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你……是……”床上的人用斷續的聲音回應,她似乎很久沒和人交流了。
“媽,還記得我嗎?”阿曼達姐姐的淚奪眶而出:“這些年,您都怎麼過的?”
床上的人深吸了一口氣看向窗外:“看著樹上的葉子……一片片地長出來……再一片片地落下……”她轉過來看向阿曼達姐姐:“你來幹什麼……看一個……從未愛過你……的人……”
“不!”阿曼達姐姐用帶著哭腔的聲音咆哮:“愛是先天的亦是後天的!我愛你,因為你是我的媽媽;我愛你,不僅是因為你是我的母親!我知道,你內心深處是孤獨的,因為你一直在渴望愛與被愛!”
床上的女人沒有說話,但有一滴淚從她眼角滴落。
阿曼達姐姐抱住了她,並在她頰上留下了一個吻。
她合上了眼睛,嘴角向上勾起了一縷微笑——她是笑著離開的。
我想去在孤兒院,阿曼達姐姐每次給孩子講完睡前故事,都會給他或她一個晚安的吻,雖然這次,沉睡之人不會再醒來,但至少,她帶走了一份愛,留下了一種美。
走出醫院,天上的霾散開了,此時的天空藍得透徹,雲白得無暇,據說在發展重工業的城市中,這是很難得的天氣。
其實,再深的霾都阻擋不了人們靈魂深處的那份對美的追求和對愛的渴望。
尾聲——結束亦是開始
乳白的燈光傾瀉在褐色的書桌上,少年少女們圍坐在桌前燈下,薄薄的簾帷被風吹起,窗外闌乾的星斗照亮了這個頂樓的小房間。
“這樣就結束了嗎?”城之內問了一句。
“不,”遊戲抬起頭,黯淡的星光猶如零零散散的碎片一般漂浮在他的眼眸中:“一個故事的結束亦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克里,克里。”這時,那張“小魔怪”的卡片發出了一陣奇怪的聲音,阿圖姆和遊戲相顧一笑。
第二天
初日從樹梢爬上了天空,茂密的枝葉間傳來了一陣陣鳥鳴聲,阿圖姆站在一棵樹下。
“啊!不好意思,讓一讓……”一個少年正以百米衝刺之速向前狂奔著。
“啊啊啊!對不起!對不起!”他撞到了阿圖姆身上,手上的決鬥盤掉到了地上,卡片散落了一地。
“要去決鬥嗎?”正當少年整理著地上的卡片時,一張“小魔怪”的卡片如落葉一般飄到了他面前:“這傢伙想到你的身邊去,祝你好運。”
少年抬起頭,目光撞上了阿圖姆遠去的背影。
雖然阿圖姆放下了手中的劍,但關於決鬥的故事永遠不會結束,少年的名字叫游城十代。
當新芽破土而出的時候,種子的生命結束了,但另一個新的生命卻開始了。生命是短暫的亦是永恆的,而關於生命的故事亦如圓周率一般,是永遠無限不循環的!
後記
一、愛與美
我是一個高中生,動筆寫這部小說的時候是在我高一的暑假,如今它在我高考前完結,可以說是陪伴我走過高中生涯的夥伴。
剛開始寫的時候,我沒有確立主題,然而,當我閒時翻看手稿,卻發現它在不知不覺間趨向一個主題,那就是——愛與美。
記得初一的時候,語文老師在我的作文本上寫過一句評語:你的文章寫得很特別,從中可以看出你對美的追求和對愛的渴望。
或許,人的潛意識中都存在著這種追求與渴望。
何為美?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因為它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曾經聽過一個南泉斬貓的故事,講的是唐朝池州南泉山上有一個高僧,人稱南泉和尚,有一天,廟裡出現了一隻白貓,引起了和尚們的爭執,南泉和尚知道後便破戒斬殺了這隻貓,他的弟子趙州和尚知道後,便脫下自己的草鞋頂在頭上走了出去,南泉和尚感嘆說:“如果當時你在,這隻貓就得救了。”
美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而形體只是它一種具象的體現,而這種體現卻無法完全詮釋它的含義,正如南泉斬貓,和尚們爭執是因為貓美,但是斬殺了這隻貓,消滅靈美的對象就可以切斷美的根源,斬斷人們對美的追求嗎?
抽象為美,具象為形。
愛與美一樣是抽象的,但在生活中,它卻有許多具象的體現,而這些體現卻往往被我們忽視,正如小說中以女主視角說的那句:愛如空氣一般無處不在亦如空氣一般最容易被人忽視。
在女主的回憶中我插了一段阿曼達和她母親的故事,這個故事改編於鄰居妹妹給我講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母親在外吸毒而將兩個小孩留在家中,直至餓死的故事。
只是,在那個真實的故事中,兩個小孩都死了,而在小說中,我讓阿曼達活了下來,但那個母親在法庭上說的話,我卻隻字不差地寫了進去——“一個從未被愛過的人又如何懂得去愛別人?”
然而我想說,愛是先天的亦是後天的。
在結局,我讓阿曼達和她母親見了一面,從而以愛為結尾。
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為何喜歡用熱鬧來掩蓋自己的空虛與恐懼?
因為他渴望愛與被愛。
二、時光
在《停滯的時鐘》這一章中,女主說過一句話:“當時鐘停止轉動就說明時間不再流逝嗎?不,這說明時鐘壞了。不過,這也能反映時間的變化。”
抽象為時,具象為鍾,即使時鐘停止轉動,時光的腳步已不會停駐。
這麼說或許是受我一個夢的影響。
剛上高三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夢,夢到了彌留之際,細節已經忘了,但感受卻記憶猶新,由於我是研究古典文學的,醒來後便寫了一首詩:陰風忽颭簾幃卷,雨腳斜飛布衾寒。浮沉一夢白駒隙,不戀紅塵俯仰間。
人的一生只在一俯一仰之間,到了彌留之際,或許可以做到不戀,但誰又能真正做到無悔?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之後想來,我確實是荒廢了許多時光。讀了這麼多書,竟然無法分辨其中的精華與糟粕;討厭英語,就拿偏科當藉口;牴觸手機電腦,就拿“接觸得晚”和古典文學當擋箭牌……
你們或許很難想像在這個時代,竟然會有人不學英語,牴觸通訊工具,更想不到,我在第一次用手機登錄□□的時候,因為不知道怎麼退出而將手機壓在枕頭底下,然後在枕頭上狂跳……
事物是相對的亦是相通的,我只看到了相對性而忽略相通性,這大概源於我潛意識中對新事物的排斥吧。
我在固執中錯過了好多東西……
後來,我看了一本名為《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書,當中有一句話:流逝的不是時間而是我們。
我想,時間是人們用來衡量事物變化的一個概念,無論它變化與否,我們都是在變化的。
“媽,還記得我嗎?”阿曼達姐姐的淚奪眶而出:“這些年,您都怎麼過的?”
床上的人深吸了一口氣看向窗外:“看著樹上的葉子……一片片地長出來……再一片片地落下……”她轉過來看向阿曼達姐姐:“你來幹什麼……看一個……從未愛過你……的人……”
“不!”阿曼達姐姐用帶著哭腔的聲音咆哮:“愛是先天的亦是後天的!我愛你,因為你是我的媽媽;我愛你,不僅是因為你是我的母親!我知道,你內心深處是孤獨的,因為你一直在渴望愛與被愛!”
床上的女人沒有說話,但有一滴淚從她眼角滴落。
阿曼達姐姐抱住了她,並在她頰上留下了一個吻。
她合上了眼睛,嘴角向上勾起了一縷微笑——她是笑著離開的。
我想去在孤兒院,阿曼達姐姐每次給孩子講完睡前故事,都會給他或她一個晚安的吻,雖然這次,沉睡之人不會再醒來,但至少,她帶走了一份愛,留下了一種美。
走出醫院,天上的霾散開了,此時的天空藍得透徹,雲白得無暇,據說在發展重工業的城市中,這是很難得的天氣。
其實,再深的霾都阻擋不了人們靈魂深處的那份對美的追求和對愛的渴望。
尾聲——結束亦是開始
乳白的燈光傾瀉在褐色的書桌上,少年少女們圍坐在桌前燈下,薄薄的簾帷被風吹起,窗外闌乾的星斗照亮了這個頂樓的小房間。
“這樣就結束了嗎?”城之內問了一句。
“不,”遊戲抬起頭,黯淡的星光猶如零零散散的碎片一般漂浮在他的眼眸中:“一個故事的結束亦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克里,克里。”這時,那張“小魔怪”的卡片發出了一陣奇怪的聲音,阿圖姆和遊戲相顧一笑。
第二天
初日從樹梢爬上了天空,茂密的枝葉間傳來了一陣陣鳥鳴聲,阿圖姆站在一棵樹下。
“啊!不好意思,讓一讓……”一個少年正以百米衝刺之速向前狂奔著。
“啊啊啊!對不起!對不起!”他撞到了阿圖姆身上,手上的決鬥盤掉到了地上,卡片散落了一地。
“要去決鬥嗎?”正當少年整理著地上的卡片時,一張“小魔怪”的卡片如落葉一般飄到了他面前:“這傢伙想到你的身邊去,祝你好運。”
少年抬起頭,目光撞上了阿圖姆遠去的背影。
雖然阿圖姆放下了手中的劍,但關於決鬥的故事永遠不會結束,少年的名字叫游城十代。
當新芽破土而出的時候,種子的生命結束了,但另一個新的生命卻開始了。生命是短暫的亦是永恆的,而關於生命的故事亦如圓周率一般,是永遠無限不循環的!
後記
一、愛與美
我是一個高中生,動筆寫這部小說的時候是在我高一的暑假,如今它在我高考前完結,可以說是陪伴我走過高中生涯的夥伴。
剛開始寫的時候,我沒有確立主題,然而,當我閒時翻看手稿,卻發現它在不知不覺間趨向一個主題,那就是——愛與美。
記得初一的時候,語文老師在我的作文本上寫過一句評語:你的文章寫得很特別,從中可以看出你對美的追求和對愛的渴望。
或許,人的潛意識中都存在著這種追求與渴望。
何為美?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因為它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曾經聽過一個南泉斬貓的故事,講的是唐朝池州南泉山上有一個高僧,人稱南泉和尚,有一天,廟裡出現了一隻白貓,引起了和尚們的爭執,南泉和尚知道後便破戒斬殺了這隻貓,他的弟子趙州和尚知道後,便脫下自己的草鞋頂在頭上走了出去,南泉和尚感嘆說:“如果當時你在,這隻貓就得救了。”
美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而形體只是它一種具象的體現,而這種體現卻無法完全詮釋它的含義,正如南泉斬貓,和尚們爭執是因為貓美,但是斬殺了這隻貓,消滅靈美的對象就可以切斷美的根源,斬斷人們對美的追求嗎?
抽象為美,具象為形。
愛與美一樣是抽象的,但在生活中,它卻有許多具象的體現,而這些體現卻往往被我們忽視,正如小說中以女主視角說的那句:愛如空氣一般無處不在亦如空氣一般最容易被人忽視。
在女主的回憶中我插了一段阿曼達和她母親的故事,這個故事改編於鄰居妹妹給我講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母親在外吸毒而將兩個小孩留在家中,直至餓死的故事。
只是,在那個真實的故事中,兩個小孩都死了,而在小說中,我讓阿曼達活了下來,但那個母親在法庭上說的話,我卻隻字不差地寫了進去——“一個從未被愛過的人又如何懂得去愛別人?”
然而我想說,愛是先天的亦是後天的。
在結局,我讓阿曼達和她母親見了一面,從而以愛為結尾。
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為何喜歡用熱鬧來掩蓋自己的空虛與恐懼?
因為他渴望愛與被愛。
二、時光
在《停滯的時鐘》這一章中,女主說過一句話:“當時鐘停止轉動就說明時間不再流逝嗎?不,這說明時鐘壞了。不過,這也能反映時間的變化。”
抽象為時,具象為鍾,即使時鐘停止轉動,時光的腳步已不會停駐。
這麼說或許是受我一個夢的影響。
剛上高三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夢,夢到了彌留之際,細節已經忘了,但感受卻記憶猶新,由於我是研究古典文學的,醒來後便寫了一首詩:陰風忽颭簾幃卷,雨腳斜飛布衾寒。浮沉一夢白駒隙,不戀紅塵俯仰間。
人的一生只在一俯一仰之間,到了彌留之際,或許可以做到不戀,但誰又能真正做到無悔?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之後想來,我確實是荒廢了許多時光。讀了這麼多書,竟然無法分辨其中的精華與糟粕;討厭英語,就拿偏科當藉口;牴觸手機電腦,就拿“接觸得晚”和古典文學當擋箭牌……
你們或許很難想像在這個時代,竟然會有人不學英語,牴觸通訊工具,更想不到,我在第一次用手機登錄□□的時候,因為不知道怎麼退出而將手機壓在枕頭底下,然後在枕頭上狂跳……
事物是相對的亦是相通的,我只看到了相對性而忽略相通性,這大概源於我潛意識中對新事物的排斥吧。
我在固執中錯過了好多東西……
後來,我看了一本名為《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書,當中有一句話:流逝的不是時間而是我們。
我想,時間是人們用來衡量事物變化的一個概念,無論它變化與否,我們都是在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