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幹什麼呢兒子?不認識你閨女呀?」黎媽媽打趣道。
「沒、沒有……她、呃……好軟……」黎蘅手足無措地結巴道。
「我抱著吧,不會摔了的。」
黎蘅點了點頭,緊張和無措漸漸散開,腦子終於清楚過來,忙轉頭問醫生道:
「醫生,那、那我愛人呢?他怎麼樣了?他沒事的對吧?」
「目前情況已經基本穩定了,我們會對他進行特殊護理一段時間,這期間只允許一個家屬陪床。」
黎蘅看了一眼母親,黎媽媽立刻瞭然地點點頭,道:
「你先照顧好阿書,孩子我來照顧。」
黎蘅點了點頭,一刻也不耽擱地跟著醫生走了,走出去幾步,才又想起了什麼似地折回來,對黎媽媽道:
「女兒……先叫果凍吧,大名我要和阿書商量過再決定——啊還有,還有什麼來著……」
黎媽媽忍俊不禁:
「行了行了知道了,你老媽照顧孩子還說得過去,你這已經身在曹營心在漢了都,去看阿書吧。」
黎蘅愣愣地點了點頭,又轉身走了。
進簡書的單人病房要經過一整套與進手術室無異的消毒殺菌程序,病房裡仍舊單調地響著儀器聲,簡書安靜地躺著,形容憔悴,但幸而沒有盡失生機。短短一天裡兩度相似的經歷,心境卻全然不同,黎蘅此刻站在病房裡,竟有一種恍如隔世的心情。
一個小護士跟著他一起進來的,迅速給簡書檢查過一番,就示意黎蘅靠近,輕聲給黎蘅解釋:
「特護病房裡病人的所有護理全都會有專人來負責,家屬陪床的時候只需要在病人清醒時給予安撫,其他時間最好不要碰到病人,也不需要額外的護理,病人現在還有心衰的症狀,不能平臥,所以即使病人醒來了,也不能擅自調整床頭的高度。」
護士說完,轉頭看向黎蘅,見他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才又掀開蓋住簡書的被子道:
「電極片是連接心電儀的,頸部的管子是輸血的,還有胳膊上的留置針,這些平時都不能碰到,另外,病人出血還沒有止住,家屬要密切關注出血量,如果血量變大,要及時按呼叫鈴。」
黎蘅只看了一眼,便覺得心臟仿佛被狠狠攥住了。
簡書瘦削的身子被裹在過於寬大的病服里,胸口露出的一小片皮膚,清癯得能夠看見骨骼的走向,身下的墊子上染了血,白色映襯出刺目的鮮紅,看得人心慌。
護士輕輕將被子蓋回去,轉頭見黎蘅緊皺著眉頭,又寬慰了一句:
「昏迷對於患者來說,也是在恢復的表現。」
黎蘅點了點頭,護士將簡書病床上染了血的墊子重新換過,才收拾東西離開,走到門口,又對黎蘅道:
「值班的醫生和護士都在病房旁邊,有什麼狀況都及時按鈴。病人不確定什麼時候會清醒,可能需要幾天,家屬可以多和他說說話,如果發現病人有甦醒的跡象,也要及時叫護士。」
黎蘅重新回到床邊時,看了一眼掛在病房裡的鐘,才發現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凌晨四點。這整整一天,時間對於他來說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有那麼一刻,整個生命對於他而言,都成了沒有意義的事情。如今坐在這裡,看他愛的人小幅地呼吸著,心電儀上顯示出他的心臟搏動緩慢而不規則,可還是執著地跳動著,黎蘅突然覺得,這一生能有這麼一刻,別的事情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直至這一刻,黎蘅才終於落下了淚來。
(94)
然而事實上,就在果凍窩在新生兒室里,第一次張著嘴、揮舞著小肉手等奶奶給自己餵水喝的時候,簡書就醒了。
從出手術室到簡書睜開眼,二十四個小時都沒到。
黎蘅見到過一個理論,說大手術過後醒得快的病人,要麼是身體底子好,機能恢復比別人快些;要麼是心裡掛記著什麼人或是什麼事情,放不下心休息。如果這說法真有依據,黎蘅想,簡書必然是屬於後一種的,因為這一兩年來的消耗,早已經讓阿書的身體沒什麼底子可說。
於是黎蘅又不禁想,簡書究竟是記掛著他,還是記掛著他們剛出生的女兒呢?黎蘅既希望是前者,又希望是後者,但又好像更願意兩者都不是——如果阿書能夠什麼都不牽念,不是就可以多休息一陣子了?
簡書甦醒之後有那麼一陣子,黎蘅覺得自己被繞在這些好像沒什麼意義,又似乎很有意義的問題里,來來回回地想,出不去似的,一面又看著醫生站在病床另一側,給簡書做各種檢查,摁著簡書肋下,問他疼不疼,簡書皺著眉點頭,呼吸亂了兩拍,又被動地跟著氧氣面罩里恆定的氣壓艱難地調整過來;他們撤掉又一張染著許多血的墊子,並換上新的;他們給簡書量了體溫,說有些低燒;他們把血漿袋換上了新的,鮮紅色的液體仍舊經由簡書頸部那根看起來很痛的管子源源不斷流進身體,然後似乎一點也停留不住似地,再匆匆回到白色的墊子上……
黎蘅覺得自己好像冷靜得出奇,如同隔了一層繭在看著這一切發生似的,倒是醫生,一面顧著簡書,一面還瞟了他數眼,不知是帶著怎樣的理由。
醫生走以後,黎蘅感覺被自己握住的濕冷的手指輕輕在自己掌心動了動,靠近了一些,才聽到簡書的聲音。
「怎麼……就哭了?」簡書問他。
「沒、沒有……她、呃……好軟……」黎蘅手足無措地結巴道。
「我抱著吧,不會摔了的。」
黎蘅點了點頭,緊張和無措漸漸散開,腦子終於清楚過來,忙轉頭問醫生道:
「醫生,那、那我愛人呢?他怎麼樣了?他沒事的對吧?」
「目前情況已經基本穩定了,我們會對他進行特殊護理一段時間,這期間只允許一個家屬陪床。」
黎蘅看了一眼母親,黎媽媽立刻瞭然地點點頭,道:
「你先照顧好阿書,孩子我來照顧。」
黎蘅點了點頭,一刻也不耽擱地跟著醫生走了,走出去幾步,才又想起了什麼似地折回來,對黎媽媽道:
「女兒……先叫果凍吧,大名我要和阿書商量過再決定——啊還有,還有什麼來著……」
黎媽媽忍俊不禁:
「行了行了知道了,你老媽照顧孩子還說得過去,你這已經身在曹營心在漢了都,去看阿書吧。」
黎蘅愣愣地點了點頭,又轉身走了。
進簡書的單人病房要經過一整套與進手術室無異的消毒殺菌程序,病房裡仍舊單調地響著儀器聲,簡書安靜地躺著,形容憔悴,但幸而沒有盡失生機。短短一天裡兩度相似的經歷,心境卻全然不同,黎蘅此刻站在病房裡,竟有一種恍如隔世的心情。
一個小護士跟著他一起進來的,迅速給簡書檢查過一番,就示意黎蘅靠近,輕聲給黎蘅解釋:
「特護病房裡病人的所有護理全都會有專人來負責,家屬陪床的時候只需要在病人清醒時給予安撫,其他時間最好不要碰到病人,也不需要額外的護理,病人現在還有心衰的症狀,不能平臥,所以即使病人醒來了,也不能擅自調整床頭的高度。」
護士說完,轉頭看向黎蘅,見他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才又掀開蓋住簡書的被子道:
「電極片是連接心電儀的,頸部的管子是輸血的,還有胳膊上的留置針,這些平時都不能碰到,另外,病人出血還沒有止住,家屬要密切關注出血量,如果血量變大,要及時按呼叫鈴。」
黎蘅只看了一眼,便覺得心臟仿佛被狠狠攥住了。
簡書瘦削的身子被裹在過於寬大的病服里,胸口露出的一小片皮膚,清癯得能夠看見骨骼的走向,身下的墊子上染了血,白色映襯出刺目的鮮紅,看得人心慌。
護士輕輕將被子蓋回去,轉頭見黎蘅緊皺著眉頭,又寬慰了一句:
「昏迷對於患者來說,也是在恢復的表現。」
黎蘅點了點頭,護士將簡書病床上染了血的墊子重新換過,才收拾東西離開,走到門口,又對黎蘅道:
「值班的醫生和護士都在病房旁邊,有什麼狀況都及時按鈴。病人不確定什麼時候會清醒,可能需要幾天,家屬可以多和他說說話,如果發現病人有甦醒的跡象,也要及時叫護士。」
黎蘅重新回到床邊時,看了一眼掛在病房裡的鐘,才發現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凌晨四點。這整整一天,時間對於他來說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有那麼一刻,整個生命對於他而言,都成了沒有意義的事情。如今坐在這裡,看他愛的人小幅地呼吸著,心電儀上顯示出他的心臟搏動緩慢而不規則,可還是執著地跳動著,黎蘅突然覺得,這一生能有這麼一刻,別的事情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直至這一刻,黎蘅才終於落下了淚來。
(94)
然而事實上,就在果凍窩在新生兒室里,第一次張著嘴、揮舞著小肉手等奶奶給自己餵水喝的時候,簡書就醒了。
從出手術室到簡書睜開眼,二十四個小時都沒到。
黎蘅見到過一個理論,說大手術過後醒得快的病人,要麼是身體底子好,機能恢復比別人快些;要麼是心裡掛記著什麼人或是什麼事情,放不下心休息。如果這說法真有依據,黎蘅想,簡書必然是屬於後一種的,因為這一兩年來的消耗,早已經讓阿書的身體沒什麼底子可說。
於是黎蘅又不禁想,簡書究竟是記掛著他,還是記掛著他們剛出生的女兒呢?黎蘅既希望是前者,又希望是後者,但又好像更願意兩者都不是——如果阿書能夠什麼都不牽念,不是就可以多休息一陣子了?
簡書甦醒之後有那麼一陣子,黎蘅覺得自己被繞在這些好像沒什麼意義,又似乎很有意義的問題里,來來回回地想,出不去似的,一面又看著醫生站在病床另一側,給簡書做各種檢查,摁著簡書肋下,問他疼不疼,簡書皺著眉點頭,呼吸亂了兩拍,又被動地跟著氧氣面罩里恆定的氣壓艱難地調整過來;他們撤掉又一張染著許多血的墊子,並換上新的;他們給簡書量了體溫,說有些低燒;他們把血漿袋換上了新的,鮮紅色的液體仍舊經由簡書頸部那根看起來很痛的管子源源不斷流進身體,然後似乎一點也停留不住似地,再匆匆回到白色的墊子上……
黎蘅覺得自己好像冷靜得出奇,如同隔了一層繭在看著這一切發生似的,倒是醫生,一面顧著簡書,一面還瞟了他數眼,不知是帶著怎樣的理由。
醫生走以後,黎蘅感覺被自己握住的濕冷的手指輕輕在自己掌心動了動,靠近了一些,才聽到簡書的聲音。
「怎麼……就哭了?」簡書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