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很多次,我試圖從回憶的折光里看清王銅鐵那晚的動機。我看見他坐在水庫邊沿,目光透過月亮下柳樹水中形成的倒影,迷茫地落在水庫中間的人工小島上。旁邊,坐著一位長發如瀑的美麗女孩。
他心中充滿了不安,這種不安來自一種壓力,一個秘密,一種恐懼。
我說過,記者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人類的種種行為特徵。所謂的那些使命感、責任感說到底,不過是做人不同罷了。所以當王銅鐵對史湄說出:“我就是王者劍”的時候,史湄的意外和驚訝不亞於發現了外星人。她也就很快明白過來王銅鐵約會自己的動機。
王銅鐵坐在水庫邊上,看著粼粼的水波,月光在水面上灑下一片銀光,這銀波動盪著,漣漪著,銀盤一樣的月亮在水下面晃動著變形,碎片般閃亮,一會兒模糊,一會兒又清晰出來。水庫堤壩的兩側,柳樹成蔭,濃密地遮擋著外界的燈光,只有月光透過枝葉落下來,斑駁陸離。這是這個縣最大的水庫,離城中心有25公里的路程,由於偏遠,平時很少有人來,尤其晚上。水庫不遠處,就是一條內河,新生的蘆葦叢叢密密,河面蒼茫遼闊,野鴨啞啞地從蘆葦叢上飛過,掠過水麵,在水面上留下一個飛逝的影子,然後又落下來,在水面上滑翔;遠處有漁船“突突”地游弋,後面拖著捕魚的拖網,星子一樣的燈光在水裡閃爍著,有一種動人的靜謐。
由於工作性質,王銅鐵幾乎對這個城市所有的地方都熟悉,當他第一次來這個水庫的時候,就喜歡上了這裡安靜幽美的環境,感嘆地說:“如果一個人發愁的時候,來這裡可以說會讓人愁緒頓消,心曠神怡。”
現在王銅鐵有了心事,他想到的第一個地方就是這裡。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如果說還有第二原因的話,那麼就是出於安全的考慮。這裡遠離縣城,可以避開他們認識的人,防止生出一些閒話。
王銅鐵看著遠處,沒有說話,眼前這靜謐美麗的夜景以及身邊美麗溫柔的女孩沒有讓他有些許的喜悅,他內心深處翻江倒海。他要說什麼?他要做什麼?男人總有一些東西需要自己承擔,王銅鐵不是一個習慣訴說的人,他更多的是承受。這種承受來自內心的煎熬和外力的擠迫。
八年前,他還是在校大學生,到省城某報參加暑期實踐。那時候這家報社新聞中心副主任是大自己兩屆的校友,他去實習,跟著這位校友跑新聞,寫新聞。因為嫌自己的名字太土氣,他沒有用自己真名,而是用了一個筆名:王者劍。
充滿理想的王銅鐵對記者這一職業有著美好的期待和唯美的憧憬,他說,記者應該像劍一樣用筆刺透社會的層層黑幕,還人間一個正義公道,鞭撻假醜惡,弘揚真善美。
他跟著這位校友學習採訪,偶爾自己出去跑一些無關緊要的新聞,這時他會綴上名字王者劍。一個初出茅廬的菜鳥,自然不會寫出什麼轟動的新聞,但是王銅鐵的敬業勤快以及深厚的寫作功底和對新聞敏銳地捕捉能力還是得到了這位校友的賞識。而一件突發事件讓許多老記者也對王銅鐵開始刮目相看。
那一年,省城一處工地突然發生塌方,四名作業工人被砸進了土坑裡。由於事發突然,當王銅鐵的校友得到新聞線索的時候,家裡的記者都出去採訪了,只有王銅鐵一人可用。他立刻安排王銅鐵趕往現場,這時候電視台、電台、以及其他報社的記者都趕到了。工地開始封鎖消息,拒絕記者進入採訪,雙方很快發生了衝突,保安開始動手打人,一名記者的眼鏡被打掉,另一名記者被一塊石頭砸中頭部,當場暈了過去。王銅鐵一看局面難以控制,他迅速轉到工地另一側,爬上牆跳進工地,並很快找到出事現場。他拿出相機,快速地拍攝了工地現場的情況,這時候還有一名工人埋在裡面,人們還在組織搶救,就在他詢問搶救人員受傷的其他工人送往那家醫院的時候,工地保安發現了他,頓時有保安吆喝:“那裡有個記者,不要讓他跑了!把他的相機奪過來!”
三個保安追來。王銅鐵一看不好,撒腿就跑,他靈活地竄上牆頭,跳出牆外後,趕忙打車趕往醫院,在醫院採訪了兩個倖存者,從他們口中他得知其中一名工人已經當場死亡,而當時施工作業時,周圍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在狹窄的空間裡,挖出的土已經嚴重超過了標準高度,但是工頭還是責令他們繼續挖,最終導致土方跨塌,悲劇發生。王銅鐵迅速寫稿,在第一時間發出了報導。從保安阻撓記者採訪,記者被打,到倖存人的口述記錄,在報導了事件之後,王銅鐵接著繼續跟蹤採訪,發出第二篇,質問工程施工方資質,以及層層轉包,利益分割盤剝下的工程建設弊端;接著王銅鐵又採訪了被打記者,發出第三篇報導,指出記者人身權利受到侵害,採訪權被侵奪這一社會普遍現象,責問阻撓記者採訪背後的掩蓋事情真相本質。
正是由於這三篇報導的及時推出,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承包工程建設的工頭和打人保安被刑事拘留,並最終判刑,項目負責人被撤職查辦,傷亡的四名民工和受傷記者也分別得到了賠償。
王銅鐵望著遠處不說話,史湄就越加疑惑,她凝視著王銅鐵表情嚴肅的臉,笑了,說:“你不能就這樣把我約出來一句話不說吧?”
他心中充滿了不安,這種不安來自一種壓力,一個秘密,一種恐懼。
我說過,記者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人類的種種行為特徵。所謂的那些使命感、責任感說到底,不過是做人不同罷了。所以當王銅鐵對史湄說出:“我就是王者劍”的時候,史湄的意外和驚訝不亞於發現了外星人。她也就很快明白過來王銅鐵約會自己的動機。
王銅鐵坐在水庫邊上,看著粼粼的水波,月光在水面上灑下一片銀光,這銀波動盪著,漣漪著,銀盤一樣的月亮在水下面晃動著變形,碎片般閃亮,一會兒模糊,一會兒又清晰出來。水庫堤壩的兩側,柳樹成蔭,濃密地遮擋著外界的燈光,只有月光透過枝葉落下來,斑駁陸離。這是這個縣最大的水庫,離城中心有25公里的路程,由於偏遠,平時很少有人來,尤其晚上。水庫不遠處,就是一條內河,新生的蘆葦叢叢密密,河面蒼茫遼闊,野鴨啞啞地從蘆葦叢上飛過,掠過水麵,在水面上留下一個飛逝的影子,然後又落下來,在水面上滑翔;遠處有漁船“突突”地游弋,後面拖著捕魚的拖網,星子一樣的燈光在水裡閃爍著,有一種動人的靜謐。
由於工作性質,王銅鐵幾乎對這個城市所有的地方都熟悉,當他第一次來這個水庫的時候,就喜歡上了這裡安靜幽美的環境,感嘆地說:“如果一個人發愁的時候,來這裡可以說會讓人愁緒頓消,心曠神怡。”
現在王銅鐵有了心事,他想到的第一個地方就是這裡。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如果說還有第二原因的話,那麼就是出於安全的考慮。這裡遠離縣城,可以避開他們認識的人,防止生出一些閒話。
王銅鐵看著遠處,沒有說話,眼前這靜謐美麗的夜景以及身邊美麗溫柔的女孩沒有讓他有些許的喜悅,他內心深處翻江倒海。他要說什麼?他要做什麼?男人總有一些東西需要自己承擔,王銅鐵不是一個習慣訴說的人,他更多的是承受。這種承受來自內心的煎熬和外力的擠迫。
八年前,他還是在校大學生,到省城某報參加暑期實踐。那時候這家報社新聞中心副主任是大自己兩屆的校友,他去實習,跟著這位校友跑新聞,寫新聞。因為嫌自己的名字太土氣,他沒有用自己真名,而是用了一個筆名:王者劍。
充滿理想的王銅鐵對記者這一職業有著美好的期待和唯美的憧憬,他說,記者應該像劍一樣用筆刺透社會的層層黑幕,還人間一個正義公道,鞭撻假醜惡,弘揚真善美。
他跟著這位校友學習採訪,偶爾自己出去跑一些無關緊要的新聞,這時他會綴上名字王者劍。一個初出茅廬的菜鳥,自然不會寫出什麼轟動的新聞,但是王銅鐵的敬業勤快以及深厚的寫作功底和對新聞敏銳地捕捉能力還是得到了這位校友的賞識。而一件突發事件讓許多老記者也對王銅鐵開始刮目相看。
那一年,省城一處工地突然發生塌方,四名作業工人被砸進了土坑裡。由於事發突然,當王銅鐵的校友得到新聞線索的時候,家裡的記者都出去採訪了,只有王銅鐵一人可用。他立刻安排王銅鐵趕往現場,這時候電視台、電台、以及其他報社的記者都趕到了。工地開始封鎖消息,拒絕記者進入採訪,雙方很快發生了衝突,保安開始動手打人,一名記者的眼鏡被打掉,另一名記者被一塊石頭砸中頭部,當場暈了過去。王銅鐵一看局面難以控制,他迅速轉到工地另一側,爬上牆跳進工地,並很快找到出事現場。他拿出相機,快速地拍攝了工地現場的情況,這時候還有一名工人埋在裡面,人們還在組織搶救,就在他詢問搶救人員受傷的其他工人送往那家醫院的時候,工地保安發現了他,頓時有保安吆喝:“那裡有個記者,不要讓他跑了!把他的相機奪過來!”
三個保安追來。王銅鐵一看不好,撒腿就跑,他靈活地竄上牆頭,跳出牆外後,趕忙打車趕往醫院,在醫院採訪了兩個倖存者,從他們口中他得知其中一名工人已經當場死亡,而當時施工作業時,周圍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在狹窄的空間裡,挖出的土已經嚴重超過了標準高度,但是工頭還是責令他們繼續挖,最終導致土方跨塌,悲劇發生。王銅鐵迅速寫稿,在第一時間發出了報導。從保安阻撓記者採訪,記者被打,到倖存人的口述記錄,在報導了事件之後,王銅鐵接著繼續跟蹤採訪,發出第二篇,質問工程施工方資質,以及層層轉包,利益分割盤剝下的工程建設弊端;接著王銅鐵又採訪了被打記者,發出第三篇報導,指出記者人身權利受到侵害,採訪權被侵奪這一社會普遍現象,責問阻撓記者採訪背後的掩蓋事情真相本質。
正是由於這三篇報導的及時推出,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承包工程建設的工頭和打人保安被刑事拘留,並最終判刑,項目負責人被撤職查辦,傷亡的四名民工和受傷記者也分別得到了賠償。
王銅鐵望著遠處不說話,史湄就越加疑惑,她凝視著王銅鐵表情嚴肅的臉,笑了,說:“你不能就這樣把我約出來一句話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