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虎跑出有二十里地,呼味帶喘,渾身是汗,旁邊兒有棵樹,就趴到樹底下了。這個樹上有隻猴兒,躥下來一看:“喲,老虎大哥,跑什麼呀?”“兄弟,別提了,這山上我是呆不了啦!”“您怎麼呆不了啦”!“喀,西山坡來了個怪物淨吃老虎,一頓兒就得兩隻,不夠還得來四隻狼,誰碰見它誰倒霉,這山上沒我的份兒了,我非走不可了。”“啥,您是獸中之王啊,怎麼還怕這些個?您說說,您碰見的這個怪物怎麼個模樣兒?”“別提了,一提我就害怕,它耳朵一尺多長,大長臉,挺長脖子,個兒高極了,往那兒一站嚇人哪。”

  猴子這麼一聽:大長臉,大耳朵,“啊,這是驢呀,您不知道啊?您怎麼怕它呀?還吃兩隻老虎四隻狼,別聽它瞎白話,驢這個東西不吃肉,它吃草。走,我跟您看看去。”老虎說:“我可不去,剛才狐狸差點兒把我送了禮。”猴兒說:“這回您看我的,只要是驢,我把它問住了,您上去就吃!”老虎一聽,猴兒說得有點兒道理;這頭驢可淨說大話,我跑它也不追,老在那兒站著。嗯!這裡頭有詭計。想到這兒對猴子說:“好吧,咱倆一塊兒看看去。”說完猴兒騎著老虎就往回走。

  這個驢正撒歡兒呢!它心說:這個地方我為王了,老虎都怕我,別的野獸更甭提了。越想越高興,躺在太陽地兒曬暖兒,打滾兒撒歡,驢打滾兒嘛!正躺著呢,斜眼一看,老虎又來了。再仔細一看,心說:可了不得了。怎麼了?老虎身上還騎著只猴兒呢!這猴兒壞點子太多了。想到這兒,嘈一下就起來了,怎麼辦?一跑就露餡兒了,對!我先給它幾句。它衝著老虎和猴兒又念上了:

  我昨天晚上沒吃飽,今天正把老虎找。

  連虎帶猴兒一塊吃,你們倆一個也跑不了。

  老虎一聽:“我的媽呀廣扭頭剛要跑,猴兒給攔住了:“虎大哥,你幹嗎呀?你看它說了半天動窩兒沒有?您看我的。”一指這驢:“我說,你幹嗎呀?說什麼大話呀?你以為我不認識你哪,你不是劉老頭兒豆腐坊里的驢嗎!”“胡說八道,你怎麼知道我是驢呀?”

  “這事你瞞不了我,人家領著我到劉老頭兒住的那條胡同耍過猴兒,我看見過你。怎麼著?你還吃狼?吃老虎?全是瞎扯,哪兒有的事呀!”得!把驢說愣了。這老虎一看,嘈的一下把驢按倒就是一口,連血帶肉咬下一大塊來,疼得這個驢直哆噱,躺在那兒一邊兒哆嘯又說了四句:

  小小老虎你太猖狂,咬得我屁股疼得慌。

  明天咱倆再算帳,山中野獸我全吃光。

  它還吹哪!

  第123章 講字

  這段節目說講字兒,

  內容生動真有趣兒,

  能開眼界長知識兒,

  保險越聽越來勁兒,

  真像三伏吃冰棍兒,

  又涼又甜有滋味兒。

  相聲是語言藝術,作為一個相聲演員,不但要研究語言,而且還要研究文字。咱們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使用的人口最多的一種文字。外國人管漢字叫方塊兒字。現在咱們日常生活中,書、報、雜誌上用的字,大部分是宋體字。還有仿宋、正楷,印出來整齊好看。這些字體都是現代用的,古代沒有,古代是像形字,比方說“鳥”字兒,寫出來就如同畫了只小鳥,有腦袋有翅膀兒,仿佛要飛似的,月亮的“月”字兒,就像個月牙兒,這叫像形文字。後來慢慢發展到甲骨文,鐘鼎文,科斗文,又演變到篆字,篆字還分大篆、小篆,是從大篆到小篆,從小篆到不轉,怎麼?再轉就暈啦!

  每個方塊兒字都有講法,常言說“字不離模(mi)嘛!是形聲字嘛,又有形又有聲。您看,金字邊兒一個“少”字兒念“鈔”,有金,所以念鈔票的“鈔”。改火字邊兒念“炒”,炒菜嘛得用火呀。改女字邊兒念“妙”,妙齡少女。改提手兒念“抄”,抄東西沒手抄不了。您看左邊兒是形,右邊兒是聲,形聲結合,這個字又好念又好講。您研究去吧,中國這漢字裡頭學問大啦!

  比如說,戀愛的戀字,過去繁體字的寫法是:當間兒一個“言”字兒,兩旁是亂紋絲兒,底下是個“心”字兒,合在一起念:“稻’。“言為心聲”,特別是搞對象必須得說心裡話,兩個亂紋絲兒呢?代表倆人哪,倆人說起心裡話來得千言萬語,千絲萬縷,情意纏綿,嫖漂在一起!嘿,你瞧這個“檬”字多好。

  要把底下這個“心”字兒換成“又”字兒,壞啦,這就是繁體字變化的“縷”字兒,不戀啦,變啦,“又”“言”,講二話啦,這對象非吹不可。怎麼?您想啊,“心”沒啦,那還不吹呀!

  幸福的“福”字兒,是一個衣部,這邊兒一個“一”字兒,下邊兒一個“口”字兒,底下一個“田”字兒,念“福”。衣部就是說有衣服穿,一、口代表一口人,田字兒表示一畝地。一口人有一畝地,最少也打四百斤,夠吃啦,有衣穿有飯吃,吃穿不愁,豐衣足食,哎,生活幸福,故此念“福”。

  副職的“副”是一口田旁邊加個“立刀”。這“立刀”是怎麼回事呢?過去戲曲界有句術語,管當配角叫“挎刀”。哎,就是從這兒留下的。那位說了:“立刀”為什麼兩豎呢?那是表示……二把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