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僅我小小的隴西是這樣,朝廷中也是黨派林立。以太祖皇帝奠基的時候算起,最早有諸曹夏候等宗室黨和外臣黨對立,然後是保漢黨和勸進黨起矛盾,文帝開國,陳群等“五官四狗”和老臣們分庭抗禮,後來又一致結合起來對付宗室,最終釀成了“高平陵之變”,砍掉了曹爽的腦袋。從此司馬家一家坐大,一方面對付清談黨的鄧颺、諸葛誕等人及其黨羽,一方面內部也爭鬥不休——傳聞賈公和鍾會就素有不合,爭做第一忠犬,嗯,我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大抱賈公的粗腿,把那個可惡的鐘士季扳下台去。

  其實何止我朝是如此,西蜀、東吳的黨爭只有更為厲害。劉備手下關、張等元從黨是人人皆知的,其後他占了荊州,產生了諸葛亮、馬良等荊襄黨,入川後又收了法正、李嚴等東州黨。關羽敗走麥城,張飛被刺,元從黨就此式微,諸葛亮當上偽丞相後,費盡心機鬥垮了李嚴,從此個人一黨獨大。可是到了這個時候,諸葛亮麾下也分出兩黨來,楊儀、費禕等人和魏延爭得死去活來的。時至今日,川中黨派更是林立,有姜維黨、董厥黨,還有日趨壯大的閹黨和重新抬頭的土黨。

  江東最早是跟著孫策入吳的淮泗黨和吳郡、丹陽、會稽等地方各黨相鬥,孫策對吳越人士大開殺戒,孫權則是打中有拉,拉中有打。其後宗室黨孫峻、孫綝上台,把淮泗黨頭子諸葛恪夷滅三族,淮泗黨就此幾近於消亡。可是孫氏兄弟在東吳的權柄終究要比在大魏已歷三世的司馬家差得太遠了,司馬家還沒能把懷有異心者全部殺光,三不知還跳出個諸葛誕來,我料孫綝的好日子必然不會長久——那些地方宗族,不殺不肯服,殺了怕會鬧事,他麻煩肯定大著呢。

  我的料想一點也不差,八月間,孫綝以逗留不進之罪斬殺了朱異——那是吳郡黨大頭目朱桓的兒子,孫綝看起來要趁機對地方勢力大開殺戒了!

  赤軍作品集·歷史小說集三國外志

  第十六回 重文章軍中讀左傳 計攻心陣前收文鴦

  宰了朱異之後不久,孫綝那白痴吳狗就退了兵。沒有吳狗的增援,壽春變成了一座徹底的孤城,就算諸葛誕再智謀過人,再兵精糧足,大軍猛攻之下,我料他撐不過三個月。然而司馬公卻只是叫大家深溝高壘,將壽春城包圍得水泄不通,卻並不下總攻擊的命令。嗯,由此可見司馬公真是一片仁心,就怕猛攻城池會過多損耗士卒——其實他完全損耗得起——這份體愛部下之心,我可得好好學著點才行。

  這樣想著,轉頭望一眼禽獸,那傢伙抓耳撓腮的,整天為著沒仗打而煩躁不安,他是理解不了什麼叫體愛部下,什麼叫憐惜士卒的。不過先別說他,這長久的圍城戰搞得我也是懨懨欲睡——我知道自己性子活份,無法每天安坐在營帳里讀聖賢之書。然而據說王鎮南、陳安東他們真是這麼幹的,人手一部《尚書》、《禮記》、《春秋》什麼的,每晚挑燈夜讀,頗有名士風範。

  這種風範,我也得好好學學才行。於是讓嚴岸去給找兩部書來,結果他只找到半部《左傳》,這東西我早翻爛了——雖然天性不好讀書,但《左傳》里好多打仗的故事,我還是挺感興趣的,而至於《尚書》、《禮記》什麼的,我看不三行就會打瞌睡。

  軍中庶務都有李越、秦銳等人負責,我非常的清閒,再沒有閒書可讀,真是整天除了發愣不知道幹什麼事情好。如果這次興兵我是主帥,肯定見天出去打獵,包括獵取野獸、家畜和民女,至不濟也倒在帳篷里睡大頭覺。然而此次出征的總帥是司馬公呀,我在司馬公眼皮子底下,怎可不打點起十二萬份精神,就算不做什麼事情,也得裝出在想什麼事情的樣子來吧。

  要說想事,我還真的有事可想,最重要的就是老家隴西。我估摸著姜大膽從來出兵不按常理,越是普天下都認定打不贏的仗,他越是要賭上一把——雖然九成九還是賭輸——所以很可能趁著這個機會再次出兵祁山,和吳狗東西呼應。也不知道鄧安西能不能攔住蜀賊……若被蜀賊破了我的襄武城,老馬等人就是“滾湯潑老鼠,一窩都是死”。好在我在襄武沒有什麼家眷,嗯,到處結露水夫妻,不納妾,這個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大丈夫立身天地之間,就不該有什麼牽絆,爺娘老子是上天給的,沒法拋棄,老婆是父母給定的,不能隨便拋棄,除此而外,什麼兄弟、兒女、妾侍、財寶、朋友,都應該可以隨時犧牲。聽說劉邦逃跑的時候曾經把兒女扔到車下,所以才能成就一代偉業,是可謂大丈夫也!我不能如劉邦一般不顧父母、老婆的性命,可是等而下之的別的東西,就不應該有所掛礙了。嗯,所以其實納妾不算是大問題,反正納完以後也可以殺,可以扔,可以送人,不會成為牽累的。

  就這樣,壽春之戰使我逐漸養成了冥想的習慣,這種冥想,無疑對於我人生的發展,對於我德行的培養,都是相當有益的。

  司馬公督促我等團團包圍了壽春城,是想等敵心自亂。果然,到了十一月份,諸葛誕的親信蔣班、焦彝首先縋城來降。十二月份,連吳狗全懌、全端也扛不住了,率所部數千人打開南門,舉著白旗沖了出來。可惜這群吳狗沒有事先射出箭書來聯絡,否則大軍趁著這個時機從南門衝殺進去,不是一切問題都解決了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