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那小丫鬟不過就是一個跑腿的丫鬟,哪裡見過這樣的陣勢,見田氏這麼說,早已經嚇的傻眼了,倒是福嫂反應靈活一些,只開口道:“二太太說笑了吧,四少爺能缺這一件斗篷,二太太還是給了這小丫鬟讓她拿回去吧,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田氏自然知道這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她就是奇怪,就這樣一個算不得好東西的斗篷,緣何孔氏還要親自關照了洗乾淨放好。她素來覺得阿秀一夜之間成了王府的郡主,是件再不可思議的事情,所以也私下裡想著法子打探了一下阿秀的來歷,只知道是當年被人賣了的,至於賣他的人,如今卻已找不到了,田氏查到這裡也沒什麼下文,所以就停滯不前了。如今瞧這斗篷,一看就不是國公府之物,她腦子靈活,一下子就想到那房面去了,所以更是不肯還回去,只笑著道:“那你跟太太說一聲,就說我看上了這上面繡花的樣子,拿去給針線房的繡娘看一眼,等過兩日就還回去。”
小丫鬟早已經苦著一張臉,可田氏都已經這麼說了,她也不好意思再說什麼,倒是福嫂還站在一旁干著急。兩人看著田氏把那披風給拿走了。
等田氏走後,福嫂才忙問道:“那斗篷到底是誰的,二太太拿了去又是要做什麼?”
小丫鬟更是一臉擔憂害怕,只小聲道:“我聽念夏姐姐說,那是當年恆王府的小郡主進國公府時候留下的東西,太太命洗乾淨了收好的!”
福嫂自然知道恆王府的小郡主指的就是阿秀,便又開口道:“那二太太要了過去做什麼呢?”
小丫鬟自是不知道的,只一味搖頭。
田氏方才一時怒氣,得了這件斗篷回到自己的住處之後,倒是稍微靜了下來一些,她原本對阿秀就帶著幾分唾棄,只是後來礙於阿秀的身份,反倒覺得自己矮了一頭,至於孔氏,將來是阿秀的婆婆,怎麼說還是高高在上的。
這時候帘子一掀開,劉媽媽從外頭進來,手裡拿著那斗篷道:“去針線房問過了,這手藝是南方人做的,並不是北方人的做發,倒是瞧著像蘇繡,看材質也有十幾年的歷史了。”
田氏素來就自負有幾分小聰明,便分析了起來道:“王府的閨女怎麼會有南方人做的斗篷呢?”
那劉媽媽便解釋道:“聽說恆王府的明姨娘就是南方人呢,當時王府丟的那姑娘,就是在南邊戰亂的時候丟的。”
田氏只擰眉想了想,嘴角一勾道:“按照這麼說,這東西必定就是那丫頭隨身之物了,只怕明姨娘也一定認識,不如我們物歸原主的好。”
田氏心裡想的很清楚,明姨娘若是認得這東西,那說明阿秀是真的郡主,明姨娘若是認不得這東西,只怕阿秀的身份就有些可疑了,田氏的如意算盤打的好,便只笑著,拿了剪刀將這斗篷剪開一道口子,裁了一個繡花片放進了信封,派人往恆王府送信去了。
且說明姨娘聽說那日周顯進了阿秀的凝香院,嘴上雖然沒說,心裡終究還是放心不下,趁著沒人的時候,又耳提面命道:“阿秀,如今言世子歸來的日子也近了,最近你也要潛心趕製嫁衣,我想了想,家裡頭終究人多嘴雜,不如你去王府的別院住一陣子吧?”
瞧著周顯日日深陷,明姨娘也不得不出此下策。阿秀指尖微微一緊,只跪下道:“姨娘,您的恩情阿秀沒齒難忘,只是世子爺尚未回京,我的嫁期還未定,姨娘就這樣把我移到別院去,若是哥哥問起來,姨娘要怎麼答呢?”
第82章
明姨娘和阿秀畢竟三年朝夕相處,見阿秀淚流滿面的模樣,如何也狠不下心來,只上前將她扶了起來道:“你起來,我也是沒有辦法,我曾經答應過王爺,要好好撫養小王爺,你若沒有認親,哪怕你當他的侍妾正妃,我都不會嫌棄於你,可如今這事情,若是被有心人知道了,只怕王府會有一場劫難,我不得不擔心而已。”
阿秀這幾日因為林秀才的事情,也是魂不守舍,如今聽明姨娘這麼說,心裡越發難受了起來,只又忍不住拭淚哭了起來。明姨娘見她這樣,越發就不忍心了,只安撫道:“你先回去吧,只是以後私下裡,還是要少見他為好。”
阿秀起身離去,外頭方媽媽只拿著一封信進來道:“姨太太,這是國公府的二太太派人送來的,說裡面的東西,您只要看一眼就明白了。”
明姨娘鑑於身份,素來不同這京城裡的貴婦們有所交集,所以對田氏也並不熟悉,只是和孔氏多有禮尚往來,也不過就知道田氏是國公府的二太太,娘家是精忠侯府,其他一概不知。
“國公府的二太太,會有什麼東西給我呢?”明姨娘只疑惑道。
“奴婢也不知道,聽傳話的丫鬟說,這東西還要請您親自過目。”方媽媽說著,只將那信封遞了上去,明姨娘便小小的撕開了一道口子,那一抹鮮紅的繡花面料從信封中滑落下來,明姨娘當即就愣住了,只急忙問道:“送東西的人呢?走了沒有?”
方媽媽未料到明姨娘有此反應,只蹲下來將那繡花片撿了起來,也驚訝道:“這……這不就是當年姨太太給小郡主繡的斗篷嗎?怎麼會在她的手中?”
明姨娘此時已經亂了陣腳,只急忙起身,手書了一封拜帖,命方媽媽馬上派人送去給田氏,約她在梅影庵一敘。
此時事關體大,田氏也沒有讓送信的人在那邊等消息,因為她知道,若是有下文,明姨娘必定也會約她出來的,所以田氏在家中得到明姨娘邀約的拜帖時,也並不覺得意外,只命下人預備了車馬,便往梅影庵赴約去了。
京城裡頭庵堂不少,豪門貴胄人家的正室都喜歡去水月庵,梅影庵則是一般百姓人家去的比較多的地方,今日並非初一十五,故而香客很少。明姨娘在這裡供著父母的長生牌位,有一間常年包下來的禪房。
寡居之人衣著的顏色也很清淡,再加上她本就冷清,雖然不過三十出頭年紀,瞧著讓人就覺得有冷傲。田氏只看了她一眼便料定這件事並非那麼簡單,明姨娘雖然寡居,但將心比心,丟失已久的女兒若是失而復得,臉上的笑意也是掩蓋不住的。果然沒等田氏開口,那邊明姨娘只開口道:“二夫人請坐。”
田氏在明姨娘的對面坐了下來,丫鬟上過了茶退出門外,田氏便試探著開口道:“我送給明側妃的東西,想必側妃娘娘已經瞧見了吧?”
明姨娘略點了點頭,抬起頭看著田氏的時候卻讓田氏覺得有幾分心虛,只聽她開口問道:“二夫人既然有這東西,想必也知道這孩子的下落,我聽阿秀說,她小時候跟著養父逃難的時候,把這斗篷借給了一個鄰家姑娘,如今這東西既然在二夫人的手中,那姑娘在哪兒,二夫人也應該知道吧?她小時候曾照看過阿秀,我倒是想接了回來好好答謝一番。”
明姨娘雖然認女心切,卻也知道阿秀作假的事情不能讓別人知道,否則恆王府必定會找來滅頂之災,田氏聞言,心裡暗暗一驚,她又不便說出這斗篷的由來,便多問了一句:“這斗篷當真是阿秀的嗎?”
明姨娘低下頭,冷冷道:“我自己女兒的東西,難道還會認錯了不成?”田氏吸了一口冷氣,卻見明姨娘臉上的神色更冷了幾分,心裡只來回揣摩著方才明姨娘說的那幾句話,心裡頓時就冷笑了起來。
這樣事關身世的東西,怎麼可能隨便借人呢,分明就是託詞。只是,聽明姨娘這口氣,似乎並不知道這斗篷本來就是阿秀的,不然的話,何必編這樣一個謊言,把事情圓回去。田氏一時也覺得混亂的很,便只笑著敷衍:“哦,說起來也是巧合,那姑娘正是我身邊的丫鬟,不然我如何能有這件斗篷,可惜今日我並不知道明側妃想見她,不然就帶著她一起來了。”
明姨娘聞言,兩眼就亮了起來,只開口道:“既如此,那不知明日,二夫人可否能帶她過來,讓我見她一面。”明姨娘在此時已經喪失理智,恨不得馬上能見到自己的親生女兒。田氏看在眼中,心裡也越發瞭然了起來。
至晚間,田氏心中早已經有了想法,只把一個三年前一同從淮南跟回來的和阿秀同歲的姑娘喊到了自己的跟前,指著那斗篷開口道:“明兒我帶你去見一個人,你也不用說什麼,若是她問你這個東西哪裡來的,你只說是你爹娘把你賣掉的時候給你的,其他的一概不說,她若問你爹娘的事情,你只說你是你爹娘撿來的,並不知親生父母是誰。”
那丫鬟原本爹娘就死了,這才獨自一人跟著往京城裡頭來,如今田氏這麼吩咐,如何敢不依,只一一就記在了心裡,只等著明日田氏帶著她出去。
一旁劉媽媽也只問道:“太太這是打的什麼算盤,老奴竟是沒弄明白。”
田氏自然知道這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她就是奇怪,就這樣一個算不得好東西的斗篷,緣何孔氏還要親自關照了洗乾淨放好。她素來覺得阿秀一夜之間成了王府的郡主,是件再不可思議的事情,所以也私下裡想著法子打探了一下阿秀的來歷,只知道是當年被人賣了的,至於賣他的人,如今卻已找不到了,田氏查到這裡也沒什麼下文,所以就停滯不前了。如今瞧這斗篷,一看就不是國公府之物,她腦子靈活,一下子就想到那房面去了,所以更是不肯還回去,只笑著道:“那你跟太太說一聲,就說我看上了這上面繡花的樣子,拿去給針線房的繡娘看一眼,等過兩日就還回去。”
小丫鬟早已經苦著一張臉,可田氏都已經這麼說了,她也不好意思再說什麼,倒是福嫂還站在一旁干著急。兩人看著田氏把那披風給拿走了。
等田氏走後,福嫂才忙問道:“那斗篷到底是誰的,二太太拿了去又是要做什麼?”
小丫鬟更是一臉擔憂害怕,只小聲道:“我聽念夏姐姐說,那是當年恆王府的小郡主進國公府時候留下的東西,太太命洗乾淨了收好的!”
福嫂自然知道恆王府的小郡主指的就是阿秀,便又開口道:“那二太太要了過去做什麼呢?”
小丫鬟自是不知道的,只一味搖頭。
田氏方才一時怒氣,得了這件斗篷回到自己的住處之後,倒是稍微靜了下來一些,她原本對阿秀就帶著幾分唾棄,只是後來礙於阿秀的身份,反倒覺得自己矮了一頭,至於孔氏,將來是阿秀的婆婆,怎麼說還是高高在上的。
這時候帘子一掀開,劉媽媽從外頭進來,手裡拿著那斗篷道:“去針線房問過了,這手藝是南方人做的,並不是北方人的做發,倒是瞧著像蘇繡,看材質也有十幾年的歷史了。”
田氏素來就自負有幾分小聰明,便分析了起來道:“王府的閨女怎麼會有南方人做的斗篷呢?”
那劉媽媽便解釋道:“聽說恆王府的明姨娘就是南方人呢,當時王府丟的那姑娘,就是在南邊戰亂的時候丟的。”
田氏只擰眉想了想,嘴角一勾道:“按照這麼說,這東西必定就是那丫頭隨身之物了,只怕明姨娘也一定認識,不如我們物歸原主的好。”
田氏心裡想的很清楚,明姨娘若是認得這東西,那說明阿秀是真的郡主,明姨娘若是認不得這東西,只怕阿秀的身份就有些可疑了,田氏的如意算盤打的好,便只笑著,拿了剪刀將這斗篷剪開一道口子,裁了一個繡花片放進了信封,派人往恆王府送信去了。
且說明姨娘聽說那日周顯進了阿秀的凝香院,嘴上雖然沒說,心裡終究還是放心不下,趁著沒人的時候,又耳提面命道:“阿秀,如今言世子歸來的日子也近了,最近你也要潛心趕製嫁衣,我想了想,家裡頭終究人多嘴雜,不如你去王府的別院住一陣子吧?”
瞧著周顯日日深陷,明姨娘也不得不出此下策。阿秀指尖微微一緊,只跪下道:“姨娘,您的恩情阿秀沒齒難忘,只是世子爺尚未回京,我的嫁期還未定,姨娘就這樣把我移到別院去,若是哥哥問起來,姨娘要怎麼答呢?”
第82章
明姨娘和阿秀畢竟三年朝夕相處,見阿秀淚流滿面的模樣,如何也狠不下心來,只上前將她扶了起來道:“你起來,我也是沒有辦法,我曾經答應過王爺,要好好撫養小王爺,你若沒有認親,哪怕你當他的侍妾正妃,我都不會嫌棄於你,可如今這事情,若是被有心人知道了,只怕王府會有一場劫難,我不得不擔心而已。”
阿秀這幾日因為林秀才的事情,也是魂不守舍,如今聽明姨娘這麼說,心裡越發難受了起來,只又忍不住拭淚哭了起來。明姨娘見她這樣,越發就不忍心了,只安撫道:“你先回去吧,只是以後私下裡,還是要少見他為好。”
阿秀起身離去,外頭方媽媽只拿著一封信進來道:“姨太太,這是國公府的二太太派人送來的,說裡面的東西,您只要看一眼就明白了。”
明姨娘鑑於身份,素來不同這京城裡的貴婦們有所交集,所以對田氏也並不熟悉,只是和孔氏多有禮尚往來,也不過就知道田氏是國公府的二太太,娘家是精忠侯府,其他一概不知。
“國公府的二太太,會有什麼東西給我呢?”明姨娘只疑惑道。
“奴婢也不知道,聽傳話的丫鬟說,這東西還要請您親自過目。”方媽媽說著,只將那信封遞了上去,明姨娘便小小的撕開了一道口子,那一抹鮮紅的繡花面料從信封中滑落下來,明姨娘當即就愣住了,只急忙問道:“送東西的人呢?走了沒有?”
方媽媽未料到明姨娘有此反應,只蹲下來將那繡花片撿了起來,也驚訝道:“這……這不就是當年姨太太給小郡主繡的斗篷嗎?怎麼會在她的手中?”
明姨娘此時已經亂了陣腳,只急忙起身,手書了一封拜帖,命方媽媽馬上派人送去給田氏,約她在梅影庵一敘。
此時事關體大,田氏也沒有讓送信的人在那邊等消息,因為她知道,若是有下文,明姨娘必定也會約她出來的,所以田氏在家中得到明姨娘邀約的拜帖時,也並不覺得意外,只命下人預備了車馬,便往梅影庵赴約去了。
京城裡頭庵堂不少,豪門貴胄人家的正室都喜歡去水月庵,梅影庵則是一般百姓人家去的比較多的地方,今日並非初一十五,故而香客很少。明姨娘在這裡供著父母的長生牌位,有一間常年包下來的禪房。
寡居之人衣著的顏色也很清淡,再加上她本就冷清,雖然不過三十出頭年紀,瞧著讓人就覺得有冷傲。田氏只看了她一眼便料定這件事並非那麼簡單,明姨娘雖然寡居,但將心比心,丟失已久的女兒若是失而復得,臉上的笑意也是掩蓋不住的。果然沒等田氏開口,那邊明姨娘只開口道:“二夫人請坐。”
田氏在明姨娘的對面坐了下來,丫鬟上過了茶退出門外,田氏便試探著開口道:“我送給明側妃的東西,想必側妃娘娘已經瞧見了吧?”
明姨娘略點了點頭,抬起頭看著田氏的時候卻讓田氏覺得有幾分心虛,只聽她開口問道:“二夫人既然有這東西,想必也知道這孩子的下落,我聽阿秀說,她小時候跟著養父逃難的時候,把這斗篷借給了一個鄰家姑娘,如今這東西既然在二夫人的手中,那姑娘在哪兒,二夫人也應該知道吧?她小時候曾照看過阿秀,我倒是想接了回來好好答謝一番。”
明姨娘雖然認女心切,卻也知道阿秀作假的事情不能讓別人知道,否則恆王府必定會找來滅頂之災,田氏聞言,心裡暗暗一驚,她又不便說出這斗篷的由來,便多問了一句:“這斗篷當真是阿秀的嗎?”
明姨娘低下頭,冷冷道:“我自己女兒的東西,難道還會認錯了不成?”田氏吸了一口冷氣,卻見明姨娘臉上的神色更冷了幾分,心裡只來回揣摩著方才明姨娘說的那幾句話,心裡頓時就冷笑了起來。
這樣事關身世的東西,怎麼可能隨便借人呢,分明就是託詞。只是,聽明姨娘這口氣,似乎並不知道這斗篷本來就是阿秀的,不然的話,何必編這樣一個謊言,把事情圓回去。田氏一時也覺得混亂的很,便只笑著敷衍:“哦,說起來也是巧合,那姑娘正是我身邊的丫鬟,不然我如何能有這件斗篷,可惜今日我並不知道明側妃想見她,不然就帶著她一起來了。”
明姨娘聞言,兩眼就亮了起來,只開口道:“既如此,那不知明日,二夫人可否能帶她過來,讓我見她一面。”明姨娘在此時已經喪失理智,恨不得馬上能見到自己的親生女兒。田氏看在眼中,心裡也越發瞭然了起來。
至晚間,田氏心中早已經有了想法,只把一個三年前一同從淮南跟回來的和阿秀同歲的姑娘喊到了自己的跟前,指著那斗篷開口道:“明兒我帶你去見一個人,你也不用說什麼,若是她問你這個東西哪裡來的,你只說是你爹娘把你賣掉的時候給你的,其他的一概不說,她若問你爹娘的事情,你只說你是你爹娘撿來的,並不知親生父母是誰。”
那丫鬟原本爹娘就死了,這才獨自一人跟著往京城裡頭來,如今田氏這麼吩咐,如何敢不依,只一一就記在了心裡,只等著明日田氏帶著她出去。
一旁劉媽媽也只問道:“太太這是打的什麼算盤,老奴竟是沒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