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什麼叫將若之何?五代十國時人世動盪,當兵的動不動就搞兵變給人披黃衣,那都已經不是新鮮事了.被人披上黃衣卻寧死拒絕的,也不是沒有過.趙匡胤既辦不到,那還有啥可說的.

  其實事已至此,范質自己也知道沒啥可說的了.眼看著自己的搭擋王溥上前向趙匡胤行君臣之禮,他也沒了法,也只能跟著行禮了事,認可了趙匡胤的帝王身份.

  大局已定.

  "禪讓"的節目再一次在中國歷史上重現.這一次舞台換在了汴梁城內的崇元殿上.孤立無援的後周小皇帝和他的年青寡母,不得不"頒下"了禪讓詔書.在一通隆重的必須過場之後,趙匡胤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宋",改紀元為建隆元年.七歲的柴宗訓由後周小皇帝變成了大宋"鄭王",符太后被稱為"周太后",母子倆淒悽惶惶地遷居西宮.

  從這一天起,歷時一百八十餘年的北宋王朝開始了.

  十二、杜太后的兩次發言

  (兒子當了皇帝,母親自然是太后.成為太后的杜氏,留在史書上的發言有兩次.而這兩番言辭,對於宋王朝都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稱帝後,趙匡胤當然有忙不完的公事要辦,當然,天子無私事,現在他的家事也是公事了.

  母憑子貴,當年二月,五十九歲的杜四娘被自己的二兒子、新任的宋朝天子趙匡胤冊立為皇太后.

  為皇太后上尊號的典禮進行得異常隆重.就在趙匡胤率領文武群臣向母親大禮參拜之時,人們卻發現高坐殿上的杜太后並沒有欣喜得意的表情,反倒是滿臉的擔憂愁悶.太后竟然不滿意,大臣們慌了手腳,連忙上前問道:"臣子們都聽說母以子貴,如今您的兒子已經貴為天子,您安享尊榮,為什麼還不高興呢?"杜太后侃侃而談:"我聽說為君極難.天子位居萬民之上,如果治國有道,天下歸心,當然能在寶座上穩享尊貴,但是萬一出現失誤,駕馭不了國家,那時恐怕就是想做一個平民老百姓,也是求之不得了.這就是我如今最擔憂的事情."

  趙匡胤聽了母親這番話,不禁悚然心驚,立即起身向母親拜謝說:"孩兒謹記母親的教誨!"

  做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女人,杜太后在由男人書寫的史書上沒有太多露面的機會,她的言談也只留下了寥寥數語的記載.然而就是這僅有的幾句話,卻包含了極多的內容,使我們能夠側面了解她的一些特質.

  杜太后最著名第一句話,當然就是陳橋兵變後的那一句.從其中我們不難感覺出,對於兒子謀奪天下,她事前不驚事後不傲,完全處之泰然,心理素質簡直超佳.更重要的是看得出來,對於謀朝篡位這件事,她認為是兒子素有大志終於成功的表現,沒有絲毫拿道德框框約束自己或兒子的打算,心腸之剛硬,為人之講求實際,更與"婦人之仁"一點邊都搭不上.

  從她在當上太后那天所說的那番話里,更不難看出杜氏老而彌辣的薑桂本性,這是一個具有眼光和遠見的人物.

  母親是兒女的啟蒙老師.至少這是我的觀點.只有美色只識嬌柔只知使性子只會念叨"三從四德"只知道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女人,以及只能欣賞這些女人的男子,是很難指望兒女如何出類拔萃的.唯有杜太后這樣的女人,才有可能養育得了兩個開創歷史的帝王兒子.也只有杜太后這樣的女人,才會調教出那個敢拿擀麵杖質問趙匡胤有沒有擔當天下膽量的趙家女兒.

  杜太后留在史書上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番話,據正史的記載,應該是她在人生即將結束的時候留下來的.這番話無論真偽,都牽涉到了宋王朝傳承的最大謎案:"金匱之盟".

  宋王朝建立的第二年,即建隆二年(公元961)四月,杜太后患病,病情很快加重,趙匡胤為了給母親祈福,還特地在五月初一的時候下令大赦天下.

  然而再怎樣的努力,也不能挽回杜太后的生命.沒多久,這位經歷了無數變故的老婦人終於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據說,杜太后非常信任趙匡胤的謀臣趙普,愛之如子,因此當她自知不起時,特地召趙普入宮為她的遺囑做一個當面見證.

  該來的人都來齊之後,杜太后向趙匡胤發問:"你明白自己是怎樣得來的天下嗎?"等了一會,見趙匡胤光哭不回答,杜太后似乎很不滿意兒子的小兒女模樣:"這都什麼時候了,我要跟你交代大事,你怎麼就知道哭?"趙匡胤也不知老娘葫蘆里賣的什麼藥,眼見老太太升天在即,便揀好聽的說:"我能當上皇帝,那還不是靠先父和母親你老人家積得德多嘛."沒想到老太太身體不行腦子卻還清醒得緊:"哪有這樣的事.你能當皇帝,不過是因為柴氏皇族選了個小孩兒當皇帝,不能令臣下信服歸心,讓你鑽了空子.我們必須吸取這個教訓.你和光義都是我的兒子,以後你要將皇位傳給你弟弟.國家如此之大,必須要有一個年長有見識的皇帝才能穩固,才是我趙家社稷之福."

  聽了母親的叮囑,趙匡胤連連叩頭泣曰:"兒子不敢不聽母親的教導!"杜太后又對趙普說:"你也要記住我今天說的話,不可違背."趙普連忙將杜太后所言都當著她的面寫成誓書,並在後面署上"臣普記"的落款.並將這誓書藏入一隻金匣,交給可靠的宮人掌管.

  六十歲的杜太后於六月初一安然逝於滋德殿.據說她留下了這道關於皇位傳承的交代,也就在歷史上留下了"金匱之盟"的謎團.不過在杜氏去世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這個謎都沒有任何人知曉,它真正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時候,已經是北宋王朝已經進行了第一次皇位交接以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