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來說去,人窮志短。吃飯都吃不飽的時候,誰還好客?

  ——野人或者天使

  晉國人慾哭無淚啊。

  什麼叫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原本抱著滿懷希望要吃頓飽的吃頓好的,現在好的飽的沒有,閉門羹有一個。

  楚丘城門關閉,弓箭手準備。

  “馬拉戈巴茲。”重耳恨恨地罵了一句,他是個斯文人,從來不罵人,就算逃到了北翟的時候也沒有罵過人。可是,現在他忍不住了。他一向是個很大方很好客的人,誰去他那裡,都是好吃好喝好招待,沒想到到這裡吃個閉門羹,想不通啊。

  有些事情,想得通和想不通沒什麼區別,因為路還要走下去。

  “走自己的路,讓他們去吃吧。”趙衰說,他看出大家的憤怒了,生怕大家會衝動到要殺進楚丘的地步。

  “咱們走。”狐偃說。

  大家咽著口水,跟著重耳的馬車,上路了。

  沒有人再說話,因為大家都餓得沒有心情罵人了。

  悶頭走路,來到五鹿。

  五鹿是什麼地方?五鹿還是衛國的地盤,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大名。大名府後來出了兩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一個是《水滸傳》中天下第一條好漢盧俊義,另一個就是當代華語歌壇當仁不讓的頭號女星鄧麗君。可是那時候不一樣,那時候那地方荒涼得狼都不願意去。

  來到五鹿,走不動路。

  大家餓得夠嗆,基本上的感覺就是在這麼餓下去,胃潰瘍就餓出來了。怎麼辦?

  前面,一個野人正在地里幹活,老野人。

  從前,這幫公子哥兒誰正眼看過野人一眼?可是現在,終於看見一個人了,大家就像看見了窩窩頭。

  “佗,你去。”人們停下,狐偃派狐射姑去討飯,餓得要命,話也沒力氣多說,三個字了事。為什麼狐射姑又叫佗?因為狐射姑字季佗。

  老爹下令,狐射姑就要去。重耳攔住了他:“兄弟,你歇著,我去。”

  重耳這點好,對兄弟們很愛惜,他看狐射姑都邁不動步了,而自己坐了一路車,走路還能走,所以要親自出馬去討飯。

  公子重耳向野人走去,狐偃和幾個兄弟踉踉蹌蹌跟在後面。來到野人面前,野人停下手中的活,看著他們。

  “大爺,有吃的沒?”公子重耳要飯了,一來沒經驗,二來也是餓壞了,也就不顧什麼面子了,不講什麼策略了,開口就要飯。

  野人聽了一愣,心說以為你是問路的,誰知你是要飯的,我以為只有我們野人才要飯,怎麼你這樣的公子哥兒也要飯?我還不夠吃呢,給了你我吃什麼?要飯沒有,要命有一條。

  總之,那一刻,野人想了很多。

  野人沒有說話,他彎下腰去,從地上撿起一塊土疙瘩,遞給了重耳。

  重耳接過土塊,也愣了一下,心說我跟你要飯,你給我個土疙瘩,什麼意思?你這不耍我嗎?你可以說你沒有,我也不會強要。可是你又不說沒有,又給我土疙瘩,讓我想起疙瘩湯,這不誠心饞我嗎?

  “馬拉戈巴茲。”感覺自己受到戲弄的重耳發怒了,他舉起土疙瘩,向野人臉上砸去。

  野人面不改色心不跳,他在想:你砸死我吧,省得活受罪。

  重耳的手被抓住了,從後面抓住了。

  難道野人的兒子來了?

  “公子啊,別發怒,這塊土疙瘩是上天賜給你的啊。”抓住重耳手的不是野人的兒子,而是狐偃,狐偃接著說:“土是什麼?土地啊。民眾獻土表示什麼?擁戴啊。對此我們還別有什麼可求的呢?上天要成事必定先有某種徵兆,再過十二年,我們一定會獲得這片土地。你們諸位記住,當歲星運行到壽星和鶉尾時,這片土地將歸屬我國。天象已經這樣預示了,歲星再次行經壽星時,我們一定能獲得諸侯的擁戴,天道十二年一轉,徵兆就是由此開始的。獲得這塊土地,應當是在戊申這一天吧!因為戊屬土,申是推廣的意思。”

  狐偃這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兩百年,後知十二年。

  “咕咚”一聲,重耳跪下去了。大夥一看,難道公子餓暈了?

  重耳沒有餓暈,他是被狐偃給忽悠暈了。他雙手捧著那塊土疙瘩,給野人磕了一個頭。也不知是餓暈了眼花還是真的相信狐偃的話,總之,在他的眼裡,眼前這個野人就是天使,天使在人間啊。

  磕完頭站起來,重耳又向野人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捧著那塊土疙瘩,二話不說,轉頭就走,大步流星氣宇軒昂,一直上了馬車。

  “走。”重耳下令,內力十分充沛。

  “駕。”今天輪到介子推當司機,一鞭下去,兩匹馬兒開走。

  什麼是精神鴉片?狐偃那番話就是精神鴉片,說得重耳血脈僨張,精神百倍。

  一幫兄弟們遠遠看著,大為納悶。他們想不通啊,為什麼重耳突然來了勁,沒看見他吃什麼啊?難道,難道這個野人是個神人?

  呼啦啦,晉國的兄弟們都給野人跪下來,然後按著重耳的程序,磕頭鞠躬走路。

  別說,現在大家都感覺渾身使勁了,都感覺有奔頭了。

  狐偃走在最後,一邊走一邊苦笑:這幫兔崽子,就要這樣忽悠他們才行。

  野人看得發呆,這還沒過年呢,就算過年,也沒有這麼多人給磕頭啊。

  此段故事見諸正史,《國語》中記載最為詳細:乃行,過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舉塊以與之,公子怒,將鞭之。子犯曰:“天賜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天事必象,十有二年,必獲此土。二三子志之。歲在壽星及鶉尾,其有此土乎!天以命矣,復於壽星,必獲諸侯。天之道也,由是始之。有此,其以戊申乎!所以申土也。”再拜稽首,受而載之。

  ——介子推割肉

  靠著精神力量,晉國人又走了一程。可是精神這東西是不能持續太久,餓得發昏的時候,大家再次走不動了。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前面,竟然有一片小樹林。冬天啊,大地整個變得慘黃一片,可是這裡竟然有綠色,還有一個小水塘。

  “大家去采些野菜來,壺叔,你點火燒點熱水。”狐偃給大家分配任務,重耳沒有任務,負責看車。

  小樹林不大,一眼能夠望穿的那種;小池塘也不大,一眼可以看見底的那種。

  大家挖野菜砍樹皮去了,重耳來到水塘邊,看著水塘發呆。

  “公子,看什麼呢?”介子推問,他在水塘邊上挖草根。

  “看看有沒有魚啊,奶奶的,連個癩蛤蟆也沒有。唉,現在都不知道肉是什麼味道了。”重耳嘆了一口氣,又回頭看看那兩匹馬。沒辦法,殺馬是不行的,還不知道前面的路有多遠呢。

  介子推沒有說話,走開了。

  重耳繼續觀察著,偶爾用刀在地上挖一挖,看看有沒有蚯蚓之類的蟲子。地很硬,挖了兩下,失望地停下了。

  不多久,介子推又來了,手中捧著一個罐子,罐子裡熱氣騰騰,壺叔燒的水開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