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西安漢斯的資本運作是我們初試鋒芒,進行成功收購兼併的嘗試,而僅用9600萬元就拿到了南寧萬泰啤酒八個多億的資產經營權,由原來的“絕對控股”思路向“相對控股”轉變,這是我所提出的“以市場控制工廠”理論的一次實踐,實現了用較少的資金投入支配更多的經營性資產的目的。

  後來,我們委託第三方收購廈門銀城公司,則是為了避免在與競爭對手的正面交鋒中拍賣價格被過分抬高,使青啤的併購行動更具靈活性和隱蔽性,並便於利用第三方在當地的資源儘快協調辦理資產過戶手續。從實際操作效果來看,非常成功。

  ◆百年華誕

  2003年8月15日,是我一生難忘的日子,也是三萬多青啤人難忘的日子。我們迎來了青島啤酒的百年華誕——從1903年8月15日到2003年8月15日,青島啤酒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風雨歷程。

  這也是一個值得七百多萬青島人舉杯同慶的日子,因為讓青島揚名世界的名片就是青島啤酒。“百年青啤,百年青島”,在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品牌的歷史和一個城市的歷史像青啤和青島這樣水乳交融,不可分割。清爽醇厚的青島啤酒幾乎可以說是孕育她成長的這座美麗城市的象徵。

  為了迎接這一百年盛典的到來,我們做了精心的準備,投入了大量的人財物力,其實更多的是情感,應該是幾代青啤人的情感。按照慶典的常規做法,百年慶典也許就是一個大會,一個儀式,多家媒體的集中曝光,頂多再拍一個專題片,出幾本書紀念一下。但我們卻別出心裁地把慶典策劃成了青島市民的狂歡節,感恩節。我們經過精心安排,把百年華誕和青島國際啤酒節結合在了一起,“百年青啤,百年青島”也作為2003年第十三屆青島國際啤酒節的主題。每每我看到這個主題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機場碼頭,作為青島的市民,作為青啤的總裁,我的心情是驕傲的,也是複雜的,或許是因為我肩負著未來新百年的使命,所以我看到這一切時與別人相比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據事後統計,在十七天的慶祝活動中,參與活動的三百一十萬人喝光了六百三十五千升啤酒,其中有一百五十萬人是慕名而來的海內外遊客。青島市區各星級酒店及旅遊飯店的開房率均達到95% -100%;各大旅行社所接待的海內外遊客比2002年同期增長30%;市內各商廈營業額比平日增長了20%。據《青島早報》報導,即使是市區平日裡生意清淡的小餐館也因為以青啤百年慶典為主題的啤酒節而座無虛席,營業額驟升了五至十倍。可以說,百年盛典為青啤的品牌和文化的傳播,為名城青島的旅遊業都帶來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但我個人最感自豪、興奮的還是青島啤酒博物館的開館。這是我國第一座啤酒博物館。為此我們投資了兩千多萬元,博物館坐落在青島啤酒的發源地登州路56號,一座1903年德國人建造的紅色歐式古典風格建築的二層小樓內,這幢小樓就是1903年的青島啤酒廠,博物館展出面積為六干平方米。沿著時間的隧道,遊客們不但能看到中國啤酒發展的歷史脈絡,更能感受到青島啤酒厚重的歷史文化和融合古今的發展與創新之路。

  博物館之所以選址於此,是因為這裡是青島啤酒的發祥地,也是青島不可多得的工業遺產。最早,這個位置是個當時在中國難得一見的酒吧,酒吧里賣的是從德國運來的啤酒。酒吧的旁邊,是德國兵的大營。也正是在這裡,蘭德曼先生和他的合作夥伴建造了中國第一個啤酒廠——“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青島啤酒的百年曆程從此開始。

  青島啤酒今天能成為百年民族品牌,是因為青啤人已經把這個品牌的生死與自己的榮辱、自己的生命融為一體。無論社會如何動盪,時局怎樣變化,我們都把這個品牌當做自己的生命一樣精心保護和延承了下來。中國第一瓶啤酒就是從青島啤酒廠生產出來的,現在,青島啤酒的老廠房、老設備已經變成了我們的文物,成為歷史的見證留存下來,並且將它創造性地建成了青島啤酒博物館。

  我經常喜歡到青島啤酒博物館裡去走走,那裡有中國啤酒工業的發展之魂,那裡有凝固的歷史,有很多的記憶令人難忘,像一部具有特殊魅力的歷史長歌,等待著你的聆聽,等待著你的共鳴。在博物館的廊道光線明暗變換之間,帶給人沉思與激情,讓來訪者的社會角色變得模糊,讓人返璞歸真。

  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是,這裡展現的不僅僅是一段歷史,更是未來。

  我們必須把曾經的歷史記憶和文化信息展現出來,並經營出去,使文化能夠增值。這種傳播效果不是簡簡單單的GG能比擬的。2006年,博物館所在的“青島啤酒廠早期建築”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了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的典範。現在,博物館每年接待的參觀人數超過三十萬人,通過他們的傳播,在社會上產生了越來越好的口碑。博物館經營的元素逐漸得到了放大,意想不到的結果是:博物館竟然賺錢了。

  我估算了一下,這個博物館的經營性盈利加上每年的傳播效應,超過了青啤打三千萬元GG費的效應,既解決了公司及社會人員的就業,又把文化資源從原來的成本中心變成了利潤中心。目前,青啤博物館已被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境地,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博物館已經成為我經營青啤事業的一個得意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青啤的文化產業也同時打造了一個文化資產的經營人才——很多人都知曉的綽號“登州路大老喬”的喬新建。他有經營思路和較強的悟性,很會借勢。2003年百年慶典時,青島啤酒博物館正式對外開館,第二年,我把它交給大老喬的青島啤酒文化傳播公司去經營。當時,我給老喬說了兩點,一是要把博物館當做文化產業來經營,二是要通過博物館放大青島啤酒品牌效應,要贏在文化。老喬用了三年時間,藉助啤酒博物館這個載體,把青島啤酒百年文化、百年底蘊經營了起來,尤其是藉助百年青啤發源地“登州路”,這個早已和青啤品牌連貫在一起的路名,他把它做火了,圍繞著百年老廠,帶動起周邊集旅遊、餐飲、娛樂、體驗於一體的青島啤酒效應紅遍島城,於是,“登州路大老喬”出名了,啤酒博物館紅火了,我們的文化產業做大了。

  應該說,在中國,很少有哪個企業的命運能像我們青島啤酒一樣,與祖國近代百年的榮辱興衰緊緊地連在一起。誠如我們青啤人所說,一個“百年老店”,歷經殖民地、戰火、動盪、陣痛、競爭,猶如鳳凰涅粲而屢獲新生,長盛不衰——這,就是青島啤酒。

  致謝

  很多時候,整理材料是一件瑣碎又不討好的工作,更遑論整理歷史材料,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自己的歷史見解。但我卻著迷於剛剛過去的這三十年歷史,我時常心懷虔誠地翻閱那些泛黃的舊報紙,閱讀別人的歷程,因為這段歷史畢竟是不可多得的。

  因此,編著此書時,我首先要感謝時代,感謝這部書中的人物,以及更廣泛而未及收入此中的芸芸企業家,正是他們富有創新與開拓的精神,讓這個時代無比精彩,也讓我有了豐富的研究素材。有時候,看這些人物的命運便像在月光下能清晰看見自己的影子一般真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