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除了朝鮮公主,順治七年的正月,多爾袞也確實又納了一位"博爾濟吉特氏".但是她與孝莊關係更遠,而是豪格的寡妻、多爾袞元配的親妹妹.

  當時南明文人張煌言,曾寫詩說太后下嫁云云."上壽觴為合卺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掖庭又聞冊閼氏,妙選孀娃足母儀.椒殿夢回去雨散,錯將蝦子作龍兒."實際上,張煌言寫詩時身在南方,又是清王朝的敵人,他的詩文有多少可信度呢?只怕是聽見"博爾濟吉特氏"就想到皇太后,就想到"皇父"的稱號,然後抵毀對手,圖個口爽而已.

  更重要的,是我們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找到任何太后下嫁的證據,即使國內的記錄被銷毀,至少送女到攝政王府來的朝鮮也應有明確記載,我們卻不見朝鮮使節參加太后婚儀的實載.作為屬國,這樣的大事不可能不記錄在案.

  此外,多爾袞遭妻喪之時,莊妃已經36歲,就算兩人少年時很熟悉,但多爾袞才智過人,殺人如麻,是清王朝事實上的統一之主.他不太可能做這樣的事.

  至於說這下嫁乃是莊妃的策略,以此保障兒子的帝位,那就更離譜.她本是太后,若是下嫁攝政王就成了攝政王妃,在名份上與皇太極和兩黃旗再無瓜葛,能保護得了兒子嗎?她兒子的帝位只會更不穩當!

  多爾袞經常入宮面見太后議事;在入關之後,莊妃又與福臨分宮而居,母子之間並不是很親密,所以小皇帝對守寡的母親和好色的叔父之間的關係,應該多少是有些疑影的,也不排除這個可能.再加上莊妃為了政治考慮,多數時候向多爾袞讓步,並未能很好地照顧兒子的情緒,恐怕都是順治後來與母親關係惡劣的原因之一.

  初期如果孝莊和多爾袞之間還算合作的話,自豪格入獄之後,形勢就不能不發生轉變.豪格畢竟是皇太極一系,他倒台後,多爾袞成尾大不掉之勢,兩黃旗的幾位重臣也接著被他給收拾了一票.又來個"皇父"的尊稱,莊妃母子的日子就很不好過了.這個尊稱背後的意義,一則是他要真正的凌駕於小皇帝之上,事實上他也已經在攝政王府里開始穿用皇帝冠服;二則只怕是他也要開始為自己真正登上皇帝之位做些準備了.事實上,在當時"唯知有攝政王,不知有皇帝"的情形下,他取福臨而代之,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而已.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多爾袞暴死了.

  多爾袞身體並不好,早在暴死前幾年,就經常病怏怏的.早在七月初十,他就已經病得不輕,甚至於向親信錫翰等人發牢騷說:"我近來迭逢大喪(元妃、胞弟多鐸、孝端文皇后),身體又這麼不好,小皇帝怎麼也不來看望一下自己!皇帝年紀小不懂事,你們也不懂事嗎?"馬屁精們果然將小皇帝強拉到攝政王府去了.

  然而,即使病成這樣,這位攝政王卻仍然要抓住朝政大權、軍事力量,同時荒淫無度,如此折騰,只會是加速地往死路上走.

  就在他迎娶朝鮮公主和"博爾濟吉特氏"的當年,順治七年(公元1650)12月初九夜晚,他死在了邊外喀喇城,年僅三十八歲.

  多爾袞剛死的時候,還有些餘威尚在,小皇帝命喪禮如帝制,追封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稱"成宗",他去世的元妃也追封為"義皇后".

  然而僅僅過了一個多月,一切就翻了個個兒.

  蘇克薩哈和詹岱告發,說是為多爾袞從殉的侍女吳爾庫尼臨死前曾說要將多爾袞私制的皇帝袍服入棺.以此為引子,順治開始狠狠地治起了多爾袞的罪.

  眨眼間的工夫,多爾袞戎馬半生為清王朝立下的大功勞就被弄了個清光,就連骨灰都沒有留下.而實際上,多爾袞才是為清王朝奠定中原的那個人物,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入主中原的夢想,是他以"每戰必征"的親自努力最後完成的.他從未為自己的私慾而撼搖清王朝的基礎,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整個王朝的前途.假如他不肯忍耐而非要快馬加鞭地奪帝位的話,清王朝肯定是不能真正統治中原的——比較一下崇楨自縊之後,明王朝的幾位親王郡王為了搶"皇帝"的名頭,不顧清兵虎視,拼命自相殘殺的後果,多爾袞的退讓就顯得格外富於遠見和犧牲精神.而假如沒有他,順治也不可能成為中原皇帝.因此順治只是為了兒時的少許不如意,就這樣對待多爾袞,實在離譜,毫無人君肚量.

  假若布木布泰真與多爾袞有私情的話,這時的她心裡都在想些什麼?

  就算沒有私情,看著一個曾目空一切的人在死後被小皇帝運用帝權清算,即使這小皇帝是自己的兒子、即使這清算中也有自己的意思,只怕太后心裡也多少有些警惕.何況這個兒子性情偏激,逢多必反,已經到了毫無道理的地步:竟連曾要自己性命的豪格,他都拼命地追封起來.

  當然,再多的感慨,孝莊太后心裡應該還是舒坦的成份更多的.做了皇太極多年的妃子,又經歷了十餘年提心弔膽、內外交逼的太后生涯,她也許覺得,自己終於熬出頭了.

  然而,她很快就失望了.她的親生兒子順治,無論是於公還是於私,都將自己擺在了母親的敵對面.母子成仇就在眼前,舒坦的日子似乎始終與她無緣.

  ——關於布木布泰直接參與政治軍事的記載比較少,雖然我們都知道她一定參與了.相比之下,關於她在後宮中的軌跡,就明顯得多.尤其以順治年間為最.

  順治讀了不少的漢學典籍,就連艱澀的佛經都難不倒他,受漢文化影響極深.

  順治朝初期,在多爾袞的包攬下,滿清施行了五大惡政——圈地、投充、逃人、薙髮、易服,對漢人予以血腥屠殺;而順治親政之後,他就改變了多爾袞的方針.這無疑對平衡漢人情緒、穩定清王朝統治是大有好處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