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異》,是筆記文學中的兩座高峰,但對它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還是魯迅先生
的評價最為公允:"惟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
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辯,亦有灼見。
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
""然較晉宋人書,則《閱微》又過偏於議論,蓋不安於僅為小說,更欲有益人心,
易墮為報應因果之談也。"紀曉嵐學識淵博,在清代已無人能及,晚年不輕易著書
立說,獨以《閱微草堂筆記》傳流於世,是頗有用心的。且其草堂之名,亦是取
古人"閱微知著"之義,其思想之深邃,非本書作者能望其項背,有待專家深入研
究。
十九 終老京師
八大胡同自古名,
陝西百順石頭城。
韓家潭畔笙歌雜,
王廣斜街燈火明。
萬佛寺前車輻輳,
二條營外路縱橫。
貂裘豪客知多少,
簇簇胭脂坡上行。
這是北京城裡,有史以來關於八大胡同的廣為流傳的俚謠。其實,名曰八大
胡同,實際上乃是十大胡同,僅在這首俚謠里所提及的就有九條。這九條胡同是:
陝西巷、百順胡同、石頭胡同、韓家潭、王廣福斜街、石佛灣、大外郎營、小外
郎營、胭脂胡同。凡老北京人,或在北京居住得時間長些的行商客旅,無不知道
這八大胡同的,也無一個不到八大胡同去走走的,亦不分其富卑尊或達官貴人。
如此說來,八大胡同那是在人們心目中占有一定位置了的。
北京八大胡同這方地界,不僅是有名的煙花柳巷,妓女成群,也是個有名的
遊樂場所。
就在這八大胡同的外首,有不少是擺地的人物。擺地的,這也是一種行道職
業。幹這種行道職業的人,沒有個胳膊粗、力氣大的本事,沒有個竇爾墩的派頭
和黃三太、黃天霸、勝英、楊香武的功夫,那是不行的。要說吃這碗飯,也不算
難。
本錢不大,底墊不厚,只是買上些桌子、凳子、杉篙、竹竿、棚布,弄上幾
個生意場子,有那麼幾方地皮,讓那上些江湖藝人有個臨時落腳的地點,那樣也
就行了。他們只不過是在其中吃些份子,或二八、或三七、或四六、或五五,待
那生意結束下來,攏攏帳,分一分,也就算了事。不過,話是這樣說,聽來也容
易。可是,人要壓不住地皮,鎮不住人,那個份子也是劈不到手的。
單說這擺地的,無意中就成了一方地主;而那來做生意的江湖藝人,也就成
了上地的。上地的行當,樣子很多,包含也廣,有說子弟書的、唱大鼓的、摔跤
的、變戲法的、打把式賣藝的、唱墜子的、抖空竹的。除掉這些玩藝兒之外,還
有賣大力丸的、算卦的、相面的、點痣的,等等。幹這些生意的人,往往都要租
上一桌一凳,或者三條竹竿、兩頂布棚什麼的,也就足以夠了。其實,租用這些
東西,只是擺地的用作收錢搞提成的一種手段,即使是不用這些物件,只要占上
一方地皮,那也是要付錢的。像賣大力丸的,往往只是在地上畫個圓圈,鋪上一
塊紅布,扣上幾個藍花瓷碗,弄幾個琉璃球在裡面翻騰來翻騰去的鬧活一番,也
用不了什麼東西物件,但是也得照樣花錢、付份子。
在諸種玩藝兒中,尤值得一說的是說子弟書。子弟書,是清代乾隆初年興起
的一種鼓曲藝術。它的特點是:文辭典雅綺麗,講究平仄聲韻。這種子弟書,是
專供滿族八旗子弟酒後茶餘消遣用的。正因為這樣,它被北京人說成是"帶方字旁
人聽的書"。"帶方字旁的",即指"旗"字言,也就是指滿漢蒙旗人而言的。那個時
候,竹板書已經興起。子弟書同竹板書、唱大鼓的,並稱為三種鼓曲藝術。又由
於這些鼓曲藝術所操持的工具不盡相同,又分別地獲得了不同的稱謂。唱大鼓的,
因為使用的是弦子,比較長些,故人們調侃時又叫它使長傢伙的;唱竹板書的,
因為使用的是竹板,比較扁些,故人們調侃時又叫它使扁傢伙的;說子弟書的,
使用的往往只是一把摺扇,比較短些,因此人們調侃時又叫它使短傢伙的。不管
是使長傢伙的,短傢伙的,或是使扁傢伙的,只要是賣口黃、耍嘴皮子的,江湖
人調侃時都叫它"吃柳海轟兒"的。當然,這都是北京的方言土語了。
紀曉嵐,平生有三大嗜好,即吃肉、抽菸、聽書。
這年是嘉慶七年,歲在壬戌,紀曉嵐已經79歲了。但是,他仍精神矍爍,
興致不減。每當朝事完了,鬧得輕閒時,他總是要到八大胡同說書場子走上一趟,
或聽上三言兩語,或喝上幾杯清茶,倒也清幽自在,解卻一心的朝事煩悶。
這日,他來到八大胡同青雲閣說書場,正趕上唱《青樓遺恨》段子。他見屋
的評價最為公允:"惟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
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辯,亦有灼見。
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
""然較晉宋人書,則《閱微》又過偏於議論,蓋不安於僅為小說,更欲有益人心,
易墮為報應因果之談也。"紀曉嵐學識淵博,在清代已無人能及,晚年不輕易著書
立說,獨以《閱微草堂筆記》傳流於世,是頗有用心的。且其草堂之名,亦是取
古人"閱微知著"之義,其思想之深邃,非本書作者能望其項背,有待專家深入研
究。
十九 終老京師
八大胡同自古名,
陝西百順石頭城。
韓家潭畔笙歌雜,
王廣斜街燈火明。
萬佛寺前車輻輳,
二條營外路縱橫。
貂裘豪客知多少,
簇簇胭脂坡上行。
這是北京城裡,有史以來關於八大胡同的廣為流傳的俚謠。其實,名曰八大
胡同,實際上乃是十大胡同,僅在這首俚謠里所提及的就有九條。這九條胡同是:
陝西巷、百順胡同、石頭胡同、韓家潭、王廣福斜街、石佛灣、大外郎營、小外
郎營、胭脂胡同。凡老北京人,或在北京居住得時間長些的行商客旅,無不知道
這八大胡同的,也無一個不到八大胡同去走走的,亦不分其富卑尊或達官貴人。
如此說來,八大胡同那是在人們心目中占有一定位置了的。
北京八大胡同這方地界,不僅是有名的煙花柳巷,妓女成群,也是個有名的
遊樂場所。
就在這八大胡同的外首,有不少是擺地的人物。擺地的,這也是一種行道職
業。幹這種行道職業的人,沒有個胳膊粗、力氣大的本事,沒有個竇爾墩的派頭
和黃三太、黃天霸、勝英、楊香武的功夫,那是不行的。要說吃這碗飯,也不算
難。
本錢不大,底墊不厚,只是買上些桌子、凳子、杉篙、竹竿、棚布,弄上幾
個生意場子,有那麼幾方地皮,讓那上些江湖藝人有個臨時落腳的地點,那樣也
就行了。他們只不過是在其中吃些份子,或二八、或三七、或四六、或五五,待
那生意結束下來,攏攏帳,分一分,也就算了事。不過,話是這樣說,聽來也容
易。可是,人要壓不住地皮,鎮不住人,那個份子也是劈不到手的。
單說這擺地的,無意中就成了一方地主;而那來做生意的江湖藝人,也就成
了上地的。上地的行當,樣子很多,包含也廣,有說子弟書的、唱大鼓的、摔跤
的、變戲法的、打把式賣藝的、唱墜子的、抖空竹的。除掉這些玩藝兒之外,還
有賣大力丸的、算卦的、相面的、點痣的,等等。幹這些生意的人,往往都要租
上一桌一凳,或者三條竹竿、兩頂布棚什麼的,也就足以夠了。其實,租用這些
東西,只是擺地的用作收錢搞提成的一種手段,即使是不用這些物件,只要占上
一方地皮,那也是要付錢的。像賣大力丸的,往往只是在地上畫個圓圈,鋪上一
塊紅布,扣上幾個藍花瓷碗,弄幾個琉璃球在裡面翻騰來翻騰去的鬧活一番,也
用不了什麼東西物件,但是也得照樣花錢、付份子。
在諸種玩藝兒中,尤值得一說的是說子弟書。子弟書,是清代乾隆初年興起
的一種鼓曲藝術。它的特點是:文辭典雅綺麗,講究平仄聲韻。這種子弟書,是
專供滿族八旗子弟酒後茶餘消遣用的。正因為這樣,它被北京人說成是"帶方字旁
人聽的書"。"帶方字旁的",即指"旗"字言,也就是指滿漢蒙旗人而言的。那個時
候,竹板書已經興起。子弟書同竹板書、唱大鼓的,並稱為三種鼓曲藝術。又由
於這些鼓曲藝術所操持的工具不盡相同,又分別地獲得了不同的稱謂。唱大鼓的,
因為使用的是弦子,比較長些,故人們調侃時又叫它使長傢伙的;唱竹板書的,
因為使用的是竹板,比較扁些,故人們調侃時又叫它使扁傢伙的;說子弟書的,
使用的往往只是一把摺扇,比較短些,因此人們調侃時又叫它使短傢伙的。不管
是使長傢伙的,短傢伙的,或是使扁傢伙的,只要是賣口黃、耍嘴皮子的,江湖
人調侃時都叫它"吃柳海轟兒"的。當然,這都是北京的方言土語了。
紀曉嵐,平生有三大嗜好,即吃肉、抽菸、聽書。
這年是嘉慶七年,歲在壬戌,紀曉嵐已經79歲了。但是,他仍精神矍爍,
興致不減。每當朝事完了,鬧得輕閒時,他總是要到八大胡同說書場子走上一趟,
或聽上三言兩語,或喝上幾杯清茶,倒也清幽自在,解卻一心的朝事煩悶。
這日,他來到八大胡同青雲閣說書場,正趕上唱《青樓遺恨》段子。他見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