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什麼辦法?”楚琅興致勃勃地看著她,凝神靜聽。

  “很簡單。士農工商,就像一匹馬的四個車輪,齊驅並駕,穩穩噹噹。”

  “四個車輪?”楚琅眼前一亮,似乎想到了什麼。

  宋致這才想起來,中國古代的馬車都是兩個輪子,沒有四個車輪之說。她無意之中,又給楚琅岔開一個方向了。

  “先不談車輪的事。就說士農工商並行,不分輕重,這樣能提高工坊的積極性,也能促進商業繁榮。你每次都要靠田地收稅,可是問題是田地也就那樣,如果天時地利全無,你稅收慘澹,還拿什麼打仗?”

  楚琅恍然大悟,隨即又陷入了沉思。今天宋致給他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他本身也是深有體會世人對匠人的鄙夷,結合自身的想法與現實,推演一番,楚琅覺得這個策略可以一用。不過絕對不會是在他活著的時候就能見效的,世人的觀念根深蒂固,沒有幾代人的權衡,想要提高匠人與商人的地位,還是有些難度。

  此事先暫且不提。單說宋致把後世的一些想法灌輸給長沙王,其實也是存了一點小心思。她雖然沒有經歷過多少的民生疾苦,但是她看見過很多百姓因為地位不平等飽受欺凌。她夾帶了一些私貨不知道長沙王發現沒有。開啟民智固然是好事,但是也不利於統治,一旦被奴役的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就會不斷反抗,她把士農工商並列,就是提高了百姓的地位,這樣國家強盛,百姓生活也不會艱難得過不下去。要不是她怕過猶不及,還可能給長沙王講講依法治國。

  長沙國官營的作坊在長沙王一聲令下,形成了流水線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接著宋致又提出了由長沙王辦言紙,也就是報紙,掌控民間輿論舌頭,然後分別開幾個版面,說一些國家政令、討論經學、連載圖畫、刊登國策議論、還有關於歷史的探討。當然肯定不能涉及敏感話題,都是引著人往前朝的事跡去談。

  宋致在長沙國“興風作浪”,天天給長沙王洗腦,卻不知她無意中的舉動,把歷史引向了歧途,改變了原本的真相,使得後世對陳朝的記載出現了分歧。

  第92章 立太子

  二十一世紀最有名的考古雜誌《談古論今》刊登了關於陳朝出土的文物, 發現陳朝陳孝惠帝年間就有了最早的報紙記載, 這一發現轟動了考古界。除此之外, 當時的報紙還出現了討論歷史、連載圖畫等新奇事物, 而且印刷術的誕生也並非是唐朝,而是早了它兩百年的陳朝。很快, 一個叫宋氏的女人出現在了歷史學家的眼中,著名的歷史學家發表論文, 提出宋氏很有可能是當時長沙王身邊的妃子, 因為長沙王楚琅深受宋氏的影響, 在位期間做了很多舉措,背後都有宋氏的影子。

  後世如何議論宋致宋致都不知道, 她正樂不思蜀地坐在太師椅上數錢玩。幾十個大箱子堆在宋府的庫房裡, 沉甸甸的,都能堆積成海了。長沙王接二連三出新品,她賺得腰包鼓鼓, 還沒有任何風險。有長沙王替她遮風擋雨,她自然高興得很。

  數累了, 她就躺在搖椅上晃著, 舒舒服服地吃著糕點。她盤算著印刷術專利費、出書費、精神費、策劃費七七八八加起來, 她現在身家得有五十萬了,大小是個富婆了,不由一樂。

  五十萬錢啊,這能養多少個小白臉啊!真的是天下最好賺的就是讀書人的錢了。還有,她讓楚琅做的桌椅分成低檔、中端、高檔三個檔次賣出去, 結果高檔的買的人還比較多。有錢的人就是肯花錢,沒錢的人不好坑。

  不過宋致已經心滿意足了,有明安這等高手天天給她守著金庫,她不求別的,等著坐吃山空好了。有了錢,別人就想要名,宋致可不一樣,她不能做官,也沒辦法太出風頭,否則朝廷分分鐘以反賊餘孽把她抓起來抄家。不過她倒是懂得回報楚琅,在言紙上親自捉刀給楚琅報導他的豐功偉績。什麼賑災啊、平叛啊、立言啊……反正把楚琅誇得天花亂墜。

  楚琅在民間的名聲一下子扭轉了過來,雖然還有部分人瞧不起這個木匠王。宋致又趁機請張賀寫了一篇文,上面如實報導長沙王是怎麼被某位不知名官員污衊詆毀的,總之就是洗白長沙王的人設,順便把襄陽太守、荊州刺史兩位大佬拉下水。

  言紙傳到荊州的時候,荊州刺史氣得當場昏厥,襄陽太守則破口大罵也要辦什麼言紙。而楚和看到的時候,大吃一驚,連忙讓竇途過來商議。

  “這是好事啊!”竇途抖了抖言紙,笑道,“長沙王越要賢名,越不敢輕舉妄動,否則言紙能捧他上天,也能摔他入地。這口舌利劍,用得好殺敵一萬,用不好自損八千。阿致不是說了麼?這是輿論監督,她會據實以報,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她如此做,是把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萬一出事……”

  竇途扶額道:“我倒忘了,公主對她是不同的。不過公主不必擔心,她手中握有白衣令,縱然有人要傷她,也是無可奈何的。何況明安還在她身邊護著。”

  楚和想了想,點頭道:“是我多心了。這喉舌得掌握在我們手中,不然若是被有心人利用,只怕會引起叛亂。本來北疆最近就不安穩了,要是再出事,可真是天下烽火起了。”

  “阿致掌管言紙,有長沙王護著自然不是問題。對了,”竇途想起白柳和余度已經奔赴戰場,他道,“不如請阿致大肆報導山越之亂,如此眾人一心,也好過猜忌不已。”

  楚和頷首一笑,轉頭卻說起來另外一件事:“丁肆回報說,阿致要興鄉學、縣學、郡學,我讓她在長沙國先興辦起來,若是可行,就請陛下下令推廣。”

  說完,楚和與竇途都陷入了沉默。今日早上,李避八百里加急來信,說天子確認了楚倏的身份,並且在三日後宣告天下入宗室族譜。

  天子身體越來越差,卻還有心思給楚倏大肆宣揚,不得不說,他真的糊塗了。半路殺出來的皇長子,讓整個朝廷動盪不安,各方勢力埋伏在平靜之下,洪波湧起。

  大將軍與世家相互敵視,范常侍在一旁虎視眈眈,皇帝掌握的勢力被分割,世家重新死灰復燃。而因為楚和退出洛陽城後,她的勢力也慢慢轉移到了咸寧與荊州。

  只需要有一個人先動,整個天下就會陷入大亂。就算不動,天子駕崩的那天,也會讓陷入泥潭的局勢更加敗壞。亂世啊……

  “竇途,”楚和抬頭看著檐角猙獰的螭吻,輕聲道,“陵寢建得如何了?”

  竇途不料楚和提起此時,停頓了一下,才反應過來,笑道:“快好了。身後事乃大事,臣不敢疏忽,自然時時督促。只是公主年華正好,時光尚長,臣會好好布置。百年之後,臣還想隨公主稱王陰曹。”

  楚和耷拉下眼皮,回頭看向竇途,面上露出躊躇神情來:“你說,千年後是什麼模樣?”

  “千年?”竇途錯愕地皺起眉,沉吟半晌,勉強一笑道,“百年前漢朝如何,百年後陳朝如何,千年之後,也許一日比一日好吧。臣目光短淺,看不見那麼遠,只求今日逍遙就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