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為了不讓李三叔和李三娘他們擔心,魏拾遺就把在邊關的事情簡單的說了一遍。從他們剛到熙州就救人,到後面炮台出問題,最後運送武器去康樂城打仗,巨無細蘼,毫無遺漏的都說了。
李三叔聽罷,弄得他這個粗糙漢子也難得表露出一些柔軟情緒,「你這孩子,那康樂城那麼危險,後面的珂諾城也在打仗,你真沒受什麼傷?」
「真沒有。」魏拾遺保證,「我一直在後方救人,打仗都是將士們在拼命,我是沒有受傷的,那些將士才是……」
房間裡安靜了一瞬,魏拾遺想了想才又開口,他說:「三叔,我想問一你件事,兩個多月前,成哥兒比我先回汴梁,我想問問,鄭家到底發生什麼事,現在解決了嗎?」
之前的話題很沉重,魏拾遺不想影響他們的心情,就用鄭家的事轉移了話題。
魏拾遺想著轉移話題,卻不想李三叔和李三娘的表情突然變了,當即他心裡就咯噔了一下,「三娘,三叔,可是出什麼事情了?」
李三娘和李三叔嘆了口氣,魏拾遺和鄭雙成感情好,他們兩人有些弄不准該怎麼把這事兒告訴魏拾遺。想了想,他們還是決定照實說。
「鄭家攤上了一件事,這事其實說大也不大,但說小也不小。鄭家兩個月前給一個大人看病,但是沒能治好,讓那位大人受了好些天的罪,後來那大人換了另一個郎中才把自己給治好。」
「其實這事兒也正常,畢竟就算是郎中,也不可能保證他能把每個病人治好,可是偏偏鄭家運道不好,遇見的那位是個脾氣不怎麼樣,手裡卻握著一些權力的大人,然後那個大人就以他學藝不精,危殆病人的罪名讓鄭家老爺從藥監局裡出來了。」
這種事還不算大事?魏拾遺急了,連忙說:「你們仔細給我說說。」
魏拾遺著急,李三叔和李三娘也遲疑了,當即就把那事仔仔細細的說了個清楚。
起先這件事平常人是不知道的,李三娘和李三叔他們能知道,也是得益於李家酒家的生意好,在哪兒吃飯的人多,普通人有,當官的也有,於是他們就聽了一耳朵,比平常人多知道了一些消息。
外人只道鄭家得罪了一個官員,鄭家父親藥監局的工作沒了,鄭雙成在藥監局的前途也算完了,但知情的人卻知道,事實根本就不是那樣。
鄭家不是第一個被懲治的,除了鄭家,在沒人知道的地方,還有許多人被那個官員懲治了。可哪個人能接連生病,生完了病還能找到不能治好他的郎中,如果是一個也就罷了,可接連好幾個,這中間的事實就很意味深長了。
也就是說,鄭家是被陷害的,而且他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想要解決這事,一是找關係和那官員求情繞過鄭家,二就是找關係壓那官員一頭,強迫他別追究。
如果有人脈,這事就好解決,如果沒人脈,這事就解決不了。
這也是為什麼李三叔他們會說這事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的原因。他們還還沒說出口的事,那就是這件事可能和朝廷裡面的黨派有關係。
別看李三叔他們是生意人,普通平民,但是生活在皇城根下,怎麼也普通不下去,多少都知道一些朝廷里的腌臢關係。
「那官員是誰?」魏拾遺沉沉的問。
李三叔道:「是個叫吳安的官員。」似乎是知道魏拾遺會在乎這件事,李三叔他們早就調查好了那個官員的資料,「吳安在朝廷的官階不高不低,但是他依附著王老先生那一派的官員,那吳安分支好像有學醫的,可能那和這件事有些關係,所以……」
李三叔沒說完,在場的魏拾遺卻明白他的意思。
王安石受到皇帝重用,王安石變法因為放慢了腳步,一個腳印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走,到現在也沒出現什麼問題,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基本上王安石變法會成功。雖然花的時間不少,但絕不會成為魏拾遺那個時空的局面。
改革派和保守派對抗,改革派勝利,保守派落入下風,不僅如此,這個時候的保守派還沒有那麼激烈,以前支持改革派的人也還沒有倒戈,改革派的能量很大。
在這種局勢下,依附著改革派的官員……自然看起來就前途無量……
有了權勢,有些人就控制不住私心,利用權力達到自己的目的。
送走李三叔和李三娘兩人,魏拾遺沉默的坐在房間裡想了許久。然後他起身起身離開了魏家,去了鄭家。
在魏拾遺的記憶里,鄭家在汴梁不算大戶,但也不窮,甚至因為鄭父在藥監局當值,且有一手治療人的手段,他在汴梁也很不錯,有許多朋友,也有廣大的人脈。
當年鄭雙薔生日的時候就來了許多的客人,就連鄭雙薔也有許多的朋友,平日裡他們家也有朋友來往,可現在,鄭家的大門卻是關著。
站了一會兒,魏拾遺收起心情上前敲門。沒多久,門房來開門了。
「魏小哥?」那門房認識魏拾遺,看見門外是他,愁苦的表情添上了欣喜,「快進來,少爺說你這段時間就要回來了,他剛還在念呢,我這就帶你進去,看見你回來,少爺一定很高興。」
門房一邊走一邊欣喜的說著,魏拾遺基本上說話,只是偶爾附和一兩句,直到到了鄭雙成的院子,他才停下來。讓門房回去,魏拾遺就進了鄭雙成的房間,剛才他們過來的動靜不小,鄭雙成已經從房間裡出來了。
李三叔聽罷,弄得他這個粗糙漢子也難得表露出一些柔軟情緒,「你這孩子,那康樂城那麼危險,後面的珂諾城也在打仗,你真沒受什麼傷?」
「真沒有。」魏拾遺保證,「我一直在後方救人,打仗都是將士們在拼命,我是沒有受傷的,那些將士才是……」
房間裡安靜了一瞬,魏拾遺想了想才又開口,他說:「三叔,我想問一你件事,兩個多月前,成哥兒比我先回汴梁,我想問問,鄭家到底發生什麼事,現在解決了嗎?」
之前的話題很沉重,魏拾遺不想影響他們的心情,就用鄭家的事轉移了話題。
魏拾遺想著轉移話題,卻不想李三叔和李三娘的表情突然變了,當即他心裡就咯噔了一下,「三娘,三叔,可是出什麼事情了?」
李三娘和李三叔嘆了口氣,魏拾遺和鄭雙成感情好,他們兩人有些弄不准該怎麼把這事兒告訴魏拾遺。想了想,他們還是決定照實說。
「鄭家攤上了一件事,這事其實說大也不大,但說小也不小。鄭家兩個月前給一個大人看病,但是沒能治好,讓那位大人受了好些天的罪,後來那大人換了另一個郎中才把自己給治好。」
「其實這事兒也正常,畢竟就算是郎中,也不可能保證他能把每個病人治好,可是偏偏鄭家運道不好,遇見的那位是個脾氣不怎麼樣,手裡卻握著一些權力的大人,然後那個大人就以他學藝不精,危殆病人的罪名讓鄭家老爺從藥監局裡出來了。」
這種事還不算大事?魏拾遺急了,連忙說:「你們仔細給我說說。」
魏拾遺著急,李三叔和李三娘也遲疑了,當即就把那事仔仔細細的說了個清楚。
起先這件事平常人是不知道的,李三娘和李三叔他們能知道,也是得益於李家酒家的生意好,在哪兒吃飯的人多,普通人有,當官的也有,於是他們就聽了一耳朵,比平常人多知道了一些消息。
外人只道鄭家得罪了一個官員,鄭家父親藥監局的工作沒了,鄭雙成在藥監局的前途也算完了,但知情的人卻知道,事實根本就不是那樣。
鄭家不是第一個被懲治的,除了鄭家,在沒人知道的地方,還有許多人被那個官員懲治了。可哪個人能接連生病,生完了病還能找到不能治好他的郎中,如果是一個也就罷了,可接連好幾個,這中間的事實就很意味深長了。
也就是說,鄭家是被陷害的,而且他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想要解決這事,一是找關係和那官員求情繞過鄭家,二就是找關係壓那官員一頭,強迫他別追究。
如果有人脈,這事就好解決,如果沒人脈,這事就解決不了。
這也是為什麼李三叔他們會說這事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的原因。他們還還沒說出口的事,那就是這件事可能和朝廷裡面的黨派有關係。
別看李三叔他們是生意人,普通平民,但是生活在皇城根下,怎麼也普通不下去,多少都知道一些朝廷里的腌臢關係。
「那官員是誰?」魏拾遺沉沉的問。
李三叔道:「是個叫吳安的官員。」似乎是知道魏拾遺會在乎這件事,李三叔他們早就調查好了那個官員的資料,「吳安在朝廷的官階不高不低,但是他依附著王老先生那一派的官員,那吳安分支好像有學醫的,可能那和這件事有些關係,所以……」
李三叔沒說完,在場的魏拾遺卻明白他的意思。
王安石受到皇帝重用,王安石變法因為放慢了腳步,一個腳印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走,到現在也沒出現什麼問題,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基本上王安石變法會成功。雖然花的時間不少,但絕不會成為魏拾遺那個時空的局面。
改革派和保守派對抗,改革派勝利,保守派落入下風,不僅如此,這個時候的保守派還沒有那麼激烈,以前支持改革派的人也還沒有倒戈,改革派的能量很大。
在這種局勢下,依附著改革派的官員……自然看起來就前途無量……
有了權勢,有些人就控制不住私心,利用權力達到自己的目的。
送走李三叔和李三娘兩人,魏拾遺沉默的坐在房間裡想了許久。然後他起身起身離開了魏家,去了鄭家。
在魏拾遺的記憶里,鄭家在汴梁不算大戶,但也不窮,甚至因為鄭父在藥監局當值,且有一手治療人的手段,他在汴梁也很不錯,有許多朋友,也有廣大的人脈。
當年鄭雙薔生日的時候就來了許多的客人,就連鄭雙薔也有許多的朋友,平日裡他們家也有朋友來往,可現在,鄭家的大門卻是關著。
站了一會兒,魏拾遺收起心情上前敲門。沒多久,門房來開門了。
「魏小哥?」那門房認識魏拾遺,看見門外是他,愁苦的表情添上了欣喜,「快進來,少爺說你這段時間就要回來了,他剛還在念呢,我這就帶你進去,看見你回來,少爺一定很高興。」
門房一邊走一邊欣喜的說著,魏拾遺基本上說話,只是偶爾附和一兩句,直到到了鄭雙成的院子,他才停下來。讓門房回去,魏拾遺就進了鄭雙成的房間,剛才他們過來的動靜不小,鄭雙成已經從房間裡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