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論持久戰》是毛澤東在抗戰期間發表的一篇著名文章,構思宏大、針對性和指導性都很強。在1938年6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制定保衛武漢戰略方針時,周恩來將其中的精髓和要點向當時代理李宗仁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白崇禧作了介紹,後者為此特地與蔣介石進行了溝通。後據程思遠的回憶,"在蔣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論持久戰》的精神歸納為兩句話:'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並取得了周公的同意,由軍事委員會通令全國,作為抗日戰爭中的戰略指導思想。"

  值此制定作戰方略的關鍵時刻,周恩來等也在《我們對於保衛武漢與第三期抗戰問題的意見》中指出,"保衛武漢最好的方法,是能夠將敵軍擊敗和消滅在一切進入武漢的門戶之外"。

  徐州失守之後,中共中央再次明確提出,當前緊急的任務是"保衛武漢,保衛全國,用一切方法削弱敵人,加強自己,克服一切困難與動搖,以持久戰最後戰勝敵人"。當6月12日江上重鎮安慶失守之後,刊登在6月15日《新華日報》上的一篇社論大聲疾呼,"輕視武漢之重要,將給第三期抗戰以重大的損害"。

  隨著戰事的演進和形勢的不斷變化,中國共產黨及時調整了戰略方針,在強調保衛武漢的同時,也強調要避免條件尚不充分具備的決一死戰,更不能機械地死守、死保。7月7日周恩來發表了題為《論保衛武漢及其發展前途》的重要文章,在依然認為要以"最大的決心"實施武漢保衛戰的同時,也指出了"在萬一不利的情況下轉移作戰地區"的可能選擇。8月,毛澤東等在《關於保衛武漢的方針問題的指示》中強調,"保衛武漢重在發動民眾,軍事則重在襲擊敵人之側後,遲滯敵進,爭取時間,務須避免不利的決戰,至事實上不可守時,不惜斷然放棄之"。

  應該說,這些認識和調整是基於十分冷靜和客觀的判斷的,既符合當時中國抗戰敵我力量對比依舊比較懸殊的實際,也符合對日抗戰持久作戰的總體戰略思想,並為後來的實踐證明是非常正確的。

  //

  ---------------

  抗日救亡的領路人

  ---------------

  會戰準備和爆發之後,中共組織領導了大規模的宣傳動員活動,積極動員和引導各界、各階層的民眾投身於保衛大武漢當中。

  在8月初中共中央的指示電中就明確指出,"保衛武漢重在發動群眾"。

  "戰爭的偉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抗日救亡運動在武漢會戰期間聲勢浩大、影響深遠,其中中國共產黨人扮演了非常突出的甚至關鍵性的角色。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積極領導、引導、宣傳、鼓勵和參與下,會戰期間,長江兩岸各大中城市和縣鄉中的各界、各個社會階層的民眾都被廣泛發動、組織甚至武裝起來,形成了前方後方一體、軍隊民眾一心共同抗敵的壯觀景象。

  從組織力量上看,當時的武漢集中了我黨一大批優秀領導人和幹部,其中包括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鄧穎超等,在他們的直接領導和指導下,八路軍武漢辦事處、中共中央長江局、中共湖北省委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與此同時,《新華日報》、《群眾》周刊創辦之後,在當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宣傳我黨抗戰方針提供了重要窗口,此外,通過各級組織,我黨還直接發起和領導了一些抗日民眾團體,如武漢青年救國團、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等。一時間,武漢成為了我黨在國統區力量最強、影響最廣的大型城市。

  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等共產黨人在肩負繁重領導工作的同時,還常常挑燈夜戰,寫下多篇激勵鬥志、動員民眾的重要文章。

  在當時武漢舉行的各種形式抗日救亡運動,如抗日集會、主題遊行、演講歌詠會、公祭大會、追悼會、慰問活動、宣傳周活動、抗日募捐等中,都可以看到共產黨人積極參與其中、活躍其間的身影。

  比較典型的如1938年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武漢抗日軍民舉行了盛大的紀念活動,我武漢辦事處工作人員也組成了參禮隊,並高舉"紀念總理逝世,要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爭取最後勝利"橫幅,在遊行隊伍中格外突出。4月在武漢舉行了擴大宣傳周活動,開始那天,恰逢台兒莊捷報,武漢各界在漢口舉行了獻旗慶典,李克農代表周恩來、羅炳輝與錢之光代表八路軍與會共慶。5月,參加了在台兒莊激戰中殉國川軍師長王銘章靈柩經過武漢時的致祭儀式;8月,發動、組織武漢各界發起了"徵求30萬封慰問信"運動;9月,積極協助開展了"一百萬件棉背心"募集活動,等等。

  //

  ---------------

  敵後戰場積極配合

  ---------------

  武漢會戰期間,中共還積極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克服敵占區作戰種種不利的環境和條件,發動和依靠群眾,或破交、或襲擾、或伏擊,予國民黨在長江兩岸正面戰場的作戰以主動、有力的戰略配合。

  八路軍高級將領彭德懷就指出,"我們在第二期抗戰中,轉入到敵人後方作戰,是保衛武漢、保衛西北籍以爭取持久作戰的重要方針之一"。

  1938年徐州會戰剛剛結束,中共中央就指示有關省區的我黨領導機關,要"準備與發動游擊戰爭,組織游擊隊,建立游擊區",八路軍、新四軍要積極配合正面戰場作戰,拖住敵人、遲滯敵人,使敵兩面作戰,占領區也不能穩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