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合頁就是門開合的鐵片子,這個熊形的動作就是兩手在腦門前來迴蕩悠,忽然向左右撐出去再縮回來,繼續盪悠。站樁孕育有開合力,這個熊形能把站樁修得的功夫啟發出來。

  尚師有言“全會則精”,全都會了,自然就精明,精明了,隨便練點什麼就全都練上了。不能融會貫通,就練不了形意拳,對於修習形意的人,象形術是個啟發。

  象形術的拳架沒形意拳精細,它就給出個大的動態趨勢,該練什麼自己玩去。這個基本的動態,《象形術》一書中畫得很明白,至於它所引發的變化,就沒法一一畫了,否則讀者無所適從,反而不利於自學,所以它的拳架一定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

  薛顛寫書就是希望不會武的讀者也能夠自學,強國強種。可惜,我覺得練形意拳人有可能自學成功,而沒練過形意拳的人便不好說了。

  不管這個理想能否實現,先明白薛顛寫書是這麼個心意。

  【注釋:】

  『①申萬林是河北省人,曾經學藝在少林寺,學得通背拳、劈掛拳、戳腳翻子拳、少林拳、鷹爪拳、太極拳、形意拳等,有“全拳王”之譽,後在朝廷做武術教習。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清政府滿足其要求,組建了鎮壓天津老龍頭火車站“單刀李”李存義及弟子的“華捕隊”,把申萬林編入其中。申萬林悉知此事後,為了形意同門情誼,辭官而去,經寧河縣商人高長波介紹,來寧河縣蘆台鎮教習形意拳術,弟子眾多。

  ②以一品官爵而論,金祿也許是榮祿之誤,或是榮祿另名?此事待考。

  容祿(1836~1903)字仲華,號略園。瓜爾佳氏。滿洲正白旗人。官至總管內務府大臣。1874年,同治帝死,榮祿參與確定載繼承帝位,為慈禧太后所倚重。1879年,因忤慈禧太后,又被劾納賄,降二級,去職10餘年。1891年底,起任西安將軍。1894年,允准入京拜賀慈禧太后60壽辰,適逢中日戰事緊急,留京再授步軍統領,會辦軍務。戰後,授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督練北洋新建陸軍。1898年6月,百日維新期間,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為慈禧太后發動政變的得力人物。旋即內調中樞,授軍機大臣,晉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兵部事務,節制北洋海陸各軍,統近畿武衛五軍。策劃立端王載漪子溥為大阿哥(皇儲),謀廢黜光緒帝。1900年義和團運動中,主張保護各國駐京使館,鎮壓義和團。1902年1月,隨慈禧太后返京後,轉文華殿大學士,管理戶部事務。1903年病死。諡“文忠”。編有《武毅公事略》,著有《榮文忠公集》、《榮祿存札》。

  ③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1842~1890),字朴菴。清道光帝第七子,故一般稱為七王爺。兄為咸豐帝,第二子載湉為光緒帝,奕譞與側福晉所生的五子載灃繼承醇親王封號,載灃的長子溥儀為清朝末代皇帝。諡賢,有《九思堂詩稿》、《九思堂詩稿續編》。

  ④奇門八字連環拳歌訣如下,以供參考虛實變化:

  起手鷹捉是真傳,鉤掛之中把敵斬。上步橫肘是截意,退步裹肘原是三。

  肘胯雙行側意猛,金雞上架挑意翻。白鶴亮翅換步頂,雲領式中腿相連。

  手法、足法:手法者,單手、雙手、起手,拎手是也。起前手,如鴉子入林,須束翅束身而起;推後手,如燕子抄水,往上翻,藏身而落,此單手法也。如雙手,則兩手交互,並起並落,起如舉鼎,落如分磚也。

  至於筋梢發,有起有落者,謂之起手,筋梢不發,起而未落者,謂之拎手。總之直而非直,曲而非曲,肘護心肋,手撩陰起,而其起如虎之撲人,其落如鷹之抓物也。

  足法者,起鑽落翻,忌踢宜踩。蓋足起,膝起往懷,膝打膝分而出,其形上翻,如手起撩陰是也。至於落,即如以石鑽物也,亦如手之落箱同也。忌踢者,一踢渾身都是空也,宜踩者,即如手之落鷹抓物也。

  手法足法,本自相同,而足之為用,尤必知其如虎之寧無聲,攏龍之行莫測也。』

  薛師樓下花滿園,今日竟無一枝在

  飛、雲、搖、晃、旋這五個字便可令人受益,因為將比武的要點揀出來了,知道如何比武,練武也就有了方向。現在讀者看《象形術》一書,往往在飛雲搖晃上能找到技擊用法,而看旋法就沒了頭緒,其實旋法是比武的第一關鍵。

  近來收到讀者來信,有三個問題都是問站樁,拳法與樁法是一個東西,此次講旋法,便一併講了。這三個問題是:

  一、李存義不站樁卻成就了功夫,樁法如何溶入拳法中?

  二、您屢次說用腦子練拳,光想想就行嗎?請您說明想與動的關係。

  三、我近來站樁總感沉重,好像壓了一座大山,請問這是何現象?

  老派的形意拳不說站樁,只說是“校二十四法”,二十四法是三頂三扣三抱三圓三擺三垂三曲三挺,不知二十四法就不知人體之妙,如“虎口圓則力達肘前,兩肱圓則氣到丹田”,有過多少實踐方能得出這結論。

  形意拳任何一個招都可以站樁,但要求一站就要二十四法齊備,否則比武必敗,沒二十四法甚至不敢練拳,因為五行拳功架聯繫著五臟,一法不到身體就受了傷害。

  練武最容易傷的一是腦子二是眼睛,覺得腦子糊塗眼睛有壓力,要趕快以二十四法來校正自己。《象形術》也是以二十四法為篇首,它是形意拳的根本,猶如和尚的戒律,自學者找不到老師,就要以二十四法為師,時刻保持警醒之心。

  剛開始學拳不敢動,就是在校二十四法。而站著不動地校正,是唬不了自己唬得了別人,站了一段時間後,別人瞧著是模是樣,可自己知道差得遠。練拳是唬不了別人唬得了自己,一旦活動起來,就什麼都顧不上了,一動就沒,自己還覺得挺帶勁,而別人眼裡看去,毛病全顯出來了。

  所以練拳要有老師看著,否則對自己越來越滿意,麻煩就大了。練拳的第一個進境,就是有了自覺,能知道自己的毛病。站得了二十四法,一動起來就沒,這是無法比武的,所以樁法必須溶入拳法。

  練拳無進步,就要重新站著不動地校正功架,去揣摩這二十四法,動也是它,靜也是它。否則靜不下去也動不起來。

  形意拳的成就者在習武之初都是要經過嚴格的校正二十四法的階段,沒有這個,不成功架。我一見薛顛打拳,就感慨上了:“這才是科班出身練形意拳的。”他的功架太標準了,可想他在練武的初始階段下了多大功夫。我隨尚雲樣習武時,尚師也是給我校二十四法,讓尚門的師兄單廣欽看著我,單師兄甚至比尚師對我還嚴格,他對我說:“我跟你起嘔(較真),是看得上你。”他在尚門中威信高,他能善待我,我也就在尚門中呆住了。

  靜立地校二十四法,誰都得經過這一階段,但不見得功夫出在這上頭,有人是不動就不出功夫。渾圓樁是薛顛推廣的,和校二十四法稍有區別,校二十四法是有所求,渾圓樁的意念是無所求,就這一點區別,這區別也是強說的。

章節目錄