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裡所說的"天理教",是白蓮教的一支,也叫榮華會、八卦教等等,與如今日本神道系統的"天理教"可不是一回事,歷史與影響也不可同日而語.白蓮教起源於南宋高宗時期,創始者是蘇州僧人茅子元,此教在民間流傳久遠,其主脈與支派都多次發起並參與中國歷史上多次農民起義.白蓮教從乾隆年間就開始頻繁起義,而其分支榮華會的首領宋進耀則在嘉慶十三年被抓入獄,教首換了林清,教名也正式改為"真理教".

  嘉慶自登基以來就一直在和白蓮教真理教攪不清楚,接到直隸總督的奏報後,他雖然心情不佳,卻也並沒有放在心上.

  然而嘉慶皇帝沒有想到,這一次的真理教起義與從前大不一樣.

  事實上,此時的真理教已經發展到了數萬人,教徒行業五花八門,實力不可小覷.

  嘉慶十七年正月,真理教主林清就已經開始策劃一次大規模的起義.按照原定方案,林清本人率直隸教眾攻打北京皇宮殺掉皇帝皇子;助手李文成與馮克善則分別在豫東與魯西起兵攻打當地官府.三地同時起兵的日子是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日.

  由於李文成一支在河南打造兵器不慎走漏風聲,李文成被滑縣知縣強克捷捉住,河南的教眾只得提前造反.曹縣、定陶等地的白蓮教眾也聞訊暴動.

  正當河南打成一片,嘉慶皇帝正在半路上著急上火的時候,北京城裡的林清又按原計劃時間起兵了.這就是紫禁城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癸酉之變".

  九月十四日這天,林清派約二百名教徒,裝扮成商販模樣進入北京城.十五日中午,眾人在太監劉得財、劉金、張泰、高廣幅等人的接應下,由東華門及西華門兩個方向攻入紫禁城.在一番混亂之後,大約有四五十名真理教徒直入隆宗門,甚至直達養心殿.然而嘉慶帝不在宮中,起義者未能順利完成殺死皇帝的計劃.儘管如此,他們離后妃所居的宮室也已經很近了.

  有人攻進皇城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后妃們耳中,喊叫和打殺聲原已足夠驚得這些養尊處優的女人們面無人色了,另一個消息更嚇得她們瑟瑟發抖——把守午門的將領策凌,竟在聞聽天理教攻入的消息之後,身先士卒地帶隊逃跑了.幸好鈕祜祿氏皇后的腦子沒有完全嚇糊塗,她派人找來了正在上書房讀書的皇子皇孫們.

  首先做出反應的是皇次子綿寧(喜塔臘皇后之子,後來的道光皇帝).總算他還沒有被嚇湖塗,總算他還知道自己的身份,沒有聞風而逃.不但自己帶著鳥槍在養心殿前守衛,還指揮隨後趕來的各路官兵與天理教眾展開戰鬥.

  混戰進行到傍晚時分,在健銳營、火器營一千多名裝備精良的官兵齊心協力的圍攻下,真理教眾終於抵擋不住,攻東華門的一路四十餘人撤回了黃村宋家莊,進入皇城的幾十人則被全殲於武英殿一帶.林清本人也在兩天後被捕.

  真理教攻打皇宮的消息,第二天就傳到了回京路上的嘉慶帝耳里.他在目瞪口呆之餘,也不禁為兒子的英勇折服.當即下令封綿寧為"智親王",加給歲俸一萬二千兩,他當時使用的那支鳥槍也起名"威烈".

  回京之後,嘉慶帝對真理教攻打皇宮之事進行了詳細調查,才發現策凌帶兵逃跑只不過是小事一樁,更糟糕的是:給林清提供皇宮私密的竟是皇帝的近臣太監,而他的計劃更早已有知情人告發,而這樣的消息竟被王公大臣們當皮球一樣踢來踢去,直拖到事發之後.

  林清身邊有個叫祝現的教徒,他的族兄祝海慶是豫王府的差役,早已經將林清攻打皇城的所有路線時間都弄得明明白白.然而當祝海慶在初九日向豫王告密的時候,豫王竟回答:"還差著好幾天呢,急什麼,等皇帝回來再說."

  盧溝橋巡檢也在事發前發現了轄區內情形與平日不同,與宛平縣令一起向步軍統領吉綸報告,要求捉拿林清.誰知吉綸竟大怒,認為這是存心給太平盛世抹黑,將縣令臭罵了一頓.

  事實擺在眼前.痛心疾首的嘉慶帝也只能發道詔書,自責"漢唐宋明未有之變"竟發生在如今大清朝,"較之明梃擊一案,何啻倍蓰!"

  然而,無論嘉慶帝怎麼嘉獎兒子,怎麼下詔痛責,都無法掩蓋官吏因循、軍紀渙散的實情,無法掩蓋大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頹喪之勢.

  "癸酉之變"的發生,非常清楚地表明:清王朝自乾隆晚期就開始顯露端倪的敗落之象一直都在無可挽回地發展,而嘉慶帝也不是一個能夠挽回頹勢的人材.他雖然一直想要做大清王朝的"中興"之主,並且確實勤政,然而他的才幹和運氣都差了那麼些,就連當一個守成之君都不夠格.

  不過嘉慶帝的身體一直很好,他自己也頗以此為傲.雖然稱帝已經二十多年,但想到父親的高壽,他對自己的未來還滿是希望,認為總有峰迴路轉,真正干出一番事業的時間和機會.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嘉慶皇帝就帶著這樣滿滿的自信,再一次離開北京城,踏上了秋狩之路.然而無論是他自己,還是留在宮中的鈕祜祿皇后、隨行或不隨行的官員皇族,誰都沒有想到,皇帝踏上的是一條不歸路.

  大約是鞍馬勞頓加水土氣候變化,七月二十三日這天,旅途中的嘉慶帝感覺有些輕微中暑,但他並沒有在意.第二天早晨果然精神大有好轉.嘉慶帝一高興,還在旅途的最後一段下了轎,策馬馳騁廣仁嶺,贏得了近臣親信們一片叫好聲.花甲之年本就不願服老的嘉慶帝於是興頭更足,到達熱河後也未立即休息,更沒有派人代表,而是親自連著去了城隍廟和永佑寺拈香行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