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注釋:】
『①李老2004年3月4日背誦八打歌訣,如下:
形意有三挺,挺腰挺脛挺氣,有坐腰沒塌腰。
頭打落意隨足走,起而未起站中央,腳搶中門站正位,就是神仙也難防;
肩打一陰返一陽,後手只在胯下藏,合身輾轉不停勢,舒展之下敵命亡;
肘打去意上胸膛,起手好似虎撲羊,進退必須查敵色,自然之下敵命亡;
拳打三解不現形,現形不為能(三節有結有解[jiě],所以三節又稱三解),寧在一思先,不在一思後,寧在一思進,不在一思停(思,腦子一閃念。比武是念動身動);
氣(膝)打落意不落空,分分秒秒必須爭,與人較勇需穩重,兩手分敵定太平(分,把敵人的整勁打散了。氣,即勁。也是膝打,兩手支開敵人兩手,膝蓋撞擊敵人胸口膻中穴);
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腳蹬,與人較勇無別備,進退好似捲地風;
臀打中解緊相連,精查敵意莫輕還,臀尾全憑精靈氣,取勝速轉莫遲延;
胯打中解緊相連,陰陽相合胯為先,里胯好似魚打挺,外胯藏式變勢難(肚皮與臀胯緊相連,胯打臀打都是肚皮功夫。用外胯破綻大,難以打人。移形換影,將外胯換成里胯再用。魚打挺是挑勁,胯上掄了大槍)。
②五行連環拳法:
混合五行拳法,連絡成組,能進能退式皆循環,光怪陸離,式皆連實,其進退也無定,故名曰進退連環拳式,今多簡稱謂之連環拳式。
連環拳法,以五行拳法為母,故五行拳法,其初步也,連環拳法其進退也,此法共為十式,進退各半,因其範圍稍小,是以有引長之法,實非小也,其引長法即前節不轉身,至崩拳式仍接二式,則往返至四十式之數。
拳法以應用為主旨,連環拳可以連實,五行拳應時措用,握之為拳,伸之為掌,故又可變為連環掌,此乃徒手之應用也。無論刀槍劍棍,皆能刺,劈、砍、打,以應用,此乃手勢之變化也,故各種器械,均可包括無遺,則變化之技擊,豈清淺鮮哉。
③形意拳六字訣:
采:鷹捉也;
撲:虎撲也;
裹:肘打也;
絕:刮地風也;
束:起也;
藏:落也(藏身而落)。
④有位拳家的傳記中,稱尚雲祥年長輩分低,兩人平時“嬉戲如兄弟”。
⑤李存義論觀人法:
虛實巧拙者,是彼此兩人一觀面,敵方就要相較,察彼之身形高矮,動作靈活不靈活,又看彼之神氣厚薄,一動一靜言談之中是內家是外家,先不可驟然取勝於人,先用虛手操試之,等彼動作或虛或實,或巧或拙,一露形跡勝敗可以知其大概也。
⑥參看以下文字:
時,尚居東城火神廟內,先生時往探視,在廟正殿研習拳技。有一次先生在尚身上一按一捋,尚身體突然飛起,頭肩直插入頂棚,落地後,二人均驚愕瞪目相視。尚說:“師叔再來一次。”先生說:“再有意來,恐怕就不成了。這就是郭老(雲深)所說‘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無心始見齊’,再來就是有意了,把你弄不上去了。”
⑦參看以下文字:
薛氏與先生雖相知而未謀面,薛頗傲,問先生:“你要學什麼拳來了?”先生答:“久聞薛老師以龍形名震津門,願請賜教。”薛未加思索,即貿然起坐伸手,先生舉手相接間,薛以跌出,摔倒在地。
薛亦非弱者,默念此人身材瘦小,風度安閒文靜而身手如此敏脆,舍先生莫屬,未及立起即高呼:“X師叔!”並對圍觀弟子們說:“這就是我經常對你們提的XXX師爺,快都過來磕頭。”……在天津武林傳為佳話。』
君不見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
形意拳還有秘訣,叫“肩在手前,手在腦後”,不好懂。
先講個好懂的手,我年輕時有外號叫“窮大手”,說我沒錢也爭大,花錢不計後果。練武的人特別容易這樣,因為交朋友時好面子,這是玩笑話。自修象形術,要懂得兩個詞,一個是“不著相”,一個是“入了象”。
不著相,無蹤無影的才能打著人,顯架子顯功夫,就被人打了。“移形換影”不單是比武時的身法變化,還可以引申到練法里來。從練武的時候就不能著相,給個龍形,這是基本。練武打這個形,要打得它生出變化來,打得神龍見首不見尾。多練,不是簡單重複,不是次數多,而是內容多。要把形打花了,打散了。一個形里生出許多東西來,這才叫多練。
能多練自然有趣味,苦練不對,抽鴉片最苦,但抽時最上癮,練拳覺得苦,便是入了歧途。沒有興趣不上功,身子催著你練,身子不動腦子還動著——這是形意的練法。比武靠即興發揮,練武也要即興發揮。
男人天生好名利美色,說男人最高興的時候是“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但練拳也能練得人最高興。舊時代講門子(依附官商),有門子就飛黃騰達,沒門子你就忍著吧。因為有個不一般的高興,能看淡那些常人高興的東西,所以旁人說:“你們練形意的有歪理。”
形意比武發力時,只在碰到對手身上的瞬間,手才握緊。同樣的道理,只在打倒敵人的一瞬間,才露真形——這是五行拳的用法,只用一點,一點即可。大部分時間是存而不用,神經上有儲備就行了。《西遊記》里的妖精,關鍵時候才顯原形,真身只在剎那。
練了拳,一天到晚身上顯著架子,這是妖氣十足。唐維祿怎麼瞅怎麼是個老農民,只在與人交手時兩眼才來光,見著了唐師的神采,也就被他打倒了。在如何顯真形這一點上,人和人就分出了巧拙。
剎那顯真身,是形意拳的大巧,古拳譜云:“拳打三節不現形,現形不為能。”——不恰當地現了形,是大外行。
指望擺出劈、崩、鑽、炮、橫的架子贏人,是指望不上的。不能蠻幹,否則一下就被人借了勁。為人處事也要這樣,練了武就藏著,藏不住就會得罪人,一得罪就一大片,藏還得深藏,關鍵時候露一手就行了。形意拳是留給篤實用功、心地純正的君子的。
比武的關鍵,就是看對手給什麼好處。人家送來的,不是自己預想的,就亂了,這是功夫未到。功夫好的人,打人跟預定的似的。
定法不是法,要見招使招、見勢打勢,但只會拆對方的招,還不行,要拆了對方的神。先要相人,將來把腦子“化”了,對方一動你就知道,這叫“入了象”。
河北有個廟州,在四月十五號,尚師在那裡顯了神奇。他平時就是心裡總迷著拳,他一閃念,催起了身子,一下竄出去一丈多遠,老輩人評說:“尚雲祥入了象,腦子化了。”
兩強相遇勇者勝,兩勇相遇智者勝,斗拳就是斗腦子。薛顛說:“形意,以意打人為妙。”化腦子——這是形意的歪理。比武不能硬挺,要借上人家的招使上人家的力,“支使”兩字是要訣。
『①李老2004年3月4日背誦八打歌訣,如下:
形意有三挺,挺腰挺脛挺氣,有坐腰沒塌腰。
頭打落意隨足走,起而未起站中央,腳搶中門站正位,就是神仙也難防;
肩打一陰返一陽,後手只在胯下藏,合身輾轉不停勢,舒展之下敵命亡;
肘打去意上胸膛,起手好似虎撲羊,進退必須查敵色,自然之下敵命亡;
拳打三解不現形,現形不為能(三節有結有解[jiě],所以三節又稱三解),寧在一思先,不在一思後,寧在一思進,不在一思停(思,腦子一閃念。比武是念動身動);
氣(膝)打落意不落空,分分秒秒必須爭,與人較勇需穩重,兩手分敵定太平(分,把敵人的整勁打散了。氣,即勁。也是膝打,兩手支開敵人兩手,膝蓋撞擊敵人胸口膻中穴);
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腳蹬,與人較勇無別備,進退好似捲地風;
臀打中解緊相連,精查敵意莫輕還,臀尾全憑精靈氣,取勝速轉莫遲延;
胯打中解緊相連,陰陽相合胯為先,里胯好似魚打挺,外胯藏式變勢難(肚皮與臀胯緊相連,胯打臀打都是肚皮功夫。用外胯破綻大,難以打人。移形換影,將外胯換成里胯再用。魚打挺是挑勁,胯上掄了大槍)。
②五行連環拳法:
混合五行拳法,連絡成組,能進能退式皆循環,光怪陸離,式皆連實,其進退也無定,故名曰進退連環拳式,今多簡稱謂之連環拳式。
連環拳法,以五行拳法為母,故五行拳法,其初步也,連環拳法其進退也,此法共為十式,進退各半,因其範圍稍小,是以有引長之法,實非小也,其引長法即前節不轉身,至崩拳式仍接二式,則往返至四十式之數。
拳法以應用為主旨,連環拳可以連實,五行拳應時措用,握之為拳,伸之為掌,故又可變為連環掌,此乃徒手之應用也。無論刀槍劍棍,皆能刺,劈、砍、打,以應用,此乃手勢之變化也,故各種器械,均可包括無遺,則變化之技擊,豈清淺鮮哉。
③形意拳六字訣:
采:鷹捉也;
撲:虎撲也;
裹:肘打也;
絕:刮地風也;
束:起也;
藏:落也(藏身而落)。
④有位拳家的傳記中,稱尚雲祥年長輩分低,兩人平時“嬉戲如兄弟”。
⑤李存義論觀人法:
虛實巧拙者,是彼此兩人一觀面,敵方就要相較,察彼之身形高矮,動作靈活不靈活,又看彼之神氣厚薄,一動一靜言談之中是內家是外家,先不可驟然取勝於人,先用虛手操試之,等彼動作或虛或實,或巧或拙,一露形跡勝敗可以知其大概也。
⑥參看以下文字:
時,尚居東城火神廟內,先生時往探視,在廟正殿研習拳技。有一次先生在尚身上一按一捋,尚身體突然飛起,頭肩直插入頂棚,落地後,二人均驚愕瞪目相視。尚說:“師叔再來一次。”先生說:“再有意來,恐怕就不成了。這就是郭老(雲深)所說‘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無心始見齊’,再來就是有意了,把你弄不上去了。”
⑦參看以下文字:
薛氏與先生雖相知而未謀面,薛頗傲,問先生:“你要學什麼拳來了?”先生答:“久聞薛老師以龍形名震津門,願請賜教。”薛未加思索,即貿然起坐伸手,先生舉手相接間,薛以跌出,摔倒在地。
薛亦非弱者,默念此人身材瘦小,風度安閒文靜而身手如此敏脆,舍先生莫屬,未及立起即高呼:“X師叔!”並對圍觀弟子們說:“這就是我經常對你們提的XXX師爺,快都過來磕頭。”……在天津武林傳為佳話。』
君不見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
形意拳還有秘訣,叫“肩在手前,手在腦後”,不好懂。
先講個好懂的手,我年輕時有外號叫“窮大手”,說我沒錢也爭大,花錢不計後果。練武的人特別容易這樣,因為交朋友時好面子,這是玩笑話。自修象形術,要懂得兩個詞,一個是“不著相”,一個是“入了象”。
不著相,無蹤無影的才能打著人,顯架子顯功夫,就被人打了。“移形換影”不單是比武時的身法變化,還可以引申到練法里來。從練武的時候就不能著相,給個龍形,這是基本。練武打這個形,要打得它生出變化來,打得神龍見首不見尾。多練,不是簡單重複,不是次數多,而是內容多。要把形打花了,打散了。一個形里生出許多東西來,這才叫多練。
能多練自然有趣味,苦練不對,抽鴉片最苦,但抽時最上癮,練拳覺得苦,便是入了歧途。沒有興趣不上功,身子催著你練,身子不動腦子還動著——這是形意的練法。比武靠即興發揮,練武也要即興發揮。
男人天生好名利美色,說男人最高興的時候是“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但練拳也能練得人最高興。舊時代講門子(依附官商),有門子就飛黃騰達,沒門子你就忍著吧。因為有個不一般的高興,能看淡那些常人高興的東西,所以旁人說:“你們練形意的有歪理。”
形意比武發力時,只在碰到對手身上的瞬間,手才握緊。同樣的道理,只在打倒敵人的一瞬間,才露真形——這是五行拳的用法,只用一點,一點即可。大部分時間是存而不用,神經上有儲備就行了。《西遊記》里的妖精,關鍵時候才顯原形,真身只在剎那。
練了拳,一天到晚身上顯著架子,這是妖氣十足。唐維祿怎麼瞅怎麼是個老農民,只在與人交手時兩眼才來光,見著了唐師的神采,也就被他打倒了。在如何顯真形這一點上,人和人就分出了巧拙。
剎那顯真身,是形意拳的大巧,古拳譜云:“拳打三節不現形,現形不為能。”——不恰當地現了形,是大外行。
指望擺出劈、崩、鑽、炮、橫的架子贏人,是指望不上的。不能蠻幹,否則一下就被人借了勁。為人處事也要這樣,練了武就藏著,藏不住就會得罪人,一得罪就一大片,藏還得深藏,關鍵時候露一手就行了。形意拳是留給篤實用功、心地純正的君子的。
比武的關鍵,就是看對手給什麼好處。人家送來的,不是自己預想的,就亂了,這是功夫未到。功夫好的人,打人跟預定的似的。
定法不是法,要見招使招、見勢打勢,但只會拆對方的招,還不行,要拆了對方的神。先要相人,將來把腦子“化”了,對方一動你就知道,這叫“入了象”。
河北有個廟州,在四月十五號,尚師在那裡顯了神奇。他平時就是心裡總迷著拳,他一閃念,催起了身子,一下竄出去一丈多遠,老輩人評說:“尚雲祥入了象,腦子化了。”
兩強相遇勇者勝,兩勇相遇智者勝,斗拳就是斗腦子。薛顛說:“形意,以意打人為妙。”化腦子——這是形意的歪理。比武不能硬挺,要借上人家的招使上人家的力,“支使”兩字是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