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只不過,眼下是僅在一年前用簡訊問候過的朋友。
在哪裡。
[四]
其實不是不知道。她們去了國外留學,已經戀愛結婚,或者在市區某個公司上班,實習得不錯後便被順利留了下來。
"哪裡"不是這個意思。
[五]
讀書生涯結束後,認識新的人。一起工作,熬夜的晚上抱出被子來攤在大廳地上,一邊聊天一邊撕著麵包干邊吃,女生的小腿交疊纏繞在一起,又因為暖氣過盛而常常伸出來透氣。閒下來的夜晚手拉手上街,坐在關閉的噴泉旁,又被冷不丁重新開啟的它噴了幾幅濕漉漉的後背。
第33節:螢光(2)
或者是在網上認識的,從陌生到熟悉,變成要好的關係。每天都會用聊天工具相處幾個小時,說著隨時發生的小事情,剛剛午飯吃了什麼,或者眼下在看哪個動畫片,某個剛看見的笑話段子。即便是無意義地用鍵盤對喊"啊啊啊",也能收到同樣無意義但卻是回應的彈出式小窗口裡寫"吼吼吼"。生日時想贈送禮物,有機會也能約在快餐店裡見面,而半夜中相遇,連內心裡很深的秘密和孤苦都願意拿出來敘說。
只是同樣的,他們也都消失不見了。
變成連此刻的境況都不知道,沒有在手機通訊錄里留下名字,和再也不曾響起過聊天頭像的人。
[六]
宛如是不斷做著減法的路途,慢慢的,逐漸,荒無人煙。
[七]
可現在依然有可以互開玩笑的人,了解彼此的脾性,有能夠從她口中聽到"加油"的溫暖的關係,有能一起去看電影和把通話記錄占滿的對象,幾天幾夜裡打長途短途電話,天黑說到天亮。所以,眼下依然有,依然有此刻的朋友。
他們把曾經的替代。
[八]
遺憾的,不是爭吵,不是分裂,甚至沒有一丁半點的矛盾,不是因為從正到負的感情變化。仿佛是極自然而又無奈,在長長的無意識後短暫意識--丟失了那些重要的人的信息,失去聯繫。
以畢業為轉折,沒有了見面的機會,或許最初曾經頻繁通信,可終有某天因為考試周而暫停,然而密度便從此驟減,直到終於,回想起來時,已經數個月對方沒有再聯絡。而這個時候,新認識的面孔,新的電話號碼,新的話題,它們如同軟水推送出眼前的河道。所以心裡終究有懶散和失意的放棄,在過生日時請來與以前不同的人,並且也能過得很開心。
畢業或轉職,告別和離開,有時連類似的契機也不需要。僅僅由於忙碌疏忽,或者其他早就忘卻的理由,切斷了網絡上的聯繫,彼此變成一個灰黑色的圖案,等意識到,卻再也不能貿貿然對他開口說"吼吼吼"。而即便作了這樣的開端,也將在來回十幾句對話後,突然凝固起來。尷尬和不適爬升,站在原先溫暖的地方。
時間空間成為兩條相乘的線,得出一個龐大的數字,從此裡面只能以填塞回憶的塵屑。
疏離仿佛是自然界的規律。就如同某座逐日蕭條的城,某個失勢的季節,某個不再流行的手勢,某條廢棄的鐵軌,它的枕木風化或腐朽,四下長出蓬勃的蒿草,一點點掩埋直到消失在視線里。
[九]
這個世界上一定有永恆的美好的,如同所有詩篇里歌頌的那樣的友情。一定會有。長日伴隨左右,不受時空約束,琉璃華彩的恆久的友情。
所以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不永恆的,不那麼永恆的,只在某個階段熠熠的友情。
[十]
類似的失去過於常見,以至於從心到身都變得習慣起來。整理新手機的聯繫人簿,也會考慮要不要刪除,"留著有什麼用嗎",諸如此類的冷淡念頭。在察覺到自己正路過以前的朋友的公司,沒想過要停下來去看一看,只有"噢,是這裡啊"的短語。
算是決絕嗎。算是荒涼嗎。
而能用到"以前的朋友"這種稱呼,一定包含著"現在不是了",這樣的涵義吧。儘管沒有真實的原因,"不是了就不是了",一筆帶過。
[十一]
隨後在某個夜晚,無知無覺闖進以前的朋友的網站,接著從這個,連到那個,十年來連名字都忘記的對方逐一清晰。想起更多過往,在體育課上打羽毛球,結果卡在高高雲杉的樹枝上。某年的生日禮物是對著錄音機錄了一盒卡帶。應該有一段是唱著蘇慧倫的歌。她是我進高中後第一個說話的對象。好象浸了熱水的毛巾。
於是理所當然的睡覺時做了夢。
坐了滿滿一車的人,窗外是紫紅和藍色混織的天,在往後的對話里明白原來是去看仙后座流星雨。而在距離仿佛只有幾百米的天幕上,劃滿了飛逝的白光,隱約還能聽見轟鳴的炸裂聲響。這是個華麗絢爛的夜晚。
我跟身邊的人說話,又轉過頭去跟後排的人,或者前排的人,右前排的人……坐滿了的車廂里,都是以前的朋友。
第34節:後記:《不朽》(1)
[十二]
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不永恆的,不那麼永恆的,只在某個階段熠熠的友情。就像這個世界上有名叫螢光粉的物質。它將之前吸收的光在隨後緩慢釋放,並且終有釋放完的一天。
當最後的一刻,從它體內映出的光束由強至弱,最後稀薄,追隨而至的是完整而沉默的黑暗。先前用螢光書寫的路標地名全都隱沒,那麼,這個時候,對於很古老很古老的一句話里說的意思,現在能明白了嗎。
在哪裡。
[四]
其實不是不知道。她們去了國外留學,已經戀愛結婚,或者在市區某個公司上班,實習得不錯後便被順利留了下來。
"哪裡"不是這個意思。
[五]
讀書生涯結束後,認識新的人。一起工作,熬夜的晚上抱出被子來攤在大廳地上,一邊聊天一邊撕著麵包干邊吃,女生的小腿交疊纏繞在一起,又因為暖氣過盛而常常伸出來透氣。閒下來的夜晚手拉手上街,坐在關閉的噴泉旁,又被冷不丁重新開啟的它噴了幾幅濕漉漉的後背。
第33節:螢光(2)
或者是在網上認識的,從陌生到熟悉,變成要好的關係。每天都會用聊天工具相處幾個小時,說著隨時發生的小事情,剛剛午飯吃了什麼,或者眼下在看哪個動畫片,某個剛看見的笑話段子。即便是無意義地用鍵盤對喊"啊啊啊",也能收到同樣無意義但卻是回應的彈出式小窗口裡寫"吼吼吼"。生日時想贈送禮物,有機會也能約在快餐店裡見面,而半夜中相遇,連內心裡很深的秘密和孤苦都願意拿出來敘說。
只是同樣的,他們也都消失不見了。
變成連此刻的境況都不知道,沒有在手機通訊錄里留下名字,和再也不曾響起過聊天頭像的人。
[六]
宛如是不斷做著減法的路途,慢慢的,逐漸,荒無人煙。
[七]
可現在依然有可以互開玩笑的人,了解彼此的脾性,有能夠從她口中聽到"加油"的溫暖的關係,有能一起去看電影和把通話記錄占滿的對象,幾天幾夜裡打長途短途電話,天黑說到天亮。所以,眼下依然有,依然有此刻的朋友。
他們把曾經的替代。
[八]
遺憾的,不是爭吵,不是分裂,甚至沒有一丁半點的矛盾,不是因為從正到負的感情變化。仿佛是極自然而又無奈,在長長的無意識後短暫意識--丟失了那些重要的人的信息,失去聯繫。
以畢業為轉折,沒有了見面的機會,或許最初曾經頻繁通信,可終有某天因為考試周而暫停,然而密度便從此驟減,直到終於,回想起來時,已經數個月對方沒有再聯絡。而這個時候,新認識的面孔,新的電話號碼,新的話題,它們如同軟水推送出眼前的河道。所以心裡終究有懶散和失意的放棄,在過生日時請來與以前不同的人,並且也能過得很開心。
畢業或轉職,告別和離開,有時連類似的契機也不需要。僅僅由於忙碌疏忽,或者其他早就忘卻的理由,切斷了網絡上的聯繫,彼此變成一個灰黑色的圖案,等意識到,卻再也不能貿貿然對他開口說"吼吼吼"。而即便作了這樣的開端,也將在來回十幾句對話後,突然凝固起來。尷尬和不適爬升,站在原先溫暖的地方。
時間空間成為兩條相乘的線,得出一個龐大的數字,從此裡面只能以填塞回憶的塵屑。
疏離仿佛是自然界的規律。就如同某座逐日蕭條的城,某個失勢的季節,某個不再流行的手勢,某條廢棄的鐵軌,它的枕木風化或腐朽,四下長出蓬勃的蒿草,一點點掩埋直到消失在視線里。
[九]
這個世界上一定有永恆的美好的,如同所有詩篇里歌頌的那樣的友情。一定會有。長日伴隨左右,不受時空約束,琉璃華彩的恆久的友情。
所以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不永恆的,不那麼永恆的,只在某個階段熠熠的友情。
[十]
類似的失去過於常見,以至於從心到身都變得習慣起來。整理新手機的聯繫人簿,也會考慮要不要刪除,"留著有什麼用嗎",諸如此類的冷淡念頭。在察覺到自己正路過以前的朋友的公司,沒想過要停下來去看一看,只有"噢,是這裡啊"的短語。
算是決絕嗎。算是荒涼嗎。
而能用到"以前的朋友"這種稱呼,一定包含著"現在不是了",這樣的涵義吧。儘管沒有真實的原因,"不是了就不是了",一筆帶過。
[十一]
隨後在某個夜晚,無知無覺闖進以前的朋友的網站,接著從這個,連到那個,十年來連名字都忘記的對方逐一清晰。想起更多過往,在體育課上打羽毛球,結果卡在高高雲杉的樹枝上。某年的生日禮物是對著錄音機錄了一盒卡帶。應該有一段是唱著蘇慧倫的歌。她是我進高中後第一個說話的對象。好象浸了熱水的毛巾。
於是理所當然的睡覺時做了夢。
坐了滿滿一車的人,窗外是紫紅和藍色混織的天,在往後的對話里明白原來是去看仙后座流星雨。而在距離仿佛只有幾百米的天幕上,劃滿了飛逝的白光,隱約還能聽見轟鳴的炸裂聲響。這是個華麗絢爛的夜晚。
我跟身邊的人說話,又轉過頭去跟後排的人,或者前排的人,右前排的人……坐滿了的車廂里,都是以前的朋友。
第34節:後記:《不朽》(1)
[十二]
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不永恆的,不那麼永恆的,只在某個階段熠熠的友情。就像這個世界上有名叫螢光粉的物質。它將之前吸收的光在隨後緩慢釋放,並且終有釋放完的一天。
當最後的一刻,從它體內映出的光束由強至弱,最後稀薄,追隨而至的是完整而沉默的黑暗。先前用螢光書寫的路標地名全都隱沒,那麼,這個時候,對於很古老很古老的一句話里說的意思,現在能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