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起來,石亨確實曾在北京保衛戰中立下功勞,但是他能夠盡展才幹,功成名就,當初還是靠了于謙的舉薦,然而這人是頭不折不扣的白眼狼,到此時卻非要將于謙置之死地不可.由於實在找不到什麼真憑實據,他們便給于謙扣上了一個"意欲"謀逆的罪名,說他想要迎立襄王世子為太子,並據此判定凌遲重刑.

  英宗對于謙保家衛國、迫使也先釋放自己的功勞心中是非常感激的,更何況當初景帝壓根就不想迎歸英宗,還是多虧于謙的主張他才能夠歸國,不至於客死異鄉.因此他辯道:"于謙實有功,不應加刑."孫太后聽說這個消息,也悲悼數日之久.然而英宗本來就沒有什麼主見,初初復位又百事仰賴石亨等人,最終還是簽下了這道行刑書.萬幸的是,英宗和孫太后沒有再聽他們的話,堅持不肯將于謙滅族,僅判流放.

  于謙之死,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樁奇冤.1465年,英宗之子憲宗朱見深終於為于謙平反冤案,恢復了他的官爵名譽,諡"肅愍",贈太保.萬曆年間又改諡"忠肅".

  于謙是錢塘人,據說曾有一個異僧在他七歲時預言,他將成為"救時宰相".可嘆的是他雖然救了天下卻沒能救自己.于謙死後他的女婿將他的遺骸遷返故鄉,安葬在西湖邊的青山上.于謙墓和岳飛墓遙相呼應.後人因此感嘆:"賴有岳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逼著英宗殺死于謙後,石亨徐有貞等人又興風作浪,將自己忌憚的官員都打下獄中,其中被殺的不在少數.後來他們又為了爭奪權利發生內訌,英宗終於忍無可忍,不久又找到了襄王當年讓帝位、請求尊崇"上皇"的表章,明白了叔父朱瞻墡為人忠順,越發懊悔錯殺于謙.終於在復辟後的第四年將石亨斬首(徐有貞則早兩年就被石亨給丟出去流放了)、曹吉祥一家也於天順五年被誅.

  朝堂上如此的折騰,對於後宮的孫太后來說也輕鬆不了.景帝去世後,英宗一度想要找景帝的母親、妻子、女兒們的麻煩,最後他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僅僅是降了她們的封號而已.這道為吳太妃等人保命的詔書,就是出自孫太后的意旨.由此可見,孫太后總算不是居心歹毒的女人,當年盜子也屬無奈之舉——話說回來,幸虧英宗做了孫氏的兒子,因為宣宗絕不可能將英宗的生母冊為皇后.假如英宗不是借孫氏成為"皇后之子"、景帝身為庶子沒法怎麼著嫡母的話,英宗很可能沒法在南宮裡平安呆八年.

  英宗復辟後,對母親的感激是不必說的.因此,在天順二年(公元1458)正月二十二日,他為孫太后上徽號為"聖烈慈壽皇太后",並頒行優老之政.繼當上第一個得到金寶的貴妃以後,孫氏又當上了有明一朝第一位得到徽號的太后,天下的老年人也因此分沾了好處.

  當一切都逐漸平息下來,終於看見兒孫重振的孫太后又恢復了她平靜的生活.

  天順六年(公元1462)九月,孫太后病逝.英宗為她上諡號"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兩個月後,孝恭孫皇后入葬宣宗的景陵.

  孫太后去世之後,英宗的身世真相漸漸也就傳了出來.英宗錢皇后因此向英宗進言,希望能夠為無辜被廢的胡善祥恢復皇后名譽.

  天順七年閏七月,英宗下詔,為胡善祥上諡號為"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不過胡氏畢竟是宣宗的離異之妻,因此她不能與宣宗合葬,英宗因此為已經死去十八年後的她重修皇后陵寢,以後禮安葬.

  然而由於年深月久,再也沒有誰能夠確切證明誰才是英宗的生身母親.而對於英宗來說,孫太后畢竟是撫養自己並共渡難關的嫡母,因此孫太后身後待遇仍然沒有絲毫的降低,她仍然是宣宗後宮中,唯一能夠和丈夫合葬並共同承受後人香菸的女人.

  情深不壽——明英宗妻錢皇后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王朝的第六任兼第八任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不多見的一位"復辟"皇帝.他生於宣德二年(公元1427)冬天,登基為帝時年僅七歲(虛稱九歲).年號"正統".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皇帝很快就到了完成終身大事的時候.

  皇帝娶一個怎樣的妻子,關係到他本人乃至整個國家的前途命運,對於這一點,張太皇太后深有體會.張氏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妻子,當年朱高熾還在北平做燕王世子時,其母徐氏就親自為長子選擇了出身雖低微才智人品卻非常出眾的張氏為妻.後來燕王朱棣成為明王朝皇帝,張氏也應運而為太子妃.由於朱高熾不擅騎射,兩個弟弟又窺伺太子位,時常離間朱高熾與成祖朱棣之間的父子關係.徐皇后去世以後,朱棣逐漸對長子不滿,好幾次都中了小兒子的計,削減太子的膳食待遇,打算廢太子.在這要緊的時刻,虧得張氏謹慎行事從中周旋,又一向得徐皇后歡心,朱棣總算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然而張氏的丈夫仁宗朱高熾即位僅十個月就遽然辭世,張氏的兒子宣宗朱瞻基不但少年即位,而且也只十年光景就離開了人世,張氏的孫子英宗朱祁鎮更是孩提即位.在這些變幻莫測的時刻,整個大明帝國的軍政大事,幸虧有張氏的操持裁決,才得以順利進行.這一切都證明,一個好皇后對皇帝、對皇朝有多麼重要.

  憶及前事,張氏為自己的孫兒選擇妻子就更加小心了.

  正統七年(公元1442)春,經過重重篩選,來自海州(今遼寧海寧)的少女錢氏被張太皇太后選中,成為英宗的准皇后.錢氏這年十六歲,比英宗略大一歲.

  錢氏的冊後儀式,也是明王朝有史以來皇帝的第一次初婚儀式.而在此之前的皇帝們早在即帝位之前就已經完成了終身大事,冊後只不過是登基以後過過場面而已.因此,在張太皇太后的操持下,錢氏立後的過程極為隆重.這也是張氏此生為朱明皇家做的最後一件大事.因為大婚典禮五個月後她就去世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