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永遠不會改變……大街上,永遠有歌聲。
初來深圳138
這就是我初到深圳的又矛盾又驚訝又生氣又難過又高興又美好的五味生活,也許到了將來,這些都是美好回憶。
「歡樂,如醉如狂的歡樂,好比一顆太陽照耀著一切現在的與未來的成就,創造的歡樂,神明的歡樂!唯有創造才是歡樂。唯有創造的生靈才是生靈。其餘的儘是與生命無關而在地下漂浮的影子。人生所有的歡樂是創造的歡樂:愛情,天才,行動——全靠創造這一團烈火迸射出來的。便是那些在巨大的火焰旁邊沒有地位的——野心家,自私的人,一事無成的浪子——也想借一點黯淡的光輝取暖。」
這是音樂天才克利斯朵夫的名言,也就是貝多芬的名言,他們兩個都快樂得就要狂叫了。你願意為此付出悲傷的代價。
每一天都做著別人為你計劃的事,
你終於為一件傻事離開了家。
從此以後你有了一雙屬於自己的手,
你願意忍受心中所有的傷痕。這就是我剛來深圳所經受過的,一些心理的和世紀的路程。呵呵,孩子,當你年幼,當你隨著你的父親或者母親,來到這裡,來到這個新興的城市……
初來深圳啊!
第十二部分
十一歲的花季139
孩子的歲月 清純之戀
暗戀月光下的犁枕頭下的心事
痛恨出賣了歲月的人歲月故事 平凡世界
記得當時還小設計生死 驚世少年
不過是一個青色年華。
當你承受著光明的時候,是否也像貝多芬那樣覺得一陣電流在身上流過?
「他發抖了。那好像在黑夜茫茫的大海中突然出現了陸地。也好像在人堆里忽然遇到一雙深沉的眼睛瞪了他一下。這種情形,往往是在幾小時的胡思亂想,意氣消沉之後發生的……」
「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個人不僅不能知道所有一切的事物,甚至連別人已知的那一點點事物他也不可能完全都知道。既然每一個錯誤的命題的反對面都是一個真理,所以真理的數目也同謬誤的數目一樣,是沒有窮盡的。」
「在我們所能獲得的知識中,有些是假的,有些是沒有用的,有些則將助長具有知識的人的驕傲。真正有益於我們幸福的知識,為數是很少的,但是只有這樣的知識才值得一個聰明的人去尋求……」
後兩段話都是大教育學家盧梭說的。
2001年匆匆的春天。
這個時候我還在10歲裡頭。
但是我的同班同學很多都已經十一二歲了。我的思想總是大於我的年齡。或許,那還不叫做「思想」,而只能叫做雜亂的感觸。
有的人說,有思想者為高級動物,可是,等到有了機器人,人們才覺得:情感和情緒,是多麼偉大的東西!
我都過了《城南舊事》中英子看世界的年齡了……
那一年,世界腦庫論壇在深圳舉行,我拉著媽媽的衣角「溜」了進去,得以見到許多世界上一流的學者。比如,大經濟學家我與斯蒂格里茨。
那一年的論題是「新經濟」,當然了其實就是「信息」經濟,後來人們稱為「泡沫」的。我不是很懂得這些經濟,但是莊嚴的會場,全英文的發言和材料卻叫我大開眼界。
正像我媽媽所說的:「聽懂多少不要緊,重要的是你見過場面。」
後來,報紙對我的「出席」大加報導——論壇最小的聽眾嘛,雖然是炒作,卻叫我大大得意了一陣子。
十一歲的花季140(1)
2001年。
我第一次被記者追上。
第一次上大報《深圳商報》和小報《深圳晚報》。
就連俺們老師也在課堂上表揚了我。
你看看陳莉姐姐的特別報導,是這樣寫的——
「在昨天的腦庫論壇現場,一位只有十來歲的小聽眾一本正經地坐在位置上認真地聽著專家們的發言。還不時在本子上做筆記,而且她還不戴同聲傳譯器!這麼一位小姑娘出現在如此高規格、高層次的國際會議論壇上,立刻引起了記者們的注意。
」這位小聽眾叫張悉妮,是羅湖水田小學的一名學生。據媽媽介紹,小姑娘從小就愛看書,並且受研究經濟理論的爸爸的影響愛看經濟類書籍,《富爸爸》、《窮爸爸》系列的一套書她已全部看完,有時她還幫助爸爸打論文。別看悉妮年齡小,電腦、英語卻非常棒,而且大部分是靠自學而成的。小悉妮不但好學,而且還很有抱負,她說現在就想考大學成為經濟學學士,更特別的是,她的理想並不是僅僅想當一名科學家或經濟學家,而是長大以後出來個人創業,很有一股深圳精神。
「2001『全球腦庫論壇』召開,小悉妮了解到論壇的主題是『新經濟與亞洲』,於是主動提出要媽媽帶她去現場聽聽專家們的演講,因為『新經濟』這個詞在書中曾接觸過,以增長見識。周末學校放假,小悉妮就跟著媽媽聽腦庫論壇來了。
」一開始,會場管理人員以為一位小姑娘闖入論壇現場會影響這次國際論壇的嚴肅性,準備將小悉妮勸出來,了解情況後,會場管理人員表示歡迎這位小聽眾。聽眾亦非常欣賞這位小姑娘,說她從小耳聞目染,以後一定可以成為中國腦庫精英。「
初來深圳138
這就是我初到深圳的又矛盾又驚訝又生氣又難過又高興又美好的五味生活,也許到了將來,這些都是美好回憶。
「歡樂,如醉如狂的歡樂,好比一顆太陽照耀著一切現在的與未來的成就,創造的歡樂,神明的歡樂!唯有創造才是歡樂。唯有創造的生靈才是生靈。其餘的儘是與生命無關而在地下漂浮的影子。人生所有的歡樂是創造的歡樂:愛情,天才,行動——全靠創造這一團烈火迸射出來的。便是那些在巨大的火焰旁邊沒有地位的——野心家,自私的人,一事無成的浪子——也想借一點黯淡的光輝取暖。」
這是音樂天才克利斯朵夫的名言,也就是貝多芬的名言,他們兩個都快樂得就要狂叫了。你願意為此付出悲傷的代價。
每一天都做著別人為你計劃的事,
你終於為一件傻事離開了家。
從此以後你有了一雙屬於自己的手,
你願意忍受心中所有的傷痕。這就是我剛來深圳所經受過的,一些心理的和世紀的路程。呵呵,孩子,當你年幼,當你隨著你的父親或者母親,來到這裡,來到這個新興的城市……
初來深圳啊!
第十二部分
十一歲的花季139
孩子的歲月 清純之戀
暗戀月光下的犁枕頭下的心事
痛恨出賣了歲月的人歲月故事 平凡世界
記得當時還小設計生死 驚世少年
不過是一個青色年華。
當你承受著光明的時候,是否也像貝多芬那樣覺得一陣電流在身上流過?
「他發抖了。那好像在黑夜茫茫的大海中突然出現了陸地。也好像在人堆里忽然遇到一雙深沉的眼睛瞪了他一下。這種情形,往往是在幾小時的胡思亂想,意氣消沉之後發生的……」
「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個人不僅不能知道所有一切的事物,甚至連別人已知的那一點點事物他也不可能完全都知道。既然每一個錯誤的命題的反對面都是一個真理,所以真理的數目也同謬誤的數目一樣,是沒有窮盡的。」
「在我們所能獲得的知識中,有些是假的,有些是沒有用的,有些則將助長具有知識的人的驕傲。真正有益於我們幸福的知識,為數是很少的,但是只有這樣的知識才值得一個聰明的人去尋求……」
後兩段話都是大教育學家盧梭說的。
2001年匆匆的春天。
這個時候我還在10歲裡頭。
但是我的同班同學很多都已經十一二歲了。我的思想總是大於我的年齡。或許,那還不叫做「思想」,而只能叫做雜亂的感觸。
有的人說,有思想者為高級動物,可是,等到有了機器人,人們才覺得:情感和情緒,是多麼偉大的東西!
我都過了《城南舊事》中英子看世界的年齡了……
那一年,世界腦庫論壇在深圳舉行,我拉著媽媽的衣角「溜」了進去,得以見到許多世界上一流的學者。比如,大經濟學家我與斯蒂格里茨。
那一年的論題是「新經濟」,當然了其實就是「信息」經濟,後來人們稱為「泡沫」的。我不是很懂得這些經濟,但是莊嚴的會場,全英文的發言和材料卻叫我大開眼界。
正像我媽媽所說的:「聽懂多少不要緊,重要的是你見過場面。」
後來,報紙對我的「出席」大加報導——論壇最小的聽眾嘛,雖然是炒作,卻叫我大大得意了一陣子。
十一歲的花季140(1)
2001年。
我第一次被記者追上。
第一次上大報《深圳商報》和小報《深圳晚報》。
就連俺們老師也在課堂上表揚了我。
你看看陳莉姐姐的特別報導,是這樣寫的——
「在昨天的腦庫論壇現場,一位只有十來歲的小聽眾一本正經地坐在位置上認真地聽著專家們的發言。還不時在本子上做筆記,而且她還不戴同聲傳譯器!這麼一位小姑娘出現在如此高規格、高層次的國際會議論壇上,立刻引起了記者們的注意。
」這位小聽眾叫張悉妮,是羅湖水田小學的一名學生。據媽媽介紹,小姑娘從小就愛看書,並且受研究經濟理論的爸爸的影響愛看經濟類書籍,《富爸爸》、《窮爸爸》系列的一套書她已全部看完,有時她還幫助爸爸打論文。別看悉妮年齡小,電腦、英語卻非常棒,而且大部分是靠自學而成的。小悉妮不但好學,而且還很有抱負,她說現在就想考大學成為經濟學學士,更特別的是,她的理想並不是僅僅想當一名科學家或經濟學家,而是長大以後出來個人創業,很有一股深圳精神。
「2001『全球腦庫論壇』召開,小悉妮了解到論壇的主題是『新經濟與亞洲』,於是主動提出要媽媽帶她去現場聽聽專家們的演講,因為『新經濟』這個詞在書中曾接觸過,以增長見識。周末學校放假,小悉妮就跟著媽媽聽腦庫論壇來了。
」一開始,會場管理人員以為一位小姑娘闖入論壇現場會影響這次國際論壇的嚴肅性,準備將小悉妮勸出來,了解情況後,會場管理人員表示歡迎這位小聽眾。聽眾亦非常欣賞這位小姑娘,說她從小耳聞目染,以後一定可以成為中國腦庫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