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說她丑,說她笨,想說別的又找不出更加鮮銳的話題,於是便重複回前兩個。由她的男生同桌開始,慢慢擴散的娛樂氛圍,最後成為似乎誰都應當參與的集體活動。這是個潮流,誰不附和反而奇怪。
當然是沒有朋友了,騎著女款自行車獨個上學或放學,也沒有見她哭過,只是長久地默不作聲。
而先前一樣。關於她的那部分記憶所保存的地方,整個初中年代,依然是整體一片暖熱的金黃。被打造在腦海里的乾燥空氣,和砸到籃框上的聲響。和人一起趴在欄杆上看對面體育場上空放出的風箏,一隻兩隻三隻。
會描述到風箏這樣的物體,往往是為了塑造整體的溫馨氣氛。
可就是在落著風箏的暮色下,依舊會有被長久長久排擠著的,問不出原因卻只是被排擠的人影,一個人騎著自行車回家。
高中第一年,還沒有文理分班。在最短時間裡突出起來的面孔,不僅有長得特別漂亮的,講笑特別利索的,風格特別外向的,也有一眼接觸就覺得古怪的新同學。
最初曾經以為她是男孩。因為理著很短的頭髮,身材幹干小小的,然後一說話便露出帶牙箍的嘴。
第28節:親愛的,我在這裡(1)
雖然"帶牙箍"這樣的原因會讓一個女生在十六歲的時候被扣分不少,但這並非她"古怪"的主要因素。說話總是會帶著一點意義不明的笑,上課時用莫名的怪聲接老師話茬,接著,印象里最深的一次,某天晚自習時我回過頭,發現她拿著美工刀,在課桌上切開自己的一寸照。
確實那麼一瞬,從內心湧起的不僅是恐懼更有厭惡感。在半小時前,女生們紛紛從宿舍里洗完澡,借這個機會趕緊脫下校服換上私人的行頭,衣服上留著柔軟劑的香味,經過男生面前時有意無意笑得更大聲一些。
我眼裡的高中三年,應當就是這樣的輪廓。成熟的天真與傻氣的驕傲,自負攪拌著適量的自得,然後儘管什麼都還蠢蠢欲動,可蠢蠢欲動里的不應該有那樣的東西。
被切得一小格,一小格,照片上的面孔。
如果我們是帶著自己的身體長大,它的線條在日復一日地成長中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地域,總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突兀地硌住我們身體的某個部分,讓人像碰到滾燙的金屬那樣突然縮回來手。然而繼續摸索的旅途,依舊不知會否依然有類似的經歷。
因為大家都是十六、七,總比先前要明理很多,即便還有倉促的稚嫩,可已經不會有太過明顯的惡行圍繞著她。雖然大家都覺得她很奇怪又很可怕,沒有人想和她同桌到一起,但都選擇了儘量迴避的態度,老師也不喜歡,也從不見她父母來開家長會的時候,我們都像所有人一樣,把自己放到了安全的普通人的地區,而把她遠遠地劃開在無法定義的危險里。
如果說一萬次"溫暖世界",那世界就會真的溫暖起來,那麼就去這樣相信也並非未嘗不可。大多數人都有內心積極向上的小力量,雖然平日裡會羞於表達,而寧願用入俗的玩笑話大大哈哈地說"他媽的你混蛋呀"。可這些都不矛盾。
想要看見美好的結局,想要聽到柔軟的歌曲,想要自己身上的每件發生都是正義,而別遇上太多難題--全是大眾而自然的心思。
然而--第一個然而是,我們說一萬次"溫暖",也不會改變那些從古老時便已經和世界共生的黑暗。其中牽涉的問題已經並非此生可以想像明白,但能夠親眼看見並認證的,吵架的人,毆鬥的人,撒謊的人,欺詐的人,誹謗的人,聽信了誹謗的人……任何時間都會存在,決不會由於一萬聲"溫暖"這樣的字眼就煙消雲散。
活著的地方並非童話,誰都明白。
然而--第二個然而是,即便我們身體的輪廓是被動地吞噬著無數燙硬的石子而成長,可還是長成了會在內心期望一些簡單美好的人。用力地將那所有帶著不美好印記的面孔,揉散在記憶的溫暖潮汐中。宇宙或許沒有準備足夠的溫度與光亮給予花朵的種子,但風還是會把它送到儘可能存活的地方。這不是親手反抗般的強硬舉止,而是暗中倔強地堅持。
成為一個反覆後,再反覆的圓圈,走遠了再回來,發現出生時睡過的痕跡還保持著先前的弧線--最初嬰孩時的身長。
題目:親愛的,我在這裡
[一]
目前的生活狀況是,大概有一個禮拜不會出門,天天在家裡對著電腦。和朋友聊天,下動畫和日劇來看,有零錢的時候就從外面喊盒飯吃,沒零錢的時候就燒方便麵。碰到趕稿的時候,大概有連續五天不能塌塌實實睡覺,聽到電話鈴聲會從凳子上嚇得跳起來。另外的,如果不是前一陣的《超級女聲》,也許就要放棄"看電視"這一項。不過托超女的福,還看了《探索·發現》,裡面講外星生命,可憐的地球人多麼想在茫茫宇宙里找一個夥伴,還看了《我愛我家》和《西遊記》(我愛徐少華!我愛宋丹丹!TAT!)……有時候生物鐘很紊亂,開著電視就睡著了,半夜三點的時候又醒來,電視上亮著一片醒目的七色圖案,還發出"嗶"的聲音,表示"節目已全部播放完畢"……
之所以會說到這些,是因為被本書的主編要求寫寫"成名之後"。
我不太認為自己可以被稱作"成名",這樣的形容,好象有點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如果硬要加冕這個說法,那,上面所說的流水帳就是我的XX之後。
當然是沒有朋友了,騎著女款自行車獨個上學或放學,也沒有見她哭過,只是長久地默不作聲。
而先前一樣。關於她的那部分記憶所保存的地方,整個初中年代,依然是整體一片暖熱的金黃。被打造在腦海里的乾燥空氣,和砸到籃框上的聲響。和人一起趴在欄杆上看對面體育場上空放出的風箏,一隻兩隻三隻。
會描述到風箏這樣的物體,往往是為了塑造整體的溫馨氣氛。
可就是在落著風箏的暮色下,依舊會有被長久長久排擠著的,問不出原因卻只是被排擠的人影,一個人騎著自行車回家。
高中第一年,還沒有文理分班。在最短時間裡突出起來的面孔,不僅有長得特別漂亮的,講笑特別利索的,風格特別外向的,也有一眼接觸就覺得古怪的新同學。
最初曾經以為她是男孩。因為理著很短的頭髮,身材幹干小小的,然後一說話便露出帶牙箍的嘴。
第28節:親愛的,我在這裡(1)
雖然"帶牙箍"這樣的原因會讓一個女生在十六歲的時候被扣分不少,但這並非她"古怪"的主要因素。說話總是會帶著一點意義不明的笑,上課時用莫名的怪聲接老師話茬,接著,印象里最深的一次,某天晚自習時我回過頭,發現她拿著美工刀,在課桌上切開自己的一寸照。
確實那麼一瞬,從內心湧起的不僅是恐懼更有厭惡感。在半小時前,女生們紛紛從宿舍里洗完澡,借這個機會趕緊脫下校服換上私人的行頭,衣服上留著柔軟劑的香味,經過男生面前時有意無意笑得更大聲一些。
我眼裡的高中三年,應當就是這樣的輪廓。成熟的天真與傻氣的驕傲,自負攪拌著適量的自得,然後儘管什麼都還蠢蠢欲動,可蠢蠢欲動里的不應該有那樣的東西。
被切得一小格,一小格,照片上的面孔。
如果我們是帶著自己的身體長大,它的線條在日復一日地成長中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地域,總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突兀地硌住我們身體的某個部分,讓人像碰到滾燙的金屬那樣突然縮回來手。然而繼續摸索的旅途,依舊不知會否依然有類似的經歷。
因為大家都是十六、七,總比先前要明理很多,即便還有倉促的稚嫩,可已經不會有太過明顯的惡行圍繞著她。雖然大家都覺得她很奇怪又很可怕,沒有人想和她同桌到一起,但都選擇了儘量迴避的態度,老師也不喜歡,也從不見她父母來開家長會的時候,我們都像所有人一樣,把自己放到了安全的普通人的地區,而把她遠遠地劃開在無法定義的危險里。
如果說一萬次"溫暖世界",那世界就會真的溫暖起來,那麼就去這樣相信也並非未嘗不可。大多數人都有內心積極向上的小力量,雖然平日裡會羞於表達,而寧願用入俗的玩笑話大大哈哈地說"他媽的你混蛋呀"。可這些都不矛盾。
想要看見美好的結局,想要聽到柔軟的歌曲,想要自己身上的每件發生都是正義,而別遇上太多難題--全是大眾而自然的心思。
然而--第一個然而是,我們說一萬次"溫暖",也不會改變那些從古老時便已經和世界共生的黑暗。其中牽涉的問題已經並非此生可以想像明白,但能夠親眼看見並認證的,吵架的人,毆鬥的人,撒謊的人,欺詐的人,誹謗的人,聽信了誹謗的人……任何時間都會存在,決不會由於一萬聲"溫暖"這樣的字眼就煙消雲散。
活著的地方並非童話,誰都明白。
然而--第二個然而是,即便我們身體的輪廓是被動地吞噬著無數燙硬的石子而成長,可還是長成了會在內心期望一些簡單美好的人。用力地將那所有帶著不美好印記的面孔,揉散在記憶的溫暖潮汐中。宇宙或許沒有準備足夠的溫度與光亮給予花朵的種子,但風還是會把它送到儘可能存活的地方。這不是親手反抗般的強硬舉止,而是暗中倔強地堅持。
成為一個反覆後,再反覆的圓圈,走遠了再回來,發現出生時睡過的痕跡還保持著先前的弧線--最初嬰孩時的身長。
題目:親愛的,我在這裡
[一]
目前的生活狀況是,大概有一個禮拜不會出門,天天在家裡對著電腦。和朋友聊天,下動畫和日劇來看,有零錢的時候就從外面喊盒飯吃,沒零錢的時候就燒方便麵。碰到趕稿的時候,大概有連續五天不能塌塌實實睡覺,聽到電話鈴聲會從凳子上嚇得跳起來。另外的,如果不是前一陣的《超級女聲》,也許就要放棄"看電視"這一項。不過托超女的福,還看了《探索·發現》,裡面講外星生命,可憐的地球人多麼想在茫茫宇宙里找一個夥伴,還看了《我愛我家》和《西遊記》(我愛徐少華!我愛宋丹丹!TAT!)……有時候生物鐘很紊亂,開著電視就睡著了,半夜三點的時候又醒來,電視上亮著一片醒目的七色圖案,還發出"嗶"的聲音,表示"節目已全部播放完畢"……
之所以會說到這些,是因為被本書的主編要求寫寫"成名之後"。
我不太認為自己可以被稱作"成名",這樣的形容,好象有點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如果硬要加冕這個說法,那,上面所說的流水帳就是我的XX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