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馬克思在經濟困境中收到了母親的遺產,收到了一小筆卻沉甸甸的希望,又是收到了一分難以忍受的痛苦……母親啊,最終不是在剋扣孩兒,而是在剋扣著她自己……母親用一生的艱苦、儉僕寄給孩兒“願鐵成鋼”的恨——和愛……
親愛的卡爾,您每星期都要用海綿和肥皂洗一次澡。
您喝的咖啡是怎樣弄的?是自己煮,還是怎麼的?……
……祝您健康,想必聖誕節您會有些什麼要求,只要是媽媽能做到的,我都將樂於去做……
……向您致意並吻您,您永遠是我最可愛的、最好的人疼愛您的母親
這時,馬克思又想起了在波恩大學讀書時收到媽媽的信。這銀花花的鋼鏰碰撞聲不就是母親恨兒和愛兒的叮嚀和忠告嗎?……
馬克思終於用母親的遺產償還了債務。並為告慰母親,用這筆錢在哈佛斯拉克小山梅特公園第一次租用了一棟寬敞、舒適、向陽的別墅——莫丹那一號別墅。
別墅里,夜深的油燈熬得嗤嗤地響……
為生計奔波的時候發現錢的重要,一旦得到了錢又並沒有感覺到錢的重要究竟在哪裡?馬克思隨時警惕著自己卷進金錢的怪圈,可關鍵的時候又被金錢所戲謔。想起來,也嘲笑自己一時的不正常。
他最終不為錢所俘虜。他不把錢當作回事,得到就按照需要放開手腳去辦該要辦的事,沒有了就再去想辦法掙來維繫。生存的目的不僅僅為了錢,就像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吃飯又不僅僅是為了活著的簡單道理一樣。
馬克思得到錢的時候不去吝惜它,儘管這之前苦受了錢的折磨,他很快又將它放到自己想要急於辦的事情上去。
得到了一筆小小的遺產,他就立即為一家人改變生活環境,讓全家人享受公園式的美麗、幽雅的生活,讓冥冥中的母親為孩兒一家的轉機露出微笑。馬克思又拿出生活外的所剩去資助貧困的朋友,要琳蘅寄給他同恩格斯安排去德國代替他們開展革命工作的威廉·李卜克內西。
於是,從德國寄來的錢又很快返回德國去……
1864年5月初,突然從曼徹斯特傳來了威廉·沃爾弗病重的消息,馬克思大吃一驚,為了要同這位“好同志”再見一面,他急急忙忙趕到曼徹斯特去。沃爾弗卻已於5月9日逝世,馬克思沒能同這位全家最親密的朋友最後見上一面,沃爾弗這位老單身漢卻寫遺囑把自己生活中積攢下來的大約800英鎊留給了馬克思一家。
馬克思看到沃爾弗身上穿的破舊的衣服,平時節儉的食物……這位嚴峻剛毅的男子漢又幾次中斷了悼詞。
早在1862年春季,《論壇報》已不請馬克思撰稿了,因為美國國內事件已占了該報的全部篇幅。其他約稿的機會也不經常有。自從1864年秋天起,國際工人協會的活動用去了馬克思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忙於活動幾乎斷了稿酬。因此,1865年5月,馬克思一家又陷於貧困的境地了。所有可以抵押的東西都逐漸進了當鋪,然而即使這樣,也還不能使債權人滿意。
為此,馬克思的女兒們又不能到學校去上課了,一家又過著半飽的生活。
一次,恩格斯正趕到家裡來,為了手裡的寫作想和馬克思一同到馬克思常去的英國博物館的圖書館找資料。
“我自己也想上那兒去……”馬克思只好這麼說。
“那麼,你穿衣服吧?”
馬克思卻只是坐著不動,恩格斯再仔細看他的寢衣和鞋子等,不禁大笑起來,馬克思自己也覺得很滑稽,他竟又不能走上街去,因為鞋子完全穿破了,而上衣呢,也送到當鋪里去了。
一天早上,馬克思照常走進他的書房裡,準備工作。這已成了習慣,早晨必定要先看看報紙,他伸手向桌子的右邊去取報紙,想拿來看一下,但卻是空空的。馬克思皺皺眉頭,打開了房門走出來。
他不耐煩地喊道:“燕妮!你忘了給我買報!”
燕妮走到他面前,輕聲地說:“卡爾,錢不夠買報紙了。”
馬克思看著她說得耷拉著頭,內心禁不住憐憫妻子來了。他不說什麼,向前用力吻了她一下,然後回到書桌旁邊去準備寫稿子。
可桌子上翻不出乾淨紙了,一張也沒有。剩下的全是寫滿了字的手稿了。這一天,連買紙的錢也不夠用。
馬克思想到要把兩個大女兒介紹到工廠里去打工,恩格斯知道後心裡非常難過,他反對馬克思這樣做,孩子還是讀書的年齡。
恩格斯除每月定期從曼徹斯特寄來生活費外,又一次性寄來了1000塔勒。
馬克思1865年7月底寫信給恩格斯說:“起初我想上你那去當面談談這件事。”他又說:“老實告訴你,我與其寫這封信,還不如砍掉自己的大拇指,半輩子依靠別人生活,每當想起這一點,就不禁心酸。這時惟一能使我挺起身來的,就是我意識到我們兩人正在從事一項合夥的事業,而我則把自己的時間用於這項事業的理論方面和黨的方面。”他講完自己家庭困難的狀況,又詳細介紹《資本論》的寫作進程和國際工人協會的事情。
馬克思為了共同的事業,他一心撲在黨的理論和工作上去了,僅靠自己研究外的餘暇擠時間寫些稿件得點稿酬養家餬口,他很少在金錢上有能力再去接濟朋友了。可是,為著共同的理想,輝煌的人生,他的巨大的人格力量在起作用,朋友看重他回報的不是金錢,而是用金錢無法比擬、計量的推進整個人類社會歷史向前發展的不朽的科學事業……
政治流亡的風波,經濟拮据的折騰,加上身體的摧殘,《資本論》的寫作進展緩慢。
馬克思前後歷時25年,終於1867年9月14日,《資本論》第一卷在漢堡出版了,印數1000本。
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著作的問世,是馬克思人生半輩子辛勤勞動的結晶。
馬克思還在40年代擔任《萊茵報》主編的時候,就對政治經濟發生了興趣。他自己曾經說:“1842—1843年間,我作為《萊茵報》的主編,第一次遇到所謂物質利益發表意見的難事……是促使我去研究經濟問題的最初動因。”
1843年馬克思遷居巴黎以後,孜孜不倦地研究政治經濟學,仔細閱讀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許多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著作,並作了大量的讀書筆記。他這一時期經濟學上的研究成果體現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在這裡,馬克思提出了異化勞動的見解,這實質上是他的資本占有僱傭勞動理論的萌芽形式。
1845年2月3日,馬克思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來到了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在這裡,除繼續研讀以往經濟學家的著作外,他還閱讀同時代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作品,並收集有關經濟學方面的材料。
馬克思打算寫一本經濟學巨著,書名定為《政治和政治經濟學批判》。1845年2月他同達姆斯塔德的出版商列斯凱簽了出版合同,可是這一計劃未能實現。列斯凱由於受到普魯士政府和警察當局的壓力,要求馬克思把這本著作寫成純學術性的作品。馬克思嚴詞拒絕了這個無理要求。後來列斯凱取消了合同。儘管如此,馬克思並沒有停止對經濟學的研究。1847年出版的批判蒲魯東的著作《哲學的貧困》和同年12月在布魯塞爾德意志工人協會所作的《僱傭勞動與資本》的講演,可見馬克思當時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果。那時馬克思雖然還沒有提出剩餘價值這一術語,但他已經非常清楚地知道了“資本家的剩餘價值”是從哪裡生產的和怎樣產生的。
親愛的卡爾,您每星期都要用海綿和肥皂洗一次澡。
您喝的咖啡是怎樣弄的?是自己煮,還是怎麼的?……
……祝您健康,想必聖誕節您會有些什麼要求,只要是媽媽能做到的,我都將樂於去做……
……向您致意並吻您,您永遠是我最可愛的、最好的人疼愛您的母親
這時,馬克思又想起了在波恩大學讀書時收到媽媽的信。這銀花花的鋼鏰碰撞聲不就是母親恨兒和愛兒的叮嚀和忠告嗎?……
馬克思終於用母親的遺產償還了債務。並為告慰母親,用這筆錢在哈佛斯拉克小山梅特公園第一次租用了一棟寬敞、舒適、向陽的別墅——莫丹那一號別墅。
別墅里,夜深的油燈熬得嗤嗤地響……
為生計奔波的時候發現錢的重要,一旦得到了錢又並沒有感覺到錢的重要究竟在哪裡?馬克思隨時警惕著自己卷進金錢的怪圈,可關鍵的時候又被金錢所戲謔。想起來,也嘲笑自己一時的不正常。
他最終不為錢所俘虜。他不把錢當作回事,得到就按照需要放開手腳去辦該要辦的事,沒有了就再去想辦法掙來維繫。生存的目的不僅僅為了錢,就像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吃飯又不僅僅是為了活著的簡單道理一樣。
馬克思得到錢的時候不去吝惜它,儘管這之前苦受了錢的折磨,他很快又將它放到自己想要急於辦的事情上去。
得到了一筆小小的遺產,他就立即為一家人改變生活環境,讓全家人享受公園式的美麗、幽雅的生活,讓冥冥中的母親為孩兒一家的轉機露出微笑。馬克思又拿出生活外的所剩去資助貧困的朋友,要琳蘅寄給他同恩格斯安排去德國代替他們開展革命工作的威廉·李卜克內西。
於是,從德國寄來的錢又很快返回德國去……
1864年5月初,突然從曼徹斯特傳來了威廉·沃爾弗病重的消息,馬克思大吃一驚,為了要同這位“好同志”再見一面,他急急忙忙趕到曼徹斯特去。沃爾弗卻已於5月9日逝世,馬克思沒能同這位全家最親密的朋友最後見上一面,沃爾弗這位老單身漢卻寫遺囑把自己生活中積攢下來的大約800英鎊留給了馬克思一家。
馬克思看到沃爾弗身上穿的破舊的衣服,平時節儉的食物……這位嚴峻剛毅的男子漢又幾次中斷了悼詞。
早在1862年春季,《論壇報》已不請馬克思撰稿了,因為美國國內事件已占了該報的全部篇幅。其他約稿的機會也不經常有。自從1864年秋天起,國際工人協會的活動用去了馬克思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忙於活動幾乎斷了稿酬。因此,1865年5月,馬克思一家又陷於貧困的境地了。所有可以抵押的東西都逐漸進了當鋪,然而即使這樣,也還不能使債權人滿意。
為此,馬克思的女兒們又不能到學校去上課了,一家又過著半飽的生活。
一次,恩格斯正趕到家裡來,為了手裡的寫作想和馬克思一同到馬克思常去的英國博物館的圖書館找資料。
“我自己也想上那兒去……”馬克思只好這麼說。
“那麼,你穿衣服吧?”
馬克思卻只是坐著不動,恩格斯再仔細看他的寢衣和鞋子等,不禁大笑起來,馬克思自己也覺得很滑稽,他竟又不能走上街去,因為鞋子完全穿破了,而上衣呢,也送到當鋪里去了。
一天早上,馬克思照常走進他的書房裡,準備工作。這已成了習慣,早晨必定要先看看報紙,他伸手向桌子的右邊去取報紙,想拿來看一下,但卻是空空的。馬克思皺皺眉頭,打開了房門走出來。
他不耐煩地喊道:“燕妮!你忘了給我買報!”
燕妮走到他面前,輕聲地說:“卡爾,錢不夠買報紙了。”
馬克思看著她說得耷拉著頭,內心禁不住憐憫妻子來了。他不說什麼,向前用力吻了她一下,然後回到書桌旁邊去準備寫稿子。
可桌子上翻不出乾淨紙了,一張也沒有。剩下的全是寫滿了字的手稿了。這一天,連買紙的錢也不夠用。
馬克思想到要把兩個大女兒介紹到工廠里去打工,恩格斯知道後心裡非常難過,他反對馬克思這樣做,孩子還是讀書的年齡。
恩格斯除每月定期從曼徹斯特寄來生活費外,又一次性寄來了1000塔勒。
馬克思1865年7月底寫信給恩格斯說:“起初我想上你那去當面談談這件事。”他又說:“老實告訴你,我與其寫這封信,還不如砍掉自己的大拇指,半輩子依靠別人生活,每當想起這一點,就不禁心酸。這時惟一能使我挺起身來的,就是我意識到我們兩人正在從事一項合夥的事業,而我則把自己的時間用於這項事業的理論方面和黨的方面。”他講完自己家庭困難的狀況,又詳細介紹《資本論》的寫作進程和國際工人協會的事情。
馬克思為了共同的事業,他一心撲在黨的理論和工作上去了,僅靠自己研究外的餘暇擠時間寫些稿件得點稿酬養家餬口,他很少在金錢上有能力再去接濟朋友了。可是,為著共同的理想,輝煌的人生,他的巨大的人格力量在起作用,朋友看重他回報的不是金錢,而是用金錢無法比擬、計量的推進整個人類社會歷史向前發展的不朽的科學事業……
政治流亡的風波,經濟拮据的折騰,加上身體的摧殘,《資本論》的寫作進展緩慢。
馬克思前後歷時25年,終於1867年9月14日,《資本論》第一卷在漢堡出版了,印數1000本。
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著作的問世,是馬克思人生半輩子辛勤勞動的結晶。
馬克思還在40年代擔任《萊茵報》主編的時候,就對政治經濟發生了興趣。他自己曾經說:“1842—1843年間,我作為《萊茵報》的主編,第一次遇到所謂物質利益發表意見的難事……是促使我去研究經濟問題的最初動因。”
1843年馬克思遷居巴黎以後,孜孜不倦地研究政治經濟學,仔細閱讀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許多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著作,並作了大量的讀書筆記。他這一時期經濟學上的研究成果體現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在這裡,馬克思提出了異化勞動的見解,這實質上是他的資本占有僱傭勞動理論的萌芽形式。
1845年2月3日,馬克思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來到了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在這裡,除繼續研讀以往經濟學家的著作外,他還閱讀同時代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作品,並收集有關經濟學方面的材料。
馬克思打算寫一本經濟學巨著,書名定為《政治和政治經濟學批判》。1845年2月他同達姆斯塔德的出版商列斯凱簽了出版合同,可是這一計劃未能實現。列斯凱由於受到普魯士政府和警察當局的壓力,要求馬克思把這本著作寫成純學術性的作品。馬克思嚴詞拒絕了這個無理要求。後來列斯凱取消了合同。儘管如此,馬克思並沒有停止對經濟學的研究。1847年出版的批判蒲魯東的著作《哲學的貧困》和同年12月在布魯塞爾德意志工人協會所作的《僱傭勞動與資本》的講演,可見馬克思當時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果。那時馬克思雖然還沒有提出剩餘價值這一術語,但他已經非常清楚地知道了“資本家的剩餘價值”是從哪裡生產的和怎樣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