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是所有行商當中最誠實的一個。
貨比三家和私人回扣的衝突
生意做起來了。坎貝爾的策略,一是到處跟洋貨行的行商吹牛,說今年我們第一次來,不過是為了打探市場,看哪個行商的服務最好,最是價廉物美,回頭要派真正的大船來貿易。這是老套的吹牛法,反正藍旗國的外洋船的確是第一次來,這牛吹的還是滴水不漏;二是東買一單貨,西買一單貨,不在一棵樹上吊死。後者當然是一種好辦法,所謂貨比三家是也。
比來比去,比到了資元行的黎開觀那裡。坎貝爾大概是單獨行動,自己先去資元行詢價。黎開觀的資元行,也是數一數二的大行,康熙年間就在外洋船的大班們當中很有名氣。
坎貝爾應該在雍正四年就認識黎開觀,當年肯定也隨著其他大班,到過資元行。這樣,坎貝爾熟門熟路來拜訪黎開觀,禮節上是一件很過得去的事情。黎開觀對坎貝爾很客氣,遞茶送水,一陣寒暄。接著,黎開觀帶坎貝爾來到一間內室,關上門窗,這樣房間裡面就顯得十分幽暗。這是做給坎貝爾看的噱頭,意思是沒有任何人能聽到他們的談話。
這個時候,坎貝爾大概明白,接下去要談些什麼了,但是他佯裝不懂,只是問黎開觀今年茶葉的價格。黎開觀說,他這裡武夷茶賣十六兩一擔,綠茶十三兩一擔。坎貝爾聞聽價格如此之高,就又拿出他的那一套話來,什麼初次來到,只是試探市場云云。黎開觀沉吟了一會,問坎貝爾說,那麼藍旗國的外洋船這次要購買的茶葉總數是多少?坎貝爾道,這要看價格和茶葉的質量。
看上去雙方都比較老奸巨猾。第二回合,黎開觀開始單刀直入了。他對坎貝爾說,如果藍旗國外洋船的所有茶葉都向資元行購買,那麼價格不需要出得比其他國家的外洋船高,他就給坎貝爾個人,一個「非常漂亮的面子」。這話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就是生意上的個人回扣,三百年以前的生意,也概莫能外。
但是坎貝爾開始做作起來了。第三回合,坎貝爾把自己打扮成大義凜然的樣子,嚴厲駁斥了黎開觀的做法。坎貝爾說,「我看著他的奸詐,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大聲地對他說」,倘若把坎貝爾看得和其他歐洲的大班一樣貪圖私利,恐怕是弄錯了;坎貝爾先生一點也不奢望,個人要得到什麼「漂亮的面子」,云云。
坎貝爾這樣說著,還直盯著黎開觀的眼睛,使得後者啞口無言。這是坎貝爾的一貫做派:這位蘇格蘭貴族後裔,最是愛好表揚自己,批評別人。所以他說的這個故事,多半也加了一點醬油和味精,好把他自己的形象烘托得非常高大。當然這種形象,是給瑞典公司的其他股東看的。效果如何,也不得而知。但是坎貝爾提到的這個小插曲,自然也不是什麼特別有趣的事情,但凡有生意的地方,這種吃回扣的辦法,總也是有的。
雍正十年,青花瓷很少,茶葉貨源充足
和茶葉一起,瓷器和絲綢的合同,也要陸續簽訂了。茶葉雖然是最大宗的貨物,固然需要抓緊時間購買,但是瓷器分量重,適宜於放在底艙,所以要儘早購進,這樣進艙的時候就會十分順暢。瓷器當中,最受歡迎的,當是既漂亮又素潔的青花瓷。但是藍旗國的外洋船到得比較晚一些,據聞英國公司和其他公司的大班們已經買走了最好的青花瓷。即使如此,生意還是要做下去的。
坎貝爾不喜歡黎開觀,同樣也不喜歡如升行的大官Quiqua。他送給大官Quiqua的名頭,乃是「流氓」和「撒謊的無賴」。如升行也算是大行,雍正四年就是六家「行頭」之一,實力不可低估。但是討厭歸討厭,生意還是生意,這一貿易季節中,如升行的瓷器最多,所以也只好去如升行買瓷器。
坎貝爾最討厭的敵人之一,是藍旗國外洋船的第三大班莫福德,他是如升行老闆的朋友,私交很好,這已經足夠讓坎貝爾也跟著討厭大官Quiqua的了。在他眼中,莫福德和大官Quiqua在一起,好像是兩個人事先串通好了一樣,一舉一動都十分可疑。所以儘管第三大班莫福德和第四大班約翰•派克(John Pike)事先和如升行談好,每套瓷器的價格是十二兩銀子,坎貝爾卻堅持不肯按這個價格簽訂合同,場面十分尷尬。
最後如升行讓步,以每套十兩的價格簽了一部分瓷器的合同。莫福德和如升行之間是否有私下交易,實在難說得很,反正坎貝爾對誰都十分懷疑,但是大班之間內部的矛盾,卻對生意多有負面影響。那藍旗國,雖然不乏能征慣戰的將士,卻沒有熟悉遠洋貿易之人。所以首次到廣州貿易,派出的四個大班,全部是前外國公司的大班。卻不料原來在港腳船上服務的坎貝爾和原來在雙鷹國外洋船上服務的莫福德,矛盾十分深刻。
坎貝爾是首席大班,和第二大班布朗先生親如兄弟,莫福德勢單力薄,自然要和雙鷹國的大班們親近些。坎貝爾就十分懷疑,莫福德是否把雙鷹國的利益,置於藍旗國的利益之上,當然也不放心後者和行商之間談的生意,生怕莫福德趁機中飽私囊。這樣的矛盾,在如升行簽訂瓷器合同的時候,就進一步激化。
此後,坎貝爾等一眾大班在陳汀觀的崇義行購買瓷器,也是為了給這家充當保商的洋貨行多做一點業務。這也是廣州城外貿易鎮上的規矩:給外洋船當保商,除了出租夷館之外,並無其他好處;倒是在官府那裡多了不少麻煩。行商所圖的,就是要和所保的外洋船多做些生意。這本來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情,即便瓷器價格稍微高點,也算是給保商陳汀觀一個面子。
貨比三家和私人回扣的衝突
生意做起來了。坎貝爾的策略,一是到處跟洋貨行的行商吹牛,說今年我們第一次來,不過是為了打探市場,看哪個行商的服務最好,最是價廉物美,回頭要派真正的大船來貿易。這是老套的吹牛法,反正藍旗國的外洋船的確是第一次來,這牛吹的還是滴水不漏;二是東買一單貨,西買一單貨,不在一棵樹上吊死。後者當然是一種好辦法,所謂貨比三家是也。
比來比去,比到了資元行的黎開觀那裡。坎貝爾大概是單獨行動,自己先去資元行詢價。黎開觀的資元行,也是數一數二的大行,康熙年間就在外洋船的大班們當中很有名氣。
坎貝爾應該在雍正四年就認識黎開觀,當年肯定也隨著其他大班,到過資元行。這樣,坎貝爾熟門熟路來拜訪黎開觀,禮節上是一件很過得去的事情。黎開觀對坎貝爾很客氣,遞茶送水,一陣寒暄。接著,黎開觀帶坎貝爾來到一間內室,關上門窗,這樣房間裡面就顯得十分幽暗。這是做給坎貝爾看的噱頭,意思是沒有任何人能聽到他們的談話。
這個時候,坎貝爾大概明白,接下去要談些什麼了,但是他佯裝不懂,只是問黎開觀今年茶葉的價格。黎開觀說,他這裡武夷茶賣十六兩一擔,綠茶十三兩一擔。坎貝爾聞聽價格如此之高,就又拿出他的那一套話來,什麼初次來到,只是試探市場云云。黎開觀沉吟了一會,問坎貝爾說,那麼藍旗國的外洋船這次要購買的茶葉總數是多少?坎貝爾道,這要看價格和茶葉的質量。
看上去雙方都比較老奸巨猾。第二回合,黎開觀開始單刀直入了。他對坎貝爾說,如果藍旗國外洋船的所有茶葉都向資元行購買,那麼價格不需要出得比其他國家的外洋船高,他就給坎貝爾個人,一個「非常漂亮的面子」。這話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就是生意上的個人回扣,三百年以前的生意,也概莫能外。
但是坎貝爾開始做作起來了。第三回合,坎貝爾把自己打扮成大義凜然的樣子,嚴厲駁斥了黎開觀的做法。坎貝爾說,「我看著他的奸詐,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大聲地對他說」,倘若把坎貝爾看得和其他歐洲的大班一樣貪圖私利,恐怕是弄錯了;坎貝爾先生一點也不奢望,個人要得到什麼「漂亮的面子」,云云。
坎貝爾這樣說著,還直盯著黎開觀的眼睛,使得後者啞口無言。這是坎貝爾的一貫做派:這位蘇格蘭貴族後裔,最是愛好表揚自己,批評別人。所以他說的這個故事,多半也加了一點醬油和味精,好把他自己的形象烘托得非常高大。當然這種形象,是給瑞典公司的其他股東看的。效果如何,也不得而知。但是坎貝爾提到的這個小插曲,自然也不是什麼特別有趣的事情,但凡有生意的地方,這種吃回扣的辦法,總也是有的。
雍正十年,青花瓷很少,茶葉貨源充足
和茶葉一起,瓷器和絲綢的合同,也要陸續簽訂了。茶葉雖然是最大宗的貨物,固然需要抓緊時間購買,但是瓷器分量重,適宜於放在底艙,所以要儘早購進,這樣進艙的時候就會十分順暢。瓷器當中,最受歡迎的,當是既漂亮又素潔的青花瓷。但是藍旗國的外洋船到得比較晚一些,據聞英國公司和其他公司的大班們已經買走了最好的青花瓷。即使如此,生意還是要做下去的。
坎貝爾不喜歡黎開觀,同樣也不喜歡如升行的大官Quiqua。他送給大官Quiqua的名頭,乃是「流氓」和「撒謊的無賴」。如升行也算是大行,雍正四年就是六家「行頭」之一,實力不可低估。但是討厭歸討厭,生意還是生意,這一貿易季節中,如升行的瓷器最多,所以也只好去如升行買瓷器。
坎貝爾最討厭的敵人之一,是藍旗國外洋船的第三大班莫福德,他是如升行老闆的朋友,私交很好,這已經足夠讓坎貝爾也跟著討厭大官Quiqua的了。在他眼中,莫福德和大官Quiqua在一起,好像是兩個人事先串通好了一樣,一舉一動都十分可疑。所以儘管第三大班莫福德和第四大班約翰•派克(John Pike)事先和如升行談好,每套瓷器的價格是十二兩銀子,坎貝爾卻堅持不肯按這個價格簽訂合同,場面十分尷尬。
最後如升行讓步,以每套十兩的價格簽了一部分瓷器的合同。莫福德和如升行之間是否有私下交易,實在難說得很,反正坎貝爾對誰都十分懷疑,但是大班之間內部的矛盾,卻對生意多有負面影響。那藍旗國,雖然不乏能征慣戰的將士,卻沒有熟悉遠洋貿易之人。所以首次到廣州貿易,派出的四個大班,全部是前外國公司的大班。卻不料原來在港腳船上服務的坎貝爾和原來在雙鷹國外洋船上服務的莫福德,矛盾十分深刻。
坎貝爾是首席大班,和第二大班布朗先生親如兄弟,莫福德勢單力薄,自然要和雙鷹國的大班們親近些。坎貝爾就十分懷疑,莫福德是否把雙鷹國的利益,置於藍旗國的利益之上,當然也不放心後者和行商之間談的生意,生怕莫福德趁機中飽私囊。這樣的矛盾,在如升行簽訂瓷器合同的時候,就進一步激化。
此後,坎貝爾等一眾大班在陳汀觀的崇義行購買瓷器,也是為了給這家充當保商的洋貨行多做一點業務。這也是廣州城外貿易鎮上的規矩:給外洋船當保商,除了出租夷館之外,並無其他好處;倒是在官府那裡多了不少麻煩。行商所圖的,就是要和所保的外洋船多做些生意。這本來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情,即便瓷器價格稍微高點,也算是給保商陳汀觀一個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