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孫洋聽出了梅舒的弦外之音,便附和道:

  “是啊,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再漂亮的女人對自己也沒有百分之百的自信,都需要別人的肯定和恭維。

  何家全入獄之後,梅舒對孫洋產生了一種依賴感。這種感覺在她的婚姻關係中從沒有出現過。

  這些年,何家全一直在和錢打交道,從沒有為錢所困。

  此時,何家全每次從監獄裡傳出話來,都讓梅舒給他多送些錢,沒錢的日子太難過。可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靠梅舒教書的工資根本應付不了。

  對於梅舒來說,開口向孫洋借錢是一件非常難以啟齒的事。孫洋似乎早有準備,他交給梅舒一張信用卡的附卡,讓梅舒可以隨時提用現金。

  看著梅舒一天天憔悴下去,就像看著一朵嬌艷美麗的花朵慢慢凋零,孫洋無限傷感。

  孫洋又恢復了和梅舒每天晚上通電話的習慣,不過少了以前男女間的調侃,而是多了一些親密,多了一些生活上的問寒問暖。

  梅舒床頭櫃的儲蓄櫃裡已經貯滿了寫有何家全名字的心形花瓣。

  日復一日的祈禱還是不能保佑何家全平安歸來。

  何家全在獄中度日如年,大牆外依然是時光飛逝。斗轉星移,轉眼到了中秋節。月到中秋分外圓。

  自然界的圓滿,讓人想到人間的團聚。

  從古到今,中國人沒有經歷過多少太平盛世,倒是飽經戰亂離散之苦,在中國人的民族心理里,家人的團圓比一切都重要。哪怕是歷經磨難。只要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就心滿意足了。

  在廣東,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日。

  中秋節的鹿港洋溢著喜慶的節日氣氛。

  到處掛滿了象徵著吉祥的大紅燈籠。沿街的商店把一盒盒的月餅小山似的堆放在門口,抓住這最後的機會搞促銷。

  路上行人匆匆過,沒人回頭看一眼。他們手裡拎著禮品盒,心中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回家。節日之所以不同於平常的日子,是因為人們賦予它特殊的含義:中秋節是闔家團聚的日子,有情人更是要待月西廂下,月下訴衷情。人們一年四季奔波於途,但在這明月照人還的良辰佳節,人們要回家團聚。

  梅舒所在的鹿港理工學院索性下午沒有排課,學生們一吃過午飯便倏地一下走得一個不剩。偌大的校園少了平時的喧譁吵嚷,顯得空空蕩蕩。

  梅舒有一搭沒一搭地收拾起講義,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

  以前在上海讀書的時候,每年中秋節,她總是逃課,坐兩個小時的火車,趕回蘇州去陪父母過中秋,那一份團圓的天倫之樂,至今想起來心裡都暖暖融融的。

  如今在鹿港,孤身一人的梅舒無人可以相聚。

  路過菜市場的時候,梅舒順便買了些菜。可回到冷冷清清的家,梅舒卻連一點煮飯的興致都沒有了。

  演員需要觀眾,教師需要學生,煮飯婆需要一個回家和她共進晚餐的人。

  梅舒坐在空空蕩蕩的客廳,燈也沒有開,一個人隱在黑暗裡,燃上一根煙,看它裊裊燃著,噝噝如同生命,一種心涼如水的感覺瀰漫了她的四周。

  她隨手按下音響的遙控器,杜比環繞的喇叭里傳出那首打動了全球無數人的薩克斯管吹出的《回家》,一聲聲像是在召喚遠行的遊子,又像是敘說著家中親人的思念。

  在這中秋之夜,《回家》為梅舒描述著家的溫暖:愛人相偎相依,壁爐燃著紅紅的火焰,咖啡煮沸了,濃香四溢……此刻的梅舒有家的形式而沒有家的內容:月圓之夜人不圓。

  這一切讓梅舒更感寂寞。

  記得哪位哲人說過:孤獨是尋求理解不可得,無聊是尋求刺激不可得,寂寞是尋求伴侶不可得……梅舒只剩下寂寞了。

  電話鈴響了,一陣急似一陣,蓋過了《回家》的旋律。以往,這個時候的電話都是何家全打來的,說他有客人,說他要應酬,說他的工作沒做完……總之不回家吃晚飯了。

  “中秋快樂!”是孫洋那不緊不慢的聲音,“今晚我請你吃飯。”

  “謝謝你啦,你在家陪太太吧。”梅舒不想打擾別人的兩人世界。

  “我太太此刻正在天上飛。我也是孤家寡人一個。我們是同病相憐,我們到鹿港大酒店的旋轉餐廳去吃晚飯,那裡是賞月的好地方。”

  “別太破費了。”何家全的入獄使梅舒知道了節儉的重要。“你到家裡來吃個便飯吧,我燒兩個菜給你吃。”

  “那太好了,我還沒領略過你的廚藝呢。”

  當孫洋拎著一盒蓮蓉月餅和一瓶女兒紅紹興黃酒按響門鈴的時候,梅舒已把四菜一湯端上了桌。

  有眼看日 日落人家(2)

  “吃儂個菜,一定要呷黃酒。”

  蘇州和紹興同屬江南,吳儂軟語讓梅舒感受到濃濃的鄉情。

  看到孫洋吃得津津有味,梅舒像受了嘉獎一樣開心。

  恍惚之中,梅舒仿佛回到了江南水鄉,在自家的閣樓上,一家人圍桌而坐敘著家常。吃一口小菜,呷一口泡了話梅的古越龍山花雕酒。

  前面是河,後面是街。小橋流水,青瓦白牆,看像一幅畫,聽像一首歌。圓圓的月亮爬上來,月光倒影在樓下的河水裡,映出一片明晃晃的天地。有小船劃來,槳聲腪乃,犁碎了水中的月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