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跟在沈先生身邊的機會多了,中年人很清楚袁寧與沈先生關係很要好,而且袁寧的背景很不簡單。
這次袁寧想要調用直升機過來,中年人打電話請示了沈先生,沈先生二話不說就同意了。而使用直升機的審批環節竟也輕鬆得很,他好奇之下暗裡打聽了一下,才知道袁寧在這一塊同樣關係匪淺。
於是他決定親自跑一趟。
幾位專家之中也有袁寧熟識的,見了面也不多話,跟著袁寧去看樹苗、看種子,聽袁寧說起這種樹的好處,他們立刻入了迷,采土樣的采土樣,取種苗的取種苗。
袁寧的話他們一點都不懷疑,畢竟袁寧從來沒騙過他們。乍聽之下有些荒誕的功效,他們只要對準袁寧指出的方向一研究,用不了多久就能得到相應的結果。
很多時候研究人員缺的並不是技術或者知識,而是從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的技術與知識中找出要進軍的方向。基本上只要找到了這個方向,專家們很快就能拿出成果來。
沈氏負責人和專家們的到來給了村民們一個定心丸。當然,對於他們來說,更直觀、更震撼的就是降落在村後的直升機。能坐著這麼個大傢伙過來,這些人肯定不是騙子!這麼有能耐的騙子,哪裡看得上他們這窮鄉僻野?
雙方迅速達成了合作意向,袁寧這才站在單位的角度上提起年初撲殺家畜的事情,向村民們表示這種斷人錢財、毀人生計的事決計不會再發生。
村民們大多淳樸,知道袁寧是新來的,不想給他們添麻煩,商量了一下,表示這事就算了。
比起讓袁寧立刻和那些傢伙對上,他們更希望袁寧能快一點在縣裡穩穩地立足,以後有袁寧坐鎮他們的日子肯定過得舒坦!
老村長用皺巴巴的手握住袁寧的手掌,鄭重地說:“只要你能保護我們的林子和大山,我們都聽你的。這事我們不鬧了!”
袁寧笑著說:“以後如果查明了事實,我會給你們一個交代。”
老村長高興地留袁寧一行人吃了午飯,專家們載著樹苗走了,袁寧和符愛軍在村民指引下出了村。出了林子,沒了遮陽的樹蔭,猛烈的日頭曬得袁寧不由自主地眯起眼。
符愛軍說:“這離縣裡遠著呢,你準備走回去嗎?”
袁寧說:“當然不是。符哥對這邊挺熟悉的,知道村長他們說的李家坳怎麼走嗎?聽起來好像離這邊不遠。既然那邊開過礦,路應該修得不錯,我們到那邊瞧瞧,然後找輛車載我們回縣裡。”
符愛軍說:“你還是別想了,那邊礦差不多挖煤了,地也毀了,糙全死光,養不了牛羊,莊稼也沒法種。李家坳能走的都走了,只剩老弱病殘呆在那苦哈哈地過日子。你覺得那有能開車的人嗎?”
袁寧點點頭,豎起大拇指夸道:“符哥果然對底下的情況很了解。”
符愛軍:“……”
符愛軍見袁寧主意已決,走在前面領路。他邊往前跨邊問:“你去那邊做什麼?那邊可沒有種苗和果子,那邊什麼都長不了。”
袁寧說:“我去那邊買地。”他笑了笑,“尤其是那些有坑洞的地。我前段時間弄了一個課題,研究的是一些礦石的伴生植物和一些喜陰植物,準備給師弟師妹們弄個展區,到時候送去國際上參賽,賺幾個洋錢。”
符愛軍覺得這種課題簡直聞所未聞。他想到袁寧是首都大學畢業的,那他的師弟師妹豈不是全都是首都大學的高材生?
這樣的天之驕子,這窮縣子裡頭大概一百年都考不出一個來。
符愛軍說:“這真的行得通?”
袁寧笑著點頭:“現在國外很關注環境問題,這主題拿獎容易,一點都不費勁。而且這課題可以走科研經費,首都大學或者首都總協那邊都會批,不用走縣裡的財政。”他說完自己的構想,又告訴符愛軍自己接下來的打算,“唔,還是先去李家坳看看再說。聽說縣裡還有幾個廢礦,要是適合就都拿來練練手,將來可以作為景區保留下來。”
符愛軍覺得這年輕人腦筋靈活得叫人害怕。
袁寧是新人,一來就往懷樹村的事情里橫插一槓,肯定會引起不少人的不滿。
可就算再不滿又怎麼樣?
再不滿,送到嘴的肥肉你不吃?
再不滿,天上掉的餡餅你不要?
不用花財政的錢,請來一個高材生,搞出一個可以聞名國際的項目。將來真成了,照國內如今的風氣,肯定有不少人聞風而至,來這邊看展區、來這邊旅遊,縣裡還怕擺脫不了“窮”字嗎?
沒人會拒絕這樣的好事!這簡直是躺著就能拿好處的事!
偏偏這事又離不開袁寧,別人想繞過他去干都不成。
你能請來高材生嗎?
你能參加什麼國際比賽嗎?
你一輩子可能都沒法和人家說上話、一輩子可能都沒法擠出幾個外文詞兒!
符愛軍加快了腳步,約莫走了將近一小時,他們才終於抵達李家坳。比起樹木蔥鬱、群山環抱的懷樹村,李家坳可謂是滿目瘡痍,幾座山被挖空了大半,只剩孤零零的半個殼子杵在那裡,像是個被掏空的軀殼,在晴天烈日之下顯得可憐無比。
而在李家坳附近的原野上,一個個巨大的坑洞隨處可見,有的深、有的淺、有的像條大裂fèng,這都是過度採挖造成的塌陷。
袁寧在一處深不見底的坑洞前站了許久,轉頭看向默立一旁的符愛軍,突然問:“符哥你來過這裡嗎?”
符愛軍被袁寧冷不丁地這麼一問,一時沒回過神來。等對上袁寧認真的目光,符愛軍才說:“來過。這邊是最嚴重的,但別的廢礦其實也差不多。縣裡窮怕了,有點好處就把開採權賣了出去,開採人像是蝗蟲呼嘯而過,把每一處礦產掃空,填滿了一些人的口袋。”他冷笑著說,“至於給當地留下了什麼,誰會在乎?”
袁寧沒說什麼。接觸的時間雖然還短,但他能分辨符愛軍是怎麼樣的人。雖然十幾年沒從這窮縣挪窩,甚至一直在縣裡坐冷板凳,符愛軍的血卻一直都沒冷下去。即使做不了什麼,符愛軍還是把縣裡的種種問題都看在眼裡。
有這麼個“縣情百事通”在,他想做什麼都會方便許多。
袁寧含笑說:“走,麻煩符哥帶我去見見李家坳的人,我看看能不能買下這些地。”
第251章 相聚
袁寧和符愛軍繞過李家坳的坑洞, 進了李家坳的村子。李家坳家家戶戶都姓李, 房子都是泥磚堆的, 有的因為太久沒人居住已經塌了,露出裡頭空空蕩蕩的屋架子。隔了很長一段路, 才能看到一兩個小孩。他們被曬得很黑,坐在門檻上呆呆地坐著,有的腳上還拴著鏈子, 像一隻只可憐巴巴的小狗。
袁寧微微皺起眉,目光掃過那七零八落的大門和窗戶。這樣的情境,袁寧不是第一次看見, 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看見,可每一次見到袁寧都無法抑制地想, 自己是不是做的是不是還可以更多一些。
他很幸運, 小的時候有袁波他們護著, 後來有大哥護著,長大以後認識的都是良師益友。哪怕想做些在外人看來離經叛道的事, 哪怕想和自己的大哥在一起, 依然沒有人責難他。
袁寧希望這份幸運可以傳延下去。
袁寧問:“這邊的青壯都出去城裡工作了嗎?”
符愛軍說:“有的是,也有的單純地跑了。留下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殘, 老的跑不動了, 外頭的廢礦又危險, 所以有的老人就拿狗鏈子把孩子栓起來,不讓他們到外面去玩。時間久了,一部分孩子就變得呆呆傻傻的, 也有真的像狗一樣瘋瘋癲癲。”
袁寧早就猜出了大概,聽了還是有些難過。哪怕現在國內發展得這麼快,還是有很多地方落後得讓人難以想像。
這些年紀這么小的小孩,哪個不是愛玩愛跑的?現在一天到晚被人拴在家裡,不瘋不傻才怪。袁寧說:“他們不去上學嗎?”
符愛軍說:“沒有老師願意來這邊。村里也有些小孩出去念書,每天來回要走四個多小時的路,村里一個老頭子弄了台快報廢的拖拉機,天天突突突地開著送他們去學校,送到了就在那裡擺攤,賺點柴油錢。”他神色淡淡,好像一點都不在意這些人的境遇,“至於剩下的這些,要麼是連書錢都拿不出來,要麼是還沒到入學年齡,而年紀再大些的大多不想念書了,跟著家裡人去賺錢,大多是下礦挖煤,一天拿個十來塊。這些狗皮倒灶事兒,哪裡都有,你管不過來的。”
袁寧沉默下來。他也知道即使推廣義務教育下鄉和醫療下鄉,很多地方還是建不起學校請不來老師和醫生。
人哪裡都不缺,人才哪裡都缺,要把人都變成人才還得走很長一段路。
袁寧說:“能管一件是一件。”他從來都不是有大野心的人,他只想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符愛軍沒再多說,領著袁寧去李村長家。
李村長比懷樹村的村長要年輕一些,只是一條胳膊沒了,是年輕時採礦時弄沒的。他有過媳婦,跑了;有過孩子,在礦洞裡玩時遇到突水,嘩啦啦的地下河水噴涌而出,把他兒子淹沒了,過了好些天才在外頭的河裡頭找到屍體。
李村長哭過,自怨自艾過,也曾經覺得了無生趣、不如死了算了,後來熬過來了,收拾好心情,勉強管著一村子的老弱病殘。
沒辦法,在留下來的這些人裡頭他已經算是強壯的了,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都是走不了的。現在留下的那些,若是在外頭打工的兒女有本事,少不得也會把他們接走。
這裡已經不是他們的家——這裡已經長不了莊稼長不了糙,養不了牛羊養不了魚,到處都是坑洞,到處都是煤渣子礦渣子,一下雨,那泥水都黑乎乎的。以前修的路已經爛了,但這兒已經沒有寶貝,也沒人願意再修。
這鬼地方,若是能走誰不走?
李村長曉得袁寧兩人剛從懷樹村那邊過來,嘆了口氣,說道:“以前我們都笑那老小子傻,有錢不賺王八蛋!現在我們錢也沒有,地也沒有,山被挖空了,地塌了,日子過不下去了。到這會兒才知道,那老小子才是對的。”
袁寧勸慰了兩句,開門見山地向李村長表明自己來意。
得知袁寧要買地,李村長以為自己聽錯了,愣神了很久。等回過神來,他才說:“你真的要買?這裡可沒有礦了啊!什麼都被挖光了!種東西也長不了,”他嘆息,“有錢拿是好事,可我也不能坑你啊,娃子。”
這次袁寧想要調用直升機過來,中年人打電話請示了沈先生,沈先生二話不說就同意了。而使用直升機的審批環節竟也輕鬆得很,他好奇之下暗裡打聽了一下,才知道袁寧在這一塊同樣關係匪淺。
於是他決定親自跑一趟。
幾位專家之中也有袁寧熟識的,見了面也不多話,跟著袁寧去看樹苗、看種子,聽袁寧說起這種樹的好處,他們立刻入了迷,采土樣的采土樣,取種苗的取種苗。
袁寧的話他們一點都不懷疑,畢竟袁寧從來沒騙過他們。乍聽之下有些荒誕的功效,他們只要對準袁寧指出的方向一研究,用不了多久就能得到相應的結果。
很多時候研究人員缺的並不是技術或者知識,而是從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的技術與知識中找出要進軍的方向。基本上只要找到了這個方向,專家們很快就能拿出成果來。
沈氏負責人和專家們的到來給了村民們一個定心丸。當然,對於他們來說,更直觀、更震撼的就是降落在村後的直升機。能坐著這麼個大傢伙過來,這些人肯定不是騙子!這麼有能耐的騙子,哪裡看得上他們這窮鄉僻野?
雙方迅速達成了合作意向,袁寧這才站在單位的角度上提起年初撲殺家畜的事情,向村民們表示這種斷人錢財、毀人生計的事決計不會再發生。
村民們大多淳樸,知道袁寧是新來的,不想給他們添麻煩,商量了一下,表示這事就算了。
比起讓袁寧立刻和那些傢伙對上,他們更希望袁寧能快一點在縣裡穩穩地立足,以後有袁寧坐鎮他們的日子肯定過得舒坦!
老村長用皺巴巴的手握住袁寧的手掌,鄭重地說:“只要你能保護我們的林子和大山,我們都聽你的。這事我們不鬧了!”
袁寧笑著說:“以後如果查明了事實,我會給你們一個交代。”
老村長高興地留袁寧一行人吃了午飯,專家們載著樹苗走了,袁寧和符愛軍在村民指引下出了村。出了林子,沒了遮陽的樹蔭,猛烈的日頭曬得袁寧不由自主地眯起眼。
符愛軍說:“這離縣裡遠著呢,你準備走回去嗎?”
袁寧說:“當然不是。符哥對這邊挺熟悉的,知道村長他們說的李家坳怎麼走嗎?聽起來好像離這邊不遠。既然那邊開過礦,路應該修得不錯,我們到那邊瞧瞧,然後找輛車載我們回縣裡。”
符愛軍說:“你還是別想了,那邊礦差不多挖煤了,地也毀了,糙全死光,養不了牛羊,莊稼也沒法種。李家坳能走的都走了,只剩老弱病殘呆在那苦哈哈地過日子。你覺得那有能開車的人嗎?”
袁寧點點頭,豎起大拇指夸道:“符哥果然對底下的情況很了解。”
符愛軍:“……”
符愛軍見袁寧主意已決,走在前面領路。他邊往前跨邊問:“你去那邊做什麼?那邊可沒有種苗和果子,那邊什麼都長不了。”
袁寧說:“我去那邊買地。”他笑了笑,“尤其是那些有坑洞的地。我前段時間弄了一個課題,研究的是一些礦石的伴生植物和一些喜陰植物,準備給師弟師妹們弄個展區,到時候送去國際上參賽,賺幾個洋錢。”
符愛軍覺得這種課題簡直聞所未聞。他想到袁寧是首都大學畢業的,那他的師弟師妹豈不是全都是首都大學的高材生?
這樣的天之驕子,這窮縣子裡頭大概一百年都考不出一個來。
符愛軍說:“這真的行得通?”
袁寧笑著點頭:“現在國外很關注環境問題,這主題拿獎容易,一點都不費勁。而且這課題可以走科研經費,首都大學或者首都總協那邊都會批,不用走縣裡的財政。”他說完自己的構想,又告訴符愛軍自己接下來的打算,“唔,還是先去李家坳看看再說。聽說縣裡還有幾個廢礦,要是適合就都拿來練練手,將來可以作為景區保留下來。”
符愛軍覺得這年輕人腦筋靈活得叫人害怕。
袁寧是新人,一來就往懷樹村的事情里橫插一槓,肯定會引起不少人的不滿。
可就算再不滿又怎麼樣?
再不滿,送到嘴的肥肉你不吃?
再不滿,天上掉的餡餅你不要?
不用花財政的錢,請來一個高材生,搞出一個可以聞名國際的項目。將來真成了,照國內如今的風氣,肯定有不少人聞風而至,來這邊看展區、來這邊旅遊,縣裡還怕擺脫不了“窮”字嗎?
沒人會拒絕這樣的好事!這簡直是躺著就能拿好處的事!
偏偏這事又離不開袁寧,別人想繞過他去干都不成。
你能請來高材生嗎?
你能參加什麼國際比賽嗎?
你一輩子可能都沒法和人家說上話、一輩子可能都沒法擠出幾個外文詞兒!
符愛軍加快了腳步,約莫走了將近一小時,他們才終於抵達李家坳。比起樹木蔥鬱、群山環抱的懷樹村,李家坳可謂是滿目瘡痍,幾座山被挖空了大半,只剩孤零零的半個殼子杵在那裡,像是個被掏空的軀殼,在晴天烈日之下顯得可憐無比。
而在李家坳附近的原野上,一個個巨大的坑洞隨處可見,有的深、有的淺、有的像條大裂fèng,這都是過度採挖造成的塌陷。
袁寧在一處深不見底的坑洞前站了許久,轉頭看向默立一旁的符愛軍,突然問:“符哥你來過這裡嗎?”
符愛軍被袁寧冷不丁地這麼一問,一時沒回過神來。等對上袁寧認真的目光,符愛軍才說:“來過。這邊是最嚴重的,但別的廢礦其實也差不多。縣裡窮怕了,有點好處就把開採權賣了出去,開採人像是蝗蟲呼嘯而過,把每一處礦產掃空,填滿了一些人的口袋。”他冷笑著說,“至於給當地留下了什麼,誰會在乎?”
袁寧沒說什麼。接觸的時間雖然還短,但他能分辨符愛軍是怎麼樣的人。雖然十幾年沒從這窮縣挪窩,甚至一直在縣裡坐冷板凳,符愛軍的血卻一直都沒冷下去。即使做不了什麼,符愛軍還是把縣裡的種種問題都看在眼裡。
有這麼個“縣情百事通”在,他想做什麼都會方便許多。
袁寧含笑說:“走,麻煩符哥帶我去見見李家坳的人,我看看能不能買下這些地。”
第251章 相聚
袁寧和符愛軍繞過李家坳的坑洞, 進了李家坳的村子。李家坳家家戶戶都姓李, 房子都是泥磚堆的, 有的因為太久沒人居住已經塌了,露出裡頭空空蕩蕩的屋架子。隔了很長一段路, 才能看到一兩個小孩。他們被曬得很黑,坐在門檻上呆呆地坐著,有的腳上還拴著鏈子, 像一隻只可憐巴巴的小狗。
袁寧微微皺起眉,目光掃過那七零八落的大門和窗戶。這樣的情境,袁寧不是第一次看見, 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看見,可每一次見到袁寧都無法抑制地想, 自己是不是做的是不是還可以更多一些。
他很幸運, 小的時候有袁波他們護著, 後來有大哥護著,長大以後認識的都是良師益友。哪怕想做些在外人看來離經叛道的事, 哪怕想和自己的大哥在一起, 依然沒有人責難他。
袁寧希望這份幸運可以傳延下去。
袁寧問:“這邊的青壯都出去城裡工作了嗎?”
符愛軍說:“有的是,也有的單純地跑了。留下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殘, 老的跑不動了, 外頭的廢礦又危險, 所以有的老人就拿狗鏈子把孩子栓起來,不讓他們到外面去玩。時間久了,一部分孩子就變得呆呆傻傻的, 也有真的像狗一樣瘋瘋癲癲。”
袁寧早就猜出了大概,聽了還是有些難過。哪怕現在國內發展得這麼快,還是有很多地方落後得讓人難以想像。
這些年紀這么小的小孩,哪個不是愛玩愛跑的?現在一天到晚被人拴在家裡,不瘋不傻才怪。袁寧說:“他們不去上學嗎?”
符愛軍說:“沒有老師願意來這邊。村里也有些小孩出去念書,每天來回要走四個多小時的路,村里一個老頭子弄了台快報廢的拖拉機,天天突突突地開著送他們去學校,送到了就在那裡擺攤,賺點柴油錢。”他神色淡淡,好像一點都不在意這些人的境遇,“至於剩下的這些,要麼是連書錢都拿不出來,要麼是還沒到入學年齡,而年紀再大些的大多不想念書了,跟著家裡人去賺錢,大多是下礦挖煤,一天拿個十來塊。這些狗皮倒灶事兒,哪裡都有,你管不過來的。”
袁寧沉默下來。他也知道即使推廣義務教育下鄉和醫療下鄉,很多地方還是建不起學校請不來老師和醫生。
人哪裡都不缺,人才哪裡都缺,要把人都變成人才還得走很長一段路。
袁寧說:“能管一件是一件。”他從來都不是有大野心的人,他只想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符愛軍沒再多說,領著袁寧去李村長家。
李村長比懷樹村的村長要年輕一些,只是一條胳膊沒了,是年輕時採礦時弄沒的。他有過媳婦,跑了;有過孩子,在礦洞裡玩時遇到突水,嘩啦啦的地下河水噴涌而出,把他兒子淹沒了,過了好些天才在外頭的河裡頭找到屍體。
李村長哭過,自怨自艾過,也曾經覺得了無生趣、不如死了算了,後來熬過來了,收拾好心情,勉強管著一村子的老弱病殘。
沒辦法,在留下來的這些人裡頭他已經算是強壯的了,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都是走不了的。現在留下的那些,若是在外頭打工的兒女有本事,少不得也會把他們接走。
這裡已經不是他們的家——這裡已經長不了莊稼長不了糙,養不了牛羊養不了魚,到處都是坑洞,到處都是煤渣子礦渣子,一下雨,那泥水都黑乎乎的。以前修的路已經爛了,但這兒已經沒有寶貝,也沒人願意再修。
這鬼地方,若是能走誰不走?
李村長曉得袁寧兩人剛從懷樹村那邊過來,嘆了口氣,說道:“以前我們都笑那老小子傻,有錢不賺王八蛋!現在我們錢也沒有,地也沒有,山被挖空了,地塌了,日子過不下去了。到這會兒才知道,那老小子才是對的。”
袁寧勸慰了兩句,開門見山地向李村長表明自己來意。
得知袁寧要買地,李村長以為自己聽錯了,愣神了很久。等回過神來,他才說:“你真的要買?這裡可沒有礦了啊!什麼都被挖光了!種東西也長不了,”他嘆息,“有錢拿是好事,可我也不能坑你啊,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