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兩個至關重要的細節,孫洋沒有向梅舒提及:一是找人代開增值稅發票抵扣稅款曾經是他孫洋出的主意;二是有人向省公安廳和省國稅局同時舉報了何家全和他的貝鈴公司,此次是由公安部門和稅務部門同時聯合辦案。

  每天,梅舒都隨著孫洋傳來的口信或喜或憂。

  為解救何家全,朋友們想了很多辦法。

  首先想到的是走上層路線。

  官大一級壓死人。既然何家全的案子是上面壓下來的,如果能搬動一兩個大人物出面,替何家全說情,事情就好辦多了。何家全是在北京有很多關係,但都是他單線聯繫的,交情有多深,誰也不知道。誤打誤撞,火上澆油也說不準。自古官場無情,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

  奉旨救人的事,想得到難做到,只好斷了這個念頭。

  解鈴還需系鈴人。

  貝鈴公司偷稅案已進入了司法程序:

  公安機關在稅務部門的配合下,把偵查獲得的人證物證形成案卷,移交檢察機關,檢察機關會對所有材料進行審核,並再次提審犯罪嫌疑人,如事實證據足以認定,檢察機關會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將根據法律做出判決。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司法程序更是一環扣一環。這其中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法律也有它的彈性,如果每一個環節都做加法,最後得出的判決會很重;如果每一個環節都做減法,最後做出的判決將輕得多。

  “我們目前要做的,是儘量爭取每一個環節都給家全做減法,以爭取一個最好的結果。”

  孫洋細細給梅舒分析案情。

  孫洋的確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千方百計給何家全傳口信讓他知道貝鈴的案子只是稅的問題,不要慌了陣腳,言多必失。看著孫洋四處奔波,梅舒想有這樣一個朋友真不容易。

  國家正在嚴打涉稅犯罪,貝鈴偷稅是一起大案,是省里直接立的案,銷案是不可能的。只有想辦法大事化小,不要再擴大調查範圍。

  孫洋引導著梅舒一步步放棄幻想,接受現實。

  看著自己最親近的人的命運就這樣被討論來討論去,梅舒心中隱隱作痛。

  梅舒本想花一筆錢從北京請個大律師好為何家全出庭辯護,卻被孫洋打消了這念頭:

  “貝鈴的案子,鐵證如山,誰也翻不了。任憑你巧舌如簧,說破老天,還是你辯你的,他判他的。打官司說穿了不過是打關係。遠水解不了近渴,高俅想殺林沖還得通過開封府呢。我看主要矛盾在鹿港。”

  萬劫不復(2)

  最後請了一個普通話都講不利索的本地律師來疏通鹿港的方方面面。

  “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讓家全在獄中少受些苦。”

  孫洋通過關係要看守所對何家全有所關照,不要讓牢頭獄霸欺侮何家全,一介書生怎麼也不是那些兇悍之徒的對手。

  看守所在鹿港市偏僻的西北郊,孫洋經常開車陪梅舒一起去。梅舒不時去給何家全送些食物,讓他打打牙祭,肚子不至於太受委屈。

  儘管見不到何家全,但仍可以送去一片關心。

  孫洋的汽車音響里放著張國榮的歌,每當唱到那首風靡一時的《沉默是金》,孫洋都把音量開得很大:

  冥冥中早註定你是富還是貧。

  是錯永不對,真永是真。

  任你怎說要安守我本分。

  始終相信——沉默是金。

  ……

  “你相信命運嗎?”梅舒若有所思。

  “我信。”

  沉吟了一會兒,孫洋又補充說:

  “人強強不過命。”

  嫌隙初生

  從小到大,梅舒一直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嫁給何家全後,更像是進了錢櫃,從沒有為錢發過愁。

  盛極而衰,愈顯得出生活的殘酷。

  尋常百姓,一怕得病,二怕坐牢。

  人吃五穀雜糧,得病稀奇古怪,一場大病會把家底耗光。多病故人疏,即使九死一生,也會陷入困頓。

  蒙受牢獄之災,更要破財,而且處處時時都要錢鋪路。商人入獄,便失去了信譽,更失去了賺錢的能力,等於被斷了財路,坐吃山空,金山也會耗光。

  公安局很快來找梅舒,也是為了錢的事。

  “何家全是你什麼人?”

  “他是我丈夫。”

  “何家全涉嫌偷稅已被鹿港市公安局正式逮捕。我們懷疑他轉移財產。現向你調查取證,希望你配合,如實反映情況。”

  “我知道的會告訴你們。”

  “何家全被捕前有沒有給過你錢?”

  “有。”

  “給過幾次?”

  “幾次?他每個月都會給我錢。”

  “數額是多少?”

  “居家過日子的錢,有時候是三千,有時候是五千,沒有準數。”

  “他沒有以你的名義存過錢嗎?”

  “沒有。”

  “他有沒有以你的名義置過房產和其他不動產嗎?”

  “沒有。”

  “那麼,你們有什麼共有財產嗎?”

  “家裡的東西都應該是我們共有的,我們住的房子是以他的名義買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