帝,且不說流傳天竺的“秦王破陣樂”,使得玄奘還得解釋一番怎麼大唐的皇帝就是秦王的來歷,再看看征高麗中一個高麗老人的話:“秦王內芟群雄,外服戎狄,獨立為帝,此命世之材,今舉海內之眾而來,不可敵也。”《西遊記》中烏雞國太子也說:“……你想那李世民自稱王位,一統江山,心尚未足,又興過海征伐……”雖說後者是編的,但是並不過分,大唐子民實在應為此驕傲。雖然征高麗是有點受挫可是西域卻是經營有方,唐朝的勢力到達了中亞地區的蔥嶺。此外,黑黑的崑崙奴,在唐朝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情——有一次看中央十台的節目裡說那其實都是搶來的奴隸。

  獨步歷史的天空——李世民(7)

  那時唐朝真的是威名在外、威風凜凜,連一個使者都一呼百應。王玄策在天竺的那番作為十分了不起。雖然現在有人指責中國當時是“侵略”,不過我倒覺得有些自豪。事實上唐朝真的沒有侵略他們的心思,不然他們又怎能抗拒的了呢?一來王玄策的使命只是通好,打仗也是臨時的決定,難道任人欺負不成?二來當時也在貞觀末年了,李世民實在沒有精力去弄這些。假如再給他十年,不用說西突厥、高麗什麼的,天竺應該也在他的計劃內吧。這次事件應該讓他看清了天竺的實力,而且他讓玄奘寫《大唐西域記》焉知沒有這個目的?

  然而天不假年,李世民五十就去世了(公元599年至公元649年),而當時他的好多戰友好多舊臣還沒死呢,有的差不多是看著他成長的,可是如今他卻先走了一步。

  可是如果再給他十年,貞觀之治會變成什麼樣子?高宗時征服西突厥和高麗沒有花多長時間,那麼在貞觀朝花的時間只有小於或等於這個,也就是說,其餘的好幾年他還可以繼續征伐,目標是誰就不一定了,反正離得近的國家都有危險。這樣的話,他也許也要走上窮兵黷武的道路。開疆拓土,的確是一時之痛,但是卻是後人享福之事。太宗自己也這麼說:“朕故自取之,不遺後世憂也。”好一個不遺後世憂!只有越強,才有更強。

  當然太宗也不是完人,他也有著缺點。比如後期在納諫上的確不如原來,而且修建的宮殿也相對多了起來,還有就是殺劉洎、張亮這些事情。本來他對功臣是極好的,但是經過侯君集的造反一事後,太宗也開了殺戒。有一件事,就是他看了《起居注》(是當時史官所寫的今上起居注,古時的規矩是不允許皇帝看的),這的確不好,但一來太宗並不是第一個看的,也不是最後一個,用這個來批評他是苛責了。

  作為大唐的風雲人物,李世民少不了後人的評論,贊者有之,貶者亦有之。兩派都各有趨於極端的理論,基於這兩種理論的小說和電視劇都很有意思。把各個版本的李世民綜合起來,實在是有些人格分裂。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但生活總是最真的。真正的李世民卻恰恰就是這兩種寫法寫出來的形象之和:秦王時期的他(尤其是玄武門之變中的李世民)心狠手辣,更像是傳統概念中不擇手段陰謀奪位的野心家;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太宗皇帝卻給人以仁慈博愛的感覺。有時我甚至覺得很難把626年前後的他統一成一個人。令人想起周作人心中的“兩個鬼”,實質上就是他的矛盾的兩面。其實誰都有這兩個靈魂深處的自我,只不過差別不一定這麼大。還有,太宗文皇帝給我們的感覺似乎更文質彬彬一些,但秦王時期的他無疑更偏於武。毛澤東曾評價過他是最會打仗的皇帝。然而很多小說都把他寫成很文弱的樣子,實在是有些厚誣古人了。

  唐太宗是歷史上一位很傑出的人,如果真要細寫的話,即使寫一本書都寫不完。這裡只好收筆了。最後說一句,正是有了太宗的貞觀之治,才使得大唐奠定了其強盛的根基。而能夠像李世民這樣,前面自己領兵平定天下,後面又治理天下弄出一個盛世來,確實可謂獨步古今了。

  難兄難弟·李建成和李元吉

  難兄難弟——李建成和李元吉(1)

  前面寫了李氏父子中最光輝的兩人,下面這兩位,就是備受爭議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了。

  在正式說此二人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李建成是李淵的長子,但不一定是第一個孩子。李家男孩和女孩的排行是分開的,這個比較麻煩,經常分不清到底是哥哥還是弟弟。《新唐書》的《公主傳》中,公主們是按照排行來記載的,截至李淵的五公主長廣公主,都可以肯定是在晉陽起兵之前就嫁出去的,猜測是李世民的姐姐的可能性比較大些。但古代女子出嫁得都比較早,很難說就一定是姐姐。而李建成則比李世民大十歲,可以肯定比三公主也就是平陽公主大,但和前面兩個庶出的公主比誰大就不好說了。十年之中,李建成作為“獨生子”過得應該是很逍遙的,但元吉可能就沒這麼幸福了。李元吉是李淵第四個兒子,他出生後因為長相實在太難看,他的母親竇夫人甚至都不願意餵養他,這聽起來有些可笑,能讓自己的母親這麼不喜歡,長相一定是凶神惡煞一般了。好在有一位名叫陳善意的侍婢私下裡餵養元吉,可以算是元吉的大恩人了,可惜善意卻無善報,後來陳善意竟是被元吉命人拉死的,她一定後悔當初餵養了這麼一個白眼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