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鬧著鬧著,林月走到我邊上挨著我坐下了,非要與我干三杯。三杯啤酒我喝下去估計問題不大,可林月真要喝三杯的話估計當場就得躺下。她已經醉眼蒙蒙了。所以,我勸林月不要喝了,我們舉杯碰一下,意思到就可以了。林月偏執地要干,而且是三杯。我便叫她給個非要干三杯的理由來。
林月說:“第一杯,感謝大勇哥知遇之恩,一直以來的關照!”我笑笑說,這杯你應該與你的小梅姐喝,她才與你有知遇之恩,關照你的也是她。林月說:“一會兒再與她喝,你們倆一樣的。”
酒我沒立馬喝,接著問:“那第二杯的理由是什麼?”
林月搖頭晃腦地想了一下,說:“感謝大勇哥為我組織的生日慶祝晚宴。”
我邊哈哈笑著邊擺手說:“這杯酒剛才在飯店裡已經喝過了,我們就不重複這個理由了,呵呵,說第三杯的理由吧。”
這次,林月想了足足有一分多鐘,我感覺她在說一個很沉重的理由,似乎難以啟齒又不得不說的狀態。果然,林月在左思右想之後說:“第三杯酒為了我暗戀你一場,乾杯!”
這下該我傻眼了,說喝不是,說不喝也不是。雖然我知道林月的心思,那只是彼此知道而已,畢竟沒說出來。而一旦這層最後的窗戶紙捅破之後,臉上還是頓感尷尬。
見我愣在那不說話,林月接著說:“大勇哥,我知道你不愛我,我只是一個農村來的丫頭,我配不上你,但這並不能阻止我去愛你。”
我打斷林月的話說:“林月,不是的,我從來沒有因為你來自鄉下而看不起你,我自己也是來自農村,我感激你這份真心的愛,但我無法接受你這份愛。”
林月同樣阻止了我的話說:“大勇哥,我知道,你不用解釋了,以前我不是很清楚你為什麼不接受我,現在我知道你是為了嫂子。我為嫂子感動高興,同樣也祝福你和嫂子圓滿、快樂地結伴走完以後的日子。”說完這句,林月低下頭去,我看見她雙眼飽含著淚水……
我安慰著林月說:“林月,感謝你,真心的,你就別走了,留下來吧,我相信你嫂子會和小梅一樣地喜歡你的,待你如親妹子一般。”
林月搖了搖頭,強顏歡笑說:“我的家在北方,這裡不屬於我,我想還是回到家鄉去結婚生子的好,謝謝大勇哥。以後去東北一定要通知我,我為你接風洗塵。”
我主動舉起了酒杯朝林月說:“這杯酒我陪你喝,你喝一口,餘下的交給我來代。”
林月沒聽我的話,舉起酒杯一飲而盡,然後手中拎著酒杯找其他同事喝去了。這一場飽含淚水、歡樂、凝重而又輕鬆的鬧騰一直持續到凌晨一點多鐘才結束,一個個喝得東南西北都不分。
第一百零四章 沒了得力幹將,我該怎麼辦?
林月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小梅都不習慣,她已經習慣了林月當助手的日子,這能理解。後來,小梅不停地招聘新助手以代替林月,但都不稱心如意。可見林月在小梅心中的地位之重要。
不管怎麼說,林月只是一個有力助手,接下來我要面對的問題則比小梅難得多。我反反覆覆地糾結著一個問題,如果小梅婚後離開義烏定居澳大利亞,那我就不是少了個助手這般簡單了,簡直就是少了半邊大腦外加一條胳膊。這些年來,小梅對我對整個企業來說,那作用之大是無需置疑也是無可替代的。但我又不能開口勸說小梅留在義烏,不要定居澳大利亞,這是小梅一生的幸福,作為兄長,我只能祝福她而不是破壞她今後的幸福。自從小梅與W的關係確認之後,我長時間地思考沒有小梅的日子,企業的模式與走勢要怎樣改變的問題。這個問題十分現實十分之重要,無法迴避!我更不知道如何開口與小梅談及這個問題,總在想一個合理的方式與方法。當然,在與小梅談之前我得準備好一個方案來徵求小梅的意見,同樣,這個方案也很難。
在義烏遍地都是外貿公司或是外貿SOHO,這些人中不乏單幹者,自己是老闆又是員工;有的是夫妻雙干;還有的是家人合干。他們一開始都是在某個外貿公司或是某個企業中從事外貿工作,時機成熟後就出來單飛了。單飛後就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原公司面前,那就是客戶的流失。這些客戶中可能不是公司客戶群中數一數二的大客戶,可能就是一些中小型客戶,但對公司而言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失。
直白地講,公司花錢搭建了外貿平台,又花錢培養員工尋找客戶,到後來,員工帶走了成熟客戶。用句《三國》中的台詞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之事。仿佛這就是一種宿命在更替,誰也逃脫不了。
我深知這點,所以我糾結沒有小梅在的日子後我的外貿這攤子如何處置?是撤還是留?如果留該交給誰來打理?我自己已經是根本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這個能力了。現在的業務量與業務知識已經不是我以前那麼簡單了,客人多又雜,介入的行業又多。
利用回家過年閒暇的日子,我當著母親的面和小梅聊起了她婚後之事。小梅起先並沒有理解我的意思,她說:“哥,雖說錢是我們兩個人一起掙的,但我不會帶走的,我以前支持你,今後也會一直支持你,錢就算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好了。”
我解釋說:“小梅,哥擔心的不是這個事,而是你走後我怎麼辦?準確地說是外貿那攤子的事怎麼辦?”
小梅說:“哥,這個你不用擔心,我早替你想好了,所以我一直在給你物色合適的人選,只可惜林月不在了,要不她是第一人選。”
我聽了小梅的話後誤以為小梅還沒有聽懂我的意思,所以我把義烏公司與外貿員的關係詳細地分析給她聽。小梅聽到一半就沒讓我繼續說下去了,小梅說:“哥,你說的這些以前都說過N次了,我懂,你聽我把話講完。”
小梅繼續說:“我的想法有兩條,一是解散現有的外貿公司和外貿業務,我們工廠現在已經完全有實力掙錢,可以捨棄其他外貿業務,是時候成立工廠的外貿部了,專業服務自己工廠的產品;第二條,合理有效地控制住業務員以及每個業務員手中的客戶資源。”
我覺得小梅的想法很大膽,也有可操作性,但我不解小梅口中提及的“合理有效地控制住業務員”,這也是一直困擾我的問題。所以我急切地問小梅如何做到這一點。
小梅孩子氣地說:“哥,你也有不如我的時候,需要聽我高見的時候呀。”我笑笑說:“你還沒說出來,還不知是高見還是低見呢,得我聽完了再說。”
母親在邊上聽著也笑了,但沒說話,這種談話她想插也插不上。
小梅故作胸有成竹地說:“哥,你想啊,連接外貿員與客戶之間的紐帶是什麼?”我想了想說:“當然是各種國際商貿平台嘍,比如網際網路,比如各種展會等。”
小梅得意地笑著說:“不對!”
我說:“我覺得是,為什麼不是呢?”
林月說:“第一杯,感謝大勇哥知遇之恩,一直以來的關照!”我笑笑說,這杯你應該與你的小梅姐喝,她才與你有知遇之恩,關照你的也是她。林月說:“一會兒再與她喝,你們倆一樣的。”
酒我沒立馬喝,接著問:“那第二杯的理由是什麼?”
林月搖頭晃腦地想了一下,說:“感謝大勇哥為我組織的生日慶祝晚宴。”
我邊哈哈笑著邊擺手說:“這杯酒剛才在飯店裡已經喝過了,我們就不重複這個理由了,呵呵,說第三杯的理由吧。”
這次,林月想了足足有一分多鐘,我感覺她在說一個很沉重的理由,似乎難以啟齒又不得不說的狀態。果然,林月在左思右想之後說:“第三杯酒為了我暗戀你一場,乾杯!”
這下該我傻眼了,說喝不是,說不喝也不是。雖然我知道林月的心思,那只是彼此知道而已,畢竟沒說出來。而一旦這層最後的窗戶紙捅破之後,臉上還是頓感尷尬。
見我愣在那不說話,林月接著說:“大勇哥,我知道你不愛我,我只是一個農村來的丫頭,我配不上你,但這並不能阻止我去愛你。”
我打斷林月的話說:“林月,不是的,我從來沒有因為你來自鄉下而看不起你,我自己也是來自農村,我感激你這份真心的愛,但我無法接受你這份愛。”
林月同樣阻止了我的話說:“大勇哥,我知道,你不用解釋了,以前我不是很清楚你為什麼不接受我,現在我知道你是為了嫂子。我為嫂子感動高興,同樣也祝福你和嫂子圓滿、快樂地結伴走完以後的日子。”說完這句,林月低下頭去,我看見她雙眼飽含著淚水……
我安慰著林月說:“林月,感謝你,真心的,你就別走了,留下來吧,我相信你嫂子會和小梅一樣地喜歡你的,待你如親妹子一般。”
林月搖了搖頭,強顏歡笑說:“我的家在北方,這裡不屬於我,我想還是回到家鄉去結婚生子的好,謝謝大勇哥。以後去東北一定要通知我,我為你接風洗塵。”
我主動舉起了酒杯朝林月說:“這杯酒我陪你喝,你喝一口,餘下的交給我來代。”
林月沒聽我的話,舉起酒杯一飲而盡,然後手中拎著酒杯找其他同事喝去了。這一場飽含淚水、歡樂、凝重而又輕鬆的鬧騰一直持續到凌晨一點多鐘才結束,一個個喝得東南西北都不分。
第一百零四章 沒了得力幹將,我該怎麼辦?
林月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小梅都不習慣,她已經習慣了林月當助手的日子,這能理解。後來,小梅不停地招聘新助手以代替林月,但都不稱心如意。可見林月在小梅心中的地位之重要。
不管怎麼說,林月只是一個有力助手,接下來我要面對的問題則比小梅難得多。我反反覆覆地糾結著一個問題,如果小梅婚後離開義烏定居澳大利亞,那我就不是少了個助手這般簡單了,簡直就是少了半邊大腦外加一條胳膊。這些年來,小梅對我對整個企業來說,那作用之大是無需置疑也是無可替代的。但我又不能開口勸說小梅留在義烏,不要定居澳大利亞,這是小梅一生的幸福,作為兄長,我只能祝福她而不是破壞她今後的幸福。自從小梅與W的關係確認之後,我長時間地思考沒有小梅的日子,企業的模式與走勢要怎樣改變的問題。這個問題十分現實十分之重要,無法迴避!我更不知道如何開口與小梅談及這個問題,總在想一個合理的方式與方法。當然,在與小梅談之前我得準備好一個方案來徵求小梅的意見,同樣,這個方案也很難。
在義烏遍地都是外貿公司或是外貿SOHO,這些人中不乏單幹者,自己是老闆又是員工;有的是夫妻雙干;還有的是家人合干。他們一開始都是在某個外貿公司或是某個企業中從事外貿工作,時機成熟後就出來單飛了。單飛後就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原公司面前,那就是客戶的流失。這些客戶中可能不是公司客戶群中數一數二的大客戶,可能就是一些中小型客戶,但對公司而言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失。
直白地講,公司花錢搭建了外貿平台,又花錢培養員工尋找客戶,到後來,員工帶走了成熟客戶。用句《三國》中的台詞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之事。仿佛這就是一種宿命在更替,誰也逃脫不了。
我深知這點,所以我糾結沒有小梅在的日子後我的外貿這攤子如何處置?是撤還是留?如果留該交給誰來打理?我自己已經是根本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這個能力了。現在的業務量與業務知識已經不是我以前那麼簡單了,客人多又雜,介入的行業又多。
利用回家過年閒暇的日子,我當著母親的面和小梅聊起了她婚後之事。小梅起先並沒有理解我的意思,她說:“哥,雖說錢是我們兩個人一起掙的,但我不會帶走的,我以前支持你,今後也會一直支持你,錢就算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好了。”
我解釋說:“小梅,哥擔心的不是這個事,而是你走後我怎麼辦?準確地說是外貿那攤子的事怎麼辦?”
小梅說:“哥,這個你不用擔心,我早替你想好了,所以我一直在給你物色合適的人選,只可惜林月不在了,要不她是第一人選。”
我聽了小梅的話後誤以為小梅還沒有聽懂我的意思,所以我把義烏公司與外貿員的關係詳細地分析給她聽。小梅聽到一半就沒讓我繼續說下去了,小梅說:“哥,你說的這些以前都說過N次了,我懂,你聽我把話講完。”
小梅繼續說:“我的想法有兩條,一是解散現有的外貿公司和外貿業務,我們工廠現在已經完全有實力掙錢,可以捨棄其他外貿業務,是時候成立工廠的外貿部了,專業服務自己工廠的產品;第二條,合理有效地控制住業務員以及每個業務員手中的客戶資源。”
我覺得小梅的想法很大膽,也有可操作性,但我不解小梅口中提及的“合理有效地控制住業務員”,這也是一直困擾我的問題。所以我急切地問小梅如何做到這一點。
小梅孩子氣地說:“哥,你也有不如我的時候,需要聽我高見的時候呀。”我笑笑說:“你還沒說出來,還不知是高見還是低見呢,得我聽完了再說。”
母親在邊上聽著也笑了,但沒說話,這種談話她想插也插不上。
小梅故作胸有成竹地說:“哥,你想啊,連接外貿員與客戶之間的紐帶是什麼?”我想了想說:“當然是各種國際商貿平台嘍,比如網際網路,比如各種展會等。”
小梅得意地笑著說:“不對!”
我說:“我覺得是,為什麼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