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等等。
某某先生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耐煩,而是禮貌地等待著,並微笑著友善地看著我。我原本認為一切都會很順利。只要等羅森太太說累了,我便可以再度鑽進我的洞穴里。
然而事情總不會如事先想像的那樣發展。
“阿爾登先生門前的門氈子還沒有擦過,你去暫時應付一下羅森夫人所用動詞pallier 習慣上被認為是語法錯誤,正確用法應去掉。--譯註?”母雞問我。
為什麼喜劇總會變成悲劇?誠然,我有時也會使用錯誤的語法,因為一直以來它都是我防衛的武器。
“是心肌梗塞的一種麼?”這句話我過去曾問過沙布羅,為的是讓他的注意力從我可笑的說話方式上轉移開來。
山鶉屁股(5)
於是,我還沒有敏感到一個細微的過失就讓我失去理智的地步。我深知應該給別人做自己想做事情的權利;再說了,雅森特·羅森和她嘴裡的蟑螂出生在邦迪邦迪,法國東北部市鎮。--譯註有著骯髒樓梯籠子般的貧民窟,所以,我對她,要比對“您能否-逗號-接收一下”夫人那可是仁慈得多了。
然而,悲劇發生了:聽到“隨便應付一下”之後,驚跳起來的並非我一個人,還有某某先生,他也是如此,當我們四目相對時。從這一剎那起,我確信我們都是語言的志同道合者,在對待語言的共同痛苦中,揭穿我們自己,使我們的身體顫抖不已,並使我們心裡的恐慌不安昭然於天下。某某先生用異乎尋常的眼神看著我。
一種窺伺的眼神。
這時他對我說道。
“您認識阿爾登一家嗎?有人對我說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家庭。”他對我說。
“不是的,”我小心翼翼地回答道,“我並不是特別了解,這個家庭和住在這裡的其他家庭一個樣。”
“是的,一個幸福的家庭,”羅森太太說,她明顯有些不耐煩了。
“您知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我嘴裡嘟囔道,為的是儘快脫身,沒有什麼可說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他對我說,並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我,突然我又打了個冷顫。
沒錯,我發誓,我顫抖了--不過似乎是不自知的,是一種不由自主,這種感覺超出我的想像,使我無法應付。
禍不單行,列夫選擇在這個關鍵時刻在我們的腿邊穿梭往來起來,並友善地在某某先生的腿上蹭來蹭去。
“我有兩隻貓。”他對我說道,“我能知道您的這隻叫什麼嗎?”
“列夫。”雅森特·羅森替我說了,她的講話到此為止,她的胳膊從某某先生身邊掠過,向我道謝,沒看我一眼,就要帶著某某先生到電梯裡。他極為優雅地將手放到她的前臂上,輕輕制止了她的動作。
“謝謝太太,”他對我說完後,便任由那隻母雞把他領走了。
在恩賜的時刻(1)
2. 在恩賜的時刻
您知道不自知是什麼嗎?精神分析學家把不自知看作是隱藏在無意識中的狡詐手段所得來的結果。實際上,這是多麼空洞的理論,在我看來,不自知是我們自覺意志力量最顯著的標誌,當我們的情感和意志背道而馳時,意志便利用所有的智慧來達到目的。
“應該相信的是,我其實是想被戳穿的。”我對剛剛重新回到家的列夫說道。我可以發誓,列夫與全天下的人密謀想要完成我的心愿。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是《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第一句,像所有出色的門房一樣,我本不可能讀過這本書,也不會在聽到這句話之後的句子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驚跳動作,在這恩賜的時刻,是不會知道這句話是來自托爾斯泰的作品,因為,即便是小人物對這本書很敏感,並且知道這書屬於偉大文學作品中的一部,即便如此,也萬萬不會參透這高級知識分子才能企及的高深莫測的內涵。
我花了一天時間試圖說服自己不要庸人自擾了,某某先生,一個錢多得足夠買下這五樓的人,他一定會有其他需要操心的事情,怎麼可能將一個智力發育遲緩的門房這帕金森氏病似的一跳放在眼裡。
不過後來,快到晚上七點時,一個年輕人按響我的門鈴。
“您好,太太,”他操著一口標準的法語對我說道,“我叫保羅·居揚,是小津先生的特別秘書。”
他伸手遞給我一張名片。
“這是我的手機號碼,裝修師傅等會兒到先生家裡來裝修,我們希望這不會給您帶來額外的工作負擔。因此,要是出現問題的話,打我電話就行,我會儘快趕過來。”
您可能注意到這一點,這是一出缺少對話的短小喜劇,按理說,通過小破折號法語中通常用小破折號來表示對話。--譯註便能知道對話的多少。
本應該再說些像這樣的話:
“認識您很高興,先生。”
然後:
“很好,我一定不會忘記。”
事實上卻沒有這樣說。
在無須被逼迫的情況下,我變成了個啞巴。我意識到我是張著嘴的,不過沒有發出任何聲音,我很同情這個漂亮的年輕人,因為他正強迫自己注視著一個名叫勒妮的體重達70公斤的笨重青蛙。
在相遇的一幕出現時,在通常情況下,戲劇的主角會問:
“您會說法語嗎?”
但保羅·居揚只是沖我笑笑,並耐心地等著。
盡了最大的努力,我最終還是說了點什麼。
事實上,我首先說的話是:
“嗯……”
但是他還是犧牲自己等著我的回話。
“小津先生?”我勉強地說道,聲音像極了尤爾·伯連納尤爾·伯連納(Yul Brynner,1920-1985),俄裔美國戲劇和電影演員,常以光頭形象示人,演技精湛,聲音低沉渾厚,曾獲奧斯卡獎。--譯註。
在恩賜的時刻(2)
“沒錯,是小津先生,”他對我說,“您不知道他嗎?”
“是呀,”我費勁地說道,“我沒弄清楚,要怎麼拼?”
“O,z,u小津名字的法文為Ozu。--譯註,”他對我說道,“但是要把”u“讀成ou。”
“啊,”我說,“很好,是日本人嗎?”
“沒錯,太太,”他對我說,“小津先生是日本人。”
他和氣地跟我道別,我精神恍惚,有氣無力地跟他嘟囔著道晚安,重新關上門之後,我一下子栽到了椅子上,差點把列夫壓扁。
小津先生。我思忖著自己是否正在做一個荒唐的夢,伴隨著懸念,加入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情節和一系列巧合事件,最終以我穿著睡衣,一隻肥貓在腳邊,以及收音機撥到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時發出一陣喀啦喀啦聲響的鬧鈴而收場。
但是我們很清楚,歸根到底,夢和醒並不相同,通過我的感官的感知,我很肯定此刻我是清醒的。
某某先生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耐煩,而是禮貌地等待著,並微笑著友善地看著我。我原本認為一切都會很順利。只要等羅森太太說累了,我便可以再度鑽進我的洞穴里。
然而事情總不會如事先想像的那樣發展。
“阿爾登先生門前的門氈子還沒有擦過,你去暫時應付一下羅森夫人所用動詞pallier 習慣上被認為是語法錯誤,正確用法應去掉。--譯註?”母雞問我。
為什麼喜劇總會變成悲劇?誠然,我有時也會使用錯誤的語法,因為一直以來它都是我防衛的武器。
“是心肌梗塞的一種麼?”這句話我過去曾問過沙布羅,為的是讓他的注意力從我可笑的說話方式上轉移開來。
山鶉屁股(5)
於是,我還沒有敏感到一個細微的過失就讓我失去理智的地步。我深知應該給別人做自己想做事情的權利;再說了,雅森特·羅森和她嘴裡的蟑螂出生在邦迪邦迪,法國東北部市鎮。--譯註有著骯髒樓梯籠子般的貧民窟,所以,我對她,要比對“您能否-逗號-接收一下”夫人那可是仁慈得多了。
然而,悲劇發生了:聽到“隨便應付一下”之後,驚跳起來的並非我一個人,還有某某先生,他也是如此,當我們四目相對時。從這一剎那起,我確信我們都是語言的志同道合者,在對待語言的共同痛苦中,揭穿我們自己,使我們的身體顫抖不已,並使我們心裡的恐慌不安昭然於天下。某某先生用異乎尋常的眼神看著我。
一種窺伺的眼神。
這時他對我說道。
“您認識阿爾登一家嗎?有人對我說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家庭。”他對我說。
“不是的,”我小心翼翼地回答道,“我並不是特別了解,這個家庭和住在這裡的其他家庭一個樣。”
“是的,一個幸福的家庭,”羅森太太說,她明顯有些不耐煩了。
“您知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我嘴裡嘟囔道,為的是儘快脫身,沒有什麼可說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他對我說,並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我,突然我又打了個冷顫。
沒錯,我發誓,我顫抖了--不過似乎是不自知的,是一種不由自主,這種感覺超出我的想像,使我無法應付。
禍不單行,列夫選擇在這個關鍵時刻在我們的腿邊穿梭往來起來,並友善地在某某先生的腿上蹭來蹭去。
“我有兩隻貓。”他對我說道,“我能知道您的這隻叫什麼嗎?”
“列夫。”雅森特·羅森替我說了,她的講話到此為止,她的胳膊從某某先生身邊掠過,向我道謝,沒看我一眼,就要帶著某某先生到電梯裡。他極為優雅地將手放到她的前臂上,輕輕制止了她的動作。
“謝謝太太,”他對我說完後,便任由那隻母雞把他領走了。
在恩賜的時刻(1)
2. 在恩賜的時刻
您知道不自知是什麼嗎?精神分析學家把不自知看作是隱藏在無意識中的狡詐手段所得來的結果。實際上,這是多麼空洞的理論,在我看來,不自知是我們自覺意志力量最顯著的標誌,當我們的情感和意志背道而馳時,意志便利用所有的智慧來達到目的。
“應該相信的是,我其實是想被戳穿的。”我對剛剛重新回到家的列夫說道。我可以發誓,列夫與全天下的人密謀想要完成我的心愿。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是《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第一句,像所有出色的門房一樣,我本不可能讀過這本書,也不會在聽到這句話之後的句子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驚跳動作,在這恩賜的時刻,是不會知道這句話是來自托爾斯泰的作品,因為,即便是小人物對這本書很敏感,並且知道這書屬於偉大文學作品中的一部,即便如此,也萬萬不會參透這高級知識分子才能企及的高深莫測的內涵。
我花了一天時間試圖說服自己不要庸人自擾了,某某先生,一個錢多得足夠買下這五樓的人,他一定會有其他需要操心的事情,怎麼可能將一個智力發育遲緩的門房這帕金森氏病似的一跳放在眼裡。
不過後來,快到晚上七點時,一個年輕人按響我的門鈴。
“您好,太太,”他操著一口標準的法語對我說道,“我叫保羅·居揚,是小津先生的特別秘書。”
他伸手遞給我一張名片。
“這是我的手機號碼,裝修師傅等會兒到先生家裡來裝修,我們希望這不會給您帶來額外的工作負擔。因此,要是出現問題的話,打我電話就行,我會儘快趕過來。”
您可能注意到這一點,這是一出缺少對話的短小喜劇,按理說,通過小破折號法語中通常用小破折號來表示對話。--譯註便能知道對話的多少。
本應該再說些像這樣的話:
“認識您很高興,先生。”
然後:
“很好,我一定不會忘記。”
事實上卻沒有這樣說。
在無須被逼迫的情況下,我變成了個啞巴。我意識到我是張著嘴的,不過沒有發出任何聲音,我很同情這個漂亮的年輕人,因為他正強迫自己注視著一個名叫勒妮的體重達70公斤的笨重青蛙。
在相遇的一幕出現時,在通常情況下,戲劇的主角會問:
“您會說法語嗎?”
但保羅·居揚只是沖我笑笑,並耐心地等著。
盡了最大的努力,我最終還是說了點什麼。
事實上,我首先說的話是:
“嗯……”
但是他還是犧牲自己等著我的回話。
“小津先生?”我勉強地說道,聲音像極了尤爾·伯連納尤爾·伯連納(Yul Brynner,1920-1985),俄裔美國戲劇和電影演員,常以光頭形象示人,演技精湛,聲音低沉渾厚,曾獲奧斯卡獎。--譯註。
在恩賜的時刻(2)
“沒錯,是小津先生,”他對我說,“您不知道他嗎?”
“是呀,”我費勁地說道,“我沒弄清楚,要怎麼拼?”
“O,z,u小津名字的法文為Ozu。--譯註,”他對我說道,“但是要把”u“讀成ou。”
“啊,”我說,“很好,是日本人嗎?”
“沒錯,太太,”他對我說,“小津先生是日本人。”
他和氣地跟我道別,我精神恍惚,有氣無力地跟他嘟囔著道晚安,重新關上門之後,我一下子栽到了椅子上,差點把列夫壓扁。
小津先生。我思忖著自己是否正在做一個荒唐的夢,伴隨著懸念,加入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情節和一系列巧合事件,最終以我穿著睡衣,一隻肥貓在腳邊,以及收音機撥到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時發出一陣喀啦喀啦聲響的鬧鈴而收場。
但是我們很清楚,歸根到底,夢和醒並不相同,通過我的感官的感知,我很肯定此刻我是清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