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顎尖拄在交疊的雙手之上,我趴在陰影之中眺望遠處的殘陽燃雪:「沒有不適的,」頓了頓:「也沒有適的。」
「……」小道童抱著藥鼎好生鬱悶了一會道:「師父說這藥鼎於尊駕的鬼體大有裨益,其中的藥材藥料都是從丹房裡千挑萬選出來的。」
白天裡的我像條河灘上的魚,尾巴都翹不起來,懶懶地在橫樑上翻了個身道:「你這小鬼真是單純,你師父說這藥材如何珍稀它就如何珍稀了麼?你師父說這藥鼎對我有益就有益了麼?越有害人之心的表面便越是良善無害,越是毒入骨髓的毒藥便越是無色無香,奪人性命的最高手段不是一擊必殺而是悄無聲息,死後在黃泉路上或許你還對他感恩戴德奉為恩人。」
噹啷,碧青石杵砸在了地上。童子的嘴張得老大,他不置信地看了眼手中的藥鼎就又看了眼我,老半天道:「尊駕怎麼能這樣說師父,師父他專修天道,最是仁慈了。」強辯了幾句,他語中隱帶著哭腔:「師父不會是這樣的人的,即便是尊駕也不能這樣污衊師父。」
從橫樑上探下半邊的身子,我懸在他頭頂扯了飄蕩著的長裙邊替他擦了擦紅通通的眼睛:「我就這麼一說而已,你哭個什麼勁。也不知道你們閣主怎麼想的,將你這個不經嚇的派到我這個厲鬼身邊,就不擔心我吸乾了你這細皮嫩肉的小道童麼?」
他抿了抿哆嗦的嘴唇,嗚哇一聲大哭了出來:「尊駕你又嚇唬人了!」
不嚇唬你我去哪找樂子去啊?凌空打了個滾,長袖纏上橫樑,翻上去後我繼續做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越過山巒,遠方夕陽快沒入天海一線,鷗鳥掠過彤彤日影,久久地這樣看著,慢慢覺得這島中歲日界限模糊不清。
我已這樣過了數日之久。鏡閣閣主以我遠來為客之由挽留我在島上小住幾日,賢郡王起初不願我留下,暗示我國不可一日無君、家不可一日無主,再耽擱下去必生內亂。可我卻有另一番打算,一來我已不在其位;二來我的肉身下落不明,;三來,就算我想走沒有得到帝都台的鏡閣閣主也不會輕易放我而去。賢郡王勸我無果,後又聽鏡閣閣主危言聳聽道我鬼體長期漂遊人間受陽氣侵害,無奈之下只得留我在島上「休養」一段時間,擇日再迎我回去。
迎什麼迎啊,人都死了我還能回去詐屍不成?
鏡閣閣主使得法子不過一個「拖」字,看誰拖得過誰,不過昨日見他來探望時紅光滿面的樣子,我心中微感不妙,他這副勢在必得的自信究竟從何而來?之所以我現在還甘願留在鏡閣,對自己說是要弄清楚關於帝都台的實情,其實騙不過自己還是因著心底那份牽掛。那日過去之後,我再沒見過沈蓮橋一面來,逮著閣中一道士問,皆是支支吾吾道沈師兄在養傷,再問他在何處養傷就沒有一個能答出個所以然來了。
正因如此,回憶起鏡閣閣主所說的那個「交代」,我心中的不安更添了一分。我很明白自己站在某些人面前就是個外強中乾的紙老虎,發狠逞強只能趁一時,再長久點就是心軟與捨不得……我刺他那一劍,大抵用盡了我這輩子所有的勇氣。我手中曾握過很多人的性命,也曾一筆揮落了很多人的性命,那時有遺憾有惋惜有嘆息,卻沒有今日的心痛。
「你是不是有兩個沈師兄?」趴到了天黑,我悠悠地突然問道。
小童正挑亮了長廊上的一盞燈籠,按穩了它後爬下來繼續搗藥道自然道:「是啊,沈師兄有個胞弟也在閣中,入門雖晚了些但這幾年的道法已然超過了許多比他先入道的師兄師姐。不過麼,比沈師兄還是差點。沈小師兄雖拜在閣主名下,但學藝道術皆由景師伯一手教導,景師伯離閣後他就在東邊的三星潭中閉關了,除了年關大典之外尋常日子是見不到他的。」他碾著藥低落道:「景師伯出了那樣的事,沈琮師兄應該很不好受才是,。閣主下令其他人不准提及景師伯,但他人看沈琮師兄的眼光還是不一樣的。說起來,我還是不相信景師伯會背叛師門,做出戕害同門之事來。」
咦,這裡面似乎還有我不知道的事?沈琮那麼變態,難道和他的師父有什麼關係不成?
我輕輕裊裊地飄轉下來坐到他身邊:「喂,小道士,你說的景師伯是誰啊?」
他用手背蹭了下淚花,緊張道:「閣主不讓說的……」
「你已經說了……」我點了點他的肩,恐嚇他道:「你要是現在告訴我,我們就是一條船上的人。你要是不告訴我,我就去告訴你們閣主,你私自泄漏鏡閣秘密.」
一聽到告訴閣主,他的表情頓時很驚慌,也不曉得這鏡閣閣主平日是怎麼虐待他們的。得了我再三保證之下,他才娓娓道來:「景師伯與閣主是師兄弟,當年太師父本想將鏡閣閣主之位傳給景師伯的,但就在例行的出外修行後景師伯突然帶回來一個女子,說要娶她為妻。我們和佛寺里的和尚不一樣,以前也有有同門取親的先例,但問題就在於景師伯帶回來的這個女子有一半的狐妖血統。太師父大怒之下,不僅將閣主之位傳給了現在的閣主,更將景師伯發配到思返谷中。這一關就是五十年,五十年後太師父死了,思返谷的結界才自動打開。」
而後事情大約都能料到了,沈琮的那個師父出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那女子。可在塵世尋了十年都未找到,現在的閣主不忍見自己的師弟苦苦尋覓,才告知他,那女子舍了妖性化成了人,早成婚生子、壽終正寢去地府了。這一消息於牽腸掛肚五十年的人來說,堪如晴天霹靂。但事已至此,沈琮的師父縱滿心不甘也只能回到谷中。這一回來,據說他的性子大變,冷僻不與人多做接觸。幸而後來年幼的沈琮入了閣,孤苦半生之人終有了一日日相伴可說話的人。
「……」小道童抱著藥鼎好生鬱悶了一會道:「師父說這藥鼎於尊駕的鬼體大有裨益,其中的藥材藥料都是從丹房裡千挑萬選出來的。」
白天裡的我像條河灘上的魚,尾巴都翹不起來,懶懶地在橫樑上翻了個身道:「你這小鬼真是單純,你師父說這藥材如何珍稀它就如何珍稀了麼?你師父說這藥鼎對我有益就有益了麼?越有害人之心的表面便越是良善無害,越是毒入骨髓的毒藥便越是無色無香,奪人性命的最高手段不是一擊必殺而是悄無聲息,死後在黃泉路上或許你還對他感恩戴德奉為恩人。」
噹啷,碧青石杵砸在了地上。童子的嘴張得老大,他不置信地看了眼手中的藥鼎就又看了眼我,老半天道:「尊駕怎麼能這樣說師父,師父他專修天道,最是仁慈了。」強辯了幾句,他語中隱帶著哭腔:「師父不會是這樣的人的,即便是尊駕也不能這樣污衊師父。」
從橫樑上探下半邊的身子,我懸在他頭頂扯了飄蕩著的長裙邊替他擦了擦紅通通的眼睛:「我就這麼一說而已,你哭個什麼勁。也不知道你們閣主怎麼想的,將你這個不經嚇的派到我這個厲鬼身邊,就不擔心我吸乾了你這細皮嫩肉的小道童麼?」
他抿了抿哆嗦的嘴唇,嗚哇一聲大哭了出來:「尊駕你又嚇唬人了!」
不嚇唬你我去哪找樂子去啊?凌空打了個滾,長袖纏上橫樑,翻上去後我繼續做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越過山巒,遠方夕陽快沒入天海一線,鷗鳥掠過彤彤日影,久久地這樣看著,慢慢覺得這島中歲日界限模糊不清。
我已這樣過了數日之久。鏡閣閣主以我遠來為客之由挽留我在島上小住幾日,賢郡王起初不願我留下,暗示我國不可一日無君、家不可一日無主,再耽擱下去必生內亂。可我卻有另一番打算,一來我已不在其位;二來我的肉身下落不明,;三來,就算我想走沒有得到帝都台的鏡閣閣主也不會輕易放我而去。賢郡王勸我無果,後又聽鏡閣閣主危言聳聽道我鬼體長期漂遊人間受陽氣侵害,無奈之下只得留我在島上「休養」一段時間,擇日再迎我回去。
迎什麼迎啊,人都死了我還能回去詐屍不成?
鏡閣閣主使得法子不過一個「拖」字,看誰拖得過誰,不過昨日見他來探望時紅光滿面的樣子,我心中微感不妙,他這副勢在必得的自信究竟從何而來?之所以我現在還甘願留在鏡閣,對自己說是要弄清楚關於帝都台的實情,其實騙不過自己還是因著心底那份牽掛。那日過去之後,我再沒見過沈蓮橋一面來,逮著閣中一道士問,皆是支支吾吾道沈師兄在養傷,再問他在何處養傷就沒有一個能答出個所以然來了。
正因如此,回憶起鏡閣閣主所說的那個「交代」,我心中的不安更添了一分。我很明白自己站在某些人面前就是個外強中乾的紙老虎,發狠逞強只能趁一時,再長久點就是心軟與捨不得……我刺他那一劍,大抵用盡了我這輩子所有的勇氣。我手中曾握過很多人的性命,也曾一筆揮落了很多人的性命,那時有遺憾有惋惜有嘆息,卻沒有今日的心痛。
「你是不是有兩個沈師兄?」趴到了天黑,我悠悠地突然問道。
小童正挑亮了長廊上的一盞燈籠,按穩了它後爬下來繼續搗藥道自然道:「是啊,沈師兄有個胞弟也在閣中,入門雖晚了些但這幾年的道法已然超過了許多比他先入道的師兄師姐。不過麼,比沈師兄還是差點。沈小師兄雖拜在閣主名下,但學藝道術皆由景師伯一手教導,景師伯離閣後他就在東邊的三星潭中閉關了,除了年關大典之外尋常日子是見不到他的。」他碾著藥低落道:「景師伯出了那樣的事,沈琮師兄應該很不好受才是,。閣主下令其他人不准提及景師伯,但他人看沈琮師兄的眼光還是不一樣的。說起來,我還是不相信景師伯會背叛師門,做出戕害同門之事來。」
咦,這裡面似乎還有我不知道的事?沈琮那麼變態,難道和他的師父有什麼關係不成?
我輕輕裊裊地飄轉下來坐到他身邊:「喂,小道士,你說的景師伯是誰啊?」
他用手背蹭了下淚花,緊張道:「閣主不讓說的……」
「你已經說了……」我點了點他的肩,恐嚇他道:「你要是現在告訴我,我們就是一條船上的人。你要是不告訴我,我就去告訴你們閣主,你私自泄漏鏡閣秘密.」
一聽到告訴閣主,他的表情頓時很驚慌,也不曉得這鏡閣閣主平日是怎麼虐待他們的。得了我再三保證之下,他才娓娓道來:「景師伯與閣主是師兄弟,當年太師父本想將鏡閣閣主之位傳給景師伯的,但就在例行的出外修行後景師伯突然帶回來一個女子,說要娶她為妻。我們和佛寺里的和尚不一樣,以前也有有同門取親的先例,但問題就在於景師伯帶回來的這個女子有一半的狐妖血統。太師父大怒之下,不僅將閣主之位傳給了現在的閣主,更將景師伯發配到思返谷中。這一關就是五十年,五十年後太師父死了,思返谷的結界才自動打開。」
而後事情大約都能料到了,沈琮的那個師父出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那女子。可在塵世尋了十年都未找到,現在的閣主不忍見自己的師弟苦苦尋覓,才告知他,那女子舍了妖性化成了人,早成婚生子、壽終正寢去地府了。這一消息於牽腸掛肚五十年的人來說,堪如晴天霹靂。但事已至此,沈琮的師父縱滿心不甘也只能回到谷中。這一回來,據說他的性子大變,冷僻不與人多做接觸。幸而後來年幼的沈琮入了閣,孤苦半生之人終有了一日日相伴可說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