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眼前的翠湖索然無味,阿彌隻身來到湖邊,攔下一輛計程車,向司機打探下一站該去哪裡。憑著司機的指引,阿彌來到“金馬碧雞”坊。“金馬碧雞”的稱謂典出何處,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計程車司機並不十分清楚,對這個問題的興趣使阿彌圍著兩座牌坊轉了好幾圈。如果時光倒流,在幾年前的某天,正是在這裡,姜燦和文靜曾有過第一次的親密合影!
牌坊旁邊就是著名的過橋米線正宗店鋪,享受一餐自在情理之中。店內生意興隆,早已客滿為患。左尋右找,服務小姐為阿彌安排在一張大桌上插空,桌邊原本坐了一家人,阿彌很不情願地坐下。服務小姐赫然端上白湯一碗,生米線一碗,頗讓阿彌費解。左右看看,原來是自己下米線,現下現熟,這種吃法保留了很多神秘色彩;聽說雲南菜在北京很火,憑這一點,就可以明白個中原由。
阿彌一個人孤單地吃著,讓對面一家人感到淒涼,很是同情地看著他。離開上海的時候,阿彌一心離開熟悉的人群,真到了一個人都不認識的地方,又該埋怨為何在昆明沒個朋友作陪。網絡時代的人們早就學會了在目的地交個網友,可以是個照應,大多數情況下還會有一段所謂的風流愛情。阿彌直覺得自己落伍—他是從不網絡聊天的,更不可能有網友了。
正胡亂尋思時,手機響了,那邊是姜燦熟悉的聲音:“你在哪兒?我結婚了,婚後最大的變化是又開始戒菸了!但並不是完全戒掉,我在辦公室抽、在家裡衛生間抽;結婚後我反而更想抽菸,只是文靜管得很嚴,只能偷著抽!哈哈,我都不知道跟你說些什麼,說煙就比較順口!”
第十二章 醉(4)new
阿彌也奇怪於他這種沒頭沒尾的“煙”談,只好說:“我已經到高原上了。雲南是菸草王國,我奇怪於這裡抽菸的人並不見得特別多;也許跟氣候乾燥有關。在成都那種潮濕的地方,抽菸是一件好事,正如吃火鍋一樣!”
跟姜燦的對話,就這樣不著邊際地開始和結束了。一切朋友,在分開之後,常常是缺乏共同的語言的;還好,他們之間尚有“煙”的話題可以將就著談。
吃完過橋米線,阿彌在路邊買張地圖,想找個地方坐坐;下午茶時間到了,這是小資生活的重要時刻,也是品味城市的難得機會。再者說啦,也該計劃計劃接下來的行程了。
昆都,是地圖上的顯著標示—昆明的時尚策源地。它既不是一座大廈,也不是一個廣場,只是一個類似於新天地的休閒娛樂街區。地圖上說,這是昆明最IN的地方。阿彌找到一間像樣的咖啡館,總算找到了最熟悉的生活;叫一杯藍山,一身釋然地坐下。
初秋午後的昆明,恰如報春花晚開的時節;在你懷念中展開現實的色彩,在你的詫異中提醒青春的流逝!季節的差異,總能在有心人的意念中產生造化弄人的惆悵,也會給縱慾者造成永遠的盲從。人們只要看看老年男子怎樣追求忘年戀情的市井故事,就很容易體會錯過季節的所謂美和所謂罪。當然,阿彌並不期待這樣的美、也根本不期待遭這種罪;只不過是為眼前的春城浮世繪所感染罷了。
他興奮地享受著咖啡,隨意查看著窗外的人們,陌生城市的陌生景象,就像對面樓中的嫵媚女孩,自有著一種誘惑偷窺的魅力。
突然,有人重重地拍了他一下—一個老外,滿頭金髮;比阿彌還詫異地說:“你小子跑到昆明來了,也不找我?”
“Excuse me! What can I do for you?”明明人家老外講中國話,阿彌卻憋出了英文。
“不認識我了?我是Jim,你是阿彌嘛!你這個傢伙!嘿嘿!”阿彌頭腦轉得飛快;在新天地的ARK酒吧,他確實認識一個樂手,美國人,叫Jim—“嗨!Jim,你怎麼在昆明!”
他鄉遇故知的喜悅老外也許不懂,但心情顯然是一樣的。一番中英文交雜的談話,讓他們感到世界之小、天涯若比鄰的妙處。接下來的昆明觀光,阿彌再也不用計程車司機來做嚮導了。
晚上的節目早已定了下來,是在駱駝酒吧。Jim知道阿彌酒量好,叫了一瓶傑克丹尼美國農民威士忌;農民威士忌的說法是阿彌以前的同事台灣人客戶總監叫出來的,對美國酒取批判態度;阿彌在成都開“菸酒所”的時候,是不採購這種酒的。
酒喝了大半瓶後,Jim微醉,走到吧檯拉來兩個女人,向阿彌引介。女人迎面就是一句日語,看阿彌沒反應又結結巴巴地說韓國話。女人的熱情讓阿彌很是寒心,一般人會這樣猜測他的身份—您是搞藝術的?人家是看他長頭髮、大鬍子的長相;或者,可愛的女孩乾脆說他是“壞人”,那不啻於是一種誇獎,常常有更多暗示。但這兩個女人哄老外哄慣了,把他猜成可惡的日本人或者呆板的韓國人!阿彌隨便哼哼哈哈了一會,便沉默不語。
終於Jim打發女人走開,拉著阿彌出了酒吧,說:“去High一下。”
阿彌並未搞懂所謂“High一下”是不是找更好的女人,或者更壞的女人?盲目地跟著Jim,兩個人拐過幾條巷子,走向一處黑暗的角落,一個火芯在那裡遊動。阿彌心想,壞了,Jim這傢伙不會是帶我來吸毒吧!他清楚地記得在上海的ARK酒吧里,Jim給他講過大學時代的盛事:一群人有男有女,租住一間大房子,每晚都有伏特加、HIP-POP;某一個晚上還有白粉出現!他們很小心地用一美元的鈔票托起白粉,用鼻孔猛吸,然後晃晃悠悠進房間。可能男女進了同一個房間,也可能兩個男人進了同一個房間!“Gosh, It’s so high!”—Jim曾這樣作結那段生活。
牌坊旁邊就是著名的過橋米線正宗店鋪,享受一餐自在情理之中。店內生意興隆,早已客滿為患。左尋右找,服務小姐為阿彌安排在一張大桌上插空,桌邊原本坐了一家人,阿彌很不情願地坐下。服務小姐赫然端上白湯一碗,生米線一碗,頗讓阿彌費解。左右看看,原來是自己下米線,現下現熟,這種吃法保留了很多神秘色彩;聽說雲南菜在北京很火,憑這一點,就可以明白個中原由。
阿彌一個人孤單地吃著,讓對面一家人感到淒涼,很是同情地看著他。離開上海的時候,阿彌一心離開熟悉的人群,真到了一個人都不認識的地方,又該埋怨為何在昆明沒個朋友作陪。網絡時代的人們早就學會了在目的地交個網友,可以是個照應,大多數情況下還會有一段所謂的風流愛情。阿彌直覺得自己落伍—他是從不網絡聊天的,更不可能有網友了。
正胡亂尋思時,手機響了,那邊是姜燦熟悉的聲音:“你在哪兒?我結婚了,婚後最大的變化是又開始戒菸了!但並不是完全戒掉,我在辦公室抽、在家裡衛生間抽;結婚後我反而更想抽菸,只是文靜管得很嚴,只能偷著抽!哈哈,我都不知道跟你說些什麼,說煙就比較順口!”
第十二章 醉(4)new
阿彌也奇怪於他這種沒頭沒尾的“煙”談,只好說:“我已經到高原上了。雲南是菸草王國,我奇怪於這裡抽菸的人並不見得特別多;也許跟氣候乾燥有關。在成都那種潮濕的地方,抽菸是一件好事,正如吃火鍋一樣!”
跟姜燦的對話,就這樣不著邊際地開始和結束了。一切朋友,在分開之後,常常是缺乏共同的語言的;還好,他們之間尚有“煙”的話題可以將就著談。
吃完過橋米線,阿彌在路邊買張地圖,想找個地方坐坐;下午茶時間到了,這是小資生活的重要時刻,也是品味城市的難得機會。再者說啦,也該計劃計劃接下來的行程了。
昆都,是地圖上的顯著標示—昆明的時尚策源地。它既不是一座大廈,也不是一個廣場,只是一個類似於新天地的休閒娛樂街區。地圖上說,這是昆明最IN的地方。阿彌找到一間像樣的咖啡館,總算找到了最熟悉的生活;叫一杯藍山,一身釋然地坐下。
初秋午後的昆明,恰如報春花晚開的時節;在你懷念中展開現實的色彩,在你的詫異中提醒青春的流逝!季節的差異,總能在有心人的意念中產生造化弄人的惆悵,也會給縱慾者造成永遠的盲從。人們只要看看老年男子怎樣追求忘年戀情的市井故事,就很容易體會錯過季節的所謂美和所謂罪。當然,阿彌並不期待這樣的美、也根本不期待遭這種罪;只不過是為眼前的春城浮世繪所感染罷了。
他興奮地享受著咖啡,隨意查看著窗外的人們,陌生城市的陌生景象,就像對面樓中的嫵媚女孩,自有著一種誘惑偷窺的魅力。
突然,有人重重地拍了他一下—一個老外,滿頭金髮;比阿彌還詫異地說:“你小子跑到昆明來了,也不找我?”
“Excuse me! What can I do for you?”明明人家老外講中國話,阿彌卻憋出了英文。
“不認識我了?我是Jim,你是阿彌嘛!你這個傢伙!嘿嘿!”阿彌頭腦轉得飛快;在新天地的ARK酒吧,他確實認識一個樂手,美國人,叫Jim—“嗨!Jim,你怎麼在昆明!”
他鄉遇故知的喜悅老外也許不懂,但心情顯然是一樣的。一番中英文交雜的談話,讓他們感到世界之小、天涯若比鄰的妙處。接下來的昆明觀光,阿彌再也不用計程車司機來做嚮導了。
晚上的節目早已定了下來,是在駱駝酒吧。Jim知道阿彌酒量好,叫了一瓶傑克丹尼美國農民威士忌;農民威士忌的說法是阿彌以前的同事台灣人客戶總監叫出來的,對美國酒取批判態度;阿彌在成都開“菸酒所”的時候,是不採購這種酒的。
酒喝了大半瓶後,Jim微醉,走到吧檯拉來兩個女人,向阿彌引介。女人迎面就是一句日語,看阿彌沒反應又結結巴巴地說韓國話。女人的熱情讓阿彌很是寒心,一般人會這樣猜測他的身份—您是搞藝術的?人家是看他長頭髮、大鬍子的長相;或者,可愛的女孩乾脆說他是“壞人”,那不啻於是一種誇獎,常常有更多暗示。但這兩個女人哄老外哄慣了,把他猜成可惡的日本人或者呆板的韓國人!阿彌隨便哼哼哈哈了一會,便沉默不語。
終於Jim打發女人走開,拉著阿彌出了酒吧,說:“去High一下。”
阿彌並未搞懂所謂“High一下”是不是找更好的女人,或者更壞的女人?盲目地跟著Jim,兩個人拐過幾條巷子,走向一處黑暗的角落,一個火芯在那裡遊動。阿彌心想,壞了,Jim這傢伙不會是帶我來吸毒吧!他清楚地記得在上海的ARK酒吧里,Jim給他講過大學時代的盛事:一群人有男有女,租住一間大房子,每晚都有伏特加、HIP-POP;某一個晚上還有白粉出現!他們很小心地用一美元的鈔票托起白粉,用鼻孔猛吸,然後晃晃悠悠進房間。可能男女進了同一個房間,也可能兩個男人進了同一個房間!“Gosh, It’s so high!”—Jim曾這樣作結那段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