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當李世民成為大唐皇帝之後,他給予陰氏的名份,卻從根本上推翻了旁人所有陰暗的揣測:陰氏,陰世師的女兒,成為"四夫人"中的德妃.

  李世民,陰氏,橫亘在他們之間的家族死仇,最後卻怎樣成就了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曾有過怎樣的激烈碰撞?這永遠都將是一個謎.後人可以有足夠的遐想,卻永遠也無法還原全部的歷史.

  面對男女感情的李世民,似乎也一如他面對生死戰場一樣充滿激情,無所畏懼,我行我素.

  天策上將府的月光下,長孫氏美麗的眼睛透過丈夫的身影,都看到了什麼,她該在想些什麼……

  無論做為一個女人的長孫氏心裡有過多少百轉千回,做為秦王妃的長孫氏都寬厚地接納了丈夫給她帶來的那個越來越大的家庭,對這個家庭中所有的成員,她都給予了包容和愛護.李世民的第六個女兒(後封豫章公主,生於唐高祖武德年間)出生不久母親就離開了人世,這位姬妾沒有留下姓氏封號,地位非常卑賤,但在她棄世之後,出身高貴的秦王妃長孫氏卻毫不猶豫地抱起了哇哇啼哭的小女孩,親自將她撫養長大,並從此"視若己出".

  在安撫偌大個秦王府並且頻頻生育兒女的同時,長孫氏還不可避免地涉入了李世民與太子建成之間的奪嫡之戰.經歷了與丈夫十二年的婚姻、經歷了與這婚姻同時進行的時事劇變之後,長孫氏雖然只有二十四五歲的年紀,卻早已見識非凡,她不但是李世民青梅竹馬的妻子,更成為他能夠無所不談的知己,無論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總是共同進退.

  在唐書后妃列傳中,有這樣一句輕描淡寫的話:"太宗在玄武門,方引將士入宮授甲,後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公元626年的6月4日,精心安排的"玄武門之變"爆發.

  在這場翻轉整個政治格局影響中國歷史的政變中,李世民多年疆場錘鍊出來的雄心壯志與狠辣無情都纖毫畢現,我們在這裡不必做詳細的解說.我們所關心的是,從記載來看,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候,長孫氏並沒有置身事外,恰恰相反,她自始自終都緊緊跟隨在丈夫的身邊.

  從長孫氏的對待政事的態度來看,她不太可能直接參與玄武門事變的謀劃,但她畢竟是長孫無忌的妹妹,這個計劃她終歸是知道的.至少,在事變將要發生的時候,李世民沒有隱瞞妻子,並且將她帶在了身邊.與其說做丈夫的希望長孫氏在刀光劍影中親自出手(難道她是武俠小說中深藏不露身懷家傳絕技的高手?),還不如說這是他的一種態度:成則上九重天,敗則墮十八層地獄,無論生死富貴,都要和結髮妻子共同面對.

  令世人迷惑的一段帝後愛情,定格在玄武門邊長孫氏出現的那一刻.

  這也是長孫氏一生之中,表現得與她"名將之女"出身最一致的時刻.

  玄武門之變,伴隨著一串殘酷的骨肉相殘鏡頭,宣告最後終結.李世民獲得了最後的勝利.當月他就被立為皇太子,並取得了"庶政皆斷決"的權力.這只是一個過場.僅僅兩個月後,高祖李淵就宣布"禪位",二十八歲的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長孫氏的身份,也隨著丈夫身份的變化而變化.李世民成為太子,她就成為皇太子妃,當李世民成為皇帝,她也隨即在他稱帝的第十三天被冊為皇后.這時還是武德九年,貞觀紀元還沒有開始,她才只有二十五歲.

  成為皇后,長孫氏所負的擔子更重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猜想,無論她從前聽說過或接觸過丈夫的多少事跡,親歷玄武門之變、親眼看見丈夫手刃兄弟的場面,長孫氏的感情世界也一定受到了相當的衝擊.她對於自幼廝守的丈夫忽然展現出的權勢手段,有著最直觀的感受,她比他身邊任何一個女人都更早更快地意識到,那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丈夫,而是一位皇帝,真真正正的皇帝.她知道自己和家族的一舉一動從此成為世人目光所集,另一方面,無論丈夫展現出多少對自己的情愛,飽讀史書的她似乎仍然不忘時時警告自己,無時或忘歷朝皇后及後族寵極而衰的悲慘履轍.

  當其它的同齡女人都以卿卿我我為滿足的時候,做為皇后、太子的生母,長孫氏最大的願望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從渴望夫妻恩愛轉變為渴望盡全力維持皇族和後族的前景、渴望丈夫和自己能夠善始善終,在史書上留下美名.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新任皇后的長孫氏所做的第一件、也是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勸兄長無忌辭卻高官厚祿.

  長孫無忌自少年時起就與李世民結下了深厚友情,李淵剛一舉兵渡過黃河,他就聞訊前往投奔,從此緊緊地跟隨在妹夫李世民的身邊四出征戰,成為李世民的心腹死士.在玄武門之變和高祖"禪位"這兩件事上,除了拿主意的李世民之外,就數長孫無忌是首倡者和主要謀士了.因此,李世民一登太子位,無忌便封授左庶子,一即帝位,無忌就升任吏部尚書,以擁立首功進封齊國公.

  唐太宗李世民與無忌自幼親善,對他非常寵信,不但允許他隨意出入自己的寢宮,還想要立即封他為右僕射(宰相).太宗將這個打算告訴了太座.沒想到長孫氏的想法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她聞訊後立即屢次推辭,說:"我身為皇后,家族已經是尊貴至極,實在不願意讓兄弟子侄們滿列朝堂為高官.從前漢朝呂、霍二後家族的先例,可為後人的切骨之誡.希望您不要讓我的哥哥擔任宰輔之職."

  年青的皇帝也許曾認為,皇后會為自幼共度難關的哥哥有如此顯職而高興,所以才這樣獻寶似地將這打算說了出來,卻沒料到引來妻子如此的憂慮.他只得再三解說:"我完全是因為無忌的功勞和才幹,才對他委以重任,你千萬不要把這個任命與'重用後族'聯繫在一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