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長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又下旨褒獎定郡王和謙王,賞賜了不少東西,令謙王在朝堂之中大大的長臉。

  蘇錦也沾了光,得了重賞。

  謙王笑得合不攏嘴,容光煥發,整個人的精神氣都大大長了一截。

  回了王府見著蘇錦都面帶笑容親切的跟她說了好幾句話。

  原本他還認為秦朗這件差事就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心裡為此煩躁的不行,提心弔膽就怕萬一出點兒什麼事。

  他不是擔心秦朗會出事兒,而是會擔心睦州城會出事。

  秦朗已經沾染了這件差事,萬一在賑災的過程中再次發生地震,所造成的百姓傷亡就要算在秦朗的頭上,御史參他一個「賑災不力」根本辯無可辯。

  到時候,武王府、寧王府怎麼可能放過這麼好的落井下石的機會?肯定會群起而攻之。

  不但秦朗要擔責任,他這個秦朗的父親也別想討得了好。

  背地裡謙王不止一次罵秦朗不知好歹、得意忘形,他算個什麼東西?地震賑災這種事他也上趕著去摻和?辦完了江南的差使不會裝作不知趕緊回京嗎?

  最好別出什麼事兒,或者萬一出事兒他乾脆也死在那裡也就好了,若是給謙王府惹了什麼麻煩,他饒不了他。

  不想,他非但沒出事兒,反而立下了大大的、亮眼的功勞。

  父皇在朝堂之上當著眾臣的面誇讚他辦差用心、是個做實事的,又誇他養了個好兒子,武王、寧王看向他的目光別提多嫉妒了。

  可把他給樂得不行。

  這下子,謙王府可不又漲威望露臉了?一下子把其他兩處給比了下去。

  尤其是寧王府,盧家出了那樣的事兒,不說一蹶不振至少數年內別想爬的起來,寧王府等於丟失了最大的一個錢袋子,哼,今後看他們還有臉沒臉擺什麼財大氣粗的款。

  相對比之下,謙王覺得前途愈加光明。

  除了謙王,最引人注目、令人羨慕的要數蘇錦這個定郡王妃了。

  夫榮妻貴、水漲船高,京城中的貴夫人、少夫人們背地裡說起來,誰不感慨她好命?

  這真是好命啊,全看老天爺賞的,旁人就算羨慕也羨慕不來。

  蘇錦自己沒什麼覺得好得意的,謙王對她和顏悅色的微笑著說話,反而讓她感到心裡頭一陣一陣發涼,愈發認清楚了謙王的冷酷冷漠。

  也愈加為自己的夫君悲哀而憤憤不平,心中生出無限的憐惜。

  這個世上,真正關心他死活的怕是只有自己了吧?只有她把他當成自己的性命一樣的愛重、看重著。

  在謙王眼中,他不過是一顆棋子罷了。立功了,得個好臉色,沒用了,毫不猶豫可以扔掉。

  謙王永遠不會關心他這個人。

  蘇錦心道,阿朗,你一定要安然無恙的回來啊,一定要好好的回來,咱們兩個好好的過,咱們要越過越好,讓他們都眼饞......

  宮中太監前來傳旨褒獎放賞的時候,蘇錦認識傳旨太監是皇帝身邊的大太監梁元福,便悄悄的將一個巴掌大的匣子給了他,請他轉交給皇帝,說是自己的一點兒心意。

  梁元福有些意外,但也沒拒絕。

  那匣子拿到皇帝面前,皇帝命人打開,只見裡邊厚厚一沓銀票,每一張都是一萬兩,梁元福數了數,一共二十六張,也就是二十六萬兩。

  饒是梁元福見過大世面的,也不由微微變色,這定郡王妃也太闊氣了啊。便是親王府當家主母,恐怕一下子也拿不出來二十六萬兩現銀。

  元豐帝不禁失笑,「都說這蘇氏的陪嫁酒樓很會賺銀子,看來竟是真的。這孩子啊,怕是把壓箱底的私房銀子都交上來了。」

  梁元福陪笑,不敢吱聲。

  元豐帝又感慨了幾聲,吩咐梁元福將這銀子送到戶部去,命令這筆銀子一定要送到睦州城。

  梁元福恭聲應是,又含笑小聲問道:「若是大人們問起這銀子......」要不要說明來路啊?

  元豐帝略一沉吟,搖搖頭:「什麼都不必說。」

  梁元福躬了躬身,倒退著出去。

  元豐帝忍不住又輕輕笑了笑,搖了搖頭,蘇氏這孩子,倒是有些意思。小小年紀,心思倒是細緻。

  若是別人家捐贈二十來萬兩銀子,那還不大張旗鼓的大肆宣傳,怎麼也不能這麼一聲不響的吧?

  若說不願意樹大招風太扎眼招人嫉妒猜疑,甚至說出「收買民心」之類的話,那就乾脆不出這個頭,把銀子捂在自己箱子裡留著慢慢兒花不行嗎?何必非要捐出來?

  這孩子悄悄的讓梁元福拿給自己,不要名不要利,為的是她的丈夫,元豐帝看的很明白。

  也並沒有生出半點兒蘇錦收買民心之類的想法。

  反倒忍不住心生幾分憐惜,阿朗在睦州城賑災,這孩子在謙王府中指不定多提心弔膽......

  元豐帝覺得,這幾日尋個機會自己該跟謙王提點一二句,別叫這孩子在謙王府中委屈了。謙王夫妻不喜阿朗這小兩口,別以為他不知道。

  皇帝與後宮帶頭捐款的時候,謙王府自然也沒有落後。

  謙王妃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找蘇錦要銀子,蘇錦也給了,出了五千兩。五千兩已經算很多了,要知道世子妃田氏也才出了三千兩。

  按說蘇錦不該越過田氏的,不然田氏這個世子妃嫂子未免臉上不太好看。

  但人人都知道定郡王妃是大財主,明月樓日進斗金,蘇錦便是比田氏多出兩千兩,旁人也只會覺得理所當然、而不會說什麼不好聽的。

  一句話,誰叫她有錢呢?

  謙王妃卻不滿意,拐彎抹角的敲打暗示,按著她的意思,蘇錦至少再拿出五千兩來,謙王府總共也就捐三萬兩,跟其他兩個王府一樣。

  蘇錦自然不干,她又不是傻,當什麼冤大頭啊。

  只做聽不懂謙王妃的暗示,反正就是不接這一茬。

  謙王妃氣得咬牙,忍不住又心塞:要不怎麼說她不喜歡這個便宜兒媳婦呢?看看她做的這些事兒,哪一件讓人喜歡啦?

  ----------------

  推薦一下完結文《農女要當家:夫君,別太急》麼麼噠

  皇帝又下旨褒獎定郡王和謙王,賞賜了不少東西,令謙王在朝堂之中大大的長臉。

  蘇錦也沾了光,得了重賞。

  謙王笑得合不攏嘴,容光煥發,整個人的精神氣都大大長了一截。

  回了王府見著蘇錦都面帶笑容親切的跟她說了好幾句話。

  原本他還認為秦朗這件差事就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心裡為此煩躁的不行,提心弔膽就怕萬一出點兒什麼事。

  他不是擔心秦朗會出事兒,而是會擔心睦州城會出事。

  秦朗已經沾染了這件差事,萬一在賑災的過程中再次發生地震,所造成的百姓傷亡就要算在秦朗的頭上,御史參他一個「賑災不力」根本辯無可辯。

  到時候,武王府、寧王府怎麼可能放過這麼好的落井下石的機會?肯定會群起而攻之。

  不但秦朗要擔責任,他這個秦朗的父親也別想討得了好。

  背地裡謙王不止一次罵秦朗不知好歹、得意忘形,他算個什麼東西?地震賑災這種事他也上趕著去摻和?辦完了江南的差使不會裝作不知趕緊回京嗎?

  最好別出什麼事兒,或者萬一出事兒他乾脆也死在那裡也就好了,若是給謙王府惹了什麼麻煩,他饒不了他。

  不想,他非但沒出事兒,反而立下了大大的、亮眼的功勞。

  父皇在朝堂之上當著眾臣的面誇讚他辦差用心、是個做實事的,又誇他養了個好兒子,武王、寧王看向他的目光別提多嫉妒了。

  可把他給樂得不行。

  這下子,謙王府可不又漲威望露臉了?一下子把其他兩處給比了下去。

  尤其是寧王府,盧家出了那樣的事兒,不說一蹶不振至少數年內別想爬的起來,寧王府等於丟失了最大的一個錢袋子,哼,今後看他們還有臉沒臉擺什麼財大氣粗的款。

  相對比之下,謙王覺得前途愈加光明。

  除了謙王,最引人注目、令人羨慕的要數蘇錦這個定郡王妃了。

  夫榮妻貴、水漲船高,京城中的貴夫人、少夫人們背地裡說起來,誰不感慨她好命?

  這真是好命啊,全看老天爺賞的,旁人就算羨慕也羨慕不來。

  蘇錦自己沒什麼覺得好得意的,謙王對她和顏悅色的微笑著說話,反而讓她感到心裡頭一陣一陣發涼,愈發認清楚了謙王的冷酷冷漠。

  也愈加為自己的夫君悲哀而憤憤不平,心中生出無限的憐惜。

  這個世上,真正關心他死活的怕是只有自己了吧?只有她把他當成自己的性命一樣的愛重、看重著。

  在謙王眼中,他不過是一顆棋子罷了。立功了,得個好臉色,沒用了,毫不猶豫可以扔掉。

  謙王永遠不會關心他這個人。

  蘇錦心道,阿朗,你一定要安然無恙的回來啊,一定要好好的回來,咱們兩個好好的過,咱們要越過越好,讓他們都眼饞......

  宮中太監前來傳旨褒獎放賞的時候,蘇錦認識傳旨太監是皇帝身邊的大太監梁元福,便悄悄的將一個巴掌大的匣子給了他,請他轉交給皇帝,說是自己的一點兒心意。

  梁元福有些意外,但也沒拒絕。

  那匣子拿到皇帝面前,皇帝命人打開,只見裡邊厚厚一沓銀票,每一張都是一萬兩,梁元福數了數,一共二十六張,也就是二十六萬兩。

  饒是梁元福見過大世面的,也不由微微變色,這定郡王妃也太闊氣了啊。便是親王府當家主母,恐怕一下子也拿不出來二十六萬兩現銀。

  元豐帝不禁失笑,「都說這蘇氏的陪嫁酒樓很會賺銀子,看來竟是真的。這孩子啊,怕是把壓箱底的私房銀子都交上來了。」

  梁元福陪笑,不敢吱聲。

  元豐帝又感慨了幾聲,吩咐梁元福將這銀子送到戶部去,命令這筆銀子一定要送到睦州城。

  梁元福恭聲應是,又含笑小聲問道:「若是大人們問起這銀子......」要不要說明來路啊?

  元豐帝略一沉吟,搖搖頭:「什麼都不必說。」

  梁元福躬了躬身,倒退著出去。

  元豐帝忍不住又輕輕笑了笑,搖了搖頭,蘇氏這孩子,倒是有些意思。小小年紀,心思倒是細緻。

  若是別人家捐贈二十來萬兩銀子,那還不大張旗鼓的大肆宣傳,怎麼也不能這麼一聲不響的吧?

  若說不願意樹大招風太扎眼招人嫉妒猜疑,甚至說出「收買民心」之類的話,那就乾脆不出這個頭,把銀子捂在自己箱子裡留著慢慢兒花不行嗎?何必非要捐出來?

  這孩子悄悄的讓梁元福拿給自己,不要名不要利,為的是她的丈夫,元豐帝看的很明白。

  也並沒有生出半點兒蘇錦收買民心之類的想法。

  反倒忍不住心生幾分憐惜,阿朗在睦州城賑災,這孩子在謙王府中指不定多提心弔膽......

  元豐帝覺得,這幾日尋個機會自己該跟謙王提點一二句,別叫這孩子在謙王府中委屈了。謙王夫妻不喜阿朗這小兩口,別以為他不知道。

  皇帝與後宮帶頭捐款的時候,謙王府自然也沒有落後。

  謙王妃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找蘇錦要銀子,蘇錦也給了,出了五千兩。五千兩已經算很多了,要知道世子妃田氏也才出了三千兩。

  按說蘇錦不該越過田氏的,不然田氏這個世子妃嫂子未免臉上不太好看。

  但人人都知道定郡王妃是大財主,明月樓日進斗金,蘇錦便是比田氏多出兩千兩,旁人也只會覺得理所當然、而不會說什麼不好聽的。

  一句話,誰叫她有錢呢?

  謙王妃卻不滿意,拐彎抹角的敲打暗示,按著她的意思,蘇錦至少再拿出五千兩來,謙王府總共也就捐三萬兩,跟其他兩個王府一樣。

  蘇錦自然不干,她又不是傻,當什麼冤大頭啊。

  只做聽不懂謙王妃的暗示,反正就是不接這一茬。

  謙王妃氣得咬牙,忍不住又心塞:要不怎麼說她不喜歡這個便宜兒媳婦呢?看看她做的這些事兒,哪一件讓人喜歡啦?

  ----------------

  推薦一下完結文《農女要當家:夫君,別太急》麼麼噠

  這周可能會上新書哦,預定推薦票!喜歡11的一定要把票給11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