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次日就同到竹鳳阿家來,備說前事,就把雪蓮馨的來意,柳友梅一一拜託了他。竹鳳阿聽了,不覺怒氣衝冠,目睜發指,擊節道:“天下有這樣不平的事?原來張良卿、劉有美二小人又生這段風波來害年伯,真可惡也!‘看來世態金能語,說到人情劍欲鳴。’正今日之謂矣。老年伯的事通在小弟身上,二兄不必憂慮。”柳友梅道:“得如此足感大恩。”雪蓮馨道:“仁兄高誼,可薄雲天,真有陶朱、鮑叔之義風,又具荊軻、聶政之俠氣,幾令小弟望拜下風。尚未知啣結何地?”竹鳳阿道:“誼屬通家,事關知己,況老年伯以無故受禍,事在不平,弟當拔刀相助,敢望報乎!”
三人才說罷,只見門外一群人蜂擁進堂,竹鳳阿驚問何事?眾人道:“新解元是哪一位?”竹鳳阿疑是尋柳友梅的,道:“這不是?”眾人道:“不是,是武解元竹相公。”柳友梅道:“這就是了。鳳阿兄,恭喜,恭喜!”眾人隨擁著竹鳳阿。竹鳳阿隨停當了報錄人,就留柳友梅、雪蓮馨到後書房坐下,商議進京。柳友梅道:“恭喜吾兄武闈高中,不日也要進京,小弟與蓮馨兄便附驥相從何如?”竹鳳阿道:“若得二兄同行甚好,並約了楊連城兄,一來就好打探老年伯消息,二來知己同行亦不寂寞。只是事不宜遲,即日就該起身。”柳友梅道:“正是宜速行了,明日出行最利,就是明日起身罷。”竹鳳阿道:“今晚打點,明日就行。”柳友梅便歸去,別了母親,又去約了楊連城來,叫抱琴搬了行李鋪陳,竹鳳阿打點了銀子,雪蓮馨家眷已發回蘇,又無擔閣,叫了船,三人便星夜起身,趕進京去。
卻說雪太守被校尉拿進京中,便拘禁在獄。原是張、劉二人在嚴府弄的手腳,又無大故,因此到柳友梅、雪蓮馨、竹鳳阿來京,尚未審問。竹鳳阿隨即與叔父竹淇泉說了,在嚴府里說明挽回,上下使用,去了半萬之數,方得事松。雪太守見父子翁婿,已在一處,到已心寬。
柳友梅在京中捱過殘冬,到了新年,轉眼又是春闈。柳友梅與雪蓮馨、楊連城等一同入場應試,真是文齊福齊,柳友梅已高中了第九名進士。雪蓮馨也中了第八十名進士。楊連城也中了第九十名進士。及至殿試,柳友梅中了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欽賜翰林學士;雪蓮馨是第二甲第十名,也選了館職;楊連城是第三甲進士,選了蘇州府理刑。竹鳳阿去應試武闈,倒高中了第一名武狀元。因這一年邊報緊急,聖旨欽賜文武狀元一體優禮,同到金階面聖,欽賜御酒宮花,遊街三日,並宴瓊林,好不榮耀。正是:
十里紅樓映遠溪,狀元歸去杏鶯啼。
人生莫羨榮華境,只要文章福運齊。
要知柳友梅去後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四回 為辭婚鍾禍邊庭
詩曰:
姻緣富貴本由天,何事jian謀強欲連。
靈鵲原非鴻鳥伴,山雞豈入鳳群翩。
多才自古多情鍾,忌士由來忌用賢。
誰料花皇自有主,一番風雨一番鮮。
且說柳友梅探花及第,瓊林宴後便要謁見相公,也不免就要到嚴府里去。這一日去謁嚴相公,嚴相公留茶。因見柳友梅一表人才,美如冠玉,又是簇新一個探花欽賜翰林學士,嚴相公便有了心,相見後坐罷便問道:“原來賢契如此青年。”柳友梅道:“不敢,門生今年二十有一。”嚴相公道:“前看序齒錄上見賢契尚未授室,何也?”柳友梅道:“門生因先京兆早亡,幼孤無力,因此遲晚。”嚴相公道:“原來如此,如今再遲不得了。我尚記得令先尊在京時與老夫朝夕盤桓,情意最密,只不曉得有賢契這等美才,不日奏過聖上,老夫當執斧柯。”柳友梅道:“這個何敢勞老太師。”吃了三道茶,柳友梅就辭謝出來。
原來嚴相公有一內侄女,就是要托趙文華昔日在山陰縣尋親的,至今未配,那時已嗣在嚴相公身邊。因見柳友梅少年及第,人物風流,便就注意於他,故此留茶詢問。知他尚未取親,不勝歡喜,明日就托趙文華說親。趙文華此時已驟升至通政司了。趙文華領了嚴府之命,安敢怠慢,隨即來見柳友梅。二人敘了些寒溫客套,趙文華便開口道:“嚴老太師有一內侄女,今已嗣在太師身邊,勝似已出,德貌兼全,妝奩富厚。昨老太師見年兄青年甲第,聞知未娶,特托小弟作伐,意欲締結朱陳之好,此乃老太師盛意,年兄大喜,使弟得執斧柯,不勝榮幸。”柳友梅道:“蒙老太師盛意,趙老先生美情,本不當辭,只是晚弟已曾定過雪景川之女,雖未行聘,然已約為婚姻,不好另就。”趙文華道:“雪景川之女尚未可必,如今嚴太師當朝一品,誰不欽仰,況他美意諄諄,眼前便是,如何辭得!”柳友梅道:“雪公之女,久已有約,況他為著小弟受了多少風波,背之不仁,不敢從命。嚴太師盛意,萬望老先生為晚弟委曲善辭。”趙文華見話不入門,搖著頭,皺著眉,冷笑笑道:“辭亦何難,只恐拂了老太師的意,不肯就是這樣罷的,親事不成便有許多不便。”柳友梅道:“若說做官,自有官評,這婚姻事卻萬難領教。”趙文華道:“只怕還該三思,不要拂了太師的意才好。”柳友梅道:“他事尚可通融,這婚姻乃人倫紀法所關,既已有求,豈容再就。只求趙老先生在太師面前多方復之。”
趙文華見柳友梅再三不允,別了柳友梅,回到嚴府。將柳友梅之言一一說了。嚴相公聽說就是雪景川之女,便道:“雪景川之女素有才貌,去歲張、劉二生到我門下時,盛稱他二女姿容絕世,才思無雙,只是雪老執拗,不肯輕易嫁人。原來就與柳友梅約為婚姻。只是我如今一個相國的女與他作伐,也不算辱沒了他,為何就回絕了我,可好無理!”趙文華忙打一恭道:“老太師請息怒,或者嫌卑職人微言輕,不足取信,另遣一媒去說,他或肯從,也未可知。”嚴相公道:“賢契尚不肯聽,別人焉足取信。我曉得他依仗新探花的勢,看不上老夫,我只叫他探花的帽可戴得成!”趙丈華道:“老太師且不要著惱,前聞老太師門下中書劉有美與他頗有舊誼,老太師若遣他去說,必一說即從。”嚴相公想一想道:“也罷,待老夫先侭了他。”就著堂後官去請劉中書來。
原來劉有美得借嚴府的力,也謀做了一個中書,這日聞知太師來請,忙到嚴府伺候。堂後官通報,劉有美進見,匍匐階下,連忙打恭問道:“老太師呼喚有何吩咐?”嚴相公道:“就是新科的柳探花,老夫有一內侄女意欲招他為婿,昨曾托趙通政為媒去說,他卻以定過雪景川之女來推託,聞他與賢契有舊,特此相煩。”劉有美道:“難得老太師這樣盛意,柳探花既得為師門桃李,今復乘相府鸞凰,又何幸至此!”嚴相公嘆道:“賢契如此說,他偏看不上老夫,前日竟把老夫回絕。我也罷了,只我想來,我一堂堂相府,要招一東坦也不可得,豈不遺笑於人?何以把握朝綱!為此,再煩賢契通達愚意。他若肯時,老夫自然俯從,他若不肯,也悉憑他。只是叫他不要錯認了主意。”劉有美忙打一恭道:“待中書委曲去說,以利害說之,不怕他不從。”
三人才說罷,只見門外一群人蜂擁進堂,竹鳳阿驚問何事?眾人道:“新解元是哪一位?”竹鳳阿疑是尋柳友梅的,道:“這不是?”眾人道:“不是,是武解元竹相公。”柳友梅道:“這就是了。鳳阿兄,恭喜,恭喜!”眾人隨擁著竹鳳阿。竹鳳阿隨停當了報錄人,就留柳友梅、雪蓮馨到後書房坐下,商議進京。柳友梅道:“恭喜吾兄武闈高中,不日也要進京,小弟與蓮馨兄便附驥相從何如?”竹鳳阿道:“若得二兄同行甚好,並約了楊連城兄,一來就好打探老年伯消息,二來知己同行亦不寂寞。只是事不宜遲,即日就該起身。”柳友梅道:“正是宜速行了,明日出行最利,就是明日起身罷。”竹鳳阿道:“今晚打點,明日就行。”柳友梅便歸去,別了母親,又去約了楊連城來,叫抱琴搬了行李鋪陳,竹鳳阿打點了銀子,雪蓮馨家眷已發回蘇,又無擔閣,叫了船,三人便星夜起身,趕進京去。
卻說雪太守被校尉拿進京中,便拘禁在獄。原是張、劉二人在嚴府弄的手腳,又無大故,因此到柳友梅、雪蓮馨、竹鳳阿來京,尚未審問。竹鳳阿隨即與叔父竹淇泉說了,在嚴府里說明挽回,上下使用,去了半萬之數,方得事松。雪太守見父子翁婿,已在一處,到已心寬。
柳友梅在京中捱過殘冬,到了新年,轉眼又是春闈。柳友梅與雪蓮馨、楊連城等一同入場應試,真是文齊福齊,柳友梅已高中了第九名進士。雪蓮馨也中了第八十名進士。楊連城也中了第九十名進士。及至殿試,柳友梅中了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欽賜翰林學士;雪蓮馨是第二甲第十名,也選了館職;楊連城是第三甲進士,選了蘇州府理刑。竹鳳阿去應試武闈,倒高中了第一名武狀元。因這一年邊報緊急,聖旨欽賜文武狀元一體優禮,同到金階面聖,欽賜御酒宮花,遊街三日,並宴瓊林,好不榮耀。正是:
十里紅樓映遠溪,狀元歸去杏鶯啼。
人生莫羨榮華境,只要文章福運齊。
要知柳友梅去後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四回 為辭婚鍾禍邊庭
詩曰:
姻緣富貴本由天,何事jian謀強欲連。
靈鵲原非鴻鳥伴,山雞豈入鳳群翩。
多才自古多情鍾,忌士由來忌用賢。
誰料花皇自有主,一番風雨一番鮮。
且說柳友梅探花及第,瓊林宴後便要謁見相公,也不免就要到嚴府里去。這一日去謁嚴相公,嚴相公留茶。因見柳友梅一表人才,美如冠玉,又是簇新一個探花欽賜翰林學士,嚴相公便有了心,相見後坐罷便問道:“原來賢契如此青年。”柳友梅道:“不敢,門生今年二十有一。”嚴相公道:“前看序齒錄上見賢契尚未授室,何也?”柳友梅道:“門生因先京兆早亡,幼孤無力,因此遲晚。”嚴相公道:“原來如此,如今再遲不得了。我尚記得令先尊在京時與老夫朝夕盤桓,情意最密,只不曉得有賢契這等美才,不日奏過聖上,老夫當執斧柯。”柳友梅道:“這個何敢勞老太師。”吃了三道茶,柳友梅就辭謝出來。
原來嚴相公有一內侄女,就是要托趙文華昔日在山陰縣尋親的,至今未配,那時已嗣在嚴相公身邊。因見柳友梅少年及第,人物風流,便就注意於他,故此留茶詢問。知他尚未取親,不勝歡喜,明日就托趙文華說親。趙文華此時已驟升至通政司了。趙文華領了嚴府之命,安敢怠慢,隨即來見柳友梅。二人敘了些寒溫客套,趙文華便開口道:“嚴老太師有一內侄女,今已嗣在太師身邊,勝似已出,德貌兼全,妝奩富厚。昨老太師見年兄青年甲第,聞知未娶,特托小弟作伐,意欲締結朱陳之好,此乃老太師盛意,年兄大喜,使弟得執斧柯,不勝榮幸。”柳友梅道:“蒙老太師盛意,趙老先生美情,本不當辭,只是晚弟已曾定過雪景川之女,雖未行聘,然已約為婚姻,不好另就。”趙文華道:“雪景川之女尚未可必,如今嚴太師當朝一品,誰不欽仰,況他美意諄諄,眼前便是,如何辭得!”柳友梅道:“雪公之女,久已有約,況他為著小弟受了多少風波,背之不仁,不敢從命。嚴太師盛意,萬望老先生為晚弟委曲善辭。”趙文華見話不入門,搖著頭,皺著眉,冷笑笑道:“辭亦何難,只恐拂了老太師的意,不肯就是這樣罷的,親事不成便有許多不便。”柳友梅道:“若說做官,自有官評,這婚姻事卻萬難領教。”趙文華道:“只怕還該三思,不要拂了太師的意才好。”柳友梅道:“他事尚可通融,這婚姻乃人倫紀法所關,既已有求,豈容再就。只求趙老先生在太師面前多方復之。”
趙文華見柳友梅再三不允,別了柳友梅,回到嚴府。將柳友梅之言一一說了。嚴相公聽說就是雪景川之女,便道:“雪景川之女素有才貌,去歲張、劉二生到我門下時,盛稱他二女姿容絕世,才思無雙,只是雪老執拗,不肯輕易嫁人。原來就與柳友梅約為婚姻。只是我如今一個相國的女與他作伐,也不算辱沒了他,為何就回絕了我,可好無理!”趙文華忙打一恭道:“老太師請息怒,或者嫌卑職人微言輕,不足取信,另遣一媒去說,他或肯從,也未可知。”嚴相公道:“賢契尚不肯聽,別人焉足取信。我曉得他依仗新探花的勢,看不上老夫,我只叫他探花的帽可戴得成!”趙丈華道:“老太師且不要著惱,前聞老太師門下中書劉有美與他頗有舊誼,老太師若遣他去說,必一說即從。”嚴相公想一想道:“也罷,待老夫先侭了他。”就著堂後官去請劉中書來。
原來劉有美得借嚴府的力,也謀做了一個中書,這日聞知太師來請,忙到嚴府伺候。堂後官通報,劉有美進見,匍匐階下,連忙打恭問道:“老太師呼喚有何吩咐?”嚴相公道:“就是新科的柳探花,老夫有一內侄女意欲招他為婿,昨曾托趙通政為媒去說,他卻以定過雪景川之女來推託,聞他與賢契有舊,特此相煩。”劉有美道:“難得老太師這樣盛意,柳探花既得為師門桃李,今復乘相府鸞凰,又何幸至此!”嚴相公嘆道:“賢契如此說,他偏看不上老夫,前日竟把老夫回絕。我也罷了,只我想來,我一堂堂相府,要招一東坦也不可得,豈不遺笑於人?何以把握朝綱!為此,再煩賢契通達愚意。他若肯時,老夫自然俯從,他若不肯,也悉憑他。只是叫他不要錯認了主意。”劉有美忙打一恭道:“待中書委曲去說,以利害說之,不怕他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