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新萊茵報》就像一團正燃燒的火焰,就像一面飄揚的旗幟……
《新萊茵報》“紅色終刊號”印發的第一個星期,恩格斯、威廉和斐迪南受到通緝,馬克思和德朗克、維爾特要被驅逐出境。5月11日給馬克思的驅逐令寫道:“《新萊茵報》愈益堅決地煽動居民蔑視現存政府,號召暴力革命和建立社會共和國。”還命令:“若彼對此項要求不服,應著即押送出境。”
總編輯用他激動得顫抖的筆編審最後一期稿子。
退還債權人的股金。
發放排字工人和印刷工人的工資。
支付紙商的貨款和通訊員的稿酬。
為通緝的戰友籌劃好盤纏和生活費用。
……
馬克思和燕妮把自己最後一點積蓄都拿出來了。
全家剩下的一點東西就是燕妮身上最後一件銀器,出走前也不得不立刻送去當鋪用於旅費。
馬克思最大的痛苦是離別祖國。可現實擺在馬克思面前的又是只有流亡的這惟一出路。
馬克思這位政治流亡者、通緝犯和被迫害者第三次來到塞納河畔的巴黎,他化名m·拉姆博次。
他在巴黎的戰友,戰鬥生活中那結成深情厚誼的戰友呢?
海涅病得很重,連三步路也不能走,他要從靠背椅到床上去,都不得不扶著牆壁走……
巴登和普法爾茨的鬥爭已經結束,軍事法庭分設在曼海姆·弗萊堡和施塔特等地。
恩格斯在參加普法爾茨和巴登起義時擔任費賴沙爾·維利希的副官,他的命運還不知怎樣?
夏天很快就過去了,還一直沒有聽到恩格斯的消息,終於在6月的最後一天,燕妮興奮地帶著喜訊衝進房間裡,她說:“弗里德里希還活著,他在瑞士的韋維。你自己看信吧,他在信里寫了什麼?”
馬克思從她的手裡奪過信,迅速地瀏覽一遍,然後又仔細地、反覆地讀了幾遍,他忽然縱聲大笑地說:“他還在擔心我,我有可能逮捕……我必須馬上給他回信!”他笑出了眼淚,“我親愛的,你自己也這樣子,怎麼還老為我感到不安呢?!”
這時,燕妮也流淚了。馬克思驀地抱著她,就像是抱住了恩格斯……
這一夜,馬克思沒有怎麼入睡,噩夢一直折磨著他,他好思念他的戰友……
第21章 暴風雨中的雄鷹(3)
他又想起信中幾段話:“《新萊茵報》方面有一個人參加了戰鬥畢竟是件好事,因為所有民主派無賴都在巴登和普法爾茨,而目前他們正在吹噓他們所沒有完成的英雄業績。否則,又會有人叫嚷什麼《新萊茵報》的先生們膽子太小,不敢參加戰鬥。可是,在所有的民主派先生當中,除了我和金克爾,沒有一個人打過仗。”
“弗里德里希,這位勇敢的‘騎士’,過去我對他的愛騎馬飛馳越野的擔心真是多餘的……”馬克思為恩格斯感到驕傲,恩格斯挽救了報紙的名譽,並且證明他們不僅能做文字辯論,而且,如果時代需要,他們還可以投筆從戎,參加戰鬥。
那很好,他平安無恙。
馬克思想著想著,不知什麼時候入睡了。
一覺猛然醒來,他披衣坐到寫字檯旁,點起雪茄,揮筆疾書,給恩格斯寫回信。
“我們全家都在這裡。法國政府曾經要把我驅逐到莫爾比昂省這個布列塔尼的朋齊維治地去,直到現在我拒不執行。
……紅色沃爾費現在住在我這裡,財務情況自然是十分混亂。
弗萊里格拉特繼續留在科倫,如果不是我的妻子懷孕的話,我在經濟上一有可能就將欣然離開巴黎。”
馬克思十分注意從那些驅逐出境的人員中研究德國的事變。
8月底,他接到法國政府要他離開巴黎的命令。馬克思早就下了決心,一旦驅逐出境,他馬上就走。他激動地對燕妮說。
“我不去摩爾比安,我離開法國去英國倫敦去,但是鑑於你目前的狀況,明智的辦法還是暫時留在巴黎。”
燕妮向來就為馬克思分擔憂患和迫害,這時她勉強微笑著,以便表示她對這種新的無奈並不悲傷。
馬克思緊緊地握著她的手,十分感動地說:“燕妮,我親愛的!你多勇敢啊!”
燕妮緊緊偎依著又要離開的丈夫……這時,他們都感覺到了她腹中的新生命在蠕動……
8月24日,馬克思一個人登上了開往倫敦的輪船。因為沒有錢,全家無法與他同行,加上燕妮又正處於妊娠的最後一個月。
可想而知,馬克思這次倫敦之行他心情更不好。他以前和恩格斯一道在英國的兩次短暫旅行,並沒有給他留下令人快慰的印象。英國人的實用的、平穩的和忍耐的性格,跟他的好動的和急躁的性格有些格格不入。另外馬克思的英語還掌握得不太好,這就使他的活動大受限制,使他感到某種依賴性。
環境和條件儘管對他有多方面的不利,可他一到英國,又立刻投入了政治鬥爭。他恢復了共產主義者同盟的領導,並重新組織了同盟的活動,與此同時,他進行關於籌辦德文機關刊物談判,準備在這裡創辦《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
這時歐洲大陸上到處都在迫害革命者,有一些革命者逃到英國來了。他們都是一小批一小批的,既沒有錢,又不懂英語。來自歐洲各個國家的都有,既有義大利人、匈牙利人,又有波蘭人、法國人。在倫敦的德國人增加到300人,基本上是工人和小手工業者。他們找工作往往碰壁。馬克思和他的朋友,在他們本人受著窮困煎熬的同時,組織了一個倫敦救濟委員會,作出了革命團體的好榜樣。
馬克思寫出激動人心的號召書。他和同志們為了籌集必要的生活費用整天奔波於倫敦街頭。
眼看懷孕的妻子帶著三個孩子和琳蘅於9月15日就要到倫敦來,錢幾乎沒有,他迫在眉睫的還要解決個人的生存問題。
錢,這個既可愛又可惡的瘋狂的魔獸,一時以其光環炫耀於人,一時又以其“銅臭”被厭棄於人。馬克思不由得不好意思地想起了這之前給幾位朋友寫的“要錢”信:
6月7日,馬克思給恩格斯寫信,談了德法兩國形勢的一些看法後,他簡單、直率地向他提出:
“你必須設法在什麼地方給我弄些錢;你知道,我為了履行《新萊茵報》的義務已經把最近的收入用光了……”並在“給我弄些錢”的下面打上著重號。
7月13日,馬克思不得不寫信給魏德邁說他的妻子在巴黎已一文不名。他問是否可以爭取他關於蒲魯東的書(《哲學的貧困》)出第二版得到一筆預支稿費,這本書在布魯塞爾沒有全部賣掉。
使情況更糟的是:法國政府把馬克思看作危險人物,禁止他在巴黎居住,並勒令他住到布列塔尼半島偏僻、又有礙健康的莫爾比昂省去,還規定在那裡不得擅自離開。
往往這時,馬克思經過片刻的絕望之後又會重新振作起來。1849年8月23日他馬上給恩格斯寫信談他的新計劃:
《新萊茵報》“紅色終刊號”印發的第一個星期,恩格斯、威廉和斐迪南受到通緝,馬克思和德朗克、維爾特要被驅逐出境。5月11日給馬克思的驅逐令寫道:“《新萊茵報》愈益堅決地煽動居民蔑視現存政府,號召暴力革命和建立社會共和國。”還命令:“若彼對此項要求不服,應著即押送出境。”
總編輯用他激動得顫抖的筆編審最後一期稿子。
退還債權人的股金。
發放排字工人和印刷工人的工資。
支付紙商的貨款和通訊員的稿酬。
為通緝的戰友籌劃好盤纏和生活費用。
……
馬克思和燕妮把自己最後一點積蓄都拿出來了。
全家剩下的一點東西就是燕妮身上最後一件銀器,出走前也不得不立刻送去當鋪用於旅費。
馬克思最大的痛苦是離別祖國。可現實擺在馬克思面前的又是只有流亡的這惟一出路。
馬克思這位政治流亡者、通緝犯和被迫害者第三次來到塞納河畔的巴黎,他化名m·拉姆博次。
他在巴黎的戰友,戰鬥生活中那結成深情厚誼的戰友呢?
海涅病得很重,連三步路也不能走,他要從靠背椅到床上去,都不得不扶著牆壁走……
巴登和普法爾茨的鬥爭已經結束,軍事法庭分設在曼海姆·弗萊堡和施塔特等地。
恩格斯在參加普法爾茨和巴登起義時擔任費賴沙爾·維利希的副官,他的命運還不知怎樣?
夏天很快就過去了,還一直沒有聽到恩格斯的消息,終於在6月的最後一天,燕妮興奮地帶著喜訊衝進房間裡,她說:“弗里德里希還活著,他在瑞士的韋維。你自己看信吧,他在信里寫了什麼?”
馬克思從她的手裡奪過信,迅速地瀏覽一遍,然後又仔細地、反覆地讀了幾遍,他忽然縱聲大笑地說:“他還在擔心我,我有可能逮捕……我必須馬上給他回信!”他笑出了眼淚,“我親愛的,你自己也這樣子,怎麼還老為我感到不安呢?!”
這時,燕妮也流淚了。馬克思驀地抱著她,就像是抱住了恩格斯……
這一夜,馬克思沒有怎麼入睡,噩夢一直折磨著他,他好思念他的戰友……
第21章 暴風雨中的雄鷹(3)
他又想起信中幾段話:“《新萊茵報》方面有一個人參加了戰鬥畢竟是件好事,因為所有民主派無賴都在巴登和普法爾茨,而目前他們正在吹噓他們所沒有完成的英雄業績。否則,又會有人叫嚷什麼《新萊茵報》的先生們膽子太小,不敢參加戰鬥。可是,在所有的民主派先生當中,除了我和金克爾,沒有一個人打過仗。”
“弗里德里希,這位勇敢的‘騎士’,過去我對他的愛騎馬飛馳越野的擔心真是多餘的……”馬克思為恩格斯感到驕傲,恩格斯挽救了報紙的名譽,並且證明他們不僅能做文字辯論,而且,如果時代需要,他們還可以投筆從戎,參加戰鬥。
那很好,他平安無恙。
馬克思想著想著,不知什麼時候入睡了。
一覺猛然醒來,他披衣坐到寫字檯旁,點起雪茄,揮筆疾書,給恩格斯寫回信。
“我們全家都在這裡。法國政府曾經要把我驅逐到莫爾比昂省這個布列塔尼的朋齊維治地去,直到現在我拒不執行。
……紅色沃爾費現在住在我這裡,財務情況自然是十分混亂。
弗萊里格拉特繼續留在科倫,如果不是我的妻子懷孕的話,我在經濟上一有可能就將欣然離開巴黎。”
馬克思十分注意從那些驅逐出境的人員中研究德國的事變。
8月底,他接到法國政府要他離開巴黎的命令。馬克思早就下了決心,一旦驅逐出境,他馬上就走。他激動地對燕妮說。
“我不去摩爾比安,我離開法國去英國倫敦去,但是鑑於你目前的狀況,明智的辦法還是暫時留在巴黎。”
燕妮向來就為馬克思分擔憂患和迫害,這時她勉強微笑著,以便表示她對這種新的無奈並不悲傷。
馬克思緊緊地握著她的手,十分感動地說:“燕妮,我親愛的!你多勇敢啊!”
燕妮緊緊偎依著又要離開的丈夫……這時,他們都感覺到了她腹中的新生命在蠕動……
8月24日,馬克思一個人登上了開往倫敦的輪船。因為沒有錢,全家無法與他同行,加上燕妮又正處於妊娠的最後一個月。
可想而知,馬克思這次倫敦之行他心情更不好。他以前和恩格斯一道在英國的兩次短暫旅行,並沒有給他留下令人快慰的印象。英國人的實用的、平穩的和忍耐的性格,跟他的好動的和急躁的性格有些格格不入。另外馬克思的英語還掌握得不太好,這就使他的活動大受限制,使他感到某種依賴性。
環境和條件儘管對他有多方面的不利,可他一到英國,又立刻投入了政治鬥爭。他恢復了共產主義者同盟的領導,並重新組織了同盟的活動,與此同時,他進行關於籌辦德文機關刊物談判,準備在這裡創辦《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
這時歐洲大陸上到處都在迫害革命者,有一些革命者逃到英國來了。他們都是一小批一小批的,既沒有錢,又不懂英語。來自歐洲各個國家的都有,既有義大利人、匈牙利人,又有波蘭人、法國人。在倫敦的德國人增加到300人,基本上是工人和小手工業者。他們找工作往往碰壁。馬克思和他的朋友,在他們本人受著窮困煎熬的同時,組織了一個倫敦救濟委員會,作出了革命團體的好榜樣。
馬克思寫出激動人心的號召書。他和同志們為了籌集必要的生活費用整天奔波於倫敦街頭。
眼看懷孕的妻子帶著三個孩子和琳蘅於9月15日就要到倫敦來,錢幾乎沒有,他迫在眉睫的還要解決個人的生存問題。
錢,這個既可愛又可惡的瘋狂的魔獸,一時以其光環炫耀於人,一時又以其“銅臭”被厭棄於人。馬克思不由得不好意思地想起了這之前給幾位朋友寫的“要錢”信:
6月7日,馬克思給恩格斯寫信,談了德法兩國形勢的一些看法後,他簡單、直率地向他提出:
“你必須設法在什麼地方給我弄些錢;你知道,我為了履行《新萊茵報》的義務已經把最近的收入用光了……”並在“給我弄些錢”的下面打上著重號。
7月13日,馬克思不得不寫信給魏德邁說他的妻子在巴黎已一文不名。他問是否可以爭取他關於蒲魯東的書(《哲學的貧困》)出第二版得到一筆預支稿費,這本書在布魯塞爾沒有全部賣掉。
使情況更糟的是:法國政府把馬克思看作危險人物,禁止他在巴黎居住,並勒令他住到布列塔尼半島偏僻、又有礙健康的莫爾比昂省去,還規定在那裡不得擅自離開。
往往這時,馬克思經過片刻的絕望之後又會重新振作起來。1849年8月23日他馬上給恩格斯寫信談他的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