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頁
大著膽子回到明德殿,就見趙徹正如驚弓之鳥一樣,窩在龍椅上,看到被自己派出去的暗奴回來,急忙問:“怎麼樣,他死了嗎?他是不是已經死了?”
那暗奴跪地恭敬地道:“回皇上,屬下還沒動手,張將軍說皇上有危險,讓屬下來護駕。”他把張勸遠的話,換了個說法,也讓自己好交差一些。
“哈哈哈,護駕,就憑你一個人嗎?朕的御林軍一個人都看不到,就憑你一個人嗎……那是朕的御林軍,憑什麼聽他的……”趙徹暴怒的止不住狂吼。
暗奴知道這話,不是說給自己聽的,只得垂頭不語,任皇上一個人發泄著心裡的憤怒和惶恐不安……
事實證明,他做的遠非於此,三日的時間,偌大的京城沒有任何兵甲上職,全國各地的生意更是塌了半壁江山,連帶著和張勁遠有關的產業也都掛了停業的招牌,其它地方還好些,尤其是京城,就連有錢的官家拿了十倍的銀子都買不到一粒米,偌大的皇宮食物消耗更大,一連三日買不到糧食蔬菜雞鴨魚肉的補給,皇上和皇后的飯食比例還能正常供給,那些位份稍低的嬪妃飯食一下子減了大半,嬪妃尚且如此,更別提那些宮人了,幾乎都是餓著肚子當值。
各地上奏的摺子幾乎要把御案給淹沒,趙徹已經沒有心力去生氣爆怒了,只覺得無比的挫敗,這種情景還不如直接把自己趕下龍椅來的痛快,也好過這樣把他架在火上烤炙……
明明他才是整個大趙國的主宰,為什麼人們卻都聽從他的號令?不但邊關的百萬雄獅如此,就連自己皇宮裡的御林軍也是如此,他甚至常在在想,如果他有心要這天下,這天下是不是早在五年前就姓了張?
趙徹目光陰冷地看著縮著腦袋的一眾朝臣,他們只會上報全國如何混亂,卻沒有一個想辦法解決,就連自己一向倚重的葛仁也是一臉晦澀,唐名揚更是多日前便不見了蹤影,父皇留下來的暗奴卻只會殺人,讓他們處理這些事卻是力不從心,更何況他們也殺不了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那些平日裡吃著皇糧拿著朝廷俸祿的王孫貴族,一個個縮著腦袋,更是沒一個提出中肯意見的,只知道一味推脫,不是生病了就是摔了腿斷了腰,反正理由千奇百怪,就是沒一個能為皇上分憂的。
翻了翻眼前亂成一鍋粥的各地奏摺,趙徹頹然地閉了閉眼,大勢所逼容不得他再猶豫,張勁遠說在榮升酒樓等他三日,雖然沒說下文,但他也知道下面的話肯定不會順耳,趙徹閉上眼,想著這危如累卵的皇宮,突然出現漫天血河的樣子,激靈靈地打了個戰慄。
“散朝。”待眾朝臣退了朝,趙徹換了一身常服,在暗奴的掩護下,去了張勁遠所在的榮升酒樓,經過將近一個時辰的反覆切磨,回宮後,趙徹直接下了聖旨,昭告天下,“封忠勇大將軍為忠勇王,其妻陳雪玉封為忠勇王妃,念忠勇王對大趙安定做出的貢獻,特封臨安郡、安平郡、永寧郡三郡為其封地,統歸忠勇王管轄。”
在這名面的聖旨出來後,還有兩人私底下達成的協議,為此皇上特意下了道密旨:忠勇王稱號世襲,封地世襲,封地只需要按律繳納民役即可,非謀反、賣國之大罪,不得株連,其張家子弟若是觸犯律法,與天下萬民一視同仁。
這結果雖然相當於把大趙九郡中除京城外,最富饒的三個郡讓給了張勁遠,但為了解決眼前的麻煩,趙徹便是再氣悶,也不得不答應下來,唯一稱得上安慰的是,三個郡的民役還是要上繳國庫的。
正文 第四百零二章 回家(大結局)
他又哪裡會想到,經過張勁遠和陳雪玉聯手治理的三個郡,經濟蒸蒸日上,上繳的那點民役對他們來說根本是九牛一毛。
雖然在聖旨下來的當天下午,張勁遠就想起程回臨安,但在李慕楓的勸說下還是耐下歸心似箭,去參加了第二天皇上特意為他舉辦的慶功宴,協議已經達成,表面上自然是君臣合樂。
酒過三巡後,李慕楓出列,躬身行禮道:“皇上,草民仰慕玉瑤公主多年,懇請皇上將玉瑤公主許配給草民。”李易雖然是兵部尚書,但李慕楓本身卻沒有官職功名在身,是以自稱草民。
李慕楓話落,眾朝臣公子小姐的倒吸了口涼氣,玉瑤公主可是皇上的親妹妹,想把她娶回家的男子何止千萬,他李慕楓雖然一表人材,但家世卻差遠了,四大公府、五大侯府和三大王府多少青年才俊想娶國色天香的玉瑤公主,皇上都未曾應口,他一個小小的兵部尚書之子,竟然真敢開這個口。
李慕楓投完石子,卻是不管眾人如何反應,只管把目光落在皇上身上。
趙徹已經得了張勁遠了傳話,今天這個婚他是不得不賜了,對面眾朝臣的竊竊私語,趙徹只當沒聽到,面上帶了一絲笑容,點頭道:“嗯,常聽人說李家公子一表人材,今日一見果然是玉質謙謙,也罷,玉瑤公主也到了出嫁的年紀,念在你對她一片心意的份上,特將她賜婚於你,你定要好好愛惜朕的皇妹。”
“謝皇上。”李慕楓再次一躬到底,溫聲道謝。
趙徹心底閃過一絲不痛快,這樣天大的賞賜,他難道不應該跪謝嗎?還不等趙徹發作,張勁遠淡淡的目光掃過,趙徹頓時像回到了年少時,被年長他幾歲的張大哥一瞪,嚇的縮了脖子,硬擠出笑意來繼續主持宴會。
天家的婚事準備起來,時間自是要比尋常人家時間長,成親的日子定在了年後的二月二,俗稱龍抬頭的日子,用欽天監的話就是,龍抬頭一興百興,整個二月里沒有比這更好的日子了。
張勁遠參加完宴會,沒有再久留,甚至連衣服都沒換,直接跨上雪白的雲雷馬風馳電掣地出了京,京城再繁華,也不是他的家,也沒有他牽掛的人,他的家在臨安,那裡有等他已久的妻兒和奶奶,他歸家的心,早已經等了兩年……
又是日夜兼程,實在人困馬乏的時候,張勁遠才會停下腳步,在除了京城,全大趙的郡縣都有的醉仙居休息一晚,也讓跟著自己一路跋涉的雲雷馬吃飽喝足。
到了臨安郡的地界,張勁遠反而有些近鄉情怯,自己一走就是將近兩年,大年初三的時候自己和二平遠去邊關,回來的時候現在已經又是臘月,不知道臨走前已經會叫爹爹的小魚兒是不是還記得自己?那個叫小糰子的小伙子,是不是真像雪玉說的那樣像個靦腆的小姑娘?
奶奶身體可還康健?上次接到她信的時候,自己還在邊關,信中提到奶奶染了風寒,不知道這麼多天過去了,奶奶身體好曾好利索?
還有自己最牽掛的她,自己離開這麼久,或許,她已經漸漸習慣自己不在身邊的日子了吧,想到這個可能,張勁遠擰了擰眉,這個習慣可不好,自己得幫她改過來。
守城的兵士早已經在一年半前就換成了自己人,所以張勁遠連下馬都沒下,守城的士兵遠遠看到張勁遠便讓好了路,讓張勁遠順利地進了城,噠噠的馬蹄聲響在青石路上格外的讓人注目,說來也巧,兩年前張勁遠出城打獵就被林柔兒看到了,這次回來竟然又被林柔兒看到了。
那暗奴跪地恭敬地道:“回皇上,屬下還沒動手,張將軍說皇上有危險,讓屬下來護駕。”他把張勸遠的話,換了個說法,也讓自己好交差一些。
“哈哈哈,護駕,就憑你一個人嗎?朕的御林軍一個人都看不到,就憑你一個人嗎……那是朕的御林軍,憑什麼聽他的……”趙徹暴怒的止不住狂吼。
暗奴知道這話,不是說給自己聽的,只得垂頭不語,任皇上一個人發泄著心裡的憤怒和惶恐不安……
事實證明,他做的遠非於此,三日的時間,偌大的京城沒有任何兵甲上職,全國各地的生意更是塌了半壁江山,連帶著和張勁遠有關的產業也都掛了停業的招牌,其它地方還好些,尤其是京城,就連有錢的官家拿了十倍的銀子都買不到一粒米,偌大的皇宮食物消耗更大,一連三日買不到糧食蔬菜雞鴨魚肉的補給,皇上和皇后的飯食比例還能正常供給,那些位份稍低的嬪妃飯食一下子減了大半,嬪妃尚且如此,更別提那些宮人了,幾乎都是餓著肚子當值。
各地上奏的摺子幾乎要把御案給淹沒,趙徹已經沒有心力去生氣爆怒了,只覺得無比的挫敗,這種情景還不如直接把自己趕下龍椅來的痛快,也好過這樣把他架在火上烤炙……
明明他才是整個大趙國的主宰,為什麼人們卻都聽從他的號令?不但邊關的百萬雄獅如此,就連自己皇宮裡的御林軍也是如此,他甚至常在在想,如果他有心要這天下,這天下是不是早在五年前就姓了張?
趙徹目光陰冷地看著縮著腦袋的一眾朝臣,他們只會上報全國如何混亂,卻沒有一個想辦法解決,就連自己一向倚重的葛仁也是一臉晦澀,唐名揚更是多日前便不見了蹤影,父皇留下來的暗奴卻只會殺人,讓他們處理這些事卻是力不從心,更何況他們也殺不了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那些平日裡吃著皇糧拿著朝廷俸祿的王孫貴族,一個個縮著腦袋,更是沒一個提出中肯意見的,只知道一味推脫,不是生病了就是摔了腿斷了腰,反正理由千奇百怪,就是沒一個能為皇上分憂的。
翻了翻眼前亂成一鍋粥的各地奏摺,趙徹頹然地閉了閉眼,大勢所逼容不得他再猶豫,張勁遠說在榮升酒樓等他三日,雖然沒說下文,但他也知道下面的話肯定不會順耳,趙徹閉上眼,想著這危如累卵的皇宮,突然出現漫天血河的樣子,激靈靈地打了個戰慄。
“散朝。”待眾朝臣退了朝,趙徹換了一身常服,在暗奴的掩護下,去了張勁遠所在的榮升酒樓,經過將近一個時辰的反覆切磨,回宮後,趙徹直接下了聖旨,昭告天下,“封忠勇大將軍為忠勇王,其妻陳雪玉封為忠勇王妃,念忠勇王對大趙安定做出的貢獻,特封臨安郡、安平郡、永寧郡三郡為其封地,統歸忠勇王管轄。”
在這名面的聖旨出來後,還有兩人私底下達成的協議,為此皇上特意下了道密旨:忠勇王稱號世襲,封地世襲,封地只需要按律繳納民役即可,非謀反、賣國之大罪,不得株連,其張家子弟若是觸犯律法,與天下萬民一視同仁。
這結果雖然相當於把大趙九郡中除京城外,最富饒的三個郡讓給了張勁遠,但為了解決眼前的麻煩,趙徹便是再氣悶,也不得不答應下來,唯一稱得上安慰的是,三個郡的民役還是要上繳國庫的。
正文 第四百零二章 回家(大結局)
他又哪裡會想到,經過張勁遠和陳雪玉聯手治理的三個郡,經濟蒸蒸日上,上繳的那點民役對他們來說根本是九牛一毛。
雖然在聖旨下來的當天下午,張勁遠就想起程回臨安,但在李慕楓的勸說下還是耐下歸心似箭,去參加了第二天皇上特意為他舉辦的慶功宴,協議已經達成,表面上自然是君臣合樂。
酒過三巡後,李慕楓出列,躬身行禮道:“皇上,草民仰慕玉瑤公主多年,懇請皇上將玉瑤公主許配給草民。”李易雖然是兵部尚書,但李慕楓本身卻沒有官職功名在身,是以自稱草民。
李慕楓話落,眾朝臣公子小姐的倒吸了口涼氣,玉瑤公主可是皇上的親妹妹,想把她娶回家的男子何止千萬,他李慕楓雖然一表人材,但家世卻差遠了,四大公府、五大侯府和三大王府多少青年才俊想娶國色天香的玉瑤公主,皇上都未曾應口,他一個小小的兵部尚書之子,竟然真敢開這個口。
李慕楓投完石子,卻是不管眾人如何反應,只管把目光落在皇上身上。
趙徹已經得了張勁遠了傳話,今天這個婚他是不得不賜了,對面眾朝臣的竊竊私語,趙徹只當沒聽到,面上帶了一絲笑容,點頭道:“嗯,常聽人說李家公子一表人材,今日一見果然是玉質謙謙,也罷,玉瑤公主也到了出嫁的年紀,念在你對她一片心意的份上,特將她賜婚於你,你定要好好愛惜朕的皇妹。”
“謝皇上。”李慕楓再次一躬到底,溫聲道謝。
趙徹心底閃過一絲不痛快,這樣天大的賞賜,他難道不應該跪謝嗎?還不等趙徹發作,張勁遠淡淡的目光掃過,趙徹頓時像回到了年少時,被年長他幾歲的張大哥一瞪,嚇的縮了脖子,硬擠出笑意來繼續主持宴會。
天家的婚事準備起來,時間自是要比尋常人家時間長,成親的日子定在了年後的二月二,俗稱龍抬頭的日子,用欽天監的話就是,龍抬頭一興百興,整個二月里沒有比這更好的日子了。
張勁遠參加完宴會,沒有再久留,甚至連衣服都沒換,直接跨上雪白的雲雷馬風馳電掣地出了京,京城再繁華,也不是他的家,也沒有他牽掛的人,他的家在臨安,那裡有等他已久的妻兒和奶奶,他歸家的心,早已經等了兩年……
又是日夜兼程,實在人困馬乏的時候,張勁遠才會停下腳步,在除了京城,全大趙的郡縣都有的醉仙居休息一晚,也讓跟著自己一路跋涉的雲雷馬吃飽喝足。
到了臨安郡的地界,張勁遠反而有些近鄉情怯,自己一走就是將近兩年,大年初三的時候自己和二平遠去邊關,回來的時候現在已經又是臘月,不知道臨走前已經會叫爹爹的小魚兒是不是還記得自己?那個叫小糰子的小伙子,是不是真像雪玉說的那樣像個靦腆的小姑娘?
奶奶身體可還康健?上次接到她信的時候,自己還在邊關,信中提到奶奶染了風寒,不知道這麼多天過去了,奶奶身體好曾好利索?
還有自己最牽掛的她,自己離開這麼久,或許,她已經漸漸習慣自己不在身邊的日子了吧,想到這個可能,張勁遠擰了擰眉,這個習慣可不好,自己得幫她改過來。
守城的兵士早已經在一年半前就換成了自己人,所以張勁遠連下馬都沒下,守城的士兵遠遠看到張勁遠便讓好了路,讓張勁遠順利地進了城,噠噠的馬蹄聲響在青石路上格外的讓人注目,說來也巧,兩年前張勁遠出城打獵就被林柔兒看到了,這次回來竟然又被林柔兒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