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獄卒一笑:“你的那位管家,他再三囑託。唉,我也是受人錢財,替人消災麼!”
沈萬三立刻明白了,王信在外面給他使著錢,怪不得呢!想到這裡,他又自言自語起來:“錢!錢真管用,但錢也真沒用!”
他的話,老獄卒聽見了,可沒聽懂他的意思:“你說什麼?錢沒用?唉,一錢要逼死個英雄漢呢!”
沈萬三臉上浮起一絲慘然的笑。錢給他帶來的災難,這遠不是常人所能理解得了的。
“我說沈老爺,你有那麼多錢,到一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去享享清福,不好呀?要跑到這皇城來伴天子?自古就說伴君如伴虎呢!”老獄卒也坐在了牢房的邊上。
沈萬三嘆了口氣,伸頭一刀,縮頭一刀,反正已呆在這皇上的大獄中了。就是死,也只能死一次。從給皇上上書那時起,他就心橫下來了:“過去受這金錢之累,處處要看著這個臉色,看著那個臉色。現在好了,赤條條來,赤條條去,再也沒什麼牽牽掛掛的了。”
獄卒坐在大牢邊上,絮絮叨叨地說:“我說你啊,讓你的管家他們,也給皇上和那些文武大臣使點錢,多使點,說不準能保住你一條命呢!”
沈萬三一聲哂笑:“我啊,正是錢使得太多了,這才成了皇上天牢中的一名死囚犯了呢!”
正在這時,遠處有人吆喝著:“皇上駕到!”
獄卒慌忙站了起來,一副茫然的樣子:“皇上,皇上他來這天牢做什麼?”說著他恍然大悟:“啊呀,你寫的那上書,還真有用呢!”
正在這時,幾個宮人打著燈籠引著朱元璋、馬皇后和劉伯溫來到。老獄卒慌忙跪伏在地上,頭也不敢抬。
朱元璋看了看天牢,又看了看仍坐在天牢內地上的沈萬三。他讓老獄卒開了牢房門,接著走了進去。劉伯溫和馬皇后也走了進去。兩位宮人從獄卒們呆的地方,各端了條長凳來,朱元璋和馬皇后坐下。
朱元璋看著沈萬三:“沈萬三,你給朕寫那些東西,說有話要和朕說,我今天和皇后軍師,可是特地來聽你說的。”
“皇上,十幾年前,我和你在淮西古道,那位賣菜的老漢說起范蠡的故事,皇上還記得嗎?”沈萬三看著朱元璋說。
馬皇后聽出了沈萬三話中的意思,奇怪地問朱元璋:“怎麼,你和他過去就認識?”
第十七章 殘夢萬里 雲散水流(7)
朱元璋不回答馬皇后的話,只是發怒而陰沉地:“你找朕,就是要問朕這個?”
沈萬三也不回答朱元璋的話,侃侃地說著:“想那范蠡,當初棄官從商改名叫做陶朱公,陶朱陶朱,其實是逃誅,逃掉越王的誅殺。如今我沈萬三身入這死囚牢中,可無從逃脫皇上的誅殺了。我也不打算再活著出去,只是我想問問皇上,我沈萬三是否是因為太富,而要被皇上作為出頭鳥槍打?”
朱元璋語噎了。實在地說,如果當日那個沈富至今依然貧窮,這朱皇帝見著了這困頓中的故人,倒是會助他一把。可這眼前的沈萬三,畢竟太富了,富得讓皇上心中嫉恨。只是朱元璋此時並不好將他心中的這些話全都講出來,只是含糊地說著:“這……”
“想我沈萬三,出洋走海,經商而富,這於國並無一害,皇上新得天下,當鼓勵天下生產,各地所出不同,總得要有人從事這商業買賣。”沈萬三早已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姿態了。
朱元璋一聲冷笑:“嘿,商賈大者,積貯倍息,是天下之大賊也。這可是老祖宗們在《漢書》里說的。”說著他看著沈萬三:“從事商業買賣,嘿嘿,這兒的糧食倒到那兒去賣,可這糧食還是那麼多,沒增加一粒。這於國無補,於民無補,但卻使天下財富越來越集中到你們這些人手中,使你們這些人越來越富!”
“民富國才強,皇上作為一國天子,總不成要百姓越來越窮吧?”沈萬三幾乎是針鋒相對。
“你們富了,那老百姓則越來越窮了,《漢書》說,商人所以兼併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正是如此!這樣下去,國何以強,天下又何以安定?”
“皇上,不法商人,當以律條懲治。可守法商人,於國而言,於國計民生,都無害處。再說,民富則稅賦足,稅賦足則國力強盛矣。”他見朱元璋注意地聽著他的話,說得更起勁了:“連年戰亂,民不堪命矣,今國新立,當減輕徭賦!”
朱元璋奇怪起來:“朕的徭賦難道有甚於元朝?”
“別處,小民不知,惟知蘇州田賦而已!”沈萬三說著,掰著手指:“宋時,蘇州征糧三十萬石,元時八十萬石,張士誠據守吳時,增至一百萬石,可如今卻高達二百八十多萬石。”
朱元璋的臉陰沉了下來:“蘇州刁民,助張士誠據守蘇州,達十月之久。非如此,不能懲其惡!”
沈萬三冷笑起來:“皇上以之懲一時尚可,若長此以往,則蘇州這江南富庶之地,誰還敢種田?這於國於民又有何利?”
朱元璋知道沈萬三說的這些全是實情,因此沒動氣,倒是頷首點起頭來。
沈萬三接下去繼續說著:“小民曾數次出海貿易,以絲綢茶葉陶器瓷器這幾宗商品為例,江浙贛數省,數萬百姓從事桑茶陶瓷生產,安居而樂業,這有何不好?倘若再以國內其他商品暢銷於海外,則國內百姓安居者亦眾,國家稅收亦日益增多……”
沈萬三立刻明白了,王信在外面給他使著錢,怪不得呢!想到這裡,他又自言自語起來:“錢!錢真管用,但錢也真沒用!”
他的話,老獄卒聽見了,可沒聽懂他的意思:“你說什麼?錢沒用?唉,一錢要逼死個英雄漢呢!”
沈萬三臉上浮起一絲慘然的笑。錢給他帶來的災難,這遠不是常人所能理解得了的。
“我說沈老爺,你有那麼多錢,到一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去享享清福,不好呀?要跑到這皇城來伴天子?自古就說伴君如伴虎呢!”老獄卒也坐在了牢房的邊上。
沈萬三嘆了口氣,伸頭一刀,縮頭一刀,反正已呆在這皇上的大獄中了。就是死,也只能死一次。從給皇上上書那時起,他就心橫下來了:“過去受這金錢之累,處處要看著這個臉色,看著那個臉色。現在好了,赤條條來,赤條條去,再也沒什麼牽牽掛掛的了。”
獄卒坐在大牢邊上,絮絮叨叨地說:“我說你啊,讓你的管家他們,也給皇上和那些文武大臣使點錢,多使點,說不準能保住你一條命呢!”
沈萬三一聲哂笑:“我啊,正是錢使得太多了,這才成了皇上天牢中的一名死囚犯了呢!”
正在這時,遠處有人吆喝著:“皇上駕到!”
獄卒慌忙站了起來,一副茫然的樣子:“皇上,皇上他來這天牢做什麼?”說著他恍然大悟:“啊呀,你寫的那上書,還真有用呢!”
正在這時,幾個宮人打著燈籠引著朱元璋、馬皇后和劉伯溫來到。老獄卒慌忙跪伏在地上,頭也不敢抬。
朱元璋看了看天牢,又看了看仍坐在天牢內地上的沈萬三。他讓老獄卒開了牢房門,接著走了進去。劉伯溫和馬皇后也走了進去。兩位宮人從獄卒們呆的地方,各端了條長凳來,朱元璋和馬皇后坐下。
朱元璋看著沈萬三:“沈萬三,你給朕寫那些東西,說有話要和朕說,我今天和皇后軍師,可是特地來聽你說的。”
“皇上,十幾年前,我和你在淮西古道,那位賣菜的老漢說起范蠡的故事,皇上還記得嗎?”沈萬三看著朱元璋說。
馬皇后聽出了沈萬三話中的意思,奇怪地問朱元璋:“怎麼,你和他過去就認識?”
第十七章 殘夢萬里 雲散水流(7)
朱元璋不回答馬皇后的話,只是發怒而陰沉地:“你找朕,就是要問朕這個?”
沈萬三也不回答朱元璋的話,侃侃地說著:“想那范蠡,當初棄官從商改名叫做陶朱公,陶朱陶朱,其實是逃誅,逃掉越王的誅殺。如今我沈萬三身入這死囚牢中,可無從逃脫皇上的誅殺了。我也不打算再活著出去,只是我想問問皇上,我沈萬三是否是因為太富,而要被皇上作為出頭鳥槍打?”
朱元璋語噎了。實在地說,如果當日那個沈富至今依然貧窮,這朱皇帝見著了這困頓中的故人,倒是會助他一把。可這眼前的沈萬三,畢竟太富了,富得讓皇上心中嫉恨。只是朱元璋此時並不好將他心中的這些話全都講出來,只是含糊地說著:“這……”
“想我沈萬三,出洋走海,經商而富,這於國並無一害,皇上新得天下,當鼓勵天下生產,各地所出不同,總得要有人從事這商業買賣。”沈萬三早已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姿態了。
朱元璋一聲冷笑:“嘿,商賈大者,積貯倍息,是天下之大賊也。這可是老祖宗們在《漢書》里說的。”說著他看著沈萬三:“從事商業買賣,嘿嘿,這兒的糧食倒到那兒去賣,可這糧食還是那麼多,沒增加一粒。這於國無補,於民無補,但卻使天下財富越來越集中到你們這些人手中,使你們這些人越來越富!”
“民富國才強,皇上作為一國天子,總不成要百姓越來越窮吧?”沈萬三幾乎是針鋒相對。
“你們富了,那老百姓則越來越窮了,《漢書》說,商人所以兼併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正是如此!這樣下去,國何以強,天下又何以安定?”
“皇上,不法商人,當以律條懲治。可守法商人,於國而言,於國計民生,都無害處。再說,民富則稅賦足,稅賦足則國力強盛矣。”他見朱元璋注意地聽著他的話,說得更起勁了:“連年戰亂,民不堪命矣,今國新立,當減輕徭賦!”
朱元璋奇怪起來:“朕的徭賦難道有甚於元朝?”
“別處,小民不知,惟知蘇州田賦而已!”沈萬三說著,掰著手指:“宋時,蘇州征糧三十萬石,元時八十萬石,張士誠據守吳時,增至一百萬石,可如今卻高達二百八十多萬石。”
朱元璋的臉陰沉了下來:“蘇州刁民,助張士誠據守蘇州,達十月之久。非如此,不能懲其惡!”
沈萬三冷笑起來:“皇上以之懲一時尚可,若長此以往,則蘇州這江南富庶之地,誰還敢種田?這於國於民又有何利?”
朱元璋知道沈萬三說的這些全是實情,因此沒動氣,倒是頷首點起頭來。
沈萬三接下去繼續說著:“小民曾數次出海貿易,以絲綢茶葉陶器瓷器這幾宗商品為例,江浙贛數省,數萬百姓從事桑茶陶瓷生產,安居而樂業,這有何不好?倘若再以國內其他商品暢銷於海外,則國內百姓安居者亦眾,國家稅收亦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