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廣告招標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行,幾乎中國所有的大企業都雲集於此。報紙上說是豪門夜宴:全中國所有的富人在一起開會。

  不是冤家不聚頭。

  余世傑、孫洋、何家全“一門三師徒”同場競標。

  何家全志在必得,他要奪“標王”——緊貼《新聞聯播》後的第一塊五秒的廣告位置,從拍賣開始,他便頻頻舉牌,價格一路飆升。

  當何家全報出一億元的高價時,整個拍賣場鴉雀無聲,企業家的大腦都在快速飛轉,一億元,這意味著為五秒的廣告時間,每天要支付的廣告費高達到二十八萬元人民幣,這是一台紅旗轎車的價格。

  “一億元第一次。”

  “一億元第二次。”

  拍賣場只剩下何家全高高舉牌。

  就在拍賣師起錘落錘之際,一個沉穩有力的聲音打破了會場的寂靜。

  “一億兩千萬。”

  是孫洋,他果決地舉起了手中的號牌。孫洋知道何家全最近對小靈通市場異乎尋常的關心,他預感到何家全此次會下重注,如果讓他輕易得手,明年的小靈通市場將會有一場惡戰。

  何家全猶豫了一下,但旋即又加價三千萬元。

  “一億五千萬。”

  “一億八千萬。”孫洋一定要把何家全推上虎背,如果何家全在此時退縮,孫洋早想好了萬全之策,他可以棄標退出中央電視台,轉而在地方電視台投放廣告,並以低價策略鞏固現有的市場占有率。

  “二億。”何家全咬了咬牙,豁出去了。

  孫洋決定見好就收,這個價格足夠何家全吃不了兜著走了。

  名不見經傳的貝鈴集團以兩億元的天價奪得了中央電視台廣告標王。

  羅斯福曾說過:在經濟蕭條的時代,是廣告刺激了人們的消費,促進了經濟的復甦。

  中央電視台招標招出天價,成為中國所有大小新聞媒介第二天的頭條經濟新聞,被經濟學家稱為是明年中國經濟在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仍將保持穩定增長的一個明顯信號。

  總而言之一句話,企業家用實際行動表明他們對中國經濟形勢的預測是樂觀的。

  “貝鈴”一夜成名。

  此次奪標,價格比何家全預想的高出一倍。但他並不後悔,他算過一筆帳,扣除廣告公司的折扣,他實際支付中央電視台的廣告費每個月不過一千六百萬元,他將成為中央電視台最大的廣告主,自古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價格如此之高,已沒有別人接“球”的可能,貝鈴不但可以按月付款,而且可以延期支付,先做廣告後付款,有拖無欠,中央電視台成了貝鈴的貸款銀行,這真是撿來的便宜。何況,他還能爭取到中央電視台大量的贈播廣告,“標王”效應帶來的無形資產增值還沒計算在內。

  有關貝鈴的“利好”傳言接踵而至:貝鈴已獲得國際大財團的支持,共同開發面向二十一世紀的3G產品。

  何家全笑得合不攏嘴。

  面對趨之若鶩的經銷商,何家全胸有成竹地向大家描繪著貝鈴集團的遠大前景:

  “貝鈴要成為上市公司,任何一家大企業的終極目的都是要建成公眾公司。

  “你們誰知道,松下幸之助在松下公司占有多少股份?自松下創業以來,他在公司所占股份越來越小,最終只占百分之零點幾。

  “貝鈴不是我何家全一個人的。我決定出讓部分我名下的貝鈴股份,但只出讓給貝鈴的經銷商,使我們由情人關係,變為牢不可破的夫妻關係。

  “貝鈴是我們大家的,市場也將是我們大家的。”

  何家全以極富煽動性的語言結束了他的演講,攪得大家熱血沸騰。

  來到北京的時候,何家全口袋裡只揣著一張用於個人消費的信用卡;離開北京的時候,何家全已從全國各地的經銷商那裡募集到了八千萬人民幣的巨額資金。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何家全想起余世傑的那句名言:

  “錢在哪裡?錢在老百姓的口袋裡。商人就是要把大家口袋裡的錢,變成自己的錢。”

  借勢揚名

  何家全開始重磅出擊,全面擠壓小靈通的生存空間。

  何家全首先向移 動運營商大幅度讓利,聯手打出“預存話費,送貝鈴手機”的廣告,以“一元錢買手機”來誘惑小靈通的目標消費者。

  貝鈴同時和兩大移 動運營商一起推出一系列的資費套餐,讓對話費價格敏感的低端消費者來感受低價超值的服務。

  與此同時,全國各大媒體出籠了一系列抨擊小靈通的文章,全面質疑小靈通的現狀和前景:

  3G風雨欲來,小靈通投資驟減,基站建設停滯

  小靈通進入衰退期

  小靈通將會像小靈通一樣無疾而終

  小靈通:不確定的將來

  你買的電話未來可能是一塊廢鐵:消費者請捂緊你的錢袋

  承諾無法兌現:小靈通面臨集體訴訟

  小靈通難逃過渡命運,替代品即將問世

  ……

  高速發展的小靈通市場遭遇寒流偷襲。購機熱情被突然兜頭潑了一瓢冷水,消費者開始持幣待購。

  孫洋和余世傑都知道這是何家全在幕後搗鬼,但又沒有確鑿的證據,只好打掉牙往肚裡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